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讲价

    作者:梁实秋

    韩康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三十余年,口不二价。这并不是说三十余年物价没有波动,这是说他三十余年没有耍过一次谎,就凭这一点怪脾气他的大名便入了后汉书的逸民列传。这并不证明买卖东西无需讲价是我们古已有之的固有道德,这只证明自古以来买卖东西就得要价还价,出了一位韩康,便是人瑞,便可以名垂青史了。韩康不但在历史上留下了佳话,在当时也是颇为著名的。一个女子向他买药,他守价不移,硬是没得少,女子大怒,说:“难道你是韩康,一个钱没得少?”韩康本欲避名,现在小女子都知道他的大名,吓得披发入山。卖东西不讲价,自古以来,是多么难得!我们还不要忘记韩康“家世著姓”,本不是商人,如果是个“逐什一之利”的,有机会能得什二什三时岂不更妙?

  • 华佗与麻沸散

    作者:甄雪燕;王利敏;梁永宣

    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华佗发明麻沸散,并将其用于外科手术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是很少有人继续追问,麻沸散到底是什么药?除了麻沸散,古代还有其它的麻醉药吗?麻沸散到底是什么?因《后汉书》没有详细记载麻沸散的药物组成与使用方法,使其配方成了千古之谜.民国初期,一本名为《华佗神医秘传》的书籍出版,记载了"麻沸散方",即"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1两、菖蒲3分,水煎服一碗".经考证,学界认为这本《华佗神医秘传》是伪书,其所载"麻沸散方"的配方经核实明显出自于清代赵学敏的《串雅内外编》.

  • 善"拘"小节

    作者:

    "不拘小节"一词出自<后汉书·虞延传>,多指不注意一些小事.它的外延非常之广,小到生活琐事,衣着起居;大到自身利益,生死攸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整日蓬头垢面,可谓不拘小节;大文豪李白豪放不羁,当称不拘小节."小节"不等于"细节","细节"是构成事物的要素,不可或缺.小节是事物发展的次要矛盾,把握事物的发展更应看方向和主流.

  • 漆叶青黏散新用

    作者:李盛福

    漆叶青黏散首见于东汉时期,华佗所创。《后汉书·方技列传》、《三国志》以漆叶一升,腘黏屑十四俩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
      余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在其漆叶青黏散基础方上增加桑叶,松针,绞股蓝,等七种植物叶制作后作茶饮,赠予亲友服用,效验非常,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报道如下。
      野漆树叶,别名;野漆树,染山红,山漆,漆柴,毛叶漆,《福建民间草药》,性味辛,无毒,入肺,肝,脾,大肠经。功能主治、治蛔虫、创伤出血、胼胝、化学成分、含野漆树甙、枝含非瑟素,黄颜木素,种子含脂肪油。

  • 伏波将军与薏珠子

    作者:袁超

    据<后汉书>载,号称伏波将军的东汉大将马援,奉旨平定了南疆叛乱后,凯旋归来时带回一车薏苡子,声称该子实可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当时有一些嫉贤害能的小人诬告马援搜刮了大量珠宝私自收藏,马援闻说后当众将薏苡子倒入漓江,使谣言不攻自破.

  • 漆叶青黏散

    作者:王宇童

    据《后汉书·方技列传》记载:我国东汉末年,华佗弟子樊阿“从佗求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

  • 清明食俗看营养

    作者:缪士毅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节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饮食民俗。
      清明节在饮食民俗上有个显著特点,即早在春秋时,清明不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也即“寒食”。寒食,历代叫法不同,《齐民要术》中称“细环饼”,《本草纲目》中又叫“捻头”。从文献记载来看,就是馓子、清明饼之类食品。清明寒食之俗的形成,相传与纪念春秋晋国贤臣介子推有关,《左传》、《后汉书》等均有这方面的记载。至唐代时,清明寒食仍很器重,唐代诗人卢象在《咏寒食》诗中写道:“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代诗人韦庄的“内官初赐清明火”,是说寒食后第三天,由宫内传火炬出,赐与近臣。当时清明节除了吃冷粥、冷饼之类冷食外,还在寒食前制作了许多“甜饧”,即麦芽糖。唐代李商隐的“粥香饧白杏花天”,就描写了当时寒食的情景。宋代时,有钱的人家在清明节前用面粉和枣泥制成形似燕子的点心叫“枣锢飞燕”。宋代《东京梦华录》对此描述道:“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节日,坊市卖稠饧、麦糕、乳酪、乳饼之类。”宋代清明节还吃一种叫“馓子”的油炸食品,苏东坡曾作《馓子》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明、清代清明食俗基本沿袭了唐宋以来的风俗。但清代时,清明食俗已不局限于寒食,而且热食也成为应节食物,如清代的《吴门竹枝词》所写:“相传百五禁厨烟,红藕青团各祭先。熟食安能通气臭,家家烧笋又烹鲜。”就说明了当时清明节已出现热食的情形。

  • 薏苡明珠

    作者:杜昌宏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

    关键词: 后汉书 薏苡 南方
  • 华佗之"耻"与"悔"及其他

    作者:朱杰

    华佗(公元108或141-203或208年)是祖国医学的标志性人物.他处剂不过数种,针灸不过数处;发明"麻沸散"施行手术,世尊"外科鼻祖";创制"五禽戏",开保健体操之先河.众多弟子如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天下.传世的《华佗传》有不同的版本,如陈寿(233~297)《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以及范晔(398~446)《后汉书·方术列传》.范晔这样记述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佗恃能厌事,犹不肯至."对照读陈寿的记载:"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好象都是说:华佗不愿作医生,而欲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时刻在寻找走上仕途的机会,因为恃才傲物,而惹怒了曹操,才引来杀身之祸.难道华佗在品德上真的有若干缺陷?华佗之死真的是咎由自取吗?

  • 素养与健康

    作者:汪宝树

    素养,可谓是人平素修身养性所展现的状态;也是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汉书·李寻传》记载:“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南宋文人陆游有诗《上殿札子》曰:“气不素养,临事惶遽。”《后汉书·刘表传》称:“越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这说明,素养之于人的处世之道极其重要。

  • 许国祯不畏权贵

    作者:段逸山

    司马迁在总结扁鹊的医事活动后,提出著名的"六不治",将"骄恣不论于理"排为第一"不治",<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针灸名医郭玉为贵人治病有"四难",把"自用意而不任臣"列为首"难",说的都是为权贵治病之难.

  • 画饼充饥——成语里的养生话题之五

    作者:温长路

    成语“画饼充饥”源出《三国志·卢毓传》和《后汉书·卢毓传》:魏帝曹睿想物色一位称职的人出任中书郎一职,让大臣卢毓去选贤,并告诉他说:“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为饼,不可啖也”.中心思想是反对空想和只求虚名,提倡务实和脚踏实地.李商隐“官衔同画饼,面貌泛凝脂”、刘时中“充饥画饼诚堪笑,印信凭由都是谎”、朱熹“寓龙不为泽,画饼难充饥”、石孝友“浮云富贵何须羡,画饼声名肯浪求”等诗句中都用了这层意思,以形象地表现出各自作品的主题.

  • 王充论"养气自守"

    作者:祁增年

    王充(公元27~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对养生保健亦很有研究.他的生平事迹记载在<论衡·自纪>和<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以下简称<后汉书>本传)之中.

  • 奇妙的运动养生八法

    作者:李育霖

    长期坚持运用反常养生法进行锻炼,可收到奇特的(祛病延年的)养生功效.兹把常见的八种反常养生法介绍如下.一、倒立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和印度就已有这种养生法.我国《后汉书·华佗传》记载,汉代名医华佗在公元196年就曾用此法治病和养生,並获神效,后为历代僧侣所效法.由于人久立易致内脏下垂、痔瘘、脚肿及脑供血不足等病症,而倒立改善了血液循环和身体各部位的血液分配,並能增强内脏功能,缓解肌肉的紧张状态,消除大脑疲劳,使人祛病延年.印度、美国、日本、瑞典等许多国家盛行倒立健身法.

  • 孝先便腹——成语与健身生活之十

    作者:温长路

    源出《后汉书·边韶传》:边韶,字孝先,"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关键词: 边韶 后汉书
  • 举案齐眉--成语新释之八

    作者:温长路

    “举案齐眉”源出《东观汉记·梁鸿传》:梁鸿“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庑下,为赁舂。每归,妻(孟光)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常齐眉”。《后汉书》中也有类似记载,说的都是夫妻恩爱、互敬互重的事,还有“齐眉举案”、“举齐眉案”、“举案”、“齐眉”、“孟光案”、“梁鸿案”等不同的说法。如韩奕“白头尚举齐眉案,相敬未忘宾礼”、黄庭坚“颇思携法喜,举案馌南亩”、李绅“俯首安羸业,齐眉慰病夫”、于谦“东风庭院落花飞,偕老齐眉愿意违”等诗词中的用法,都体现了本典的意思。

  • 翡翠小考

    作者:宋镐

    翡翠原为鸟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关于翡翠的解释为:"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后汉书·班固传>注:"翡翠形如燕,赤而雄日翡.青而雌日翠."从其字意分析,以上的翡翠均指红、绿两种颜色的鸟.

  • 《吴普本草经》考略(提要)

    作者:马继兴

    书名考<吴普本草经>是后汉末时期迄之周时期吴普氏为<神农本草经>一书撰写的辑注本著作.吴普是名医华佗弟子,其传略可以在<后汉书·华佗传>中见到.<吴普本草>一书的书名在传世古籍中有以下一些:

  • 名医华佗与"五禽戏"

    作者:许家和

    华佗,汉末名医,今安徽毫县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擅长外科.发明麻沸散,成为世界上首创麻醉术并成功实施剖腹手术的外科医生.华佗还创编了"五禽戏",日日操练,老当益壮,活到百岁.(见<后汉书>载:"华佗晓养生之术,年且百岁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 夹脊穴在脑病中的临床运用

    作者:潘德祥;姜磊

    1夹脊穴的来源与定位
      夹脊穴(Ex-B2)又称华佗夹脊穴、华佗穴、脊旁、佗脊,是脊柱棘突下两旁的一组腧穴,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组经外奇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足臂十一脉灸经》中记载,足太阳经脉循行时“夹脊”,灸太阳经可以治疗“夹脊痛”。《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素问·刺疟篇》:“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之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痏也”。华佗夹脊穴也见于《后汉书》[1]所载的《华佗别传》:“有人病脚躄不能行,佗切脉,便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从邪不相当,言灸此各七壮,灸创愈即行也。后灸愈,灸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调如引绳也”。1955年承淡安先生[2]在《中国针灸学》中将夹脊穴称为“华佗夹脊穴”。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