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内窥镜联合Caldwell-luc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作者:张淑香;覃煜;刘平

    鼻腔及鼻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cavity and nasal si-nus inverting papilloma,NIP)是少见的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约占鼻腔肿瘤0.5%~4.0%,以具有复发和癌变倾向为特征[1].外科手术治疗是NIP的主要治疗方法,过去常规运用鼻外径路方法,主要包括鼻侧切开术和面正中掀翻术切除肿瘤[2],损伤大,术后面部可能遗留疤痕,复发率较高.

  • 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复发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9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亚权

    目的 探讨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复发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手术进路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复发性NIP患者的临床资料.Krouse分级:Ⅱ级2例,Ⅲ级7例.结果 随访18-66个月,9例患者术后均未复发.结论 对于Ⅲ级NIP,特别是复发性的Ⅱ、Ⅲ级NIP,选择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 双进路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作者:林齐鸣;郑友珍;潘香颖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疗法.方法对25例单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鼻内窥镜和柯-陆氏双进路手术,除去病变.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5年,复发3例,复发率12.0%.结论该方法融合了鼻内窥镜及柯-陆氏手术的长处,可彻底清除鼻腔、筛窦及上颌窦的肿瘤,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

  • 鼻内窥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

    作者:庄申法;许为青;孙敬武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彻底清除上颌窦难治性病变并防止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例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变.结果所有病变组织均已彻底清除,术后鼻内窥镜随访5~12个月,见术腔皆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10例患者均治愈.结论鼻内窥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能够根治病变且具有微创的特点,是一种简单实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手术方法.

  • 两种术式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的比较

    作者:战秀兰;张海霞;杜志华

    目的:比较柯-陆氏手术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30例中,单纯真菌性上颌窦炎27例,真菌性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3例.12例行柯-陆式手术,18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结果:柯-陆氏手术治愈11例,治愈率91.67%;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愈16例,治愈率88.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柯-陆氏手术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炎效果确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施术.

  •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炘;胡顺广;杨楚

    目的探讨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应用鼻内窥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柯-陆氏手术治疗24例,采用鼻内窥镜下联合进路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17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柯-陆氏术式者面颊肿胀、面颊麻木、上牙槽酸痛的发生率分别是100.0%、37.5%、 33.3%,鼻内窥镜手术组未见上述表现;柯-陆氏术式第一次手术拔牙率37.5%(9/24),5例再次手术者均拔除患牙,总拔牙率58.3%(14/24),鼻内窥镜手术组拔牙率35.3%(6/17),11例经根管治疗的牙齿保存良好;柯-陆氏手术组3年内复发率为37.5%(9/24),而鼻内窥镜手术组术后3~6个月鼻道窦口复合体完全恢复通畅,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窥镜微创手术能大限度减少上颌窦粘膜及骨质的损伤,利于术后恢复,在保留鼻窦正常生理功能、保存牙齿及减少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柯-陆氏手术.

  • 不同术式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比较

    作者:吴广荣;李小敏

    目的 对比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柯-陆氏手术)与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张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以往采取柯-陆氏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本院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张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57.89%)与总有效率(94.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1.03%,72.41%),P< 0.05;观察组复发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20.69%),P< 0.05.结论 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张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确切、手术创口小、术后易恢复、复发率低,可于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上颌窦霉菌病36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红武

    目的:探讨上颌窦霉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6例上颌窦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36例患者行鼻内窥镜和柯-陆氏手术联合进路手术及单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结果:36例均获治愈,行双径路(鼻内窥镜加柯-陆氏手术)术式27例,其中2例术后冲出残留的霉菌团块,而行单径路(鼻内窥镜手术)术式9例,其中6例术后冲出残留的霉菌团块.结论:上颌窦霉菌病以非侵袭型常见,鼻窦CT是早期发现病变的有效方法,治疗的关键是解决鼻窦的通气和引流,Fess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的有效方法,双径路疗效优于单径路.

  • 鼻窦内窥镜下行柯-陆氏双径路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病变

    作者:文春秀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上颌窦病变的方法.方法对112例慢性上颌窦病变合并鼻息肉、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鼻窦内窥镜下行柯-陆氏双径路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柯-陆手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3年,治疗组64例,治愈50例,好转14例;对照组48例,治愈28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内窥镜下行柯-陆氏双径路治疗慢性上颌窦病变优于传统柯-陆氏手术,是一种实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鼻内镜下双路径联合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陈小林;陈佳;李伟;孙苏光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双路径联合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疗效.方法 收集鼻内镜下经自然窦口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24例作为联合组,采用传统柯-陆氏手术治疗18例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观症状评分(VAS)、手术疗效、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16.7%)与传统组(4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89;P=0.049).术前两组患者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联合组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各组症状均基本消失,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时间、治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时间联合组较传统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8,P<0.05).联合组术后复发率为0.0%,显著低于传统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08;P=0.038).结论 通过扩大的自然窦口进镜联合柯-陆氏手术内镜下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与传统柯-陆氏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症状缓解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

  • 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临床分析

    作者:李可清;王蓉;程序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手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功能性鼻内窥镜术联合柯-陆氏手术.结果:真菌性鼻窦炎经手术治疗,病变清除彻底,引流通畅,疗效好,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疗效好.

  • 鼻内窥镜联合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桂芬;刘吉峰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方法,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采用相应的手术进路,临床上达到一次治愈.方法:分析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鼻内窥镜及CT检查,拟定不同的手术进路.结果:42例患者中,39例采取功能性鼻内窥镜+柯-陆(Caldwell-Luc)双进路手术,1例采取前颅顶冠状切口联合鼻内窥镜术,2例采取鼻侧切开术.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经手术治疗,病变清除彻底,引流通畅,疗效好,随访1~6年无复发.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