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菟丝子和大菟丝子核型的比较研究
首次对菟丝子和大菟丝子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菟丝子核型公式为K(2n)=14-14m,属“1A”型。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为2n=14=2L+2M2+2M1+1S。大菟丝子核型公式为K(2n)=16=16m,也属"1A"型。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为2n=16=2L+2M2+2M1+2S。表明菟丝子的核型与大菟丝子甚为相似而略具进化的趋势。
-
菟丝子不同炮制品对丸剂质量的影响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成熟种子.由于其皮骨质化,且主含成分有树脂、甙糖类等物质,所以该药干燥后极难粉碎,即便是一般炒制品,在制备过程中也难以达到理想的粉碎目的.而在药典收载的许多丸剂处方中,如五子衍宗丸等,该药的炮制仅被规定为生品或炒制品,这样在制备粉碎时,未被粉碎的部分过筛后,往往被当作药头而丢弃,这样不但影响含量的准确性,而且也违备了处方的组合原则.这是影响丸剂质量的关键所在,就此笔者谈几点个人浅见.
-
黔产大菟丝子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鉴别研究
目的 建立黔产大菟丝子药材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250 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5nm,建立大菟丝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对不同产地的大菟丝子和菟丝子药材进行相似度比较.结果 大菟丝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定为12个共有峰,不同产地的大菟丝子相似度均大于0.97,而与菟丝子药材的相似度在0.60以下.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可靠,为评价大菟丝子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实验依据,可用于大菟丝子药材的鉴别.
-
菟丝子等4组中药伪品特征及简易识别
1 菟丝子 又名吐丝子。因其水煮后会吐出新芽,形如吐丝,而得名。1.1 正品 菟丝子,呈类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1.5 m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实,不易被指甲压碎。气微,味淡。1.2 伪品 某厂为生产“壮腰健肾丸”而购进中药原料药菟丝子。经送检鉴定为同科植物大菟丝子。其形如正品,不同之处为个较大,呈类圆球形或三棱形,直径2~3 mm。表面黄棕色或淡黄色,质坚硬。水煮后较长时间才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2 冬虫夏草2.1 正品 虫体呈蚕状,长3~5 cm,直径0.3~0.8 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腹部有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呈长棒状,长4~7 cm,直径约0.3 cm。头部稍膨大。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折断面类白色,柄部有细纵纹。2.2 伪品 从今年咨询该品种的3批(次)看,除1批(次)为正品外,另外2批(次)均为非正品。经进一步鉴定为凉山虫草。其形与正品相似,不同之处为,凉山虫草虫体较粗,且表面有被棕至棕褐色菌膜,菌膜脱落处呈紫褐色,有环纹9~12个,足不明显。子座线状,长10~30 cm,直径0.1~0.2 cm,较正品细长。
-
药用大菟丝子的寄主调查及生药形态观察
对大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的寄主调查结果表明,大菟丝子寄主复杂、众多、尤以有毒植物马桑为甚;生药形态多样与寄主种无直接固定关系,而因蒴果内含种子的数目而异.
-
大菟丝子所致中毒与其寄主马桑成分的关系
目的:研究大菟丝子所致中毒与其寄主马桑成分的关系.方法:采用HPLC和二级管矩阵检测,经色谱与紫外光谱联用分析.结果:初步证实了寄生在马桑上的大菟丝子含有与马桑子相同的毒性成分.结论:大菟丝子引起中毒是因为含有与寄主马桑相同的毒性成分所致.为菟丝子这类寄生药材的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信息.
-
HPLC测定大菟丝子中的咖啡酸含量和薄层鉴别
目的:以咖啡酸为指标,研究并建立大菟丝子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以甲醇-0.1%磷酸( 75∶25) 为流动相,Diamosil色谱柱,流速1ml·min-1,在325nm 处进行咖啡酸的HPLC 测定.鉴别项采用薄层色谱法(TLC)为定性鉴别方法;结果:咖啡酸在HPLC进样 0.3040~2.1280μg线性关系良好(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3%,RSD为0.2%(n=5).TLC 能检测出咖啡酸的特征斑点; 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大菟丝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定性定量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大菟丝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
大菟丝子生品和盐炙品HPLC-UV特征图谱及7个有机酸含量变化研究
目的:建立大菟丝子生品和盐炙品的特征图谱,探讨大菟丝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对其中的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7个有机酸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方法:采用HPLC-UV法,选用Odys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 ~5 min,5% A→13%A;5~20 min,13% A→13%A;20 ~ 25 min,13%A→20%A;25 ~45 min,20%A→40%A),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25 nm,柱温35℃;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处理分析.结果:指标性成分在测定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70);不同来源的大菟丝子生品或盐炙品间的特征图谱相似度较高,但炮制前后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呈现炮制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呈倍数增长,而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呈倍数下降的趋势.指纹图谱评价生品(S1~S8)、盐炙品(S9 ~S16)、药房样品(S17 ~ S25)特征图谱相似度发现生品与盐炙品间差异相对较大,而盐炙品与药房样品的相似度小.结论:采用特征图谱结合7个有机酸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控制大菟丝子生品、盐炙品的质量,并可用于生、盐炙品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