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杀虫丁杀螺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戴建荣;黄轶昕;吴锋;高智慧;孙乐平;洪青标;奚伟萍;张燕萍;姜玉骥;周晓农;郑江

摘要: 目的研究杀虫丁杀螺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不同温度、作用时间、药液pH值、批号、阳光曝晒及不同类型钉螺条件下杀虫丁浸杀法杀螺试验;不同湿度的泥土的喷洒法杀螺试验.结果25 ℃ 1 d 2 mg/L的钉螺死亡率为56.67%,25℃2 d 2 mg/L或25℃3 d 1 mg/L的钉螺死亡率为96.62%~100.0%;偏碱性溶液和泥土含水量大等有利于杀虫丁杀灭钉螺;不同类型钉螺和不同批号药品对杀虫丁杀螺效果影响较小;阳光曝晒则降低杀虫丁的杀螺效果.结论杀虫丁灭螺的适宜条件是25℃2 d 2 mg/L或25℃3 d 1 mg/L以上杀螺效果较好,喷洒25℃含水量大于40%杀螺效果较好.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江西省信丰县华支睾吸虫病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作者:陈喆;诸廷俊;叶斌;周长海;刘建忠;李东;陈颖丹;戴坤教;刘赛纳;姜唯声;曾小军

    目的 了解江西省信丰县华支睾吸虫病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华支睾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吃"鱼生"习惯为线索调查信丰县华支睾吸虫病潜在流行区,2016年开展人群粪检,并检测淡水鱼囊蚴及淡水贝类雷蚴、尾蚴,同时检查猫、犬和猪等保虫宿主粪便.对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信丰县26个村的居民有生食淡水鱼习惯,吃"鱼生"者占调查人数的19.51%,其人群平均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1.56%,纹沼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8.24%,保虫宿主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2.27%.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随年龄升高而呈现上升的趋势,吃"鱼生"与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呈正相关(r=0.88,P<0.01).仅有11.46%的调查对象了解吃"鱼生"会感染华支睾吸虫,知道华支睾吸虫对身体有危害者仅占5.28%.结论 信丰县5个乡(镇)26个村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加强华支睾吸虫病危害和感染途径的健康教育、逐步改变居民吃"鱼生"的习惯是控制当地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根本措施.

  • 2016年安徽省钉螺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高风华;张世清;汪天平;何家昶;李婷婷;许晓娟;薛靖波

    目的 分析2016年安徽省钉螺调查结果,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安徽省根据《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开展钉螺全面调查,调查环境包括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安徽省共调查了22848处环境,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历史有螺环境17927处,其中环境类型未改变的占71.2%、部分改变的占19.3%、彻底改变的占9.5%;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4.10亿m2.全省现有钉螺环境共4830处,分布于7个市38个县(市、区),有螺面积2.65亿m2,其中2016年新发现有螺面积1287.65 hm2、复现1375.32 hm2.全省平均活螺密度0.3920只/0.1 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12.93%.有螺环境中,湖沼型和山丘型环境数分别占22.4%和77.6%,有螺面积分别占86.7%和13.3%;杂草为有螺环境中主要的植被类型,在环境数(占82.2%)、有螺面积(占57.3%)和活螺密度(0.4139只/0.1 m2)方面占比均较高.按环境类型统计,沟渠型在有螺环境数(占56.8%)、平均活螺密度(0.5703只/0.1 m2)和平均活螺框出现率(18.57%)方面占比较高,滩地型有螺面积(占87.8%)占比较高.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为1950年和1952年,近一次发现感染性钉螺的年份为2012年.现有螺环境主要沿长江水系分布.结论 首次建立了安徽省钉螺分布数据库和电子地图,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全省钉螺分布历史与现状,可为制定全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脑囊尾蚴病患者治疗后脑CT影像学特征变化

    作者:胡颖新;贾凤菊;台桦;于振华;戴军;于涛

    目的 探讨脑囊尾蚴病患者抗囊尾蚴治疗期间脑CT影像变化.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380例脑囊尾蚴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3阶段阿苯达唑、吡喹酮抗囊尾蚴化疗,治疗前后均行头颅CT扫描,其中210例行增强扫描,对治疗不同阶段患者脑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脑囊尾蚴病患者治疗前CT影像显示有单个或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囊内可见小结节状高密度头节影,伴周围水肿;治疗后脑CT复查显示81.58%(310/380)的脑囊尾蚴病患者低密度灶完全吸收,16.32%(62/380)病灶大部分吸收,2.11%(8/380)CT影像显示为钙化灶.患者一般于服用抗囊尾蚴药物2~3 d后出现杀虫反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抗囊尾蚴药物反应逐渐减轻,在第3阶段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病灶吸收或钙化.结论 CT检查可明确脑囊尾蚴病病变部位、范围,并可对脑囊尾蚴病进行分型,还能根据抗囊尾蚴治疗期间影像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

  • 2017年山东省疟疾疫情分析

    作者:孔祥礼;许艳;程鹏;王用斌;卜秀芹;王龙江;赵长磊;闫歌

    目的 了解2017年山东省疟疾疫情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山东省疟疾疫情资料及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对2017年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疟疾病例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山东省共报告疟疾病例209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155例,占74.16%;由非洲输入205例,占98.09%.全省16个地级市有疟疾病例报告,其中烟台、济宁、威海、德州、青岛、泰安6市共报告154例,占全省疟疾病例总数的73.68%.全省17个地级市均有病例分布,其中烟台、泰安、威海、青岛4市共有疟疾病例110例,占全省病例总数的56.41%.病例从发病到就诊中位时间为1 d,7 d以上就诊者27例(12.92%);从就诊到确诊中位时间为1 d,7 d以上确诊者22例(10.53%).结论 防控境外输入性疟疾仍是当前山东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针对疟疾疫情呈现的集中趋势应加强重点输入地区医务人员的疟疾诊治培训和高危人群健康宣教,防范既往疟疾流行区再次出现本地病例的风险,确保山东省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 中国华支睾吸虫病药物治疗现状分析

    作者:钱门宝;朱慧慧;陈颖丹;周晓农

    目的 分析目前我国华支睾吸虫病药物治疗现状,推动全国华支睾吸虫病药物治疗规范化和驱虫工作的开展.方法 从2016年上报的全国各地重点蠕虫病防治工作报表中,选取有华支睾吸虫病报告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上述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取20个开展华支睾吸虫病治疗的县(区、市).收集省级和县级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个体治疗方案和华支睾吸虫病群体性化疗方案,比较各地方案差异.结果 省级水平上,3个省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个体治疗推荐方案,但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无群体性化疗方案.县级水平上,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个体治疗中,13个采用吡喹酮,7个采用阿苯达唑.从12个县(区、市)获取明确的吡喹酮治疗方案,按感染者体重60 kg换算,治疗总剂量为3.6~18.0 g,服药时间1~6 d,服药次数3~18次;从4个县(区、市)获取明确的阿苯达唑治疗方案,按感染者体重60 kg换算,治疗总剂量为0.8~8.4 g,服药时间2~7 d,服药次数2~14次.县级水平上,只有1个县开展了群体性化疗(具体为选择性化疗).结论 目前,我国缺乏华支睾吸虫病群体性化疗方案.虽然多地开展了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个体治疗,但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在药物种类、剂量、服用次数和时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制定我国华支睾吸虫病群体性化疗策略指南,在国家层面推动华支睾吸虫个体感染者药物治疗方案的标准化.

  • 亚洲日月蛤多糖的分子检测及其干预小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吕业超;唐小牛;胡伟;姜玉新;湛孝东;郭伟;孙启山;王国栋;周书林

    目的 检测亚洲日月蛤多糖的分子特性,探讨其在干预小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并纯化亚洲日月蛤多糖,采用凝胶排阻法对其分子量进行测定,应用PMP柱前衍生法对其单糖组成进行检测.取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小鼠.A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B、C、D、E组小鼠分别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血吸虫尾蚴(30±2)条/只;饲养第8周末,C、D、E组小鼠分别给予多糖、吡喹酮及多糖+吡喹酮治疗,B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第16周末,收集小鼠肝脏及血清,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病变及肝纤维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13水平.结果 亚洲日月蛤多糖相对分子量为11.7 kDa,其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C、D组和E组小鼠血清IFN-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F=63.525,P<0.01),C、D组和E组小鼠血清IL-13浓度显著低于B组(F=99.788,P<0.01).HE染色显示,B、C、D、E组小鼠肝组织均见不同程度虫卵结节和纤维化改变,A组小鼠肝脏正常,E组虫卵结节较B组少(c2=7.875,P<0.05).结论 亚洲日月蛤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作用,与吡喹酮联用效果更好.

  • 2017年全国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能力测评分析

    作者:朱泽林;郝瑜婉;田添;薛垂召;涂宏;韩帅;曹淳力;李石柱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生虫病防治人员寄生虫病专业理论、防治实践、实验诊断等水平,为加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分级推荐的方式,2017年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选取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书面答题和现场操作的方法,测评其寄生虫病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分层分类方法,分析和评估不同性别、年龄、职称人员,以及不同流行程度地区防治专业人员的寄生虫病检测能力.结果 2017年全国共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24名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测评,测评对象综合平均得分为(125.0±35.2)分,及格者占54.8%.其中男性和女性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20.8±34.2)分和(126.6±35.4)分,≤30、>30~40、>40岁年龄组人员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25.6±33.6)、(124.9±35.8)分和(119.3±45.9)分,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人员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19.8±35.8)、(136.0±32.5)分和(127.1±40.9)分.参加测评人员的寄生虫病专业理论平均得分为(67.4±15.6)分,及格率为68.5%;技能操作平均得分为(57.6±21.8)分,及格率为46.0%.疟疾流行区和非流行区专业人员对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64.1%、72.8%、57.0%、58.3%和35.9%、46.9%、33.3%、43.8%,流行区专业技术人员对疟原虫的检测能力显著高于非流行区(χ2=767.10、462.12、134.97、360.80,P均<0.01);血吸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专业人员对血吸虫虫卵的检出率分别为67.4%和36.8%,流行区专业人员对血吸虫虫卵的检测水平显著高于非流行区(χ2=817.74,P<0.01);南方和北方地区专业人员对蛔虫、鞭虫、蛲虫的检出率分别为85.7%、78.6%、91.7%和61.8%、23.5%、74.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8、301.70、588.71,P均<0.01).结论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的总体技术能力较高,但技能操作水平相对偏低.因此,需重视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强化寄生虫病防治队伍建设,以满足寄生虫病防控需求.

  • 不同地理来源恶性疟原虫微卫星标记位点多态性研究

    作者:燕贺;丰俊;尹建海;陈田木;周水森

    目的 比较东南亚与非洲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在Polyα、TAA87两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的差异.方法 收集缅甸(92份)和加纳(126份)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血液样本共218份,对所收集样本的Polyα、TAA87微卫星位点进行片段扩增,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长度,应用Excel 2010和GenALEx 6.0软件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和期望杂合度.结果 共获得146例单一感染样本的有效数据.Polyα、TAA87两个微卫星位点分别检测到16个和12个等位基因型,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6±0.02.缅甸输入样本在Polyα及TAA87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个和8个,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86和0.81;加纳输入样本在Polyα及TAA87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5个和11个,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91和0.86.此外,长度为174 bp(Polyα)和113 bp(TAA87)的等位基因仅在东南亚缅甸样本中测出,其等位基因频率占17%以上.结论 东南亚与非洲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在Polyα、TAA87两个微卫星位点具有不同等位基因类型和数量,建议将这两个位点作为区分不同地理来源疟原虫的候选基因.

  • 2011-2017年江苏省疟疾镜检工作质量分析

    作者:顾亚萍;朱国鼎;张超;徐岁;杨蒙蒙;周华云;曹俊

    目的 了解消除疟疾阶段江苏省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涂片制作质量和实验室人员疟原虫镜检能力,为各级疟疾诊断实验室建设和消除疟疾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7年江苏省全部网报疟疾病例血涂片和随机抽取的县级疟疾中心镜检站已复核阴性血片,以及辖区内门诊镜检站已检阴性血片进行镜检复核,从血片制作、染色、清洁度、镜检结果及虫种符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1-2017年共抽检复核已检血片19109张,血片制作、染色、清洁度合格率分别为87.5%、89.3%、87.6%,不同年份血片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不同设区市血片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核2012-2017年网报疟疾病例血片1860张,总符合率为87.4%,阳性符合率为98.9%.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混合感染虫种符合率分别为95.4%、33.3%、56.0%、7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7年不同年份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复核总符合率分别为85.0%、90.1%、86.0%、85.3%、90.0%、8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江苏省基层门诊镜检站的血片质量达到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制定的判定标准,血片诊断符合率较高,但虫种鉴别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武汉市汉口江滩血吸虫病疫源地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作者:孔世博;黄亚东;谭晓东;谢耀飞;张玉鹏

    目的 构建武汉市汉口江滩血吸虫病疫源地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为及时掌握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2013年对武汉市汉口江滩进行人群社会行为学和风险源监测,调查血吸虫感染风险因素,采用三维风险矩阵和三维可视化方法对其进行风险等级评价.结果 2013年武汉市汉口江滩节假日和工作日人流总量分别为59582(人·次)/d和36382(人·次)/d;垂钓和游泳为常见接触江水方式;接触江水人群性别以男性为主(73.9%),职业以离退休为主(36.1%),居住地以本地为主(69.7%),人群收入以1000~3000元/月为主(52.1%),并且防护意识偏低.春季活螺平均密度为0.993只/0.1 m2,鼠密度为7.72%,野粪密度为0.78份/hm2;秋季活螺平均密度为0.596只/0.1 m2,鼠密度为5.22%,野粪密度为0.32份/hm2;秋季活螺平均密度、鼠密度和野粪密度较春季分别降低39.9%、32.4%和59.0%.三维风险矩阵评估结果显示,江滩一期和二期血吸虫感染风险为中等,三期为高等风险,四期为极高风险.三维可视化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江滩血吸虫感染风险等级从一期到四期依次增大,与风险矩阵评估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2013年武汉市汉口江滩存在较大血吸虫感染风险,构建的血吸虫病疫源地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科学可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