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辅助通气预测成功撤机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磊;秦英智;展春;张纳新

    我们对达到低辅助条件下的机械通气应持续多长时间才能撤机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近年来我院综合ICU收治的因各种原因行经口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成功撤机患者158例,其中男94例,女64例;年龄44~78岁,平均(62.94±13.12)岁;均为在治疗过程中原发病病情稳定(实验室指标在正常范围,血气正常或达到病前水平,胃肠道功能良好,感染得到控制,体温正常),带机时间超过72小时,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BIPAP-PSV)、间歇同步指令通气-持续气道正压-压力支持通气(SIMV-CPAP-PSV)、CPAP-PSV等模式的低辅助呼吸时间达到能够撤机要求的患者.插管直径男性为8.0 mm,女性为7.5 mm.其机械通气模式、病种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见表1.

  • 动态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对机械通气脱机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纳新;秦英智

    目的阐述机械通气过程中动态监测无创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治疗方案和脱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59例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适合进入低辅助通气(low assist ventilation, LAV)的患者定义为成功组,而因病情恶化未进入LAV或脱机失败而死亡的患者定义为失败组,再根据LAV成功与否,将成功组患者分为成功1组与成功2组,比较2组患者的动态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失败组的血流动力学动态监测显示CO、CI、全身血管阻力(SVR)三者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率(HR)在整个存活过程中呈上升趋势;成功1组自机械通气开始至LAV之时、由LAV至脱机时CO、CI呈显著性升高,SVR、HR呈显著性下降;成功2组自机械通气开始至LAV之时,CO、CI、SVR、HR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至脱机前的CO、CI显著升高,SVR、HR显著下降,脱机成功.结论在机械通气之初直至脱机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及其在整个治疗过程的动态变化,对治疗方案的选择、LAV开始时机的选择及成功撤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