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凯时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TAT、GMP-140、t-PA的影响

    作者:陈雪英

    ①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并观察凯时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②方法对34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用凯时注射液治疗10d,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TAT)、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测定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③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TAT、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心病组经治疗后TAT、GMP-140水平明显降低,t-PA水平升高.④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为血栓前状态,凯时注射液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

  •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在胃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蔡芬;曾小菁

    目的:对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t-PA)在胃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8例胃癌患者设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检测者血浆标本PAI-1和t-PA含量。结果:病例组血浆PAI-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t-P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浆PAI-1含量在Ⅲ期明显高于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t-PA含量与胃癌TNM分期无关。血浆PAI-1含量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高,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次之,在正常对照组中低,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浆PAI-1含量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并随着淋巴结转移的产生而增高。血浆t-PA含量在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浆t-PA含量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PAI-1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PAI-1可以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

  • 乳腺癌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变化

    作者:潘忠清;姜涛

    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某些指标已被公认为与肿瘤分化、分期、转移侵袭等部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高凝状态所并发的血栓形成也是目前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因.

  •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与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在尿毒症透析前后的变化

    作者:刘燕婕;王曦;付玲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FMP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外周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在血液透析(HD)前后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采用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动力学检测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健康人及尿毒症患者HD前后的FMPF、tPA和vWFAg的含量.结果:HD前后,肾病患者FMPV、Fbg、tPA及vWFA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前,FMPV、Fbg、vWFA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P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D后1 h,FMPV、Fbg、vWFAg较HD前显著升高(P<0.05),t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后24 h,FMPV、Fbg、vWFAg的变化较HD前更为显著升高(P<0.01).tPA恢复至透析前水平.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的Fbg、vWFAg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经HD后进一步增高而致凝血机制过度激活,导致纤维蛋白沉积增多,加之HD后组织释放的活化剂使tPA显著降低,使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特别经多次HD者,更易发生肺栓塞.因此,以FMPF、vWFAg及tPA作为对肾病患者HD前后的病程进展及预后的评价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内溶栓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贺道华;王伟民;李林;王伟中;梁军潮;高寒;赵刚;白红民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选择动脉内溶栓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闭塞1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5例,椎-基底动脉闭塞4例.将微导管超选择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r-TPA行动脉内溶栓.其中血管明显狭窄7例,溶栓后采用支架血管内成形术.结果 溶栓后完全再通31例,部分再通14例.治疗前欧洲卒中评分(European stroke scale,ESS)为(55.50±13.25),治疗后7dESS评分为(90.85±15.3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血管明显狭窄者,支架置入术后血管残余狭窄<16%.结论 r-TPA早期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合并严重动脉狭窄的病人,动脉内溶栓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安全可行.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响

    作者:张汉明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影响.方法: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化痰祛瘀汤.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PA和PAI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效果更好,可显著改善神经损伤程度,提高生活能力,促使t-PA水平升高及PAI水平降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