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痢疾食疗方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而传播,多发于夏秋季节。人群有普遍易感性,儿童感染病菌的机会较成人多,故发病率也较高。临床常见发热、腹痛、腹泻、便中有黏液或脓血等症状,典型患者有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等症,同时还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轻者可表现为低热或中等发热、头晕、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严重者可见高热、精神委靡、烦躁,进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口唇与甲床紫绀、持续惊厥、神志昏迷等危象。若急性痢疾未能及时治疗或病程迁延达两个月以上者,即转为慢性痢疾,其症状表现为常感腹胀,食欲不振,时而腹泻时而便秘,或长期腹泻,大便有黏液,少数可有脓血,如遇寒冷、饮食不节或过度劳累等不良因素,可引起急性发作。痢疾属中医“赤白痢”、“脓血痢”、“疫毒痢”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湿热毒邪侵及肠道,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湿热内蕴所致。临床上急性痢疾以肠道湿热蕴结、寒湿内犯为多见;慢性痢疾则以脾肾阳虚、阴虚夹湿为多见。
-
阴虚夹湿证临证治疗体会
阴虚夹湿证临床较常见,其为本虚标实,既有脏腑阴亏的一面,又有水湿淫邪之内停,病机较为复杂,临证治疗亦颇棘手,滋阴虑其助湿,除湿又恐伤阴,故须分清病情之先后、缓急,分而治之.鉴于此,笔者拟从临床病例入手,浅谈辨证施治之体会.
-
浅谈慢性胃炎阴虚夹湿的治疗用药
临床上笔者遇到有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阴已虚,却又夹湿,治疗用药颇为棘手,现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以供参考.
-
慢性胃炎阴虚夹湿治疗点滴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烷痛,嘈杂,痞证等范畴,为临床常见脾胃病之一.
-
针药并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阴虚夹湿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阴虚夹湿证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胆汁反流性胃炎阴虚夹湿证60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及中药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复查胃镜,观察疗效.结果 针药组总有效率(90.0%)与中药组(5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药并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阴虚夹湿证总有效率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
亓鲁光治疗消渴阴虚夹湿证经验
阴虚燥热是传统中医中消渴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滋阴降火为主.而目前有很多的消渴患者在阴虚燥热的基础上还表现出湿邪停滞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中病程缠绵难愈.成都中医药大学亓鲁光教授提出此类患者属于阴虚夹湿的范畴,在养阴的同时不忘祛湿,取得了极好的疗效.本文分析了阴虚夹湿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原则,并且提出在临床中应该注意阴虚与湿邪的程度不同而调整养阴药物与祛湿药物的比例.同时还应结合脏腑辨证用药,并结合病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