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前后面部骨骼硬组织变化的三维研究

    作者:史雨林;刘彦普;田磊;白石柱;刘文静;商洪涛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面部骨骼硬组织变化规律,明确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所带来的面形轮廓三维空间变化范围及大小.方法 收集30例行上颌骨LeFort I截骨前徙术+下颌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患者的资料,分别在术前2周内和术后6个月进行全头颅CT扫描检查,并在软件中进行头颅模型三维重建,于同一坐标系中完成标记点定点、测量,分析面部各区域硬组织解剖标志点的变化.结果 上、下颌骨水平横向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矢状向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上颌平均前徙2~3 mm,下颌平均后退5~6 mm,下颌后退量为上颌前徙量的2倍稍多,上颌骨发生逆时针旋转;垂直向下颌骨发生显著性上抬.结论 双颌手术前后面部硬组织变化范围下颌大于上颌,面部整体变化表现为变短、饱满.手术设计时需考虑患者术后面形的变化.

  • 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儿童鼻上颌复合体部软组织变化的研究

    作者:朱吉坤;张桂荣;郭艳明;李济强;刘继辉

    目的 评价上颌前方牵引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儿童鼻上颌复合体部软组织变化,为临床治疗上颌后缩的患者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9 ~11(平均10.5)岁,均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采取上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前方牵引时间6~8个月.试验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并测量各项鼻部形态及口颌部软组织侧面形态指标,综合分析矫治前后差异.结果 矫治前后鼻部软组织鼻根点距离(Ns-Y)、鼻尖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鼻中点距离(M-Y)增大(P<0.05),鼻尖点距离(Prn-Y)、鼻额角增大(P<0.01),鼻唇角减小(P<0.05).唇部及颏部软组织上唇凹点至Y轴的距离(As-Y)、上唇突点至Y轴的距离(UL-Y)、上唇凸距(UL-E)、上唇基角(S-Ns-Sn)均增大(P<0.01);下唇凸距(LL-E)、软组织颏前点距离(Pos-Y)均减小(P<0.05);矫治前后下唇凹点至Y轴的距离(Bs-Y)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不仅可以早期矫治上颌后缩Ⅲ类错(牙合)、改善上下颌骨不调关系,同时有助于鼻上颌复合体部软组织良好外形的形成.鼻部及上唇前移、颏部后移,使患儿侧貌突度更趋于协调美观.

  • 减数下颌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7例临床体会

    作者:卢书源;刘明卫

    目的 探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多曲唇弓(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正畸科就诊的7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非手术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13~16岁,平均14.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MEAW技术进行矫治,对比分析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结果 矫治后所有患者磨牙关系及尖牙关系均达到中性,前牙反(牙合)解除,达到正常覆(牙合)和覆盖关系,所有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下颌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3.1 mm,下颌切牙平均舌向移动2.8 mm,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角)平均增加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除下颌第二磨牙结合MEAW技术矫治,适用于下颌第三磨牙牙胚正常,下颌牙弓有拥挤需要拔牙且有开牙合倾向的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非手术患者.

  • 前方牵引联合唇挡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朱晓华

    目的 研究前方牵引联合唇挡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2011年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五官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就诊的替牙期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使用前方牵引联合唇挡进行矫治;对照组则仅使用前方牵引矫治.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值与对照组比较,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显示,SNA、ANB、U1-SN、U1-NA角、U1-NA距、Ptm-U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测量结果显示,TAL、AD、拥挤度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采用前方牵引和唇挡联合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可有效消除单一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 前方牵引器治疗对上气道影响30例观察

    作者:李宁;刘兵;隋健夫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牵引治疗对气道的影响.方法 对2002-2008年在解放军202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0例骨性Ⅲ类错铪患者行前方牵引器治疗,通过头影测量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气道的变化.结果 上颌骨A点前移,蝶鞍点一鼻根点一上齿槽座点角(SNA角)增加,上颌切牙唇侧倾斜,下颌切牙舌侧倾斜,鼻咽腔气道两个测量点分别平均增加(2.71±0.05)mm和(3.03±0.33)mm,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 上颌前牵引治疗对鼻腔气道有影响,但是对口咽腔气道没有影响.

  • 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弓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30例面部软组织侧貌改变分析

    作者:李霞;时函

    目的 评价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弓矫治上颌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正崎科门诊收治的上颌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均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均给予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娇治,测量并比较娇治前后面部软组织侧貌变化.结果 前方牵引后,鼻顶点至Y轴距离(Y-Prn)、上唇基角(S-Ns-Sn),上唇凸距(UL-E)、上唇凸厚(UL-U1)、上唇凹点至Y轴的距离(Y-As)、上唇突点至Y轴的距离(Y-UL),颏唇角(LL-Bs-Posc,颏厚度(Pos-Po)、软组织下面高(Sn-Mes),H角均增大(P<0.01);软组织面角(FH-NsPos)、下唇基角(S-Ns-Bs)、软组织颏前点至Y轴距离(Y-Pos)均减小(P<0.01),鼻唇角(Cm-Sn-UL)亦减小(P<0.05).结论 前方牵引后,上唇显著前移,颏部后下移位,颏唇关系改善,侧貌突度显著增加.

  • 上颌拔牙矫治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颌术前牙弓宽度影响研究

    作者:周倩;李琳;张怡

    目的 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正畸治疗中拔除与不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对牙弓横向宽度的影响,为是否在术前正畸中拔除上颌前磨牙提供一个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8例,其中12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拔牙组),16例采取不拔牙矫治(非拔牙组)对两组病例正畸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牙弓宽度对比研究.结果 经过术前正畸治疗,拔牙组较非拔牙组的上颌后段牙弓宽度减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下颌牙弓中段及后段宽度均有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中,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有利于术前正畸有效去除后牙代偿,协调上下牙弓间横向关系,为正颌手术创建良好条件.

  • 骨性Ⅲ类错(牙合)手术与非手术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郑敏谦;张端强

    目的 对比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1年2月至2007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同一名医生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1例为非手术组,经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1例为手术组.对两组病例治疗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并比较.结果 在硬组织方面,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矫治后ANB角、SNA角、Wits值、L1-NB角及L1-NB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软组织方面,除S-N'-Sn角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项目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手术治疗效果较非手术治疗好.

  •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颌术后侧貌预测及评价

    作者:丁振江;秦科

    目的 预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正颌外科手术术后的面部软组织侧貌,分析侧貌美观评价的差异,为正畸治疗和正颌外科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2005年2月收治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1例.模拟正颌外科手术的设计方案,对术前正畸去代偿后的侧貌照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图片叠合处理,上颌硬组织以术前影像为基准,分别前移0、2、4、6、8mm,软组织按相应比例移动,下颌后退至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生成5张面部侧貌图片.选择3组评分者:医生组(正畸及正颌外科医生,41名)、口腔本科生组(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44名)和患者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0例).对术前及预测的共6张图片(图2a、2b、2c、2d、2e、2f)进行随机排序,由高到低评分,比较所有图片的评分差异以及评分者性别对评分结果的影响.结果 6张图片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图2c、2d、2a、2f、2b、2e.3组问及不同性别评分者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较评分者对术后预测图片的评价结果,直面型满意度高,凸面型其次,凹面型低;评价结果不受性别影响.

  • 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术前正畸及手术设计

    作者:任静;李婧瑜;王莉;白丁

    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临床中比较复杂的情况之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一般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及术后正畸3个阶段:排齐上下牙列,去除牙代偿,协调上下颌牙弓;采用颏成形术、单颌或双颌手术后退下颌骨或(和)前移上颌骨,改善侧貌美观;术后精细调整,形成良好咬合关系.治疗应根据患者颌骨畸形的严重程度、上下唇形态、颏部位置、牙列拥挤度、牙齿倾斜度等畸形特征,具体分析,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边缘病例尤应重视.矫治过程中,应重视术前正畸和手术设计,为正颌手术提供便利.

  • 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及其固定矫治研究进展

    作者:肖瑞;王雷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复杂的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牙齿、颌骨及面部的发育.近年来,随着正畸材料的发展与正畸技术的不断提高,固定矫治器及其矫治技术得到蓬勃发展.本文对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固定矫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矫形效果长期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聪聪;张祎;胡敏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具有随生长发育逐渐加重的趋势,可对患者的口腔功能及面部美观造成不良影响.由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具有复杂性和易复发的特点,导致该类错(牙合)畸形的矫形治疗在临床中较为棘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为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或两者皆有.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形治疗主要包括上颌前方牵引和颏兜治疗,二者短期疗效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咬合及面型,但长期稳定性尚有争议.矫形治疗的时机选择及长期稳定性与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本文作者就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生长发育特征及矫形治疗的长期稳定性进行综述.

  • 上颌前方牵引治疗上颌骨发育不足引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雷;王春萌;颜冬;李宁宁;朱宪春

    上颌前方牵引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针对上颌骨发育不足引起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能够大程度地改善上下颌骨的协调性和面部软组织侧貌的美观性.本文从牙支持式和骨支持式前方牵引的应用形式和上颌扩弓对前方牵引治疗的影响等角度对现阶段临床中应用的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方法进行简要综述.

  • 拔除下颌第3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殆)的临床应用

    作者:卢书源;王庆恩;赵玉莹

    目的 探讨拔除下颌第3磨牙,应用多曲唇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2例恒牙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4~1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拔除下颌第3磨牙的方法,应用多曲唇弓技术进行矫治,用头影测量方法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矫治后,所有患者磨牙关系及尖牙关系均达到中性,前牙反(牙合)解除,达到正常覆(牙合)和覆盖关系.下颌第1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2.6 mm,下颌切牙平均舌向移动2.1 mm,ANB角平均增加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拔除下颌第3磨牙,应用多曲唇弓技术矫治,适用于生长发育减速期,下颌牙弓没有拥挤且有开(牙合)倾向的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

  • 前方牵引矫治恒牙早期伴拥挤的骨性Ⅲ类错(牙合)

    作者:付京秋;张苗苗;邵玶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对恒牙早期且伴有牙列拥挤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11例恒牙早期且伴有牙列拥挤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的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10.8岁.先快速扩弓1个月,行前方牵引12个月,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硬组织分析,并进行治疗前后测量结果的配对t检验.结果 快速扩弓后再行前方牵引治疗前后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上颌骨及上牙弓均前移,患者的反(牙合)解除,SNA、ANB、SN/MP、U1-FHP、U6-FHP、拥挤度均增加,L1/NB、L1/MP、U1/L1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颌发育不足且牙列拥挤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恒牙早期采用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能使骨性畸形得以纠正或程度减轻.

  • MBT滑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

    作者:宿玉龙;徐晓红;吕建军

    目的:采用MBT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骨性前牙反(牙合),研究颌面部硬组织变化,以丰富骨性前牙反(牙合)非手术矫治的方法.方法:选择骨性前牙反(牙合)无牙列拥挤病例7例,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13.8岁.使用3M MBT矫治器进行矫治.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上下前牙建立了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上后牙近中前移,磨牙呈Ⅰ类咬合关系,牙列齐,无间隙.治疗后上下前牙均出现代偿性移动,A点前移,ANB角减小0.81°,矫治减少了上下颌骨前后向生长差异,但矫治后ANB角仍为负值,矫治并未使颌骨前后向生长型发生质的变化.结论:本研究显示MBT矫治技术主要是通过牙齿的代偿性移动,并增加上颌骨向前生长,可以有效、快速地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

  • 正颌手术对骨性Ⅲ类患者上气道及周围结构影响的研究

    作者:陶丽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skeletal class Ⅲmalocclusion)是由于遗传、疾病等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颌骨发育异常,按病因可分为3类:单纯上颌发育不足,单纯下颌发育过度,下颌发育过度伴上颌发育不足.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因其面部外形存在明显异常以及常伴有咀嚼效率低、发音不清等功能性障碍,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可以威胁人体生命健康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 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作者:房兵;周祺;沈国芳;蔡中

    目的:分析骨性反(牙合)患者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前后,正中咬合大咀嚼肌力状态下,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特征.方法:应用CT扫描技术分别建立骨性反(牙合)患者手术前后的颞下颌关节模型,以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手术前后关节内各结构的应力及位移变化特征.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手术前后应力比较.结果:术后颞下颌关节内各结构的Von Mises应力较术前显著降低;各结构的大、小主应力和大总位移也有降低;手术前后两侧关节承受的应力均呈对称分布.结论:骨性反(牙合)经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正颌手术使下颌骨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后,颞下颌关节内各结构的应力环境也发生相应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对关节功能的发挥和健康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口咽气道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李志敏;武杰;门海燕;李洪发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Invivo5软件测量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口咽气道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分析上、下颌骨的位置对气道的影响,为正畸临床评估口咽气道容积及舌骨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筛选CBCT资料,按纳入标准和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筛选出60例骨性Ⅰ类错(牙合)作为对照组;将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分为上颌后缩组和下颌前突组,每组60例.采用第三方软件Invivo5将CB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维坐标系,应用测量工具测量口咽气道及舌骨位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上述3组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成人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分别较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口咽气道容积大(P<0.05),但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与骨性Ⅰ类组口咽气道容积无显著差异(P>0.05);舌骨矢状向位置由前到后为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P<0.05);舌骨垂直向位置,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显著高于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P<0.05),但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与骨性Ⅰ类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成人不同骨性错(牙合)畸形上气道三维特征不同,下颌骨矢状位置、长度较上颌骨对口咽气道容积、形态、走向、舌骨矢状位置影响更为显著.CBCT及Invivo5是评价上气道的实用工具,可为正畸临床评估骨性错(牙合)患者上气道三维结构及舌骨位置、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 骨性Ⅲ类畸形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的三维测量分析

    作者:秦燕军;沈云娟;谷妍;王珊;刘可;赵春洋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前后的变化,从三维方向上探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的机制.方法:选取14例恒牙列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10~12岁,平均10.9岁,采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牵引治疗前、后,进行CBCT三维扫描,采用Dolphin 11.0对骨组织及牙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维坐标体系,选择23个标志点进行测量、分析.测量结果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前方牵引后,A-冠状面的距离、SNA、ANB均显著增大(P<0.01);A-水平面的距离显著增大(P<0.05),ANS-PNS增大,有显著差异(P<0.05),上颌骨向前、向下生长.Po-S-N显著增大(P<0.01),SNB显著减小(P<0.05),提示颏部向下、向后旋转,下颌生长得到抑制.U1j-冠状面的距离显著增大(P<0.01),提示上切牙前移;U1牙长轴-SN交角显著增大(P<0.05),提示上切牙唇倾.U6j-水平面的距离、U6j-冠状面的距离均显著增大(P<0.05),提示上颌磨牙近中移动、伸长.额颌缝等4条骨缝三维方向上均有变化,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后,经CBCT三维测量,证实翼腭缝等骨缝的生长改建在上颌骨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颌骨及上颌牙明显向前、向下生长;下颌骨生长得到抑制.

137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