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计算机检索教学中的基础理论教学
1 计算机检索基础理论及其教学计算机检索(简称"机检")基础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检基础知识,大致包括机检原理、数据库基本知识、常用检索技术、检索策略及其设计等内容.大多数文检课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单列一章(节),也有的将其分散在各有关章节中.二是各种具体电子资源的基础知识,如某种数据库的特有概念,搜索引擎的基本知识等,一般在相应的章节中介绍.
-
从“精气学说”略论肾之精气阴阳
肾之精气阴阳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之难点,各版各类教材说法不一,尚有含混不清之嫌。故本文就此试从古代“精气学说”谈起,对其内涵略作剖析,不妥之处敬请同道雅正。1 精与气的含义1.1 精气学说中的精与气 精气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它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影响较大,以管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了精气学说,于是精与气的概念便由此而生。《管子*内业》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即精属气的范畴,且为气中的精华部分,这是精的一个含义。同时,《管子*心术下》又说:“一气能变曰精。”说明气是能够运动变化的精,精与气乃同一种物质,这是精的另一含义。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精即气,气即精,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物质。如《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王充在《论衡*言毒》中也指出:“万物之生,皆禀元气。”既然世界是由气构成的,那么作为世界万物之一的人,无疑也是由气构成的,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王充在《论衡*论死》中也云:“气之生人,尤水之为冰也,水凝为冰,气凝为人。”而《淮南子*精神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此处之“精气”与“烦气”相对,精气无疑是指气之精华部分,与精的第一个含义相同,这也正是人从本质上有别于其它物类之处,成为万物之精灵。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而“精气”一词,除此含义外,还指“气”和“精”,有《易传*系辞上》为证:“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总之,精气学说中的精即精气,含义有二,一是指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物质;二是专指气之精华部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
论肝--中基理论疑难点探讨之
肝者,体阴而用阳,其功兼气血,证候多变,病理复杂.由于本人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以及临床,对有关藏象学说中肝的章节,颇有存疑之处,今仅将肝之生理、病理和证候特点,概括为五则,并且对于肝的某些论点提出质疑,于此和各位同仁共同交流讨论.
-
回医专业基础理论教学总结与思考
目的:针对回族医学新专业新学生新课程的特点,总结本专业第一轮《回医基础理论》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训,提出回医学专业大一第一学期同步开设《中医基础理论》和《回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方法:通过对授课教师及上课学生进行访谈,分析总结该专业《中医基础理论》和《回医基础理论》教学经验和教训,发现此两门课分学年上影响到教学进程及效果.欲采用比较法教学方法,从中回医的哲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诊法辨证、养生防治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异中求同,相互借鉴;同中求异,相互鉴别.结果:结合当前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明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我校“十三五”规划,提升回医专业基础教学质量,传承民族医药,培养合格的传统医药人才.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初探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中医药学人才,近年来中医药界对教学改革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已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当然也要顺应这一潮流,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必修课,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基础课与桥梁课,改革传统的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做法,在强调怎样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创造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近几年中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PBL教学方法、讨论式等,这些方法在中基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中医基础理论不仅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
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临床相关课程的基础.系统解剖学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只片面强调知识传承,很难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基础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
医学基础理论教学应加强与临床实际的联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人事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对高等医学院培养的人才的要求愈来愈注重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对危重病症的迅速反应能力以及对常规手术的操作能力等等.而沿袭多年的课程分段式设置就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提高.这种方式使基础理论的学习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造成学生前期理论学习十分抽象,后期的临床学习和实习中,由于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素养的训练,其结果不是对已学知识淡忘,就是处理实际问题力不从心.往往出现不能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临床实际有机结合的状况.因此,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改善目前这种不尽合理的教学模式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