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王铁军;石富铭;陈书阁;王金梅

    目的:探究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颅内椎动脉狭窄(IVA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分析 IVAS 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IVAS 患者106例,均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年,观察 IVAS 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椎动脉颅内段动脉搏动指数(PI),颅外段血管管径和阻力指数(RI),颅内段及颅外段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根据随访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再狭窄组38例和无再狭窄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及基础疾病,分析 IVAS 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IVAS 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椎动脉颅内段 PSV 和 EDV 均慢于术前,PI 均高于术前(P <0.05);术后6个月 IVAS 患者椎动脉颅内段 PSV 及 EDV 达峰值,术后3个月 PI 低。IVAS 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椎动脉颅外段血管管径大于术前,PSV 及 EDV 均快于术前,RI 低于术前(P <0.05)。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再狭窄组患者冠心病发生率及糖尿病发生率高于无再狭窄组(P <0.05)。结论椎动脉支架置入术能有效改善 IVAS 患者椎动脉颅内段及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增加颅内血流灌注,而 IVAS 患者术后再狭窄可能与基础疾病有关,与性别、年龄及吸烟无关。

  • 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1例

    作者:胡银;许志强;蒋晓江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狭窄后再狭窄的病因、病理及防治.方法 分析l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狭窄后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于2012年2月23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约70%,行左侧椎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以4 mm×10 mm Tsunami球扩支架置于左侧椎动脉开口处,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2013年5月30日行CT血管造影复查发现左侧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狭窄程度约90%,于2013年6月6日再次行左侧椎动脉开口球囊扩张+左侧椎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以TERUMO 1.5 mm×15 mm球囊预扩后放置4mm×13mm支架,术后椎动脉血流明显改善,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满意.结论 他汀类药物和氯吡格雷均可降低椎动脉狭窄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重点在于血管内治疗包括球囊成形术、支架再次置入等.

  •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预防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史兆荣;刘德志;周露露;张晓浩;侯华娟;王昭君;林颖;徐格林

    目的 既往研究提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后再狭窄,尚无研究探讨其在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探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对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单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适合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并利用区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组及对照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组连续接受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术前2d及术后3d)抗凝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抗凝治疗,2组其余药物治疗相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组患者抗凝期间监测凝血功能.临床随访时间点分别为术后1、3、6、9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在术后6~9个月住院进行.主要终点事件为支架内再狭窄,所有数据均录入南京卒中注册系统. 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57例患者入组研究(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组27例、对照组30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组目标血管重建率在数值上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vs13.3%,P=0.356).术后复查,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vs30.0%,P=0.031).围手术期间和随访9个月2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其中包括再狭窄率(7.4%vs30.0%,P=0.031)、目标位置重建(3.7% vs 13.3%,P=0.356)、死亡(0vs3.3%,P>0.999)、复发率中或TIA(0vs 6.7%,P=0.492)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7% vs0,P=0.474). 结论 在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中,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不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可有效预防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 分期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椎动脉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作者:刘洁;郑立建;佟小光

    目的:观察椎动脉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分期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粥样硬化狭窄合并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19例,术前 mRS 评分≤3分。17例先行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例先行椎动脉及颈动脉支架入置术后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术后 CT 血管造影显示,病变血管狭窄解除,管腔通畅,远端显影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前脑部低灌注区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脑出血、脑梗死及严重过灌注等并发症。随访长48个月, mRS 评分≤2分,有2例患者出现椎动脉支架再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未见再狭窄。结论对于椎动脉并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当存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禁忌证时,采用先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策略,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少。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