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褚中恩

摘要: 目的:研究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中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析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分析组患儿进行低剂量多层螺旋C T扫描技术的应用,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 T扫描技术的应用,比较患儿肺透明膜病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颗粒样阴影以及支气管充气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讨论意义.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 T扫描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中能够有效降低X线的辐射程度,有效减少对患儿成长发育所造成的影响,可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诊断中进行广泛应用.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放射介入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研究

    作者:孔一曼

    目的:探讨分析放射介入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从事与放射介入相关工作的医护人员35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放射介入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结果:通过调查结果显示,35例放射介入人员均有不同程度体液、血液污染、呼吸道损伤、X线伤害、肌肉拉伤、皮肤问题、视力下降、失眠、血红蛋白降低和白细胞降低等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防护措施后,35例放射介入人员均发生显著好转.结论:医院应高度重视放射介入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加强工作人员相关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保护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运用MRI与CT诊断的价值对比研究

    作者:舒毅;罗家滨;杜军;罗金勇;彭义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的MRI和CT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后接受M R I和C T检查,对比两者的阳性率,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MRI的腰椎间盘突出阳性率为97.8%,高于CT诊断的88.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手术结果比较,M R I的脊柱变形、椎间盘变形、椎间盘积气、硬膜囊受压的检出率高于C T,但C T的钙化检出率高于MRI,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MRI和CT均有良好诊断效果,在诊断准确率上MRI更具优势,但操作较复杂,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MRI CT
  •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探究

    作者:李亚辉

    目的:探讨M R I与C 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比较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1)MRI组脑梗死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MRI组检查时间、病灶检出数目及不同部位的脑梗死检出率均明显优于CT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效果理想,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确保其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CT诊断颅脑损伤研究

    作者:郭全顺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进行CT检查的1200份资料研究,针对不同的颅脑损伤进行C T表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所选取的1200份C T诊断报告,C T表现头皮损伤有1120例,所占百分比为93.33%,颅骨骨折CT表现有398例,所占百分比为33.17%,脑内损伤占387例,所占的百分比为32.25%,脑外损伤占297例,所占百分比为24.75%.结论:颅脑损伤的诊断需要对C T表现进行认真分析,并且结合其具体的表现来减少漏诊和误诊.

  • 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对云南省川崎病儿童左心功能的定量评价

    作者:何文姬;魏骊铮;闵杰青

    目的:评价在川崎病研究中二维应变成像技术(STI斑点追踪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对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左心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急性期川崎病患儿29例,包括冠状动脉扩张者8例,另选正常儿童30例,对2组患者左心室心尖2腔心切面、4腔心切面的二维图像进行记录,对SLr应变率、SL左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径向应变率(S R r)进行分别测量.结果:(1)K D急性期患儿组左室收缩功能常规指标E F和F S与正常对照组(见表一),得出P>0.05,结果,统计学未形成意义.(2)KD急性期患儿组左室纵向收缩功能低于正常对照组(表二),KD急性期患儿后间隔基底段、后间隔中间段、侧壁基底段、侧壁中间段、下壁基底段、下壁中间段、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中除前壁基底段和中间段(P>0.05)外6个节段收缩期峰值SL、SLr均低于正常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与否均会降低左室短轴和长轴收缩功能.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反常栓塞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桂珍;刘志清

    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死因,存活患者75%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2012年,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的脑卒中人口超过1000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构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反常血栓的检测有较大的临床意义[1].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TTE)的患者100例,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20~75(59.87±7.92).根据诊断分为对照组78例,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20~75((42.46±9.85)岁;反常血栓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2~75(59.87±7.9)岁.发病时间为3个月~12年,患者头颅CT或MRI检查符合.详细询问受检者病史及家族史,计算吸烟指数,测量体脂率.测定静息状态下肱动脉压.检测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和同型半胱氨酸.常规进行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西门子ACUSON X300 PE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胸超声探头频率为2.5/5MHz,周围血管超声探头频率为7.5MHz.结果:反常栓塞指的是静脉系统和右心房血栓通过异常通道进入脑动脉系统,从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进入心、肾及外周系统栓塞,引起相应动脉急性闭塞,使所供血区发生急性缺血坏死,进一步发生功能障碍.引起栓塞性脑梗死为常见的原因是卵圆孔未闭.结论:彩色多普勒是检测反常血栓来源的经济、无创、方便的首选方法.反常血栓包括:心腔内血栓,升主动脉或颈动脉斑块、心脏肿瘤(左心房粘液瘤)、左心系统赘生物、人工瓣膜血栓形成和卵圆孔未闭导致的逆向性栓塞等.尸体解剖发现,25%~34%成年人卵圆窝部原发隔与继发隔两层隔膜未完全融合,中间存在一个永久性的裂缝样缺损,形成卵圆孔未闭[2].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因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心内膜、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病伴有赘生物形成.55%~75%自体瓣膜心内膜炎患者有心脏结构异常基础或易患因素,如活动性感染灶或某些手术操作.赘生物引起动脉栓塞占20%~40%,常发生于脾、肾、肠系膜动脉、肢体动脉、中央视网膜动脉,脑动脉栓塞发生率15%~20%.

  • 三维彩超对胎儿先天性唇腭裂产前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

    作者:洪小丽;符建

    目的:探讨三维彩超在产前诊断中对先天性唇腭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体会.方法:对近年来产前诊断中发现的21例唇裂或唇腭裂胎儿分别予以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对其声像图特征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两组在总检出率、诊断符合率、部位准确率、漏诊率和假阳性率等数据指标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维组明显优于二维组.结论:在产前诊断中使用三维彩色超声技术,能比较准确地诊断出胎儿先天性唇腭裂,诊断率高、误诊率和漏诊率低,受干扰较小,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256层MDCT低剂量对比剂在颈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绍刚;陆健;张涛;张学琴;姜吉锋;丁丁

    目的:探讨256层MDCT低对比剂量扫描在颈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BMI<23kg/㎡的成年颈动脉血管受检者随机分为3组,使用对比剂(碘佛醇320mgI/ml)不同剂量:A组为70ml(35例)、B组为60m l(46例)、C组为40m l(39例);流速为4.5m l/s,随后注入40m l的生理盐水,利用对比剂智能追踪技术,阈值为150H U,图像在E B W工作站中进行后处理,分别测量3组图像中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起始部和大脑中动脉M1段的CT值,并且观察有无锁骨下静脉残留的对比剂造成伪影.结果:3组病例中所有颈动脉对比剂浓度均在250HU以上,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满足诊断要求;3组病例中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的干扰方面有差异,C组(40m1)病例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B两组.结论:256层颈部血管C T A在降低对比剂剂量条件下均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 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对照研究

    作者:肖力华;董世勇;吴雪斌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特定区间(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n=60)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两组(每组n=30),对照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实验组实施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左前降支、左旋支、左主干、右冠的冠状动脉狭窄显示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0.05,实验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96.43%、96.85%)与对照组患者(90.05%、91.62%)相比P>0.05.结论:C 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效果均较好,前者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简便易行,还能发现引起冠脉狭窄的斑块性质,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MRCP在梗阻性黄疸定位与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昱璨;邹佳瑜;李易

    目的:探讨MRCP在梗阻性黄疸定位与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临床疑诊梗阻性黄疸且经ERCP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并接受MRI(包括MRCP)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准确度达100%.良性病例中有17例为完全梗阻,约占26%(17/66),49例为不完全梗阻;恶性病例中有19例为完全梗阻,约占73%(19/26),7例为不完全梗阻.截断征36例,其中良性17例,恶性19例;鼠尾征4例,良性3例,恶性1例;倒杯口征或串珠状征象57例.结论:MRCP极大地增加了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价值,能准确确定梗阻部位、发病原因,对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给予大的帮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国家级期刊 审稿时间:1个月内 早咨询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