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颌快速扩大兔腭中缝组织改建的连续组织学研究

    作者:张卫兵;马俊青;王林

    目的 研究上颌快速扩大腭中缝牵张成骨的连续过程及规律,了解快速扩张腭中缝的缝组织反应和组织再生机理.方法 选用处于生长期新西兰大白兔52只,随机分为13组,实验组5组、对照组6组,荧光标记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组.采用螺旋分裂基托扩大矫治器(Haas矫正器)扩张兔上牙弓,快速扩张期2周,固定期4周.扩张速率为0.25mm/12h,共扩张牵引14 天,分别于即刻、第7、14、21、28、42 天取材,标本常规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及荧光标记观察快速扩张腭中缝成骨活动的情况.结果 快速扩张2周后可见腭中缝明显增宽,可见创伤性反应,成骨和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大量胶原纤维沿扩张力方向有序排列,成骨活动沿骨缝边缘平行沉积.快速扩张的腭中缝有强烈的血管生成反应,新生骨组织改建活跃,直至新的骨缘形成,缝恢复正常的形态.荧光标记观察实验组骨沉积带明显宽于对照组.结论 扩张的腭中缝新骨改建主要发生在腭中缝骨缘.腭中缝改建的过程是纤维修复和骨组织再生过程.

  • 张应力对大鼠颅骨矢状缝牵张成骨的体外研究

    作者:邹淑娟;戚孟春;胡静;陈扬熙;韩立赤

    目的观察不同大小的机械张应力作用于大鼠颅骨缝的成骨效应.方法对大鼠颅骨矢状缝进行器官培养,并施加不同大小的力值(0、28、42、56 g)进行缝牵张.于培养的第2、4周时收获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进行区域硬脑膜保留及去除时的缝牵张实验,以评价其对缝牵张新骨形成的影响.结果 0 g组矢状缝保持正常的结构和成骨活性.而28 g组颅缝显著增宽,成骨活性明显升高,骨化前沿为软骨组织,并逐渐变为成熟的骨板.42 g组表现与28 g组相似,但成骨活性略低,骨成熟过程较慢.56 g组骨缝则完全断裂,无新骨形成.去除硬脑膜的矢状缝被显著扩宽,但无新骨形成;而保留硬脑膜的颅缝则显示出与28 g组一样的成骨潜力.结论适宜的张应力是缝牵张后新骨形成的重要因素,硬脑膜对缝牵张新骨形成起着决定性影响.

  • 扩张力作用下大鼠腭中缝组织成骨现象的连续观察

    作者:巫云霞;王林;张卫兵;马俊青;吴蓉宁;张文健;宋冬生

    目的:观察扩张力作用下大鼠腭中缝牵张成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及新骨形成情况,探讨扩弓后腭中缝组织的反应和新骨形成方式.方法:选用4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组、对照组6组,采用两眼簧后牙扩弓器扩张大鼠上颌腭中缝组织,分别于0 d、实验1、2、4、7、11 d取材,标本常规进行石蜡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骨钙素(OCN)免疫组化.结果:扩张1 d后即可见腭中缝明显增宽,并可见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扩张2 d和4 d后可见软骨细胞带外侧有新骨沉积;固定3 d后可见骨缝边缘内外侧均有新骨沉积;固定7 d后,可见两侧陈旧的软骨细胞带内侧有大量类骨质形成,两侧骨缘呈指状嵌合.结论:扩张的腭中缝新骨改建主要发生在腭中缝骨缘,并由软骨内成骨的方式向膜内成骨方式进行转变.

  • 上颌骨缝牵张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锐;商洪涛;孙建壮;赵晋龙;刘彦普

    目的:探讨缝牵张治疗面中部发育不全的新方法.方法:15周龄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一周实验组4只,一周对照组2只,4周实验组4只,4周对照组2只.分别在4组犬的前颌缝,腭横缝,颧颌缝,颧颞缝的两侧置入钛钉作为标志.实验组安置自制口外牵引支架,自鼻腭孔引出牵引钩,橡皮圈连接牵引支架和牵引钩,分别持续弹性牵引1周和4周,牵引力约0.6kg.牵引前后拍X线片测量骨缝两侧标志钉间距离及颅底角的大小.牵引结束时将4组犬处死,进行测量与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骨逐渐前移,咬合关系呈Ⅱ类错(牙合).骨缝两侧标志钉间距离测量结果提示,牵引1周时,腭横缝、颧颌缝首先对牵引力发生反应而扩增,牵引四周时,前颌缝、腭横缝标志钉间距离增加值大.各组间颅底角变化不明显,上颌骨未发生旋转.结论:缝牵张可以有效地前移上颌骨,并避免上颌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旋转.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