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温桂枝汤与太阳病之间的关系

    作者:徐兵

    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论治中以大篇文章阑述太阳病辨治,其内容占据<伤寒论>398条中一半左右.其辩析细密,层次严紧,结构鲜明,可见其在临证中的重要地位不能小视.而特别应强调指出的是,桂枝汤在太阳病中的使用率颇高,被柯韵伯称为"仲景群方之魁".为此本作者在对<伤寒论>有关章节古今众说纷纭的今天,再次重温了桂枝汤与太阳病之间的关系,从中领悟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示同道把关和揣摩.

  • 浅谈太阳病篇之"汗"

    作者:周银香;刘锦灿

    <伤寒论>太阳病篇对"汗"精辟独到的论述及对与汗相关的临床经验见解,成为后世医家的辨治准绳.篇中明确提出汗法的用法要点,如以汗出辨虚实、应汗当汗、汗法有度等,或论汗与血津液、阳气密切相关,现阐述如下……

  • 《伤寒论》阳明病病机传变规律探讨(上)

    作者:李凯平

    本文运用综合、类比与演绎法,从病机演变的时间性,对《伤寒论》阳明病篇里与时间性有关的条文作整理,结果发现条文之间存在着病机发展的顺序关系,且此发展是阳明病传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张仲景运用两种方式去表达这种病机发展途径,一是直接叙述病机的发展流程;另一则是运用得病或治疗(汗、吐、下、服药)后的天数,把多条条文按病机演变顺序串联起来,以表达阳明病病机的发展流程.疾病进入阳明病阶段后,可往2个主要途径发展.其一是热结胃腑,另一是肺胃热盛,随着病情的发展,其病机可演变至热扰心神,或兼有热与燥屎互结于胃,出现不大便的证候,其甚则可发展至热与血结,而出现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等证候.从这种演变来看,阳明病的病机发展存在着气分、营分、血分的顺序,此与后世温病学家叶天士所言温病的发展规律相合,在治法上也有共通之处.另一方面,在《伤寒论》有关时间性的条文,很可能是张仲景有意安排,目的是揭示外感病病机的演变规律.

  • 太阳病兼变证探析

    作者:马彪

    《伤寒论》太阳病兼变证,并非皆为误治变证.本文论述了个体素质的差异,疾病的自然演变以及宿疾的参合夹杂等情况,旨在临床工作中严格鉴别疾病的不同情况,多角度地分析病变的各个方面,从整体水平上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提高治疗水平.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变证
  • 《伤寒论》误汗证治小议

    作者:任鸿义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专著.这部书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加以总结,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不仅为诊疗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而且还积累了一些外感疾病的误汗证治,其内容丰富,言简意明,为后人诊治外感疾病留下了宝贵经验,现分述如下,供同行者参考.

  • 太阳病心悟

    作者:杨玲

    《伤寒论》太阳病篇兼变证占了很大篇幅。笔者认为,对这部分变证的产生,应从实践的角度去认识,它并非皆为误治所致,而是包括个体素质的差异、宿疾的参合夹杂、疾病的自然演变,以及真正的误治变证几种情况,故不揣卑陋,试作分析如下。

  • 《伤寒论》辅汗法探析

    作者:马家驹;王玉光

    辅汗法是指辅助达到汗出的方法,源自于《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临床常用到的是温服、啜粥、温覆、连服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汗出解表的治疗目的.本文分析归纳了辅汗法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应用,阐述了辅汗法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指征等,强调辅汗法应根据临床情况灵活选用,达到微微汗出的目的,不可过汗、大汗等.并通过一则医案讲述辅汗法的临床应用,强调在解表发汗时,应重视辅汗法.

  • 表证不等于外感病的初期

    作者:肖相如

    表证来源于《伤寒论》,是外感寒邪初期以恶寒为特征的临床证候.但是现在有些教科书将所有外邪(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都称为表证.表证的概念严重泛化和异化,不能正确指导临床,急需规范.

  • 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与白介素-4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仁嫒;李杰;陆东明;张发斌;吴萍;张广梅;赵协慧

    目的:探讨太阳病“风寒表证”欲解时白介素-4(IL-4)表达的规律,初步探寻正气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降温加吹冷风的方法致太阳病“风寒表证”大鼠模型,连续7d于太阳病欲解时(11:00-13:00)和对时(23:00-1:00)采血制备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观察两时段IL-4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与模型组IL-4呈现同步的昼夜节律与周节律变化;模型组IL-4的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机体通过IL-4的生物学效应,发挥御邪、抗邪的作用,是太阳病自愈的机制之一;IL-4可能是中医正气的免疫学物质基础之一.

  • 《伤寒论》非症状征象在六经病证辨证中的意义

    作者:徐国龙;昂文平

    <伤寒论>六经辨证,通常是以外邪侵袭人体后产生的病理变化所反应出的各种临床表现为依据,加以分析、归纳,从而确定为某一经病和某证.例如,根据"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这一组脉证,辨为太阳病中风证;"潮热谵语、不大便、腹满痛、脉沉迟"这一组脉证,辨为阳明病腑实证.然而,综观<伤寒论>全篇,还较多地记述了诸如"不渴"、"不呕"、"饮食如故"、"无表证"、"清便欲自可"、"脉平"等,现权且名为"非症状征象".这些记述虽不能视其为症状,而在辨证中又不能不加以考虑和搜集,或作为佐证,或作为鉴别,或作为排除,甚至作为外感病证传变及预后判断的必要条件和依据.

  • "营卫不和"与"太阳病"——读《伤寒杂病论》

    作者:李振华;尹潇爽

    通过阅读《伤寒杂病论》得到启示,"营卫不和"与"太阳病"有着密切的区别和联系.从营卫的生理属性、功能关系等方面展开阐述,分别论述营病、卫病、太阳病及其区别与联系,对营卫不和的病机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析,营卫不和是营卫出现营病或卫病或营卫俱病,结合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创造性提出六经辨经进行探讨,卫主表、营主里,穴经之中的表里.并得出"太阳病属于营卫不和,而营卫不和却不止于太阳病"的论点.

  • 白介素-2在小鼠太阳病(风寒表证)中的表达

    作者:张发斌;吴萍;李杰;陆东明;张广梅;王仁嫒;赵协慧;刘占厚;陈湘红

    目的:探讨小鼠太阳病(风寒表证)白介素-2(IL-2)的变化.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小鼠风寒表证”疾病模型制作方法,结合模拟实验的经验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定量检测小鼠动物疾病实验组和对照组1周内每日11时与23时小鼠血清中IL-2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IL-2的表达呈现为夜间高、白昼低的变化;实验组IL-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0.01),高峰在第3天,此后逐渐下降,两组趋于一致.结论:实验组IL-2的表达变化基本吻合了外感表证7d自愈的病程.

  • 《伤寒论》太阳蓄水证之探析

    作者:纪立金

    太阳蓄水证是<伤寒论>太阳病变证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对其病机、病位、病性争议颇多,但大多认为是太阳之邪,随经入腑,以致热与水互结于膀胱所致的太阳腑(膀胱)证.太阳之邪如何循经入腑?又如何使热与水互结于膀胱?很难理解,且<伤寒论>中并无"膀胱蓄水"一说.因此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可进一步揭示<伤寒论>太阳蓄水证的内在机理.

  • 《伤寒论》太阳病常用方归经量化

    作者:李芳;顾作林;袁同山;刘东艳;王进;李渡斌;支政;刘龙;张盛君

    目的:研究太阳病常用方归经量化特点、规律.方法:以中医方剂归经量化模型体系为支撑,应用中医方剂归经量化计算机辨析系统,对太阳病常用方进行归经量化辨析.结果:将《伤寒论》太阳病常用方按照第一归经、功效及类方分类进行归经量化研究,初步探析了《伤寒论》太阳病常用方归经思想及其应用特点,并验证了中医方药归经量化辨析系统与传统太阳病方药归经认识基本吻合.结论:本研究通过纵向和横向分析太阳病常用方归经顺序差异、强度大小,实现了太阳病单经归经量化辨析.

  • 经方的表阴证

    作者:冯世纶

    经方中的少阴病是与太阳病相对的表阴证,前已有所论述,今再论其详.少阴病与六经理论概念经方发展到<伤寒论>出现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阳病、少阴病、厥阴病称谓,后世称之为六经或三阴三阳.

  • 经方的表阳证(太阳病)

    作者:冯世纶

    经方是先由方证积累,后经"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渐产生八纲辨证,又发展到<伤寒论>六经辨证.六经辨证的太阳病即是表阳证,今重点探讨表阳证.

  • 承淡安治疗太阳病针药并用规律分析

    作者:焦思慧;陆斌

    总结承淡安针药结合治疗太阳病的选穴用药规律.通过收集承淡安治疗太阳病的中医证治资料,提取医案的取穴处方,利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3.0软件和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使用频次高的前3位穴位和前4位药物分别为足三里、合谷、间使,甘草、桂枝、大枣、生姜;聚类分析得出核心穴位与药物组合群5个,其中具体分析"桂枝汤"及其变证的穴位处方、"半夏泻心汤"与其处方穴位在消化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承淡安针药结合治疗太阳病的选穴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太阳病提供针药结合的思路,针药互参以提高临床疗效.

  • 太阳病病位解析

    作者:何道清

    为进一步弘扬张仲景学说太阳病病位乃至扩大太阳病篇有效诸方在临床上的运用,笔者愿与同道共同讨论于后.

  • 试论《伤寒论》六经提纲之辨证机理

    作者:岳旭东

    1 太阳(小肠、膀胱手足太阳之脉)太阳之气,常则像四五六三个月(一日中巳午未三时,下同),位于南方,属心火,夏则阳气隆盛.<内经>云:"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为太阳之气象.而人身手足太阳为阳水阳火之腑,与手足少阴阴水阴火之脏相表里(阴阳数理共25.此为六经常象于十二壁卦中计取,下同).但是手足太阳与手足少阴也只有在与天之阳气隆盛的自然气象相应时(阳数17,阴数8),水火恒壮,长此奉长,而水不克火.是以小肠受盛化物而吸取营卫,膀胱水府化气使下焦之血得以运行,如是,太阳之经方能营卫气血充沛而卫外.此为太阳之生理.故<伤寒论>第9条云:"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阴阳数理共18,阳数15,阴数3)."

  • 太阳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

    作者:王付

    仲景辨太阳病是临床常见病,辨证不难,治疗也不难,可为何于太阳病篇设条文178条,占<伤寒论>全书内容的44.72%呢?同样是太阳病,为什么有传也有不传,同样是传,又为什么如此复杂,几乎五脏六腑都涉及?辨太阳病为何要辨太阳病本证、太阳病兼证?辨太阳病本证与兼证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对治疗有何特殊意义?仲景对太阳病辨证论治为何如此布局?其构思及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其辨证的核心是什么?本文以仲景所论为指导,以临床研究为依据,从临床中研究太阳病的流行病学及其发病、传变规律等,以探讨仲景所论太阳病辨证的临床意义和理论指导性,于此试将理论与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72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