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回归自然 品位农庄风情--访江苏沛县果宝缘果蔬种植农场主黄勇

    作者:王磊

    果宝缘生态种植庄园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北部。徐丰公路中段,敬安镇东。徐州古称彭城,数千年的文化,孕育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

  • 晋产道地药材资源及其种植、产地加工与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作者:高建平;刘春生;秦雪梅;张立伟;孙海峰;李建宽;田洪岭;李科;李石飞;张福生

    梳理并分析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以期较为客观地概述晋产道地药材生产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服务于晋药生产、研发与可持续利用.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研究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潞党参、恒山黄芪等资源概况、生态种植(野生抚育)技术、采收加工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晋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采用现代农业栽培、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技术.采收方法包括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2种.药材加工多沿用传统加工方法.中药材合作社多采用传统仓储方式,大型中药材及饮片生产企业采用气调贮藏技术.晋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先进,拟订标准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标准,并体现了山西道地药材特色与优势.具代表性的几种晋产道地药材栽培方式体现了生态种植特点,产地加工保留了道地药材传统加工技术特色;晋产道地药材质量优良并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环境因子对紫苏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影响研究

    作者:沈奇;赵继献;邱雪柏;商志伟;王仙萍;杨森;徐静;陈士林

    为了探明不同环境因子对紫苏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寻找影响紫苏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及内在规律.该研究收集了贵州省6个生态区域中紫苏生育期内主要环境因子数据,与15个紫苏品系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栽培环境对各紫苏品系的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栽培环境对产量构成因素中主穗果数,单株穗数,株高,主穗长度,生育期及千粒重的影响作用依次递减.各环境因子中,纬度与紫苏产量,生育期,株高及单株穗数呈现正相关,与主穗长度及主穗果数呈现负相关.海拔与紫苏生育期呈负相关.紫苏产量随海拔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海拔为800 m,产量达到高值.经度除与紫苏株高呈正相关,与主穗长度呈现负相关,对其他产量指标影响趋势不一致.日照长度,积温均温及降雨量3个主要的气相因子对不同紫苏品系产量影响趋势不一致.其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日照时间与株高成负相关,积温与均温与株高呈正相关,与主穗长度呈负相关,降雨量与生育期,株高,单株穗数呈负相关.栽培环境对油脂成分影响作用以油酸,硬脂酸,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及含油量依次递减.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量与棕榈酸含量及亚油酸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亚麻酸含量间呈现正相关.脂肪酸成分间,紫苏种子中α-亚麻酸含量与其他脂肪酸成分均呈现显著负相关,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不同环境因子对紫苏品质的影响如下:含油量与海拔及日照时间表现为正相关.α-亚麻酸含量与经度,纬度,积温及均温呈现负相关,与海拔,日照时间及降雨量呈现正相关,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与这些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与α-亚麻酸含量的情况相反.该研究详细探讨了环境因子对紫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紫苏生态种植技术及道地性研究提供依据.

  • 不同小生境对苍术生长和4种挥发油的影响

    作者:张燕;樱井美希;杨光;武田修己;陈美兰;朱寿东;王凌;郭兰萍

    为了探讨苍术适宜的生长立地环境条件,开展田间不同小生境试验,研究不同小生境对苍术成活率、生长、产量、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竹林下苍术的成活率为(76±15.1)%、株高为(77±14.8) cm,4种挥发油质量分数之和达4.09%,都显著高于露地苍术,4个朝向的露地苍术的成活率平均为30%,株高平均为51 cm,4种挥发油含量之和平均为2.24%;但林下苍术单株产量(41 ±22.3)g却极显著低于露地上种植的苍术单株产量的平均值(104.5 g);对于4个朝向的露地苍术,有机质等营养条件好的东坡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朝向的小生境.通过对不同小生境的光照、温度、土壤和叶片的营养成分分析发现,苍术是一种耐贫瘠、喜隐蔽或东坡种植的药用植物,这也提示业界,林下苍术成活率高,发病率低,管理成本低,虽然产量不高,但其药效成分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其产量,建议发展林药间作的苍术生态种植模式.

  •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10年:成果、问题与建议

    作者:郭兰萍;张燕;朱寿东;王桂华;王秀;张小波;陈美兰;何雅莉;韩邦兴

    该文旨在总结中药材GAP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中药材GAP的进一步推行提出建议.作者认为中药材GAP推行10年取得了很大成果,包括①颁布了中药材GAP认证的一系列管理办法;②中药材规模化面积不断扩大;③农民及企业规范化种植中药材的意识增强;④形成了一批中药材GAP基地;⑤中药材栽培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⑥培养了一大批中药材GAP生产及认证的专家和学者.GAP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①对GAP及其认证的认识和理解亟需深化;②GAP认证基地布局不够合理;③地缘经济及小农经济耕作是中药材规范化和规模化生产的瓶颈;④比较效益偏低限制了GAP的发展;⑤优良品种选育基础空白;⑥栽培技术不成熟导致生产过程风险较大;⑦土壤微生态恶化及连作障碍制约了中药材GAP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促进中药材GAP健康有序发展,作者提出以下建议:①改变生产模式,全面推动中药材GAP生产;②建立健全中药材标准体系,推行中药材优质优价;③充分考虑地缘经济文化,大力推行中药材定向培育;④强化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为中药材生产提供技术保障;⑤深化对GAP的理解,大力推行生态种植和精细农业克服连作障碍.作者认为,虽然仍面临大量管理和技术问题,但中药材GAP早已深入人心,并展现出巨大的前景.未来时日,随着人们对GAP认识理解的不断加深,以及科技的巨大进步,GAP生产将会不断与精准农业、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理论、方法及技术融合,并展现出更大的潜力和更广阔的前景.

  • 光对药用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其对生态种植的启示

    作者:李强;赵瑜;张燕;杨全;郭兰萍

    通过研究光照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中药栽培中的立体生态环境选择和调控、间套作体系设置等生产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部分阴生植物和耐荫药用植物栽培中的间套作、仿野生栽培、各种生态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决策.

  • 高效生态间作模式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刘伟;周冰谦;王晓;卢恒;郭兰萍;李奉胜

    目的:研究生态间作模式对丹参生物量积累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薄荷、紫苏及苜蓿作为间作物,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生态模式对丹参根部鲜重、干重及活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生态间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丹参根部生物量积累,丹参-薄荷、丹参-紫苏、丹参-苜蓿间作处理丹参根部鲜重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128.0%、92.3%和338.2%,根部干重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126.4%、99.8%和340.8%,其中丹参-苜蓿间作处理增重幅度大.间作处理后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显著提高,其中丹参-薄荷间作处理丹参根中丹参酮类含量高为1.08%,较单作处理提高163.41%.结论:高效间作模式对丹参根部鲜重、干重生物量的积累及脂溶性成分含量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为丹参绿色生态种植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