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中山市部分大、中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状况

谭小飞

摘要: 目的了解中山市大、中学生同学关系的行为困扰程度,为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学关系行为困扰诊断量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9%的大、中学生感受到中等以上程度同学关系行为的困扰,其中交友方面的行为困扰是大、中学生同学关系的主要困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同学关系困扰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学段的学生仅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上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关注学生的同学关系,对有困扰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辅导,改善不良的同学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信阳市高中生儿童期虐待经历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文斌;邱如梅

    目的 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生命质量特点,为保障该群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在信阳市方便选取的4所高中抽取2 422名学生,采用儿童虐待史自评量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生存质量简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口学基本信息调查表等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生命质量总分为(56.65±7.22)分,无虐待经历学生为(61.69±7.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4,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受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的生命质量总得分与神经质、生活事件总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虐待总分呈负性相关(β=-0.05~-0.34),与性别、外向性、谨慎性、社会支持总分、开放性等因素呈正性相关(β=0.05~0.20).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程度越深的高中学生社会支持越低,负性生活事件较多,家庭经济状况和身心健康水平越差,生命质量越低.

  • 过往校园欺凌经历及获得支持情况对医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哲;李洪杰;王苗;朱立婉;马龙;崔晶;王忆军

    目的 探讨过往校园欺凌经历对大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7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某市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2 340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校园欺凌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等.结果 有647名(28.4%)学生处于焦虑状态,其中轻度焦虑状态462名(20.3%),中度焦虑状态162名(7.1%),重度焦虑23名(1.0%).小学时无、偶尔、经常有欺凌经历的学生焦虑状态检出率为分别为22.8%,33.9%,59.6%(X2=93.05,P<0.05);中学时无、偶尔、经常有欺凌经历的学生焦虑状态的检出率分别为21.5%,45.2%,57.3%(X2=186.79,P<0.05).小学和中学有过欺凌经历的学生在被欺凌时获得同伴、父母、老师支持和没有获得支持的学生的焦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95,11.57,P值均>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过往校园欺凌经历对大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主要由于小学时的欺凌经历、小学时对班级的喜爱程度.结论 小学有被欺凌经历对医学生焦虑状态有影响,应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

  • 童年期儿童应对方式发展及其性别差异2年追踪研究

    作者:马郑豫;苏志强;张大均

    目的 探讨童年期儿童应对方式的发展轨迹及其性别差异,为更好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小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广州中山和四川达州2所小学三年级355名儿童进行为期2年的追踪研究,共施测5次.结果 童年期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其中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轨迹为逐渐上升的非线性曲线(估计值分别为0.11,0.02,P值均>0.05),而消极应对方式的发展轨迹则为逐渐下降的非线性曲线(估计值分别为-0.70,-0.08,P值均<0.01).童年期儿童积极应对方式发展轨迹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5.19,df=4,P>O.05),但男生消极应对方式的初始均值要高于女生(β=-0.56,P<O.01),且下降速度也快于女生(β=0.33,P<O.Ol).结论 童年期儿童的应对方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且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有着不同的纵向发展轨迹.积极应对方式在童年期阶段的发展轨迹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消极应对方式的发展轨迹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和体育锻炼与体像烦恼的关系

    作者:张彤彤;刘训

    目的 探讨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和体育锻炼与体像烦恼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体像烦恼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长春大学4所高校2 201名女大学生,完成青少年体像烦恼问卷、自我客体化问卷、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结果 女生体像烦恼检出率为28.7%,大四年级得分低于其他年级,无恋爱经历者低于有恋爱经历者;形体烦恼检出率为41.4%,大四年级得分低于其他年级,无恋爱经历者低于有恋爱经历者;容貌烦恼检出率为19.6%,大四年级得分低于其他年级;性别烦恼检出率为13.1%;性器官烦恼检出率为4.3%.女大学生存在自我客体化现象.自我客体化能正向预测体像烦恼(β=0.37,P<0.01);自我客体化和体育锻炼交互项解释了体像烦恼变异的2.8%,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β=-0.20,P<0.01).锻炼量低时,自我客体化对体像烦恼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t=11.88,P<0.01);锻炼量高时,自我客体化对体像烦恼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t=1.87,P>0.05).结论 大学生自我客体化影响体像烦恼的过程受到体育锻炼的调节.

  • 北京市中小学生欺凌现况

    作者:郑茹;符筠;段佳丽;郭欣;星一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的流行现状,为研究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9-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16个区12 417名小学五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进行欺凌现况问卷调查.结果 过去6个月内,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欺凌他人、遭受欺凌的报告率分别为2.6%和10.6%,网络欺凌他人、遭受欺凌的报告率分别为1.0%和2.8%.无论传统欺凌还是网络欺凌,男生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传统欺凌他人和网络欺凌他人的报告率均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高,遭受传统欺凌的报告率在初中阶段高,遭受网络欺凌的报告率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均较高.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容易参与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P值均<0.05).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参与传统欺凌他人的报告率越高(P=0.03).中小学生遭受本校人员传统欺凌的比例(71.0%)高于网络欺凌(59.3%)(x2=15.25,P<O.01),遭受外校人员和陌生人网络欺凌的可能性(23.3%,17.4%)均高于传统欺凌(18.2%,10.8%)(x2值分别为3.98,9.76,P值均<0.05).与传统欺凌相比,网络欺凌更容易发生多种类型欺凌他人行为或遭受多种欺凌行为(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欺凌与网络欺凌的报告率较高,应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重视,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建设安全的校园和网络环境,预防欺凌行为的发生.

  • 田阳县少数民族大中学生家庭因素对身体攻击性的影响

    作者:毕德旭;常丽萍;王琴;吴闻

    目的 了解集中连片特困少数民族地区在校生家庭因素对身体攻击性的影响,为在校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百色市田阳县洞靖镇、五村镇、坡洪镇、巴别乡2 96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因素及身体攻击性.结果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情感氛围、家庭功能对在校生身体攻击性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35.15,-5.78,5.57,9.54,60.86,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除家庭经济状况外,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情感氛围,家庭功能对身体攻击性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身体攻击性得分,结构完整的比不完整的低,被殴打过的家庭高,家庭情感氛围差的家庭高,家庭功能好的低(β值分别为-0.11,0.17,0.17,-0.36).结论 应创造和谐的家庭情感互动仪式链实现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维护家庭结构的完整;倡导民主式家庭教育,进而优化家庭功能,从而实现结果显示的影响指标的优化,降低攻击性特征,促使在校生的心理正向健康发展.

  • 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干预及效果评估

    作者:白晓丽;姜永志;金童林;刘振会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干预效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筛查问卷筛选出实验组与控制组大学生各44名,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采用孤独感问卷(Loneliness Scale,Univesity of California of Los Angels,UCLA)、多维状态无聊量表(Multidimensional State Boredon Scale,MSBS)、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评估问卷和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筛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孤独感问卷、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行为评估问卷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检出率由100.0%下降到45.8%;实验组干预前后孤独感问卷、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行为评估问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时孤独感问卷、多维状态无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行为评估问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有效改善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降低负性情绪的影响.

  • 早期贫困经历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涂薇;夏春

    目的 探讨早期贫困经历对大学生当前睡眠质量的影响,为缓解早期贫困负面影响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2阶段抽样方法,抽取芜湖地区5所大学的874名学生,使用社会经济地位量表、Lachman控制感量表等进行调查,所获数据使用t检验、分层回归和Bootstrap程序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有早期贫困经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4.24±1.46)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4.77± 1.32)(t=3.37,P<0.01).学生睡眠质量更低(t=3.37,P<0.0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当前社会经济地位后,个体的控制感可以削弱早期社会经济地位与睡眠质量的联系(β=-0.08,95%CI=-0.13~-0.01,P<0.05).结论 早期贫困经历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有负向影响,个体的控制感可以减弱该影响.

  • 贵阳市中小学心理卫生服务现状

    作者:张微;张宛筑;袁章奎

    目的 分析中小学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提高中小学心理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阳市中小学校心理教师189名,使用自编《中小学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所调查的学校有33.9%配有专职心理教师,82.0%配有兼职心理教师,不同学段学校专职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4,P<O.05);不同学段学校的心理教师在专业背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0,P<O.05).心理教师每年接受培训1~2次的占47.1%,3~5次的占14.3%,6次及以上的占2.1%,没接受过培训占36.5%.所调查的学校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的占83.1%,开展“心理健康课”的占59.3%,开展“大型专题讲座”的占35.4%,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占38.1%.有88.9%的学校已经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其中制度建设完备的占9.5%,比较完备的占26.5%,刚建立的占41.3%,还未建立的占22.7%;有监督机制的仅占33.9%.结论 贵阳地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但整体看来,小学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滞后于中学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未来应加强小学心理卫生服务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增强学生心理卫生服务的实效性.

  • 校园欺凌中不同角色与抑郁的相关性

    作者:张紫微;楼超华;钟向阳;廉启国;余春艳;涂晓雯;左霞云

    目的 探究青少年在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与抑郁之间的关联,为预防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发生及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12月在上海市3所初中招募六至八年级全部学生1 649名,采用平板计算机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青少年的人口学特征、抑郁状况以及参与欺凌的情况等.结果 75.74%的学生涉及欺凌,其中旁观者456名(27.65%),受欺凌者559名(33.90%),欺凌者33名(2.00%),欺凌-受欺凌者201名(12.19%).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在不同欺凌角色分布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89,9.59,P值均<0.05).在抑郁分组中,低分组l 022名,占61.98%;高分组有627名,占3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未涉及欺凌者相比,涉及欺凌的4种角色人群均有更高的抑郁水平,以欺凌-受欺凌者(OR=4.77,95%CI=3.27~6.96)和受欺凌者(OR=3.66,95%CI=2.71~4.94)为甚.结论 青少年在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和抑郁水平之间存在关联,与未涉及者相比,欺凌者、受欺凌者、欺凌-受欺凌者和旁观者的抑郁水平均较高.

中国学校卫生

北大核心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