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漆叶青黏散新用
漆叶青黏散首见于东汉时期,华佗所创。《后汉书·方技列传》、《三国志》以漆叶一升,腘黏屑十四俩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
余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在其漆叶青黏散基础方上增加桑叶,松针,绞股蓝,等七种植物叶制作后作茶饮,赠予亲友服用,效验非常,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报道如下。
野漆树叶,别名;野漆树,染山红,山漆,漆柴,毛叶漆,《福建民间草药》,性味辛,无毒,入肺,肝,脾,大肠经。功能主治、治蛔虫、创伤出血、胼胝、化学成分、含野漆树甙、枝含非瑟素,黄颜木素,种子含脂肪油。 -
漆叶青黏散
据《后汉书·方技列传》记载:我国东汉末年,华佗弟子樊阿“从佗求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
-
养生定式多活用莫照搬
生老病死是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长生不老,则是人类美好的追求,但是可望不可及。于是,人们就提出了“养生之道”,以求益寿延年。大自然中日月经天的现象,启发人们师法自然、回归自然,以使生命永在。《周易·乾》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这种期望虽然难以实现,但自古以来追求长寿者大有人在。汉末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明确提出运用医药的办法进行养生的观点。华佗授其弟子的五禽戏是导引练形以养生的早期记载,华佗授其另一弟子的漆叶青黏散则是延年益寿方剂的早期记载,可知华佗在养生的研究上确有相当的造诣。以恬淡虚无为主导的精神养生或精神调养,源于老庄之学,后来主要发展于佛、道两家,它与两家倡导修炼和清静无为的主张分不开,而这也正是气功修炼的重要前提。儒家的气功,主张以无私无畏的浩然正气为根本,即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后世传习甚少。故气功亦以佛、道两家为主,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被视为气功学术的经典作品。晋隋时期,矿物11药养生达到顶点,服食五石散几乎成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时髦,流传既广,遗祸亦烈,伤身殒命者比比,这从隋代《诸病源候论》有关记载中可以窥见;唐以后,衰而未绝,帝王豪门因之亡命者代有记述。房中术则在秦汉以前似乎较为开放,这从古时记述中及1973~1974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残存帛书中可以看出。宋以后,可能由于程朱理学的发展及影响,对性及性生活的封建观念和压抑排斥性的看法日趋严重,谈房中术者不被采录,或视为禁书而遭封删,故流传后世者极少。辟谷养生术自创立至今也逾千载,代有流传,只因遵行不易,须与坐禅等功法相辅而行,一般人难于施行和接受,因而始终没有较大的发展,仅局限在佛教、道教的少数流派中传播。相反,饮食调摄养生法则因符合上下各个阶层尤其是上层社会的需要,故日渐发展,代代深入。四时调摄养生、环境养生等因其顺应自然、符合人愿,故而日积月累。
-
古方漆叶青黏散中的青黏之考证
漆叶青黏散,相传是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所遗下之古方,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方中青黏究竟是何物,至今尚无定论,本文从本草文献和植物学方面对青黏进行了考证. 根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彭城樊阿皆从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