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可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椎骨折使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方法:根据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两组使用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椎旁肌間隙入路,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均要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前一周,两组的VA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前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一周,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Cobb角纠正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使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患者出血少,疼痛轻,短期效果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钉棒内固定系统取出中的应用

    作者:曾起;寇勋;孙溢欣;桑明辉

    目的 分析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椎钉棒内固定系统取出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221例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采用经椎旁间隙入路取出内固定.结果 随访6~36个月,与传统的采用后正中入路剥离棘旁肌显露椎板及关节突关节取出内固定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 采用该入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切口疼痛轻、椎旁血肿及感染发生率低的优点,其护理方便,可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远期腰背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 后正中小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作者:焦伟;于海洋;梁成民;翟云雷;曹杰;崔红林;李超;余鹏

    目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小切口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17例予以传统入路(传统组),16例予以后正中小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组)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切口长度也要短于传统组,术后体温及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入路相比具有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发热及疼痛程度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取出体会

    作者:张永宏;高宏;王步云;何玉涛;胡万彪

    胸腰椎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的病人不断增多,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的取出手术也相应增加.自2005年5月~2009年3月,笔者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取出手术19例,与传统手术入路相比,其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安全的优点.

  • 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 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张小林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7年8月收治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0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分别采用后正中入路和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和Cobb角.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72小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显著降低操作难度,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减轻疼痛水平,且在压缩椎体矫正效果方面与后正中入路接近.

  •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陆军海;贝抗胜;熊英辉

    在胸腰椎后方于术入路的应用中,胸腰椎椎旁肌间隙入路是一种对椎旁肌肉损失较小,有利于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手术入路方式.与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相比,该入路可以避免椎旁肌的过度牵拉和剥离,防止出现椎旁肌肉缺血变性,具有显露方便、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腰椎综合征和腰背肌无力发病率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该手术方式适用于胸腰椎骨折、腰椎滑脱、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大部分胸腰椎后路手术.本文回顾分析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关于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琼美;孙俊明;刘德美;韦天明;牛耘

    目的 评价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术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与拆除内固定后腰椎JOA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6±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3.4±5.8) ml,术后引流量为(53.2±6.1) ml,JOA评分为(25.3±1.0)分;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7.3±9.9) min,术中出血量为(312.3±13.1)ml,术后引流量为(363.8±16.9) ml,JOA评分为(19.3±0.6)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负荷,临床疗效与传统方法相同,术后疼痛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意义

    作者:余献忠;丁国军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将7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T11~L2)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影像学指标及随访期间腰背痛VAS评分、磁共振多裂肌面积等.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日在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腰背痛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前术后2组患者在Cobb角、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多裂肌MRI横断位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避免广泛剥离椎旁肌,进而保护了椎旁肌,减轻了术后腰背痛程度.

  •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罗奋棋;林院;徐杰

    目的:对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与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及术后1周Cobb角纠正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9.54±1.26)min、(59.26±20.58)mL、(25.49±1.07)mL、(92.45±0.21)mm、(1.15±0.56)分、(1.01±0.1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9.58±2.13)min、(187.05±52.56)mL、(245.13±62.81)mL、(91.56±0.16)mm、(1.76±2.05)分、(1.39±1.1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手术过程中,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术后疼痛少等优点,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短期疗效显著.

  • 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吴志安;赵文杰;钟俊桥;曾博;游婕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3月本院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对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为(5.5±1.9)%,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丢失量为(3.5±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段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显代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段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进行胸腰段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取出术,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内固定取出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体温低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段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能明显减少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黄大立;熊波;刘晓岚;刘社庭;郭时湘;刘俊宏;赵光宗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B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后Cobb角纠正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VAS评分、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术后Cobb角纠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3、6个月VAS评分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腰背痛缓解快等优势,符合微创理念,值得推广。

  •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宏斌;张建华;李玉前;王晓东;彭立军;朱云华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患者61例,无神经损伤症状,不需行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6例,传统后正中人路35例,均进行随访.结果 61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未出现断钉、断棒情况,椎体复位均较满意,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疼痛程度轻,未发生腰椎术后综合征.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青忠;姚志宏;王君;沈伦强;朱跃明;杨华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选择121例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按照是否自棘突两侧椎板剥离椎旁肌不同分为两组,61例为不剥离椎旁肌组即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60例为常规后路剥离椎旁肌组。评价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Cobb角矫正度、椎体塌陷矫正度、VAS评分及拆除内固定前后的JOA评分,并总结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的适应证。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常规后路组(均 P<0.01);Cobb角矫正度、椎体塌陷纠正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及拆除内固定钉前、3个月后JOA评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均高于常规入路组( P<0.05或 P<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适用于单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爆裂性骨折且无明显神经及脊髓损伤,并且患者年龄要求60岁以下,对于此类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其操作简单方便、术中创伤小、耗时短、出血少,术后患者疼痛改善较快,是中青年患者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的微创优选入路。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段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

    作者:焦伟;于海洋;梁成民;翟云雷;杨东强;李超

    目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段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腰段骨折术后患者行内固定取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小切口组,每组20例.传统组经原手术切口取出内固定;小切口组在C臂X线机下定位或体表触摸定位取出.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传统组:手术时间(64.6±13.1)min,手术切口(14.0±3.1)cm,术中出血量(310±160)ml,术后体温(38.6±1.2)℃,24 h VAS评分(8.4±0.5)分,住院时间(7.1±0.5)d.小切口组:手术时间(40.2±10.2)min,手术切口(4.1±0.7)cm,术中出血量(68±15)ml,术后体温(37.3±1.1)℃,24 h VAS评分(5.2±0.6)分,住院时间(3.0±0.2)d.两组手术效果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传统内固定取出术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取出内固定有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及疼痛程度等优点.

  • 微创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体会

    作者:肖诗梁;钱锐;蔡幸健;刘振逾;曾芳俊

    目的:探讨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价值,优缺点和手术技巧.方法: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患者41例,无神经损伤症状,不需行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加例,传统后正中入路21例,均进行随访.结果: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与传统后路手术相比,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置钉容易,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明显减低了手术创伤导致的椎旁肌的退变和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符合微创理念.

  •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内固定术结合局部浸润麻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唐国军;申佳凡;唐晓军;曹奇;陆瑶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局部浸润麻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47例术前无脊髓、神经缺失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单椎体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14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切口(伤椎不行内固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组),15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不行内固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18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局部浸润麻醉(C组),统计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塌陷程度和术后三天、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7例患者随访时间>1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两项指标A组和B组、C组间[(100.4±12.7)、(65.6±7.2)、(60.3±8.6) min、(380.6 ±42.1)、(83.8±26.7)、(72.5±20.3)m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塌陷程度的恢复C组和A组、B组[(5.8±2.1)°、(11.3±3.8)°、(11.7±3.2)°、(6.1±1.8)°、(11.8±4.2°)、(12.6±4.5)°、(10.8±3.8)%、(24.1±7.3)%、(25.2±9.1)%、(11.7±4.2)%、(29.2±6.2)%、(30.4±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 VAS评分C组和A组、B组[(3.2±0.5)、(7.4±0.7)、(7.5±0.8)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和B组、C组[(6.6±1.3)、(3.5±0.5)、(3.3±0.8)、(3.2±0.6)、(0.8±0.6)、(1.0±0.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局部浸润麻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出血少、创伤小、伤椎复位满意、患者恢复快,且不延长手术时间,是治疗无脊髓、神经缺失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

  • 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

    作者:汤勇智;陈勇;王湘江;王贵清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优越性.[方法]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间,收治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42例,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传统组24例采用传统术式(后正中入路)完成整个手术,改良组18例采用后正中入路减压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效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传统组,改良组手术切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效果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是一种合理、微创的手术方式.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马海强;陈广林;谭颖;李鹏;卢俊范;谭磊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6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通过影像学观察融合率,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日本骨科学会分数和功能障碍指数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切口长度5.2~10.0 cm,中位数7.2 cm;手术时间120~220 min,中位数165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中位数300 mL;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数23个月,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硬膜撕裂1例,未予修补,术后5 d拔除引流;下肢疼痛1例,给予非甾体类止疼药后缓解;脂肪液化1例,清创后愈合。末次随访显示手术节段均骨性愈合,VAS评分从术前(8.23±1.71)分降至(2.56±1.28)分,JOA评分从术前(11.21±2.88)分增至(22.18±3.02)分,ODI指数从术前(85.4±12.5)%降至(8.7±3.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手术时间不会明显延长,尽量避免正中切口后深筋膜下潜行分离双侧入路。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钟润泉;梁英杰;王立;温世锋;肖文德;郭东明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后正中入路组30例,肌间隙入路组35例,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肌间隙入路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纠正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以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 ~ 24个月,平均(15±3.7)个月,经椎旁肌间隙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VAS评分方面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Cobb角纠正率、JOA评分比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具有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腰背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