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丙戊酸镁、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效果比较

柯强

摘要: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和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效果比较.方法:于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间,在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选择70例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镁组(n=35)和碳酸锂组(n=35),给予患者丙戊酸镁治疗,给予碳酸锂组患者碳酸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状况.结果:丙戊酸镁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碳酸锂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丙戊酸镁组患者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BRMS评分与碳酸锂组相比明显较低;丙戊酸镁组患者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后TESS评分与碳酸锂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相似,但丙戊酸镁用药安全性更高,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躁狂症的首选药物.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治疗继发性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张小琴;陈婷婷;苏润林;曹继红;黄华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在诊断继发性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资料,根据C T、肝组织活检结果将45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未合并继发性肺结核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血清PA、谷丙转氨酶(A LT)、谷草转氨酶(A S T)动态监测结果做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前血清PA、A LT、A S 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PA浓度明显降低,ALT、AST浓度均升高且超出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PA、ALT、AST发生异常变化率均高于治疗2周后,同时各阶段血清PA发生异常变化率均高于ALT、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32例恢复良好,13例恢复欠佳,且与恢复欠佳患者相比,治疗后各阶段恢复良好患者PA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A、A LT、A S T水平在判断继发性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药物性肝损伤中均可发挥重要应用价值,且血清PA更具敏感性,可作为抗结核药物治疗至肝功能受损的重要检测指标.

  • 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研究

    作者:杨媛媛;郭蕊;孟丽娟

    目的:对在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改善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8月—2018年7月间接收的84例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观察范围,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一低分子肝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案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进行对比,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血D-二聚体值及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3个月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上,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D-二聚体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D-二聚体均明显下降(P<0.05),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差异均不明显(P>0.05),血D-二聚体明显较低(P<0.05);治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将丹参川芎嗪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于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血D-二聚体值,对血小板、血红蛋白及凝血机制均无明显影响.

  • 肠道菌群诱导的炎症反应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作者:欧雯欣;吕英

    肠道菌群已被认为是代谢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被作为一种内分泌器官参与机体能量稳态和宿主免疫的调节.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发展更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简述肠道菌群诱导的炎症反应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为寻求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 盐酸美金刚联合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对认知、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究

    作者:张伟立

    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联合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共计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8例观察组和38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美金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吡贝地尔进行治疗,均以20周为治疗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认知、运动功能方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的分别为9例、19例、4例和6例,总有效率为84.2%,对照组患者对应例数分别为6例、15例、3例和14例,疗效为63.2%,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为(25.4±3.2)分,高于对照组的(21.4±2.1)分,MoCA评分为(26.4±2.1)分,高于对照组的(23.5±1.6),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为15.8%,略低于对照组的18.4%,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美金刚与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

  • 113例细菌感染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及药敏试验的结果的相关研究

    作者:李娜;梁文龙;樊鹏鹏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与药敏试验对细菌感染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13例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需接受微生物检验以及药敏试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13株非重复菌株中,有42株肠杆菌科菌株,占37.17%,主要包括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埃希菌等;37株非发酵菌菌株,占32.74%,主要包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34株葡萄球菌菌株,占30.09%,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对肠杆菌科菌株、非发酵菌菌株以及葡萄球菌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以上抗菌药敏感度均>85.00%.结论:不同致病菌对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存在一定差异性,临床需依据细菌感染患者感染致病菌种类,选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对其治疗,以帮助其缓解病情.

  • 抗真菌药物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焦云琦;杨扬

    目的:观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应用抗真菌药物与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4例C M患者,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与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比较治疗前后颅内压水平、脑脊液隐球菌数目,并对症状改善、疗效、术后感染与引流管状况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患者颅内压低于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数少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4例C M患者中的23例治疗后呕吐、头痛等症状得到缓解;10例意识障碍患者,9例治疗后神志转清,1例因脑疝致死;5例视力障碍患者治疗后视力基本恢复,仅1例存在轻度视力障碍;2例合并外展受限患者治疗后外展恢复正常;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术后感染程度轻,予以抗炎治疗后即可缓解,未发生隐球菌感染扩散以及引流管堵塞等问题.结论:针对CM患者,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隐球菌数,且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 雷珠单抗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究

    作者:陈瑞强;郭玉强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例数为30例.实验组给予雷珠单抗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眼压、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眼压低于对照组(28.25±1.25<40.69±1.87;21.97±1.58<30.36±1.88;16.97±1.27<25.41±1.39)mmHg;实验组治疗后视力小于0.1、0.1~0.2均小于对照组(6.67%<36.67%;13.33%<43.33%);视力大于0.2~0.6、大于0.6高于对照组(43.33%>16.67%;36.67%>33.33%);术后并发症总出现率小于对照组(10.00%<36.67%),组间差异值为P均<0.05.结论: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加用雷珠单抗不仅有利于改善眼压,更利于改善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具有独特的优势.

  • 莫沙比利与瑞巴派特联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程涛

    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采取莫沙必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单纯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瑞巴派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黏膜炎症积分与胃黏膜炎症病理积分及胃相关指标[胃泌素-17(Gastrin,G-17)、胃蛋白酶Ⅰ(Pepsin,PGI)、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炎症积分与胃黏膜炎症病理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17、PGI、CGRP均高于治疗前,表皮EGF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G-17、P G I、C G R P高于对照组,E G 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采取莫沙必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胃相关指标.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术后再出血的预防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云云;杨守东

    目的:探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期间12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联合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普奈洛尔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联合组予以普奈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依据是否出现再出血情况将其分为有效止血组和再出血组,分析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联合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药物成本效果分别为观察组:60.04,对照组:43.64,联合组:73.88;影响因素显示:AST、Child-Pugh B级、C级、腹水、静脉曲张血管数量>2支、脾切除术并分流术、曲张静脉内径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早期再出血危险因素.结论:在开展内镜下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术前,需尽量维系患者危险因素,降低再出血发生概率.

  • 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临床效果评估

    作者:费进军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咳嗽症状评分、各症状消除时间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咳嗽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症状消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使用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治疗,能够对咳嗽症状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其康复时间,临床疗效确切.

药品评价

省级期刊 审稿时间:1个月内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