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伊立替康和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敏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伊立替康和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晚期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每个化疗周期的第1、8、15天静脉滴注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90 mg/m2,滴注时间30~90 min,同时静脉滴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首次剂量是400 mg/m2,滴注时间大于2 h,然后每周250 mg/m2,滴注时间大于1 h。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次,1次/d,化疗前3 d开始使用,连续使用14 d。每4周为1个化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化疗周期后评定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7.5%、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CD4+CD25+细胞、IL-12、TNF-α降低,治疗组CD4+CD25+细胞显著降低,IL-12、TNF-α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理评分、躯体评分、认知评分、社会评分、角色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理评分、躯体评分、认知评分、社会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伊立替康和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人外周血CD4+CD25+细胞体外扩增T细胞亚群及功能检测

    作者:王志红;陈虎;刘广贤;冯凯;廖丽

    目的 建立尼龙面枉法体外分选、扩增CD4+ CD25+ 细胞的方法,并检测扩增后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为临床输注供者来源的CD4+ CD25+细胞抑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体外用尼龙棉柱法分离T细胞,加入含Anti-CD35μg/ml、IL-2 500 IU/ml、10%FCS的RPMI-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扩增CIM+CD25+细胞,分别在培养前、培养后3、8、16、21、28 d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25+ 及其功能;同时检测CD28+和fasL的表达.结果 体外尼龙棉柱法分离的T细胞约16 d后,CD4+ CD25+ 细胞可扩增(50.88±6.21)倍;但CD8+细胞也同时扩增,甚至略多于CD4+ CD25+ 细胞.而T细胞活化指标fasL(介导细胞凋亡的死亡因子)的表达在培养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尼龙棉柱法在体外扩增培养可获得数量较多的CD4+ CD25+ Treg细胞,这些细胞不会促进T细胞活化,可能不会增加对宿主细胞的杀伤力.

  • 扁桃体灭活菌株对IgA肾病扁桃体CD4+ CD25+细胞和J链产生的影响

    作者:黄红东;彭佑铭;刘虹;杨新明;刘伏友

    目的:以扁桃体隐窝内甲型链球菌(HS)灭活菌株刺激IgA肾病(IgAN)患者和非肾炎患者扁桃体淋巴细胞,观察未刺激及刺激后CD4+CD25+细胞和分泌J链IgA细胞数量,探讨IgAN的发病机制.方法:(1)收集37例IgAN患者及37例非肾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手术摘除的扁桃体;(2)分离鉴定两组患者扁桃体隐窝内细菌及分离培养扁桃体淋巴细胞;(3)以分离多的灭活菌株HS体外刺激扁桃体淋巴细胞72 h;(4)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扁桃体淋巴细胞CD4+CD25+细胞数,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J链mRNA表达,以免疫荧光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同步分析分泌J链IgA细胞.结果:(1)两组患者均有甲型链球菌,且甲型链球菌在分离的细菌中是多的.两组患者的细菌谱和细菌量无统计学差异.(2)未刺激、非肾炎患者HS(HS-controls)、IgAN患者HS(HS-IgAN)刺激后CD4+CD25+细胞数[(0.98±0.204)% vs (3.58±0.554)%,P<0.05,(1.37±0.214)% vs (5.78±0.562)%,P<0.05,and(1.43±0.202)% vs (6.05±0.521)%,P<0.05],IgAN组与非肾炎组比较,前者均显著低于后者.HS对IgAN组CD4+CD25+细胞的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显著低于非肾炎组(P均<0.05).(3)未刺激、HS-controls、HS-IgAN刺激后J链mRNA阳性IgA细胞[(11.9±3.1)% vs (6.5±1.5)%,P<0.05,(33.5±5.7)% vs (13.9±1.2)%,P<0.05,and(35.1±6.2)% vs (13.9±1.2)%,P<0.01],IgAN组与非肾炎组比较,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HS对IgAN组J链mRNA阳性IgA细胞的SI显著高于非肾炎组(P均<0.01).(4)HS对CD4+CD25+细胞的SI与对分泌J链IgA细胞的SI呈显著性负相关(P均<0.01).结论:IgAN患者扁桃体CD4+CD25+细胞减少和分泌J链IgA细胞增多可能与IgAN的发病机制有关.

  • 23例川崎病患儿免疫功能分析

    作者:周万平;严文华;吕海涛;孙凌;季正华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状态在急性期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急性期川崎病23例患儿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8+、CD16+56+、CD19+CD23+和CD4+CD25+细胞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3+CD4+、CD4+/CD8+、CD19+CD23+细胞显著升高,而CD3+、CD3+CD8+、CD16+56+、CD4+CD25+细胞显著下降.结论 川崎病的发生与患儿的免疫系统失衡密切相关.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作者:彭绍斌;赖永榕

    目的 观察SLE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前后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Th1、Th2 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对4例行APBSCT的重症SLE病人分别采集不同时间段的外周血,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69+、CD95+细胞)及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NF-γ、IL-4、IL-10、TGF-β以判断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病人症状明显改善,自身抗体转阴.IL-4、IL-10在移植后明显低于动员前水平,"Th2优势"得到纠正.移植后CD4+ 细胞回升缓慢,CD4+/CD8+ 持续降低;CD4+CD25+/ CD4+在移植后降低.结论 初步观察APBSCT后重症SLE病人"Th2优势"得到纠正,CD4+CD25+/ CD4+降低.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BMCs中CD4+CD25+细胞体外增殖及对CD4+CD25-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陈伟;曹东林;王玲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来源的CD4+CD25+细胞体外增殖及对CD4+CD25-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免疫磁性分离方法(MACS)分选出CML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中的CD4+CD25+及CD4+CD25-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纯度及活力;再以小鼠抗人CD3单抗、小鼠抗人CD28单抗及rh IL-2作为刺激因子,CD4+CD25+细胞与CD4+CD25-细胞共培养,观察CD4+CD25+细胞对CD4+D25-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结果 (1)分选后健康对照组及CML患者PBMC中CD4+CD25+细胞纯度分别为(84.93±2.55)%、(86.32±2.40)%,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经MACS分选后正常对照组与CML患者CD4+CD25+细胞活力分别为(98.12±0.68)%、(97.33±0.78)%,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无论是健康对照还是CML患者的CD4+CD25+细胞均具有明显抑制效应性细胞如CD4+CD25-细胞的增殖,随着CD4+CD25+细胞数的增加,这种抑制增殖的能力也相应增加,当CD4+CD25+T:CD4+CD25-T为1:1时,抑制率大.结论 MACS分选法能够分选出高纯度及高活力的CD4+CD25+细胞,分选后CD4+CD25+细胞在体外均能抑制CD4+CD25-细胞增殖,且这种抑制效应呈一定效靶比关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