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及带伤运动现状分析
目的:调查四川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并对他们运动损伤的性质、病程、运动能力丧失程度进行梳理,重点分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带伤运动的情况和原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0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访谈法,对各专家、教师、教练员请教和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访问收集相关信息。结果在不包括擦伤、挫伤的情况下,急性损伤占总数的49.6%,远大于慢性损伤的22.1%的比例;中度损伤所占比例大,为57.5%,轻度损伤和重度损伤后分别占32.7%和9.8%;65例调查对象在发生中度损伤后,竟有21例(32.3%)选择了继续正常训练,完全无视伤情,还有12例(18.5%)完全停止了训练计划,只有32例(49.2%)选择局部训练,中度损伤后采取不同运动态度的原因各异,并且带伤运动的原因与运动能力丧失程度、不同运动水平、不同运动项目、不同时间段等因素有关。结论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率高;损伤后带伤运动普遍,中度损伤后不科学的带伤运动且其比率高的现象尤其值得重视。
-
早餐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吃早餐或吃质量不同早餐对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的影响,以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早餐情况、早餐与运动损伤发生率的关系,以及不吃早餐或吃质量不同早餐学生的运动损伤的成因进行统计、排序和对比研究.结果 788名学生中不用早餐的占2.0%,有67.5%早餐质量较差,真正达到4类食品齐全且热量充足的只占12.7%.不吃早餐组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高达50%,而早餐质量较好和好的学生发生率为28.1%、29.0%.结论 早餐对运动损伤发生率有较大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要坚持吃早餐,而且要吃质量好的早餐.对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应引起学校和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
体育专业学生急性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通过研究急性运动损伤的分布并探讨其发生规律,为其预防提供建议.方法 按不同年级分层整群抽样,采用自制问卷对广东省广州市2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收集2007-2008年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的具体状况、后果及原因等.结果 在被调查的191人中,曾患急性损伤者172人,急性损伤率为89.58%,总损伤次数405人次,年人均损伤次数2.12次;各月的月损伤发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以11月高,达到40.31%;经,不同性别,运动年限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间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赛、专项训练、素质训练和课外活动中发生的急性运动损伤依次为121,216,38,30人次,分别占29.8%,53.4%,7.4%和9.4%.结论 体育专业学生的急性损伤多发生在专业活动,受气温剧变影响;教练员和学生应加强相应的预防措施.
-
体育专业学生在递增负荷运动实验中闪烁值与心率变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体育学院2001级学生15名,年龄20~21岁.采用自行车工量计、闪烁值测试仪及Polar心率遥测仪进行测试.测试方法:预先调闪烁值测定仪光强1:4,黑亮比1:1,背景光1:4,选色为红色.受试者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测定安静状态下闪烁值,同时将预先调好的心率遥测仪贴身戴上,待身体状态稳定后测定安静时的心率.
-
10所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研究
体育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特点,其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十分普遍,轻则使之不能按计划进行正常的学习,重则可能会使其放弃学业,并给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1].因此,对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状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体育运动专业大学生的运动损伤特点及原因,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对兰州城市学院体育系360名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状况问卷调查、访谈.结果 运动损伤中,扭伤占39.2%,拉伤占23.4%,挫伤占13.8%,劳损占13.5%,骨折、脱位及其它占10.1%;不同的运动项目,损伤部位及种类亦不同,多见为踝关节扭伤.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准备活动不当占20.7%,技术缺乏和错误占18.8%,其它为场地原因等.有54.3%的学生运动损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较为常见,且约半数学生运动损伤后有后遗症,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针对运动损伤原因加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