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 一般认为小儿的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胎儿的鞘状突随睾丸下降时未闭合而残留腔隙,出生后小肠等内脏进入而形成疝。因本病为先天性,故常始见于婴儿期。婴儿出生后不久,因哭闹、便秘或咳嗽等原因致腹压升高,使肠管或其他内脏经内环、腹股沟管和外环口疝入而发病。后天性斜疝可能发病较晚,罕见。有作者描述以疝囊与精索的解剖关系区别二者。
-
X线立体定位乳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乳腺摄片结合立体定位系统,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进行细针定位乳腺活检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对42例乳腺摄片发现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病人所实行的细针定位乳腺活检术.结果 42例病人中,发现早期乳腺癌8例(19%),其中原位癌2例,临床Ⅰ期4例,临床Ⅱ期2例,明显高于临床发现的乳腺癌.另外乳腺纤维瘤1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乳腺囊肿2例,乳腺腺病10例,不明原因钙化灶1例.其中乳腺癌、纤维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肿均有明确手术指征,占73.8%.结论对不可触及乳腺病变应积极活检,而细针定位活检是首选有效的方法.
-
大肠癌合并息肉1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癌病人同时合并息肉的诊断、处理.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132例大肠癌合并大肠息肉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癌合并息肉者发生率高达18%,息肉术前确诊率低(20%),在切除大肠癌同时一期处理大肠息肉者101例(77%),术后二期处理息肉者26例(18%).85例获得随访,其中一期处理息肉者65例中术后息肉复发5例,恶变1例(1.5%),二期处理息肉者20例中,12例息肉明显增大,其中恶变4例(20%),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息肉在大肠癌中漏诊率高,并有明显的恶变倾向.因此,应尽可能术前明确诊断,力争在根治大肠癌的同时处理息肉.术中仔细探查与纤结镜结合,可明确息肉诊断提高切除率.术后应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息肉.
-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瘤体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对胃癌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对30例胃癌,8例胃溃疡,10例正常人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分析瘤体VCAM-1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VCAM-1不仅表现在胃癌血管内皮细胞上高表达,在胃癌细胞膜上也有表达,而且VCAM-1的表达强度表达率与胃癌的血管的生成和转移有关.结论 VCAM-1在胃癌的血管生成、瘤细胞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促进了胃癌肿瘤血管的形成.
-
细针穿刺腹腔灌洗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细针穿刺腹腔灌洗对急腹症诊断的有效性.方法从1987年4月至1998年7月,对102例急腹症病人进行细针穿刺腹腔灌洗,穿刺物分别进行肉眼、光镜观察或淀粉酶测定.结果阳性结果75例,阳性率73.5%,阴性结果27例,阴性率26.5%;灌洗回收液混浊,镜检WBC或RBC>10~15/高倍镜的62例病人经手术证实.结论细针穿刺安全、简便易行,效果同常规置管腹腔灌洗相近,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手段.
-
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间断肠内营养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间断肠内营养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进展期胃癌术后行辅助化疗的72例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各36例.均于术中放置空肠穿刺造口管,A组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至化疗6个疗程结束,每个化疗疗程经空肠穿刺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液;B组于化疗前拔除空肠穿刺造口管,每个化疗疗程给予普通饮食.比较化疗后两组,观察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化疗后A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IL-2、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化疗期间A组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平均每日摄入量显著多于B组(P<0.05),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未发生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延期留置空肠穿刺造口管间断肠内营养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有效地提高术后辅助化疗病人的营养及免疫状况.
-
胃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 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对15例进展期胃癌和1例吻合口复发癌,术中行根治或姑息性切除;对直径≥0.5cm的腹腔内转移灶用电刀减量戮灭.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腹腔热灌注化疗1次,每次60~90min,一般4次为1疗程,计做64次.结果循环通畅率96.9%(62/64),治疗时间内腹腔内温度80%达到41℃以上,各出水管温度均超过41℃,并保持60~90min.并发症及毒副反应有:轻度腹腔感染2例,吻合口漏1例,腹痛4例,恶心呕吐2例,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随访6~27个月,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B超或CT,腹腔转移3例,腹腔转移率为18.8%, 1例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另1例术后13个月死于腹腔转移及肝转移.长1例随访时间为27个月,现仍存活.结论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安全,腹腔内温度较均匀,可多次进行,并发症少及毒副反应小,有利于胃癌术后腹腔内较小的残余癌或游离癌细胞的杀灭.
-
平底短型网塞腹股沟疝修补术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平底短型网塞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45例腹股沟疝的手术经验,包括Ⅱ型11例;Ⅲ型30例;Ⅳ型4例.采用平底短型网塞补片(T2)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手术方法、术中关键点和难点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手术后44例病人切口疼痛轻微、无红肿和渗液,手术后3d病人体温和白细胞变化均在正常范围,仅1例发生阴囊血肿.45例中 5例发生尿潴留,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住院时间2~3d.全部病人随访2~18个月,平均13个月,无异物感、无复发.结论 平底短型网塞在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是安全有效的、术式简单.
-
供肝动脉变异和植入前动脉重建
目的探讨供肝动脉变异类型,术中损伤原因及植入前重建的方法.方法 1993年10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共行供肝切取和修整术600例,术中记录肝动脉变异类型和术中动脉误伤,重建变异肝动脉,形成单一的备吻合血管.结果在600例供肝中,19.2%(115/600)供肝动脉变异.53例(53/600)变异动脉须血管重建,其中39例(39/53)代替性或副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1/53)代替性肝右动脉来自腹腔干,5例(5/53)代替性或副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 2例(2/53)变异肝左动脉和3例(3/53)变异肝右动脉离断后来源不清,3例(3/53)变异肝左和肝右动脉双重替代.6例(6/485)供肝切取术中意外损伤正常肝动脉,需要动脉重建.变异肝动脉损伤19例(19/115),均行动脉重建.动脉重建方法包括变异动脉与脾动脉(36/53)、胃十二指肠动脉(12/53)以及复杂的吻合方法(5/53).结论供肝快速切取过程中,肝动脉变异增加肝动脉意外损伤发生率,损伤变异动脉均须在植入前重建.变异动脉重建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肝动脉解剖学特点.
-
5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支架治疗体会
食管癌术后的吻合口狭窄在临床上常出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狭窄严重者进流食亦困难.我院自1998年开始,采用自膨式镍钛合金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55例,获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26例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5年7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6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病人的病例资料,26例均急诊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并配合药物治疗.结果无死亡病例,26条肢体均获保存,术后肢体变暖,24例病人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恢复,2例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未恢复.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是保存缺血肢体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