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撤机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严思;符之月;李翠

    目的 分析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均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用传统撤机方法,B组患者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3~4分时撤机,C组患者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5~6分时撤机.比较3组患者撤机情况(包括直接撤机成功、无创通气辅助困难撤机、再次气管插管及总撤机成功)、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无创通气辅助困难撤概率、再次气管插管率及总撤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直接撤机成功率高于C组(P<0.05),而A组与B组患者直接撤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短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肺部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患者肺部气压伤、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作为呼吸机撤机指标可有效缩短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降低肺部气压伤和VAP发生率,且不影响撤机成功率.

  •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对机械通气撤机时机的判断价值

    作者:李红森

    目的 研究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对机械通气撤机时机的判断价值.方法 按照标准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而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呼吸系统功能评分,随机选取40例患者为A组,剩余的80名患者根据其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分组,3~4分撤机的为B组,共42例,5~6分撤机的为C组,共3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对症治疗,且辅助机械通气治疗.B组患者选择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3~4分,C组患者选择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5~6分时,予以呼吸机撤除和唤醒患者处理,而A组患者根据传统方法撤机和拔管.结果 A组撤机总成功率97.5%,B组撤机总成功率100%;C组撤机总成功率94.7%;B组与A组、C组与A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直接撤机成功率、撤机总成功率均低于B组,而C组无创辅助撤机率和再插管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B组、C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部气压伤的概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在3~4分时为临床佳撤机时机,此时撤机成功率高,再插管率低,且并发症少,机械通气时程也短.

  •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撤机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小明;沈观乐;费华丽

    目的:探讨分析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撤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分为:甲组(n=68,3-4分撤机)、乙组(n=68,5-6分撤机)、丙组(n=64,传统方式撤机)。对3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予以观察比较。结果:乙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明显低于甲组、丙组(P<0.05);甲组、乙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丙组(P<0.05);乙组患者的再插管率明显高于甲组、丙组(P<0.05);丙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甲组、乙组(P<0.05)。结论:在确保撤机成功率的基础上,选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3-4分撤机,具有机械通气更短、肺炎发生率更低的优势,是一种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的治疗方法。

  •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探讨

    作者:杜燕丽;顾珮瑜;王式林;吴姣

    目的 探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价值.方法 7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5例)根据呼吸功能评分结果选择撤机时机,对照组(n=35例)根据传统撤机方法撤机,比较两组患者直接撤机成功率、无创辅助撤机率、重新插管率、总撤机成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部气压伤、胃肠道并发症等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直接撤机成功率、无创辅助撤机率、重新插管率、总撤机成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部气压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可作为指导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有效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撤离呼吸机中的评估价值

    作者:樊满松

    目的 探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撤离呼吸机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火炬开发区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并发呼吸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根据呼吸功能评分结果选择撤机时机,对照组依据传统撤机方法撤机,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直接撤机成功率和再插管率分别为94.74%和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5.97±0.54)h,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部气压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呼吸功能评分结果作为撤机依据,在不影响直接撤机成功率的条件下可明显缩短通气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可行性,适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体系对机械通气撤机时机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伟杰;谢伟武

    目的 探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体系对机械通气撤机时机的指导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5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呼吸系统功能评分结果进行分组:3~4分者为撤机A组(44例),5~6分者为撤机B组(41例),并随机选取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按传统方法撤机,作为传统组,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和A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91±0.87)d和(5.11±1.10)d,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的(7.84±2.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直接撤机成功率低,为80.48%,明显低于A组(95.45%)和传统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传统组再插管率均为0,B组的再插管率为4.88%;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传统组高,达27.5%,明显高于A组(11.36%)和B组(1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影响撤机成功率的情况下,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撤机,具有更短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更低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对急诊科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的指导意义

    作者:蔡景润

    目的 探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对急诊科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108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撤除机械通气的时机分为A、B、C组,A、B组分别在呼吸功能评分为3~4分和5~6分时撤除呼吸机,C组主要根据医师的经验判断,比较3组机械通气总时间、直接撤机成功率、总撤机成功率、重新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A、B组机械通气总时间和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1或0.05),B组直接撤机成功率明显低于A、C组(P<0.05),3组间总撤机成功率和重新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3~4分是呼吸衰竭患者撤除呼吸机的理想时机.

  •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撤机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大伟;曾祥彬;高峰;刘仁水;熊伟;邓顺莲;彭美华

    目的 探索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撤机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136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撤机组60例、5~6分撤机组51例和传统方法撤机组25例.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撤机组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撤机.动态观察3组患者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呼吸功能评分、直接撤机成功率、总撤机成功率、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3组治疗前各指标相近.3~4分撤机组、5~6分撤机组和传统方法撤机组的直接撤机成功率分别为98.3% (59/60)、82.4%(42/51)和100%(25/25);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2±2.5)d、(5.0±3)d和(7.5±3.5)d;再插管率分别为0(0/60)、1.9%(1/51)和0(0/25);VAP发生率分别为11.7% (7/60)、13.7% (7/51)和24%(6/25).3~4分撤机组与传统撤机组比较,直接撤机成功率、总撤机成功率(含无创通气辅助撤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较传统撤机组明显减少(P<0.01),VAP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3~4分撤机组直接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5~6分撤机组(P<0.01).5~6分撤机组与传统撤机组比较,直接撤机成功率下降(P<0.05);但总撤机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撤机是安全可行性的,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撤机在不影响撤机成功率的前提下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VAP的发生率.

  •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对呼吸衰竭患者撤除呼吸机时机的指导作用

    作者:万小兵;陈宇洁;陆海英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撤除呼吸机的意义.方法: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采用常规撤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及5~6分时撤机;比较3组患者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直接撤机成功率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达3~4分时行呼吸衰竭患者撤机有助于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风险,且不影响撤机成功率.

  • 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撤除呼吸机的意义探讨

    作者:申玲君;张海瑞

    目的:探讨分析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撤除呼吸机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3年5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5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按撤机状况分为A、B、C三组(患者和患者家属均明确此次治疗方案,并签字确认),每组各35例,A组采用常规撤机,B组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在3-4分时撤机,C组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5-6分时撤机,比较三组患者撤机状况和 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等等。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直接撤机成功率和总撤机成功率,C组和A、B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状况,B、C两组明显优于A组,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在3-4分时撤机,在不影响撤机成功率的情况下,可降低 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临床中可大力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