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频超声评价运动训练对肱二头肌长头腱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吴赤球;李春玲;高永艳;王岩;马红;张红丽;马忠武

    目的 采用高频超声显示训练前后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形态结构变化.资料与方法 对2080名新兵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3个月后肱二头肌长头腱进行超声检查,测量训练前后肱二头肌长头腱在穿过结节间沟的厚度、面积及周长,观察长头肌腱鞘积液情况.结果 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3个月后肱二头肌长头腱在结节间沟处的厚度、周长、面积右侧均较左侧大,且随着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的增加,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均呈增厚趋势,周长及面积亦逐步增加[左侧厚度:(2.83±0.52) mm、(2.94±0.55) mm和(3.00±0.58) mm;左侧周长(14.46±3.15)mm、(14.93±3.01)mm和(15.39±5.39)mm;左侧面积(13.34±4.75) mm2、(14.40±4.91)mm2和(15.22±3.25) mm2. 右侧厚度:(2.86±0.55) mm、(2.99±0.56) mm和(3.05±0.63) mm;右侧周长(14.79±3.29) mm、(15.30±3.21) mm和(15.74±3.56)mm;右侧面积(13.69±4.95) mm2、(14.79±5.04) mm2和(15.70±5.88) mm2,F=121.340~178.381,P<0.001].新兵训练前,超声检测107名(5.14%)肱二头肌长头腱周边有积液,训练1个月后为148名(7.12%),训练3个月后为98名(4.71%).肱二头肌长头腱周边积液量在新兵训练1个月后大,与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有效观察运动训练对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形态学变化,并可以有效检测到运动训练对长头肌腱的积液情况,为科学指导训练提供参考.

  • 耐力速度复合训练对新兵膝屈伸肌功能影响的等速测试研究

    作者:薛刚;黄昌林

    为探讨耐力速度复合训练对新兵膝屈伸肌功能的影响,对20名新兵进行为期4周的耐力速度复合训练,训练前后采用Cybex-6000型等速运动测试仪对新兵的膝屈伸肌肌力、肌爆发力及肌耐力进行等速测试并加以比较.结果发现,新兵训练后左膝屈肌的PT、TAE和ER值在快速测试中有明显的提高(P<0.05);左膝伸肌的PT和ER值在快速测试中有明显的提高(P<0.05);右膝屈伸肌除屈肌的PT、TAE值在快速测试中有明显的提高外余检测指标无改变.提示为期4周的耐力速度复合训练可使部分膝屈伸肌产生适应,但不能达到全面发展新兵膝屈伸肌肌力、肌爆发力和肌耐力的目的.

  • 耐力力量复合训练对新兵膝屈伸肌功能影响的等速测试研究

    作者:薛刚;黄昌林

    为探讨耐力力量复合训练对新兵膝屈伸肌功能的影响,选择20名新兵进行为期4周的耐力力量复合训练,训练前后采用Cybex-6000型等速运动测试仪对新兵的膝屈伸肌肌力、肌爆发力及肌耐力进行等速测试并加以比较.结果显示,训练后双膝屈肌的峰力矩、力矩加速能和耐力比在不同测试速度(60°/s,180°/s)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训练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膝伸肌的TAE和ER值也有明显的提高;峰力矩H/Q值训练后均有提高,但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为期4周的耐力力量复合训练可有效地发展双膝屈肌的肌力、肌爆发力和肌耐力,同时应加强力量训练的负荷以全面发展伸肌力量.

  • 航天在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研究进展

    作者:张可盈;张冰;刘书娟;李志利;张剑锋;郭明航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爆发力的体能训练手段,为我国奥运军团的体能训练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该方法对航天员的在轨训练和人体力量的维持研究与应用尚不完全清晰,将其运用于航天在轨训练的方案和体系在我国尚属空白.该文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原理及其提高运动表现能力的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并创新性地提出将该法应用于航天员的在轨训练.旨在拓展航天员的体能训练领域,为我国航天航空领域的失重防护功能训练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与应用参考.

  • 运动生物化学在军事体能训练中的应用与展望

    作者:刘蓓蓓;王岩

    军事体能训练是军人身体各方面素质和训练能力的综合体现,而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特点和身体功能变化规律的学科,二者的紧密结合对提高军人的体能和训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运动生物化学应用于军事体能训练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 空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建设实践与启示

    作者:段虹;程书洋

    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以上简称"中心")组建成立以来,坚持高起点进入,高标准建设,高品质保障,通过一年来的艰苦创业,迈出了中心全面建设关键性一步,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徐建华

    空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以上简称"中心")是2009年在原空勤疗养院(区)的基础上重新命名组建的新型战机飞行人员医疗保健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全军飞行人员和航天员的疗养康复、医学鉴定、医学训练和基础研究任务.

  • 军事飞行人员航空医学训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肖支仁

    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三级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担飞行人员体检鉴定和航空医学训练任务的中坚力量.现总结如下.

  • 不同飞行条件飞行员训练前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对比研究

    作者:祝筱姬;赵超;王敏;张定益;徐永波;滕云;郭思润;王莉莉;窦宁

    目的 检测不同飞行条件下飞行员飞行训练前后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以了解飞行训练对其凝血和纤溶平衡的影响. 方法 应用生物活性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40名飞行员飞行训练前后的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和D-二聚体(D-dimer,D-D).依不同飞行强度(1次飞行和两次飞行)、不同飞行场次(昼航和跨昼夜飞行)、不同飞行载荷(+3Gz和+5Gz)、不同飞行高度(3 km和5 km)分别各分为两组.另设30名场站地勤人员为对照组.比较自身飞行训练前后,及不同组间凝血-纤溶指标的差异. 结果 飞行前飞行员组与对照组凝血-纤溶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飞行训练后PT、TT、APTT缩短、Fg、D-D升高,分别与飞行前自身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5~6.908,P<0.01).完成各飞行课目后分别与飞行前比较,PT、TT、APTT缩短,Fg、D-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8.717,P<0.01或P<0.05).第1次飞行后与第2次飞行后、昼航与跨昼夜飞行后、3 km与5 km飞行后比较,凝血-纤溶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Gz飞行后与+3Gz飞行后比较,TT缩短、F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5、5.772,P=0.013、0.000);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飞行员飞行训练后凝血与纤溶指标可发生改变,属于机体应激状态下的适应性反应.

  • 高原抗荷体能训练对+Gz耐力的影响

    作者:邓略;卫晓阳;王全;谢弘;金朝;李宝辉;韩学平;吴建兵;罗永昌

    目的 通过观察高原抗荷体能训练对+Gz耐力的影响,探讨高原抗荷体能训练对保持+Gz耐力的作用. 方法 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分为对照组与训练组,每组各6名.在海拔3780 m的高原,对照组不进行抗荷体能训练,训练组按照制定的高原抗荷体能训练方案在氧浓度为25%~27%o的富氧室内进行训练.进入高原第2周、第4周、第6周,在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上对受试者进行HP动作+Gz耐力值检测.进入高原前和回到平原后分别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基础+Gz耐力值和HP动作+Gz耐力值测试. 结果 ①在高原驻训期间,对照组HP动作提升+Gz耐力值呈持续下降趋势,第6周明显低于第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训练组第2周、第4周和第6周HP动作提升+Gz耐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受试者第6周与第2周HP动作提升+Gz耐力值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9,P=0.012).②2组受试者高原驻训后离心机测试的基础+Gz耐力值比驻训前均有降低;对照组高原驻训后离心机测试的HP动作+Gz耐力值比驻训前明显降低(t=5.196,P=0.014),训练组高原驻训后比驻训前明显提高(t=2.712,P=0.042).2组受试者高原驻训前后HP动作提升+Gz耐力值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0,P=0.008). 结论 高原驻训期间,在富氧体训室系统开展抗荷体能训练能够有效保持+Gz耐力.

  •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颈肌拉力训练的效果评价

    作者:高永喜;熊万喜;孟宪勇;余红英;周红;余琳

    目的 旨在探讨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颈肌训练的新方法及训练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NMT-I型颈肌训练器,对来院疗养的98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了颈肌训练,并对训练器材及训练效果进行了观察和评价.结果 98名飞行员经系统的颈肌训练后,运动成绩较训练前明显提高,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颈后拉训练平均提高2.74次/min,颈前拉提高2.59次/min,颈左右侧拉提高2.51次/min,颈左右侧屈拉提高2.62次/min;训练前不合格者37人经每周3次、共4周训练均达到了合格标准.结论 该NMT-I型颈肌训练器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可进行前、后拉,左、右侧拉及左、右侧屈拉共6个方位的颈部肌肉训练,受训员可自行控制,安全可靠,可明显提高颈部肌肉力量及肌肉耐力.

  • 颈、腰肌训练的效果研究

    作者:邓略;王全;卫晓阳;王海霞;李宝辉;金朝;马月欣;成海平;耿喜臣

    目的 通过一项持续6周的颈、腰肌专项训练,观察颈、腰肌等长训练配合徒手康复性训练对于增强颈、腰功能的效果,为飞行员颈、腰损伤防治提供有效的措施. 方法 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利用自行研制的颈、腰肌等长综合训练器进行每周2次、持续6周的专项颈、腰肌等长肌力训练.训练过程中受试者采用与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相同的坐姿,保持脊柱正直位,以60%大肌肉力量为单次训练负荷进行颈后伸和腰后伸.每次训练各完成2组颈后伸和腰后伸,每组重复10次.每次在训练器设备上专项训练前有组织地进行徒手训练作为辅助,并要求其他时间自行完成训练,确保每周不少于2次.徒手训练包括俯卧放松、俯卧位伸展、俯卧挺身、仰卧起坐、站立伸展5个基本动作.训练前、后测量脊柱正直位时颈肌后伸和左、右侧屈大肌力,腰后伸大肌力,颈、腰后伸10s大肌力冲量和90 s大肌力总冲量;在测量冲量的过程中记录体表肌电图;测量颈、腰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左右屈曲的大主动活动范围.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训练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 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受试者颈部正直位后伸肌力、左侧屈肌力显著增加(t=4.140、3.125,P<0.05);受试者的腰后伸肌力平均值增长了10%.训练后受试者颈后伸和腰后伸10 s肌力冲量、90 s肌力总冲量均显著增加(t=2.631~3.202,P<0.05);颈后伸、腰前屈,腰左转方向主动活动范围显著增加(t=4.011~6.343,P<0.01).训练后受试者90 s颈后伸肌电中位频率、10 s腰后伸肌电均方根值显著降低(t=3.402、2.944,P<0.05),其他肌电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的坐姿为训练体态,采用颈、腰肌等长训练配合徒手康复性训练,可有效提升飞行员颈、腰肌后伸的力量和耐力,增强脊柱稳定性,保持颈、腰运动功能.训练计划对于改善颈、腰损伤的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 美国空军飞行员抗荷体能训练方案简介

    作者:张莉莉;马月欣;国佳;张晓丽;邓略;刘保钢

    高性能战斗机的加速度载荷具有G值高、增长率快、持续时间长、多次反复出现等特点 ,机动飞行中飞行员必须用尽全身力气做抗荷动作才能对抗9G高过载的不利影响 ,避免空中意识丧失的发生.抗荷动作的关键是全身肌肉 ,特别是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肌群同步爆发性收缩 ,并持续保持肌肉紧张用力直到加速度载荷消失为止[1].由于肌肉收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体力消耗很大 ,极易产生疲劳.因此 ,要想获得良好的抗荷效果必须加强针对性的体能训练[2].国内外多数研究结果表明 ,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为主要目的的举重、类举重等无氧训练能够明显增强抗荷动作的抗荷效果 ,提高抗荷耐力[3-10].同时业已证明 ,无氧训练期间进行适度的跑步、游泳等有氧训练既能够增强+ Gz耐力 ,又有利于飞行员在反复用力的空战对抗中恢复体力 ,而过量的有氧训练则会引起+Gz耐力下降[11-13].

  • 飞行训练对飞行员尿酶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桂云;郎冬梅;赵志文;张建滨;高燕;王春荣;马骁;潘为恩

    目的观察飞行训练对飞行员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名歼-7飞行员,收集飞行前、飞行后第1天及第2天空腹尿标本,分别检测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不同时间组的尿标本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飞行员飞行前晨尿的NAG及mALB在正常范围,飞行后第1天及第2天NAG均无明显变化.飞行后第1天有8人(26.67%)晨尿mALB升高,与飞行前及飞行后第2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普通飞行训练对肾小管功能无明显影响,对部分飞行员肾小球滤过功能有一过性影响.

  • 体能训练对飞行学员生理指标的影响

    作者:张雁歌;武留信;孙雪蕾;雷鸣春;陈勇胜;彭华;张霞;王善祥

    目的 通过跟踪飞行学员体能训练后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体能训练因素对飞行学员体格的影响. 方法 对象为飞行基础学院的男性飞行学员,年龄16~19岁,对入校时及经过两年基础理论学习和体能训练后的主要生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飞行学员各项主要生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体重方面,体重较低(<56 kg)的学员有85.40%增加了体重,而体重≥76 kg的学员有67.40%体重减轻.在身高方面,有47.67%的学员身高平均增长了0.9 cm.在视力方面,左、右眼分别有42.00%、43.40%的学员视力有了提高.在血压方面,两年后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06、14.544,P<0.01). 结论 两年基础体能训练可明显改善飞行学员的主要生理指标.本结果对招收飞行学员体格检查标准的适当放宽提供了依据.

  • 美国空军飞行人员离心机训练制度和特点

    作者:刘保钢;王月娥

    目的 综述美国空军飞行人员离心机训练的规章制度,了解其训练方法和管理措施,为完善我军飞行人员离心机训练制度提供借鉴. 资料来源与选择 美国空军指令、手册以及国内外该领域相关研究论文、综述和专著. 资料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共17篇,包括2份美国空军指令、1部美国空军手册、4个不同版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准化协议、1部专著和9篇论文. 资料综合 美国空军指令(Air Force Instruction,AFI) 11-404《高G飞行人员离心机训练》是美国空军组织实施飞行人员离心机训练的核心法规文件,与其配套使用的有AFI 11-403《航空航天生理训练计划》和空军小册子(Air Force Pamphlet,AFPAM) 11-419《飞行人员的G意识》等.离心机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飞行人员在高G环境下正确有效地做抗荷动作的技能,从而提高G耐力.美国空军依据飞机性能及不同飞行训练阶段的要求对不同机型的飞行人员实施针对性的离心机训练,确保其G耐力达到相应机型的性能要求.AFI 11-404规定了5种训练类型和具体要求,设置了5种不同的离心机G暴露模式,建立了G耐力训练标准,明确了不合格者和特许飞行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指定了授权批准的训练机构.美国空军离心机训练制度的主要特点为:①离心机初次训练安排在飞行学员训练阶段;②G耐力训练标准以满足飞机机动性能要求为前提,机型不同,标准不同;③重视飞行教官的理论培训和训练. 结论 美国空军飞行人员离心机训练制度比较完善.AFI 11-404和AFI 11-403是美国空军组织实施飞行人员离心机训练的主要依据.圆满完成离心机训练是获得驾驶战斗机资格的前提条件.

  • 抗荷动作研究进展及其在G-LOC防护中的必要性

    作者:徐艳;张立辉;马月欣;耿喜臣

    目的 回顾与分析国内外有关抗荷动作与G-LOC防护的研究资料,为制定抗荷动作的规范化训练程序、方法与标准提供参考和思路.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资料引用 引用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62篇. 资料综合主要对各种抗荷动作的发展及其特点、在C-LOC防护中的必要性、防护生理机制、以及其应用效果和训练进行了论述. 结论 正确地实施抗荷动作是G-LOC防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抗荷动作的形式虽有多种,其共同目的都是要提高心水平动脉血压,提升脑组织血流量.有些动作虽然实验室效果比较好,但却不利于飞行员的实际应用.经过分析比较,我们推荐飞行员采用HP与PHP动作,在我军战斗机飞行员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强调抗荷动作训练的重要性.亟需开展研究确定HP与PHP动作与抗荷装备结合使用的效果与方法,制定规范化的训练程序,确保飞行员能够在空中熟练实施高效的抗荷动作,实现对G-LOC的有效防护.

  • 外军飞行人员夜视训练发展

    作者:吴铨;周晴霖;秦志峰;郑媛憬

    目的 夜视装备研发并应用于战场环境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其应用领域也扩展到飞行任务中.随之而来的是夜视装备或夜视镜相关的飞行事故,如空间定向障碍事故,因飞行人员色觉和视野受到限制而明显增加.与佩戴夜视镜相关的夜视训练应运而生,并在战争冲突中发挥效能.北约国家已经建立夜视训练体系,并按标准化协议执行.文章在回顾夜视装备及其训练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夜视训练体系,并为我国建立夜视训练体系提出建议. 资料来源与选择 有关夜视和夜视装备训练的研究论文、综述、研讨会报告和机构报告. 资料引用 国外相关文献30篇. 资料综合 北约国家的夜视训练面向固定翼和旋翼飞机的飞行人员,并按照标准化协议实施初训、复训的训练制度.课堂学习和实践构成训练的基本模式,模拟器训练和飞行训练则是训练的高级形式,更贴近实际飞行任务.战斗机飞行员的夜视训练也在局部战争冲突中得以显现,并形成系统化的训练方法.训练使佩戴夜视镜的飞行员在战斗飞行中,如对地攻击中,能够保持足够的观察能力.夜视训练不仅以保持飞行人员的视觉能力和飞行安全为目的,而且需要达到提高作战效能和完成任务的终目标.所以,综合训练或面向任务训练成为夜视训练的发展方向. 结论 国外空中武装力量已经建立起系统化的夜视地面和飞行训练制度,并且在实践应用和作战中展现出显著的效果.夜视训练需要融入制度化、系统化的航空医学训练体系,而且在有更高飞行需求时,对飞行人员选拔和鉴定发挥良好作用.训练品质还依赖于训练研究的发展和专业人员的参与.

  • 国外飞行人员高空生理训练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吴建兵;肖华军

    目的 介绍国外飞行人员高空生理训练的制度、方法以及一些新的进展,以期对我国航空医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资料来源与选择 主要资料选自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及著作.资料引用文献27篇,著作3部. 资料综合介绍国外飞行人员高空生理训练的现状、训练内容和方法,并总结分析了低压舱高空生理训练导致的医学损伤问题及目前采取的一些解决措施. 结论 高空生理训练对于提高飞行人员高空应急能力,保证飞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低压舱训练引起的减压病等医学损伤问题不容忽视,研究制定安全、科学的低压舱训练方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 脑卒中的上肢作业疗法

    作者:宋继雷;陆战新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6月收集我院自愿参与本治疗方案的脑卒中患者244例,平均年龄为51岁,男178例,其中缺血性102例,出血性73例,混合性3例;女66例,其中缺血性38例,出血性26例,混合性2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缺血性、出血性或混合性脑卒中首发患者,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发病后至参与本治疗前未行任何康复训练,神智恢复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急性期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伴随意识障碍,收缩压>29.5 kPa或舒张压>17.5 kPa,有晚期、严重、不稳定疾病,或急性或难于控制疾病,如急性或严重阻塞性肺炎,严重心肝肾或胃肠道疾病等;临床研究中不能合作者.

212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