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국암증방치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5671
- 国内刊号: 45-136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单药或联合用药作为姑息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卡培他滨单药方案:20例患者每天予卡培他滨2 510 mg/m2,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服用2周后休息1周为1个周期.联合用药方案:17例予卡培他滨联合吉西他滨(GX方案);15例予卡培他滨联合长春瑞滨(NX方案);20例予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TX方案).每例患者至少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 卡培他滨单药方案的有效率为25.0%,中位疾病进展期(TTP)为3.2个月.联合方案中GX方案的有效率为29.4%,TTP为3.7个月;NX方案的有效率为26.7%,TTP为3.5个月;TX方案的有效率为35.0%,TTP为3.8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恶心、呕吐、厌食、疲劳等,少数患者出现口腔炎、头晕、腹泻和胸闷.Ⅲ~Ⅳ级毒副反应主要发生在TX方案,发生率为15%.结论 作为姑息治疗方案,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率均≥25%,联合用药组的有效率比单药组提高,疾病控制的时间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延长.患者对卡培他滨单药及联合用药的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
宣白承气汤加味联合铂类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痰热蕴肺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宣白承气汤加味联合铂类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痰热蕴肺证的疗效.方法 收治中晚期NSCLC痰热蕴肺证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宣白承气汤加味口服联合含铂类方案化疗,对照组20例给予单纯含铂类方案化疗.连续观察2个周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瘤体大小及变化、临床主要症状评分、Karnofsky体力状况评分及毒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瘤体大小及变化方面,治疗组的瘤体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卡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宣白承气汤加味联合含铂类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痰热蕴肺证,可控制瘤体生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中医“宣肺通腑,肺肠同治”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痰热蕴肺证具有一定增效、减毒的作用.
-
食管癌术后放疗与未放疗局部复发的比较
目的 通过分析行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的单纯手术组与术后预防性放疗组局部复发的模式,评估术后放疗对局部控制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05-2010年行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239例,分为单纯手术组(175例)与预防性放疗组(64例),分析比较二者局部复发模式的差异.结果 239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中,单纯手术组与预防性放疗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类型均以淋巴结转移为多见,分别占90.29%与95.31%;在淋巴结转移中均以纵隔淋巴结转移为多见.单纯手术组胸上段食管癌腹部淋巴结的复发显著低于胸中段及胸下段(x2=9.452,P=0.009).术后预防性放疗组的患者上纵隔淋巴结的复发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x2=7.615,P=0.006).而单纯手术组与术后预防性放疗组的颈部淋巴结复发(x2=1.242,P=0.265)、中纵隔淋巴结的复发(x2=0.023,P=0.880)、腹部淋巴结的复发(x2=1.470,P=0.2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部、上纵隔区、中纵隔区是胸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部位.术后预防性照射上纵隔区对减少该部位的复发有很大价值,术后放疗靶区须包括上纵隔区.胸下段食管癌及原腹部淋巴结转移可能是腹部相应转移区域预防性放疗的指征.
-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不多,且预后差.新的放疗技术不断发展,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在乳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诊断该类疾病的一种新方法,现就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现状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已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肝癌微波消融治疗的原理、引导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联合治疗的疗效等进行综述.
-
子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子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有助于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估.本文就子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标志物的选择、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研究近况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是临床上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该肿瘤具有病情进展快、生存率低、预后差等特点.近年关于该肿瘤的研究报道逐年递增,其生物学特性、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其临床特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等作一综述.
-
金花茶总黄酮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金花茶总黄酮对4种肿瘤细胞株体外增殖的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染色法(MTT法)检测金花茶总黄酮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H460)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相应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50).结果 金花茶总黄酮对SMMC-7721、CNE-1 、SGC-7901 、H460均有抑制作用(P<0.05),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242.44μ g/ml、313.79μg/ml、259.87μg/ml、385.87μg/ml.结论 体外实验显示金花茶总黄酮有抗肿瘤活性.
-
干扰赖氨酰氧化酶基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抑制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为实验组(RNAi组)、阴性对照组(Mock组)和空白对照组(Con组);设计合成特异性慢病毒干扰载体(LOX-RNAi-LV)转染MDA-MB-231细胞.以荧光定量PCR检测LOX mRNA及增殖因子Ki-67、cyclin D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LOX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结果 转染LOX-RNAi-LV后,MDA-MB-231细胞中LO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生长、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降低,相关增殖因子Ki-67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转染LOX-RNAi-LV可有效干扰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LOX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Ki-67、cyclin D1的表达有关.
-
肝癌相关抗原H2-calponin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 应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H2-calponin(CNN2)基因工程表达质粒,体外表达、分离、纯化CNN2蛋白.方法 以PCR扩增CNN2cDNA序列,用基因工程技术将CNN2基因重组到表达质粒pCold Ⅲ中,转化BL21(DE3)pLysS宿主菌,以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优化表达条件,以较大体积培养基因工程菌,菌体经超声波破菌后,过Ni-NTA亲和柱纯化,Western-blot检测表达纯化的融合蛋白.结果 转化有pCold Ⅲ-CNN2重组质粒的基因工程菌能诱导表达CNN2蛋白,表达的目的蛋白占总菌体蛋白的35%;SDS-PAGE检测发现菌体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有目的蛋白片段,证实部分CNN2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结果提示表达纯化的蛋白能与抗CNN2抗体发生反应.结论 成功构建出表达可溶性CNN2蛋白的重组质粒,诱导表达的蛋白具有CNN2免疫原性.
-
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双暴露因素下肝癌13号染色体畸变以及RB1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双暴露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3号染色体遗传学改变的特点,以及对定位于13q14.2基因座位点抑癌基因RB1的影响.方法 32例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为HCC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HBV(+)/AFB1(+)10例;B组HBV (+)/AFB1(-)10例;C组HBV(-)/AFB1(+)6例;D组HBV(-)/AFB1(-)6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 CGH)检测包括13号染色体在内的23对染色体区段的变化情况,并通过RT-PCR检测RB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32例中有15例染色体13q14.2发生缺失,缺失率为46.9%(15/32).13q14.2缺失的发生频率在A组、B组、C组、D组中分别为80.0%(8/10)、50.0%(5/10)、33.3%(2/6)和0%(0/6).其中A组分别与C组、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RB1 mRNA的表达半定量灰度值在13q14.2缺失组中显著低于13q14.2无缺失组(P=0.003).结论 染色体13q畸变在HCC中是一个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其中13q14.2的缺失可能与HBV和AFB1双暴露的协同作用有关,HCC中13q14.2的缺失是导致RB1基因失活的因素之一.
-
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前、后的变化与ER、PR、Her-2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判断预后以及乳腺癌术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BD FACS Calibur检测4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静脉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包括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以及CD4+/CD8+比值,并用四色荧光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Her-2的表达,了解T淋巴细胞亚群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前、后的变化与ER、PR、Her-2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R受体的阳性表达与Th细胞密切相关(P=0.000),其在Th细胞于放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放疗后Th细胞较放疗前降低且低于正常值组的表达率;PR受体的阳性表达与Th细胞密切相关(P=0.014),其在Th细胞于放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放疗后Th细胞较放疗前降低且低子正常值组的表达率.ER、PR受体和Her-2的表达与放疗前、后的总T细胞、Ts细胞、CD4+/CD8+比值和NK细胞等的变化均无关(P>0.05).结论 ER受体或PR受体阴性表达的患者,术后放疗可引起免疫功能较放疗前降低,预后可能较差.
-
替吉奥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和评价替吉奥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例初治和16例复治的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方案治疗,替吉奥胶囊80mg/(m2·d),分2次口服,d1~d14;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3例患者中,CR 0例(0%),PR 16例(48.5%),SD 9例(27.3%),PD 8例(24.2%),RR 48.5%,CBR 75.8%.主要毒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贫血及胃肠道反应.结论 替吉奥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化疗方案,该方案毒副反应较少,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
2005~2010年靖江市人民医院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目的 对我院2005~2010年首次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种和年龄构成进行分析,为我院城市社区防治肿瘤提供依据.方法 从医院病案室通过微机调取2005~2010年首次住院的恶性肿瘤病例,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病史、各种检查、病理组织学诊断等.根据不同病种、性别及年龄进行统计,计算其构成比.结果 我院5 895例恶性肿瘤住院者中肿瘤发病排序位于前5位的是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和乳腺癌,占总数的39.39%,男女之比为1.76∶1,男、女性患恶性肿瘤排在首位者均是胃癌,其中20岁以下者48例,40岁以上者5 516例(占93.57%).结论 我院2005~2010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以胃癌、食管癌等为主,强调应加强调研、监测和综合防治工作.
-
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分别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分别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4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替吉奥组予以替吉奥80mg/(m2·d),分两次口服,d1~d14;多西紫杉醇75mg/m2静滴,d1 .卡培他滨组予卡培他滨1 275mg/(m2·d),分两次口服,d1~d14;多西紫杉醇75mg/m2静滴,d1.两组均以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4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替吉奥组获CR 4例,PR 8例,SD 9例,PD3例,有效率为50.0%,临床受益率为87.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5.6个月,1年生存率为86.0%;卡培他滨组获CR 4例,PR 7例,SD 9例,PD 4例,有效率为45.8%,临床受益率为83.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4.7个月,1年生存率为81.0%.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以1级、2级为主,均可耐受(P>0.05).结论 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分别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较轻,均能耐受,两种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相当,值得临床应用.
-
顺铂单药方案与PF方案分别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顺铂单药方案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PF)方案分别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84例确诊为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用顺铂80mg/m2,静滴,d1~d2;对照组42例,用顺铂20mg/m2和5-氟尿嘧啶500mg/m2,静滴,d1~d5.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可用2~3个疗程.两组均与放疗联合同步应用,放疗方法均相同,鼻咽部剂量为68~74Gy,颈部淋巴结转移剂量为66~70Gy.结果 全程放化疗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鼻咽部肿瘤消退率及颈部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80.9%、83.3%和83.3%、85.7%.3个月后复查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鼻咽部肿瘤消退率及颈部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88.1%、90.5%和88.1%、88.1%.两组鼻咽部肿瘤消退率及颈部淋巴结消退率近似(P>0.05).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口腔黏膜反应、白细胞下降)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近似,但治疗组的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70例食管癌患者按接诊顺序的数字表随机分为奥沙利铂+紫杉醇+5-氟尿嘧啶组(POF组)和顺铂+紫杉醇+5-氟尿嘧啶组(PPF组),每组35例.POF组予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d1;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d2;5-氟尿嘧啶500mg静脉滴注,d2~d6.PPF组予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d1;顺铂 20mg/m2静脉滴注,d2~d5;5-氟尿嘧啶用法同上.两组均以21d为1个周期,化疗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POF组的有效率为54.3%,1年生存率为51.4%; PPF组的有效率为48.6%,1年生存率为4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F组和PPF组的恶心、呕吐反应和外周神经毒性分别为25.7%、57.1%和48.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和脱发等毒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紫杉醇和5-氟尿嘧啶是治疗晚期食管癌有效且毒性较少的联合化疗方案.
-
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SCCC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均获随访,1例55个月无瘸生存,另4例均已死亡,生存期分别为36个月(Ⅲb期)、38个月(Ⅲ期)、39个月(Ⅱ期)和51个月(Ⅰb期).组织学表现为瘤细胞较小,雀麦形,细胞质较少,边界不清,核染色质为细颗粒状,深染,核仁不明显.免疫组化示3例瘤细胞至少表达两种神经内分泌标志(CgA、NSE、Syn),1例HPV阳性.结论 SCC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
序贯治疗告知单联合电话随访对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序贯治疗告知单联合电话随访对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78例膀胱肿瘤患者按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发放序贯治疗告知单及电话随访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口头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按时返院行膀胱灌注化疗和遵嘱饮水的依从性,以及膀胱刺激征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第1阶段遵嘱饮水及第2阶段、第3阶段按时返院行膀胱灌注化疗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阶段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序贯治疗告知单联合电话随访可提高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及遵嘱饮水的依从性,降低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
-
重视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及方法在肿瘤诊疗中的优化选择
目前,医学界已广泛认同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及方法对肿瘤诊疗的巨大价值,在肿瘤防治的第一线已全面采用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及方法来指导诊疗.随着计算机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影像学技术取得了跨越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技术对肿瘤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由于各种不同影像学技术及方法对不同器官和结构的肿瘤诊断价值既存在差异性,又各有互补性,因此针对不同肿瘤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个体化影像学检查方案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的设备和技术在各级医疗机构的日趋普及,在肿瘤诊疗过程中实现影像学资源的优化利用和提高影像学检查的"效价比",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A1298C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 drofolate reductase,MTHFR)A1298C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集有关MTHFR基因多态性与HCC遗传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应用Stata 12.0软件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Meta合并,计算合并效应量O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共纳入6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1 708例,对照组为2 91 1名.等位基因比较模型(C vs A):OR(95%CI)=0.95 (0.85~ 1.06),P=0.342;纯合子比较模型(CC vs AA):OR(95% CI) =0.55(0.38~0.79),P=0.001;隐性模型(CC vs ACIAA):OR(95%CI)=0.54(0.38~0.78),P=0.001.结论 MTHFR A1298C基因多态位点CC基因型能够降低HCC遗传易感性,为保护基因型.
-
BIRC5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31C/G与鼻咽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鼻咽癌是一种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东南亚地区发病较普遍.据报道很多环境因素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包括EB病毒感染、长期吸烟、职业性暴露甲醛环境及各种饮食因素等.遗传因素致使鼻咽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域差异性,其中遗传多态性参与鼻咽癌发生的多个步骤.鉴定鼻咽癌的易感基因将有助于探索鼻咽癌的发病机制,预测鼻咽癌在个体及群体中的发生和发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