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互联网+"背景下立德树人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
目的探索将立德树人价值观融入医学微生物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效果.方法我校医学微生物学专业老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通过"互联网+"平台,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活动.结果不仅帮助医学生提高了学习医学微生物学专业课的兴趣,增强了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也使医学生更准确的认识了自我,成为实现医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结论医学高校医学微生物学专业教师通过立德树人传授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健康人格的培养,可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进一步完善全员育人的医学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立德树人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回顾与展望
回顾了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立德树人、改革创新的基本做法,总结了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培养、实践育人、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主要经验;面对全面振兴中医药、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式,提出打造一流学科专业、培养一流人才队伍、构建一流管理体系,创办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思路.
-
发挥以文化人在立德树人上的作用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山东中医药大学坚持把以文化人作为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将齐鲁文化、中医文化、现代科学文化和大学自身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文化纳入立德树人工作体系,以中医文化课程群为核心,以中医药文化研究为重点,以学校老一辈专家学者治学思想和成长经验作为基础,以齐鲁文化与中医文化融合为特色,以特色品牌文化活动为载体,构筑起以文化人体系,推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
-
关于强化高职护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思考
医学高职院校在担负着重要的专业知识传授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医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的价值引领.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的特殊性、时代性等进行思考,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性.
-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视野
医学教育如何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增强医学生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三个自信”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三个重要维度,各层次的教学都需要高度关注并在教学内容中使之不断拓展和强化,达到入脑入心、内外统一的效果。
-
借鉴卓越大学的迷失 坚持立德树人的方向
美国学者哈瑞·刘易斯在其专著《失去灵魂的卓越》中,阐述了哈佛大学在追求卓越过程中迷失教育宗旨的种种现象:分数膨胀、课程改革流于形式、课堂教学质量下降、道德教育被忽视、宿舍教育与学生辅导被冷落等.启示中国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方向,德育为首,质量至上.
-
立德树人背景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现状的分析
目的:调查当前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对我国17所高等医学院校150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接受过专业医德教育的学生在医德观念和医德行为倾向上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当前医学生在医德认识和态度总体较为良好,但医德教育还存在不足,有必要加强以医师与教师为榜样的“立德树人”式医德教育.
-
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下新疆某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当前,新疆医学生思想动态表现为重专业,轻人文;所处环境复杂,宗教意识明显;政治观念淡化,功利主义意识增强. 新疆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观念上重视度不够;内容和形式上比较单一;队伍建设不够合理. 解决思路是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转变观念,强化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整合教育内容,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学人文课程的建设和融合;丰富教育手段,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等.
-
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构建中医药文化特色素质教育体系——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都中医药大学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大学工”工作机制,树立“三让”育人理念,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六大工程”,着力构建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
新时代下的医学伦理学教育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高等医学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首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优秀的医学接班人,自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国家政策导向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推动中国特色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工作;其次,要寻求"可持续"发展,通过联系教学实践情况和临床实际需求,来制定一系列的具体方案,使医学生能够"自省、自律、自觉",真正做到自我精神的升华,自我内心的净化,从而确保各项教学和临床实践工作取得实效,进而为人民群众培养出真心能为广大病患服务的医务工作接班人;后,还应做到"接地气",完善的医学伦理道德体系建设,在全社会普及医学伦理知识,提升全民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应当成为医学伦理教育建设的重要立足点.
-
立德树人背景下研究生辅导员德育自觉的提升路径
立德树人已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研究生辅导员作为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应提高德育自觉.面对研究生德育期待与辅导员德育初衷不符、导师与辅导员德育角色冲突、辅导员职业认同不高影响德育自觉等现实困境,研究生辅导员应通过回归本我、做研究生的人生导师,超越自我、与导师共担德育重任,追求真我、实现个人发展新突破等途径不断提升德育自觉.
-
高校加强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对立德树人教育效果的重要意义 ——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
立德树人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有丰富的价值内涵.然而如今的德育工作面临诸多困境,而优秀的校园志愿服务文化建设是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点,是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实效性的现实选择.
-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党员考评机制的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党建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立德树人,而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则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还要重视质量;不仅要注重对发展对象的考察,还要注重对大学生党员的考核;不仅要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还要加大对其党性的考评,这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的体现.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大学生党员的考核要依托具体活动有序开展,既注重量化,又关注过程,实现考核全面化、科学化.
-
我国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政策及理论综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后,教育部针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专门出台文件,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依据和政策指导.国家政策的出台和社会热点问题的频现,使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其运行机制和方法 、培训与评价激励机制、师德师风建设、融入研究生德育体系等方面,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借鉴.
-
仁爱: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
仁爱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核,也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至高标准.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树立仁爱之德、修炼仁爱之心、施行仁爱之术为主要内容,着力培养医学生仁爱精神,既是新时代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的现实需要,更是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
-
新时代加强高校医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的思考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立德树人依旧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医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但由于医学院校评价体系权重失衡、思政工作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师偏重教学和科研、价值观多元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导致医学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不显著.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德育工作效果.
-
推进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从推进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阐述了其对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供参考.
-
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自古以来,立德树人一直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保持初心,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完成教育使命,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
立德树人视角下创新课堂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实践
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模式陈旧、内容枯燥等问题.文章以G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秉持创新思政教育的理念,主动转变思路,开启"5G"体验式课堂,首创"无桌教室",构建了"3343"(三个转变、三个度、四个保障和三个评价体系)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及育人效果双提高.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创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