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中晚期凯格尔操锻炼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孟珊;冯春雨;陈继明;王丹;常青

    目的 探讨孕中晚期进行凯格尔操盆底锻炼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产科门诊建档并愿意进行全程产检且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名孕妇.实验组孕妇从孕24周开始到产后6个月采用凯格尔操锻炼盆底肌肉,对照组仅在产后6个月之内做凯格尔操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后42天、100天、6个月回院进行产后康复检查时分别进行产后盆底功能的评估.结果 孕中晚期开始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实验组产妇尿垫实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孕中晚期开始直至产后的盆底肌肉锻炼有助于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

  • 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探析

    作者:刘石林

    目的:分析研讨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期间门诊妇科中,抽取三组患者进行讨论,112例阴道分娩者(阴道分娩组)、112例剖宫产(剖宫产组)、未生育健康者112例(对照组),均接受盆底超声和盆底肌力检查,并评估检查状况.结果:从膀胱颈移动度、旋转角度、膀胱颈角度、膀胱颈角度上来看,对照组低于剖宫产组,剖宫产组低于阴道分娩组,组间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检查,其大肌力和持续肌力,阴道分娩组比剖宫产组低,剖宫产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盆底肌力评估和盆底超声检查,在判定盆底组织解剖结构上临床意义较大.

  •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心理干预治疗对盆底康复的影响

    作者:徐静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影响.方法:选择就诊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初产妇,年龄在20-35岁之间,将产后不同分娩方式有无焦虑状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对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在产后6周进行SAS量表调查问卷、PFIQ-7及PISQ-12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产后6周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心理状态及盆底功能改变情况,利用盆底功能障碍诊断治疗仪监测产后盆底功能情况:盆底电生理指标变化:盆底电生理指标变化:阴道动态压力、阴部神经参数、盆底肌肉疲劳度、生物场景反射.结果:分娩后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无焦虑状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比较,阴道动态压力、阴部神经参数、盆底肌肉疲劳度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心理干预对产后不同分娩方式有焦虑状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盆底康复有一定的影响力.

  • 产后延续护理团队对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

    作者:毕寒晶

    目的:探析产后延续护理团队对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中选出30例,根据产后随访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电话随访护理,观察组给予产后延续护理团队随访护理,对比两组的盆底功能恢复指标.结果:产后42天检测盆底肌力,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评估生活质量,观察组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延续护理团队给产妇提供专业化、全程化的随访护理,满足产妇的认知需求,监督指导产妇出院后坚持盆底康复训练,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桂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健康分娩产妇,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各70例.三组产妇分别于产后7周、9周、13周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A组70例产妇压力分级显然优于B组、C组产妇(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性损伤是临床妇产科常见症状,对产妇分娩后7周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产后9周、13周,早期康复护理更有利于产妇肌力、盆底肌肉损伤恢复,且可有效减少尿失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评价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杉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对于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产妇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3级率比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对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深刻意义.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汤宏英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择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生产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主体,按孕妇入院顺序均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0例孕妇.甲组孕妇通过剖宫产进行生产,乙组孕妇通过阴道分娩进行生产.对比甲乙两组产妇阴道前壁脱垂情况、阴道后壁脱垂情况、子宫脱垂情况、压力性尿失禁情况以及盆底肌力受损情况.结果:甲组产妇阴道前壁脱垂率、阴道后壁脱垂率、子宫脱垂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少于乙组产妇,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产妇浅层肌力受损和深层肌力受损发生率间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来说,剖宫产可降低产妇盆底功能发生障碍的风险,利于产妇的恢复,但盆底肌力损伤同产妇的分娩方式没有关系.

  • 产后康复护理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洁

    目的 探讨产后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200名,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名患者,其中常规组不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对照组在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的收缩压、阴道静息压)由于常规组患者,并且护理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常规组患者,相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产后康复护理促进了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使得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升,促进了患者自信心的提高.

    关键词: 产后康复 盆底功能
  • 探讨不同时期康复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影响

    作者:于麦青;张静

    目的 探究不同时期康复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92例初产妇并按照产妇分娩时间均分为A.B.C三组,对产妇进行相同的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A组观察对象产后42d采取盆底功能恢复锻炼和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后康复标准显著高于B组及C组的康复护理效果.结论 产妇在分娩后尽快进行系统有效的盆底肌肉功能康复训练能够帮助盆底功能尽快恢复.

  • 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翟二妹

    目的:探究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健康教育措施,通过主动收缩训练法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盆底肌锻炼,并对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产后42天后的盆底肌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对初产妇采取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使产程时间得到缩短。

  • 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分析

    作者:斯成华

    目的 探讨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分娩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130例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成员,以患者与家属的意愿作为其分组的原则,将本次产妇分为对照组(63例)与实验组(67例),实验组为顺产产妇,对照组为剖宫产产妇,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得知,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在子宫脱垂、阴道脱垂、排便(排尿)障碍以及膀胱膨出等盆底功能性疾病的发生率上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顺产以及剖宫产均可对产妇的盆底功能造成相应的损伤,因此产妇在分娩后因及时的进行产妇康复训练,对其盆底功能进行相应的保护,将其盆底功能疾病的发生临床降到低.

  • 腹腔镜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两术式对女性盆底功能近期的影响分析

    作者:鲍二臣;施卓钰;于楠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两术式对女性盆底功能近期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按照每组25人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腹式金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的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半年对女性盆底功能近期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阴道顶端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直肠及膀胱膨出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腹腔镜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都会对患者的盆底功能带来损害,但是使用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盆底功能近期的影响程度小,推荐在临床中应用.

  •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作者:郭小慧;韩宇洲;白洁

    目的 分析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抽取80例产妇,来院治疗时间2014年2月-2015年10月,应用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把80例产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产后健康教育,实验组予以综合性盆底康复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阴道收缩时间、阴道静息压力以及阴道收缩压都比对照组高,组间相比,P <0.05;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尿失禁发生率和脏器脱垂发生率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综合盆底康复治疗,可加快其盆底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运用推广价值比较高.

  • 盆底肌电刺激对产后尿失禁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牛志红

    目的 探究盆底肌电刺激对产后尿失禁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2例患者产后尿失禁患者作为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孕周等方面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进行监测,包括盆底收缩压及其持续时间、盆底静息压进行监测并记录.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和尿失禁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指标,试验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括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失禁情况与治愈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均治愈,无尿失禁.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0.65%,仍有6例患者有尿失禁.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盆底肌电刺激能够增强产后尿失禁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让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加快患者康复,其治愈效果显著.

  • 全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明霞

    目的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的改变,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方法 对我院妇科收治的69 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一年的盆底功能改变(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危险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 69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对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一年、盆底功能改变分别是4.3%、12.4%、18.9%、23.4%、29.3%(P<0.05)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功能在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 59例阴式子宫全切术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承珍;孔玲俊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在山西省介休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行阴式子宫全切的59个病例,将其分为A组子宫大小小于孕12周,无特殊部位肌瘤,子宫活动度好,无盆底功能障碍16例;B组盆底功能障碍组即合并子宫脱垂6例,前(后)壁膨出10例;C组子宫大于孕12周7例或特殊部位肌瘤(宫颈肌瘤5例,宫体肌瘤突出大肌瘤5例);D组有手术史、盆腔黏连10例来分析其手术步骤和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进行了该手术,无损伤及大出血并发症,无术后病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A组(50±10)min、(90±20)ml,B组(54±10)min、(100±20)ml; C组(60±10)min、(110±20)ml,D组(66±10)、min(120±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术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与子宫大小、盆底弹性及盆腔是否有黏连等因素密切相关,应重视术前评估,提高手术质量.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秀梅

    目的 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5月~ 2014年5月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30例,其中顺产82例,剖官产48例,产后6~8周进行复查,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器官脱垂、盆底肌力受损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情况.结果 复查结果显示,分娩方式为顺产组别的子宫脱垂率、阴道前后壁膨出率分别为39.0%、93.9%和79.3%,与剖宫产组的14.6%、64.6%和27.0%相比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的盆底深层、浅层肌力受损率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2.9%、52.4%和6.1%,和剖宫产组的31.3%、50.0%和2.1%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娩方式确实会对盆底功能产生影响,且剖宫产可明显降低产妇盆底器官脱垂的风险,建议产后早期就进行适当的盆底肌肉锻炼,从而达到保护盆底功能的目的.

  • 自由体位分娩与传统体位分娩对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比对分析

    作者:黄丽;张静;陈江鸿;林佳静

    目的 对比分析自由体位分娩与传统体位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单胎初产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0),对照组产妇取传统体位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取自由体位进行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经不同体位分娩后的分娩结局及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产妇经自由体位分娩后,产后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在产后1min Apgar评分、产后阴道收缩压、静息压与I、II类肌纤维强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分娩结局,并能降低对盆底肌的损伤.

  • 孕期联合产后盆底锻炼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

    作者:何静;梅士娟

    目的 总结并归纳孕期联合产后盆底锻炼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方法 选取76例孕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预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产后盆底锻炼,比较两组对象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以及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 预防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为2.63%(1/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2%(7/38)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产后POP-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联合产后盆底锻炼可有效改善孕产妇产后盆地器官脱垂的情况,可有效降低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初产妇行无保护接产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建英

    目的 探讨无创接生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09月至2018年03月在我院分娩的315例初产妇分为2组,无保护接生组为170例,会阴侧切组为145例,比较无保护接生组与会阴侧切组产后6~8周时的盆底肌张力、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会阴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无保护接生、会阴侧切对盆底肌力均有影响,其肌力大小都≤3分;无保护接生组与会阴侧切组尿失禁、便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会阴疼痛与无保护接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保护接生技术不会增加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障碍,能明显减轻会阴疼痛,.

425 条记录 19/22 页 « 12...14151617181920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