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承淡安六经病针灸治疗学术思想研究

    作者:王杰;李孝波

    承淡安先生为近代中医针灸大师,一生致力于发扬针术,甚至把复兴针灸事业和民族复兴放在等同的高度来躬耕实践.《伤寒论新注——附针灸治疗法》一书,是承淡安先生临床针药并用思想的代表作.该书开针灸补注伤寒条文之先河,使后学者有准则可循,是一本难得的经典著作.笔者研究了“伤寒六经病”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规律,总结提炼了《伤寒论》部分症状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规律.

  • 由《中国针灸学》分析承淡安针灸教育思想

    作者:孙海舒;孟凡红;李莎莎;赵京生

    承淡安先生是“澄江针灸学派”的创始人,该学派对当代的针灸教育影响深远,其针灸教育思想以及教学特点等在其著作中有大量体现.本文围绕其《中国针灸学》的成书基础、体例以及内容,分析历史因素的影响作用.主要从四个方面,即针灸教育的作用、针灸教育的过程、针灸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针灸教材编写,探讨承淡安先生的针灸教育思想.

  • 承淡安著述钩玄

    作者:王勇;黄龙祥

    承淡安是近现代著名针灸教育家、临床家.他创立了我国早的针灸函授机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创办了中医历史上早的针灸专业杂志--<针灸杂志>,为推动针灸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承淡安一生著作颇丰,对承淡安学术思想及其著作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近现代针灸学的发展与演变.本文选择<中国针灸治疗学>等7本著作进行介绍.

  • 现代针灸学科体系构建轨迹的探析——兼评承淡安《针灸学》三部曲

    作者:张建斌;夏有兵;王欣君;郝峰;张宏如

    承淡安先生是近现代针灸学界主要代表性人物之一,剖析其著作对针灸学术内涵的界定及其逻辑关系,按时序系统呈现不同时期对针灸学科体系构建的过程.以针灸临床疗效为起点,参考西方医学模式,吸收日本近代针灸研究成果,回归传统针灸经典理论,承淡安先生构建了现代针灸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 浅析承淡安先生对针灸量学的探索

    作者:夏有兵;程洁;穆艳云;甘君学;张建斌

    作为一种物理刺激疗法,针灸刺激量与疗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我国传统针灸理论对针灸刺激量方法的把握,多局限于定性认识,定量阐述不足.承淡安先生承前启后,对如何有效量化针灸刺激量进行了探索.本文从疏简针刺取穴数量、规范毫针规格材质、明确把握针刺强度、关注针刺间隔时间,以及强调灸疗需有适宜刺激量并因人而异、规范灸疗刺激量化标准等方面,阐述了承淡安的针灸量学观点.

  • 承淡安灸治中风的经验与实践

    作者:张建斌;李浩;周颖;还涵;夏星;李玉堂

    近现代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针灸临床诊治中风病,强调重用灸法.按照中风病发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形成了“潜阳灸”预防中风、“回阳灸”急救中风、“温通灸”康复中风的全周期灸治特色.艾灸适用于中风病的全周期治疗,临床可依据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诊治方案和操作方法.

  • 承淡安针灸学术思想特点简析

    作者:张树剑

    梳理了承淡安先生的针灸学术思想,认为承淡安先生的针灸学术思想有着明显的承故纳新、求真求实的特点.对于针灸学术理论与针灸用具,先生从临床出发重新阐释,加以改进,务求简明实用.同时,先生积极吸收解剖学与神经生理学的新成果,将之引入到针灸学术的教学与研究中,为针灸现代化作了重要奠基.

  • 承淡安生平事迹、著作及学术成就研究

    作者:陆翔;蔡玥

    承淡安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针灸学事业的复兴,兴办针灸学校与函授教育,培养针灸人才;创办针灸杂志,以利针灸学术交流与知识普及;著书立说,撰写论文数十篇,编著和译著达20余种;积极探讨经络腧穴针灸原理,临床上提倡针灸神与气的运用,增补<伤寒论>脉舌诊断内容及针灸治疗方法;秉承坚持科学、注重实用的指导思想.其对针灸学发展所体现出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值得当今医务工作者学习,所创立的针灸学术思想与成就对当今仍然具有启发借鉴作用,也是现代针灸学创新与发展的思想源泉.

  • 承淡安治疗太阳病针药并用规律分析

    作者:焦思慧;陆斌

    总结承淡安针药结合治疗太阳病的选穴用药规律.通过收集承淡安治疗太阳病的中医证治资料,提取医案的取穴处方,利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3.0软件和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使用频次高的前3位穴位和前4位药物分别为足三里、合谷、间使,甘草、桂枝、大枣、生姜;聚类分析得出核心穴位与药物组合群5个,其中具体分析"桂枝汤"及其变证的穴位处方、"半夏泻心汤"与其处方穴位在消化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承淡安针药结合治疗太阳病的选穴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太阳病提供针药结合的思路,针药互参以提高临床疗效.

  • 对承淡安先生经络观的解析

    作者:张建斌;夏有兵

    收集和整理承淡安先生不同时期对经络理论的阐释,分析承淡安先生对经络理论认识的角度、价值和内涵等.受西学影响,承淡安先生对经络理论的认识一度从血管、神经等角度阐述,终回归传统,并认为经络理论是针灸学基础之重点,临床是认识和研究经络理论的重要视角.

    关键词: 针灸 经络 承淡安
  • “澄江针灸学派”形成背景与过程

    作者:夏有兵;李素云;张建斌

    对“澄江针灸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澄江针灸学派”的形成,基于其创始人及传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宅心仁厚,及其对廉、便、效、验针灸仁术的挚爱;该学派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新中国中西医并重的卫生政策.该学派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凸显了其信念坚定、不畏时艰、主动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 试论澄江针灸学派的科学学派特质

    作者:夏有兵;张建斌;郝峰;张宏如;董勤

    在厘清流派、学派、科学学派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学派的特征要求,发掘澄江针灸学派所蕴含的科学学派要素.结果表明澄江针灸学派具备科学学派构成要素:学派领袖、相当数量可见度高的学派成员、统一的研究范式和共同遵循的学派精神,是典型的科学学派.

  • 承淡安游学日本经过

    作者:夏有兵;张建斌;周俊兵;葛善为

    搜集并研究承淡安先生游学日本的一手文献资料,研究承淡安先生20世纪30年代游学日本的经过与收获,为探寻承淡安及澄江针灸学派学术思想的源流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游学日本的经历对承淡安先生学术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强了他对灸法疗效以及复兴中国针灸的信心,并为回国后进行针具改革、开阔中国针灸学研究和发展思路奠定了基础.

  • 承淡安《中国针灸治疗学》版本及引用文献考

    作者:王勇;黄龙祥

    承淡安(1899~1957),我国著名针灸学家、教育家,创办了我国早的针灸函授机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和早的针灸专业杂志<针灸杂志>.承淡安一生著作颇丰,<中国针灸治疗学>是其早期著作.该书由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出版于民国22年(1931),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载该书有3个版本.一是1931年~1937年无锡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铅印本;二是1937年上海幸福书局铅印本;三是民国抄本.其中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铅印本在1931~1937年几年间出版了8个版次,每个版次递有修订,在民国二十二年5月第4个版次时请孙晏如增订,并改名为<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本文所做研究皆以第1版次作为研究对象.

  • 杰出的中医针灸学家、教育家承淡安

    作者:陈正平

    承氏精于针灸医术兼通内、儿等科,强调以中医基本理论作指导,理法方穴为治疗手段;重视中医针灸教育,首创中医针灸函授机构、针灸杂志、针灸专业学校;重视针灸研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 承淡安针灸教育思想简析

    作者:林永青;王祥麒

    本文总结了承淡安针灸教育思想,主要思想有:根据当时条件,开拓灵活的函授教育;创办学术交流刊物;重视学员针灸实践教育;设置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形象化示教;严格考试制度.承氏针灸教育理念对今天的针灸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承淡安对针灸事业的贡献

    作者:林永青

    本文总结了承淡安对针灸事业的主要贡献,主要有创办针灸教育,振兴针灸事业;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厘定经络腧穴理论;执简驭繁,诠释刺法理论;不拘古法,发扬灸法临床;著书立说,传承针灸心学;与时俱进,改进针灸用具.

  • 华佗夹脊穴探议

    作者:傅野群

    早提出"华佗夹脊穴"的名称,并厘定位置和数目,并且将其归入经外奇穴的,是承淡安所著的<中国针灸学>,该书认为.夹脊穴为自第一椎至第十七椎,每椎下从脊中旁开0.5寸,凡34穴[1].而后王乐亭将夹脊穴定位于自第一胸惟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旁开3分[2].而上海中医学院编写的<针灸学>中,夹脊穴的定位是第1颈椎至第5腰椎,每椎下正中旁开0.5~1寸[3].

  • “澄江针灸学派”治疗男科疾病的学术思想

    作者:陈强;朱勇;张建斌;龚伟;曾庆琪

    澄江针灸学派作为当今针灸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其主张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互参、针药结合等思想,对当今男科疾病的治疗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挖掘整理其关于男科疾病治疗的学术思想,对弘扬传统医学、促进男性生殖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 民国时期针灸学术的融汇新知

    作者:邱玏;朱建平

    民国时期,西方科学技术和西方医学在中国迅速传播,不可避免地对针灸学术产生深远的影响.中西医汇通、针灸科学化给民国时期的针灸学术打下了明显的时代烙印,无论是经络学、腧穴学、刺灸法等针灸理论,还是针灸器具的改进和新的针灸疗法,无不显示出融汇新知的显著特色.民国时期针灸学术的融汇新知,为当代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