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化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周向辉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镜检查,若发现患者存在病理改变,则需进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研究组患者采用高清内镜技术进行检查,主要方式包括超声内镜、智能染色内镜(FICE)等.观察记录常规内镜检查及FICE检查所见病理改变形态、胃小凹分型及毛细血管形式.结果:经高清内镜检查,研究组患者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及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检查的对照组(P<0.01).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断中具有十分可观的应用效果,能够更加准确的快速诊断早期上消化道早癌,为尽早的进行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 NBI-ME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马连喜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 B I-M E)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58例NBI-ME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灶行活检病理检查,将NBI-ME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58例患者中NBI-ME诊断癌前病灶134处,病理诊断癌前病变132处、早癌2处;158例患者中NBI-ME诊断早癌32处,病理诊断早癌31处、癌前病变1处。
      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是发现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检查手段。

  • 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兴鸿;冯裕容;贺应琼;黄秀军

    目的 探讨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29例白光胃镜下疑似上消化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行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然后再行病理活检,以病理检验结果评定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在上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出66例为早期上消化道癌,13例为浸润癌,50例为良性病变;取活检病理检验诊断出早期上消化道癌患者70例,17例为浸润癌,良性病变为42例.计算可得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的敏感度为90.80%,特异度为84.00%,2种检验方法的kappa系数为0.874.2种方法判定的87例上消化道癌患者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验的肿瘤浸润深度与病理诊断结果准确度达91.21%.结论采用放大胃镜联合fice染色检测早期上消化道癌的临床诊断效果肯定,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患者可耐受,临床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蓝激光成像技术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碧莹

    目的 探讨分析蓝激光成像技术诊断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26例疑似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者,采用内镜技术(白光、LC1、BLI)、靛胭脂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不同内镜模式与传统染色诊断病交情况,分析BLI模式下诊断病灶特征与病理学检查.结果 BLI模式下病灶检出率为93.13%,显著高于白光、LCI模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LI模式在病灶数目及边界的识别率分别为94.38%、92.50%,界定方面优于其他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BLI模式下对于食管的IPCL观察及分型、对于胃的VS分型更为清晰,优于其他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食道病变88例,胃病72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160处活检组织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上消化道癌24处,占11.87%,其中来源于食管有14处,占食管病变的15.91%,来源于胃有10处,占胃部病变的13.89%.其中,BLI模式观察均为染色阳性.结论 蓝激光成像技术可提高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清晰地观察到病灶边界和微结构分型,指导病灶性质的判断与治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蓝激光成像技术在上消化道早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超;贺亚敏;肖君

    上消化道早癌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话题,定义为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或局限于黏膜层的消化道癌症,包括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由于一些病灶微小,普通内镜不易发现,容易漏诊和误诊.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如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NBI)、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py, CLE)、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uji intelligent chromo-endoscopy, FICE)的发展,明显提高了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能力.消化内镜已由过去单纯的诊断演变为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分析富士新型蓝激光成像技术(blue laser imaging, BLI)在上消化道早癌中的应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消化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杨亚玲;文黎明;许蓉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诊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内镜检查+外科手术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高清内镜检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诊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高清内镜检查后,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及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检查的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且观察组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 内镜技术(NBI+EMR)诊治上消化道早癌具有诊断率较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及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治疗与术前备血

    作者:王赞滔;柴宁莉;李振国;王秉东;高飞;令狐恩强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以其在适应证内可以达到对消化道浅表肿瘤的完整性切除和根治性治疗已成为治疗消化道浅表肿瘤的标准手段,确定适宜的ESD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及术前合理备血对降低ESD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37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英丽;盛学亮;盛雅娇;刘玉琴

    目的:分析不同内镜下治疗37例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迸行内镜下治疗的37例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近期与远期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共切除39个病灶,食管23例,其中11例行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BM)治疗,2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10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贲门9例,其中1例行EMR,8例行ESD治疗;胃5例全部行ESD治疗.随访1~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7个月.术后狭窄2例(1例MBM术后,1例ESD术后),经探条扩张后缓解;随访期间无原位复发病例,也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病例.近期随访生存率达100%.结论: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但治疗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患者病灶的实际情况迸行选择.

  • 消化内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赵燕如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早癌临床诊治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3月15日至2018年6月2日62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采取动态随机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对可疑病变处取样送检,病理确诊后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消化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放大技术(NBI-ME)+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将病变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大块送检.观察两组影像质量、手术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在影像质量方面,观察组优良率为96.77%,高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4.23±5.65)min,住院时间为(6.06±0.78)d,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较佳,可较好的评估病变的良恶性,有利于浸润深度的判断,且对范围较小的早期癌可直接内镜下切除,达到临床治愈,使患者受益.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