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Medicine) 북경중의약대학학보(중의림상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6606
- 国内刊号: 10-115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生肌液复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生肌液复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Assisted with Closure,VAC)对实验动物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麻油组、生肌液组、VAC组、复合组,各组均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巨噬细胞的数量.结果 复合组及VAC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其他各组明显缩短(P<0.05).生肌液组在第3、6、9天及愈合后创面巨噬细胞数量均高于同期复合组及VAC组;复合组第9天及愈合后高于VAC组(P<0.05).结论 生肌液复合VAC可以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巨噬细胞在创面中的高表达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
高血压病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运用中医理论探索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103例及非高血压者135例,并将高血压组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5个亚组.分别测定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区、股骨大转子4个部位的骨密度,并对其中105例(高血压组82例,非高血压组23例)分别测定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比较各组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Ward三角区骨密度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病患者中阴阳两虚型的股骨颈、Ward三角区、股骨大转子3个部位骨密度明显低于肝阳上亢型,其中股骨颈骨密度有极显著意义(P<0.01).阴阳两虚型和痰湿壅盛型BALP、IGF-1 显著低于肝阳上亢型.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骨密度减低,其中阴阳两虚型减低更为明显,两者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即肾精亏虚.
-
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在抑郁症疗效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应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针刺治疗抑郁症疗效的深入研究.方法 基于临床研究,应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疗效预测.关注与抑郁症针刺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的治疗因素和疾病状态指标,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将经治疗后量表的评定结果作为输出变量.收集临床病例形成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样本,并讨论其临床应用性.结果 药物组和针刺组的临床总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神经网络模型对 HAMD、SDS 量表评分的预测符合率分别为 79.03%和 73.93%.结论 在符合针灸学科特点的临床研究中,神经网络方法的应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
中西医结合分期分时段分型辨证治疗脑出血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属中医"中风病"范畴,中脏腑型多见.
-
前列冲剂治疗BPH逼尿肌收缩力受损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前列冲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受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BPH逼尿肌收缩力受损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前列冲剂治疗)30例和对照组(予通尿灵治疗)15例.8周后观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Ⅰ-PSS)、排尿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QoL)、残余尿量、尿动力学等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Ⅰ-PSS评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Q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改善率为73.3%,综合疗效总有效率达到76.7%,显效率为 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前列冲剂对BPH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受损有较好疗效.
-
加减麻杏二三汤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
麻杏二三汤出自焦树德教授<用药心得十讲>[1],为麻杏石甘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的合方,主治脾失健运、痰饮阻肺的顽固性咳喘.我们根据哮喘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和寒热特性.加减使用麻杏二三汤,结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常规治疗小儿哮喘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疱疹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带状疱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采用疱疹刺血拔罐配合TDP治疗仪照射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口服阿昔洛韦加沿疱疹边缘围刺配合局部TDP治疗仪照射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100.0%,对照组为86.8%,差异显著(P<0.05).结论 疱疹局部挑刺加拔罐配合TDP治疗仪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疗程短,治愈率高.
-
补肾祛瘀汤治疗血栓性疾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补肾祛瘀汤对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活化蛋白C抗体(APCR)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急性期均使用肠溶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治疗组口服补肾祛瘀汤,对照组用尿激酶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数值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ET及APCR均降低(P<0.05)、NO均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祛瘀汤在治疗血栓性疾病时有降低ET、APCR,升高NO的作用.
-
温经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类风湿性关节炎(RA)136例均为2003年1月~2006年6月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86例;年龄14~70岁,平均34岁,以20~50岁为多,为113例;病程7个月~30年,平均8年;多数患者服用过1种以上抗类风湿药物,79例用过激素治疗,12例用过免疫抑制剂.
-
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现状
白癜风是指因皮肤色素脱失或色素减退而发生的局限性白色斑片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颜色乳白,皮损界限清楚,皮损边缘及附近的皮肤颜色正常或色素加深,无自觉症状,为后天获得性疾病.中医所称的"白驳""白驳风""白钩""白癜"等即指白癜风.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多从风邪相搏、气血失和立论.
-
中医药治疗颅脑损伤研究进展
1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CCI)的病机为气机逆乱,瘀血、痰湿阻滞经络,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化痰开窍、疏通经络为原则.陈氏等[1]用丹参注射液治疗重度CCI 43例,存活33例,植物人1例,死亡9例,存活率为79.1%,说明其能明显提高重度CCI患者的存活率.王氏等[2]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本病33例,与常规治疗比较,颅内出血吸收较快,脑水肿也明显改善.
-
许文忠教授治疗闭经的经验
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1].闭经是妇科学的一种常见病、难治病.导师许文忠教授具有深厚的中医功底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治疗妇科病尤其在治疗闭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疗效显著.现举例介绍如下.
-
郭长青教授针灸加砭石治疗面肌痉挛的经验
1 重视经络辨证郭长青教授在选取穴位时,重视经络辨证、循经取穴.认为治疗本病应重视从阳明经论治.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着鼻外侧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交会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清代沈金鏊<杂病源流犀烛>记载:"凡面部所有之处,其脉俱有以维络之,故面病专属于胃."因面肌痉挛多发生于胃经循行所过,故治疗时首选足阳明经穴.
-
赵坤教授从痰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
小儿哮喘,究其病源,以痰饮为主,而痰饮的生成和肺、脾、肝、肾关系密切.肺失治节可生痰;脾失健运可生痰:肾气亏耗可生痰;肝气怫郁可生痰.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肺、脾、肝、肾4脏功能,导致水谷精微不归正化.津液代谢失常而形成痰饮.宿痰留伏,阻滞于气道,碍肺之宣肃、气之升降,在外因的作用下而易诱发哮喘.故有"无痰不成哮"之说.赵教授认为痰饮贯穿小儿哮喘发病的始终,从痰治喘为治疗小儿哮喘发作的关键环节.
-
四逆汤治法之再认识
四逆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阳虚寒盛之基本方.在以寒邪伤阳为基本特征的伤寒病过程中,四逆汤及以四逆汤为基本方化裁而来的四逆汤类方,在温阳散寒、防止少阴阳亡而绝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中医毒邪理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治中的应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局部或广泛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黏膜肌层变厚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胃炎.在其基础上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和细胞异型增生(Dys)者癌变的可能性比较大,故CAG被WHO列为胃癌前病变.胃癌是常见的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尽管近半个世纪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下降趋势,但是仍居恶性肿瘤的首位.
-
中医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常见问题分析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的推广运用,临床医学的研究方法也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所倡导的对照、随机、盲法、重复原则以及受到广泛重视的伦理学原则也成为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者进行临床研究设计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
电针内关、建里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电针内关、建里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及住院轻中度抑郁症患者46例,以内关、建里为主穴进行电针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达88.1 %.结论 电针内关、建里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疗效且比较安全.
-
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由Stookey于1928年首先报道,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学者给予关注,发表并出版了相关论文和专著.但多把本病归于颈椎病范畴.颈椎间盘突出症于1992年由<中华外科杂志>和<解放军杂志>编辑部主办的"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定义为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1].
-
茶多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茶多酚(T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因素3×5析因设计及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不同作用时间及剂量的TP对HUVEC的生长增殖作用,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UVEC形态的变化.结果 在 24h时间段,120,160,240 mg/L 组,在48,72 h时间段,80、120、160、240 mg/L 组与对照组吸光度有显著性差异.24,48,72 h 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 184.41,127.70,108.98 mg/L.且 TP 作用时间与剂量之间有交互作用.结论 TP 能抑制 HUVEC 增殖且具有量效一时效依赖关系.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
2001 | 01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