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规律

    作者:张传义

    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较为常见,这对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以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探索其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分析其发生原因,以大限度的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健康水平,顺利完成体育教育任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女大学生运动创伤900例分析

    作者:杨丽华;陈一兵

    随机抽取900名大学生进行运动创伤的情况调查,以探索女大学生在学校的运动创伤的基本规律.结果发现创伤主要分布在四肢上,以关节韧带拉伤,皮肤擦伤和肌肉拉伤为主.导致创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中缺乏充分的准备活动和合理的运动技能.

  • 体育课中的距小腿关节扭伤

    作者:刘丽茹;姚卫宇

    距小腿(踝)关节扭伤是体育课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研究其发病机制、伤后处理、治疗等,并提出预防距小腿关节扭伤的具体方法,以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 有氧运动与健康促进

    作者:潭红春

    全面综合分析有氧运动的特点及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着重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有氧运动的方法、进行有氧运动的注意事项,以期科学系统的指导人们选择适宜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运动方式.

  • 少年男子跨栏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

    作者:贾萍;王健;王薇

    调查显示,少年跨栏运动员高发损伤是大腿股后肌群、大腿内收肌群及距小腿关节,与运动负荷、训练内容、专项技术及身体发育不均衡性有关.

  • 游泳运动中的肩关节损伤

    作者:刘连科

    游泳运动中,肩关节损伤不仅影响正常的运动训练与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影响到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通过对游泳运动中肩关节损伤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预防和治疗肩关节损伤的方法.

  •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

    作者:孙影

    目的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创伤特点、规律及原因.方法采用座谈、查阅损伤病历以及运动损伤的回顾性调查等手段,于2002-11对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458名体育专业学生的损伤发生率为58.3%,人均伤次71.6%.损伤主要发生于篮球、田径、体操等项目;以韧带、肌肉组织损伤常见(72.9%),急性损伤为主;距小腿(踝)关节(32.9%)、手(腕)(14.9%)、膝关节(11.0%)、大腿(10.4%)为好发部位;开学、期终考试和运动会期间为损伤多发时期;在病因中以身体接触(24.7%),练习过量(20.1%),技术动作错误(18.0%),心理原因(11.0%),准备活动不合理(8.8%)等多见.结论提高运动水平,加强医务监督,重视损伤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是减少损伤发生的重要途径.

  • 人体下肢后肌群伸展性的锻炼方法

    作者:海杰

    人体在平时的劳动或运动中,伸展幅度基本上是处在功能不到位状态,使软组织老化,从而加速软组织伸展性的减退,则过早地出现不良姿势和运动能力的下降.由此作者介绍了 9种锻炼方法及禁忌证 ,对一般的锻炼者和老年人及其康复者下肢后肌群伸展性的锻炼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体育和训练 骨骼
  • 运动性损伤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

    作者:李翠珍;胡玲

    准备活动是运动训练和运动健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运动员训练和群众体育健身运动中准备活动普遍得不到重视,往往导致没有必要的运动性损伤.以运动生理为基础,阐述准备活动的生理原理,提出作好准备活动减少运动性损伤的建议.

  • 调整运动负荷对体育学院游泳队运动员集训期疲劳感的影响

    作者:佘军标;蔡惠玲

    目的:通过对体育学院游泳队运动员一些功能指标测试和教学观察对训练负荷的安排进行科学指导.方法:运动员每天早晨醒来利用晨脉表记录晨脉和个体主观疲劳,记录运动心率是在训练课中,一组训练内容结束后的即刻脉搏和休息2 min后的恢复脉搏.肌酸肌酶和血尿素氮都是在每周一早晨抽血5 mL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为美国产MD-100半自动生化仪.教学观察主要是观察和询问运动员的一些表征,如自主疲劳、情绪、睡眠、食欲、眼神等.结果:发现运动功能水平下降时,游泳运动员的晨脉一般超过5次,早晨肌酸肌酶值平均超过7 500 nkat/L,血尿素值平均在8.5 mol/L以上,训练时的运动心率恢复值小于是20%,入睡慢,食欲差,运动员自主疲劳感在数量级17左右.结论:晨脉、运动心率、肌酸肌酶值和尿素氮值在功能正常与下降时其指标值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训练负荷安排的依据.

  • 快速进入高原环境中对男子柔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龚惠兰;罗兴华;周攀

    目的:快速处于高原环境后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研究该反应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观察了 7名广东省男子柔道运动员在高原(昆明, 1 891 m) 3 d进行训练前后的血红蛋白( Hb)、肌酸激酶( CK)、血尿素( BUN)、血乳酸( BLA)、血清睾酮( T)、皮质醇( C)和 T/C比值的变化,并与平原训练后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高原训练中, Hb变化不大,而血清 CK活性、 BUN和 BLA显著升高,血清睾酮趋于降低,皮质醇及 T/C比值显著升高;在高原进行与平原相同负荷训练时,血清 CK活性、 BUN、 BLA水平明显高于平原;运动员主观感觉高原反应明显,运动能力下降.结论:短期的高原训练未能使机体调节功能产生适应.

  •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2年心电图追踪分析

    作者:李国岩;王爱华;徐岩

    目的:为保证运动员合理的训练和保持良好体能,实现对运动的科学医务监督,追踪检查了烟台师范学院男、女蓝球队运动员的心电图.方法:于2002-09/2004-11对烟台师范学院男、女篮球队全体运动员25人(男13人,女12人)进行了心电图的检查分析.采用日本三导心电图机,记录运动员安静心图,不同强度负荷训练中的心电图及比赛前后心电图.取卧位描记Ⅰ,Ⅱ,Ⅲ,aVR,aVL,aVF,V1,V3,V5等常规导联,部分运动员描记全部12导联.观察其心率、心律、传导及异常变化及心率特点,分析心电图变化与训练年限、运动强度的关系.结果:参加心电图测试者25人,全部结果入分析.①通过两年的跟踪检查,共测心电图125人次.先后出现异常9例,占36%;正常者占64%.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6例,占64%;窦性心律不齐8例,占32%;房性早搏1例,占4%;室性早搏3例,占12%;Ⅰ度房室传达室导阻滞2例,占8%;异位早搏1例,占4%;左心室高电压2例,占8%.②参与检查的运动员平均心率为55.3次/min,男女运动员之间没有差异(56.7,53.9次/min;t=1.03,>0.05)随训练年限的增加运动员的心率有减缓的趋势(训练1~2年的平均心率为58次/min,3~4年的平均心率为54次/min,5~6年平均心率为47次/mint=3.062,<0.05).③训练强度的大小及递增的快慢都能影响到心电图的变化,一般强度较小变化不大,但是中等强度及大强度影响较大,训练强度越大或递增速度过快而心电图变化越多[房性室性早搏:1(4%),3(12%);Ⅰ度房室性传导阻滞:0,2(8%);左室高电压:1(4%),1(4%)].结论:训练强度和运动员的疲劳状态对心电图有直接的影响,在运动训练及比赛中应加强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医务监督,心电图是一个比较科学的监控指标.

  • 世居高原运动员冬训期间一次性血液生化指标值测试

    作者:屈成刚;罗剑敏;刘江颖;李若愚;蔡国梁

    目的:分析世代在高原居住(世居高原)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训练后不同生化指标恢复值的适宜界限.方法:对2004-11/2005-03昆明冬训期间347名云南省省队运动员的身体功能状况进行跟踪测试,男202名,女145名,所有受试对象均知情同意.运动员经过1 d的休息后,以次日晨的测试值定为恢复值.于周日休息后,周一清晨分别采取运动员指血及静脉血,离心提取血清.其中血红蛋白用上海722分光光度计和瑞士倍肯AC900+红细胞计数仪测定;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用瑞士倍肯AC900+红细胞计数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用德国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睾酮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347名运动员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世居高原运动员训练后不同生化指标恢复值:①全血血红蛋白男运动员不应低于155g/L,女运动员不应低于140g/L.②红细胞男运动员不应低于5.00×1012 L-1,女运动员不应低于4.70×1012 L-1;红细胞压积男运动员不应低于47.0%,女运动员不应低于44.0%.③血清肌酸激酶男运动员不应高于5001 nkat/L,女运动员不应高于3 334 nkat/L.④尿素氮男运动员不应高于6.50 mmol/L,女运动员不应高于6.00 mmol/L.⑤血清睾酮男运动员不应低于21.7 nmol/L,女运动员不应低于1.1 nmol/L.结论:①世居高原运动员冬训期间各指标的具体恢复值界限可作为对各个运动员监测的参考依据.②男运动员各项指标的恢复值界限均高于女运动员,对于同一队的监测应该区别对待.

  • 运动与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丽娟;郑铭洪

    谷胱甘肽是机体中重要的抗氧化物质,近几年发现谷胱甘肽在细胞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谷胱甘肽可防止高压氧、氧过多、臭氧造成的组织损伤,也能防止组织受到辐射、紫外线的影响.文章综述近年来运动对谷胱甘肽的影响的研究工作,包括谷胱甘肽的化学、运动对谷胱甘肽的影响及耐力训练对谷胱甘肽的影响的可能的机制.

  • 低氧训练对耐力项目运动员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赴友;卢静;曹树斌;张菊菊

    低氧训练传统的训练方法为高原训练,高原训练由于不可控因素较多,很难加以控制,所取得的高原训练效果差异较大,人们研究应用专门仪器设备代替高原环境,"高住低练"或"低住高练"均为高原训练热点、难点.上述两种训练均需要特殊交通工具,困难很多,利用专门设备可以进行取代,这些科学的低氧训练均能达到高原环境下训练所取得的生物学效应,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促进运动训练水平不断发展.

  • 强化科学训练对战士体质及减少训练伤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王易虎;王冰水;张灿久;易南

    目的 :通过对参加运动训练的士兵在身体素质、形态及机能方面的变化分析,研究负荷强度与机能及训练损伤发生的关系. 方法 :对新入伍士兵随机抽样 32人为强化训练组, 43人为普通训练组,分别进行 2年负荷强度训练后的身体素质,形态及机能的变化观察. 结果:两组士兵训练前后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质量、肌周围度及瘦体体质量、体脂的变化,自身对比或两组对比,比差有显著性意义( t=0.00~ 24.59,P< 0.05~ 0.01);力量素质中的爆发力,灵敏素质,协调性及安静时心率、血压、肺活量、 12 min跑,比差均有显著性意义( t=0.04~ 29.00,P< 0.05~ 0.01).随着运动负荷的不断增加, 2年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入伍时的指标. 结论 :受试士兵运动训练负荷强度的结果分析,强化训练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普通训练组,有效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科学指导下对提高军事、体育训练水平,减少训练损伤有指导意义.

  • 心理应激状态下中小负荷运动对大鼠体内β-内啡肽和白细胞介素1含量的影响

    作者:苏煜;陈阳;颜军

    目的:分析心理应激状态下中小负荷运动大鼠体内β-内啡肽和白细胞介素1含量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9/11在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动物实验室进行.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均分为7组:①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②电击组:采用自制的电击笼对其电击.电流为1.0~2.0 mA,电压30 V,周期100 s,间歇90 s,每次电击持续30 min,隔天1次,连续2周.③心理应激组:旁观电击组大鼠遭受电击的过程,通过视觉、听觉等产生心理应激.每次应激持续30 min,隔天1次,连续2周.④30 min运动组:第1周每天适应性游泳训练10 min,然后每天无负重游泳1次,30 min/次,共8周.⑤60 min运动组:第1周每天适应性游泳训练30 min,然后每天无负重游泳1次,60 min/次,共8周.⑥心理应激+30 min运动组.⑦心理应激+60 min运动组.心理应激组大鼠末次应激24 h后,其余各组大鼠在未次运动训练24 h后取血和下丘脑以测定β-内啡肽和白细胞介素1含量.结果:①心理应激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317±0.104)μg/L,(0.520±0.150)μg/L].下丘脑和血清中β-内啡肽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4.102±91.383)μg/g,(236.641±82.513)μg/g;(966.086±60.365)μg/L,(661.944±99.054)μg/L].②心理应激+30 min运动组和心理应激+60 min运动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的含量[(0.503±0.104)μg/L和(0721±0.049)μg/L]均显著高于心理应激组,而下丘脑和血清中β-内啡肽的含量[(426.181±53.303)μg/g和(259.346±46.362)μg/g;(670.51±65.412)μg/L和(450.933±56.010)μg/L显著低于心理应激组,其中以心理应激+60 min运动组为明显(P<0.01).结论:在心理应激状态下中等负荷运动可明显抑制β-内啡肽含量升高,白细胞介素1含量下降.

  • 运动与内皮素关系的新研究

    作者:刘霞;路新国

    目的 :内皮素是近 10年来发现的强有力的缩血管物质,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已证实在局部缺血性疾病、持续性血管收缩及血管痉挛中起重要作用.运动作为一种特殊刺激将引起机体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水平发生改变,而内皮素具有强缩血管效应.为此 ,回顾了不同运动强度、运动形式及运动训练对内皮细胞内皮素分泌的影响结果 ,以此促进今后进一步研究运动过程中内皮素分泌的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心血管系统对运动过程的适应性. 资料来源 :应用计算机检索 Medline数据库 1980- 01/2003- 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 athletic sports,endothelin,corporeity resistanc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相关杂志 1990- 01/2003- 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 "体育运动 ,内皮素 ,身体耐力 " ,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内皮素生物化学特点和内皮素分泌的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 资料提炼:重点查阅影响因素之一的运动与内皮素分泌的关系 ,筛除其余因素与内皮素分泌关系的文献,共检索到 25篇文献. 资料综合 :急性运动 ,耐力运动影响内皮素分泌的研究 ,大多数学者以小鼠为研究对象 ,少数学者以人为研究对象 ,观察运动后研究对象的内皮素分泌状况 ,同时也突出了运动对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分泌的影响. 结论 :急性运动时血浆内皮素含量升高 ,这可能是机体应激状态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长期耐力运动可使血浆内皮素- 1浓度适度升高 ,并可能与运动性心脏的形成有关.适量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有可能与血浆内皮素水平下降有关.

  • 运动训练中腓肠肌腱柔韧性与下肢损伤

    作者:刘民生;黄辉;柯杰兵;耿林

    背景:研究表明,运动训练中常见的损伤是下肢疲劳性损伤,腓肠肌腱紧张是下肢疲劳性损伤反复发生的重要因素.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析腓肠肌腱柔韧性与运动训练中下肢疲劳性损伤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11/2007-03在解放军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完成.对象:选择参加解放军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基础体能训练的新兵122名,均为男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加强训练组及对照组各61名.方法:对照组进行日常的伸展运动,包括腓肠肌腱的伸展练习;加强训练组每天于午餐前、晚餐前和晚睡觉前,另加3组腓肠肌腱的伸展练习,30 s/次.在持续12周的新兵训练开始及结束后分别进行了腓肠肌腱柔韧性的检查,所有下肢疲劳性损伤情况都进行了即时记录.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观察对象的腓肠肌柔韧性及下肢疲劳性损伤发生率.结果:①加强训练组的腓肠肌腱柔韧性大丁对照组(P<0.01).②对照组中有19人受伤,占总人数的30.6%;加强训练组中仅9人受伤,占总人数的15.0%,加强训练组中下肢疲劳性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腓肠肌腱柔韧性可以减少下肢疲劳性损伤的发生.

  • 武警部队战士新训期体能训练特点和结构研究

    作者:秦永生;张敏;呼文亮;郝占国;高文静;常震

    目的:采用心率和血乳酸两类指标对新训期战士的体能训练课进行监测调查,并对不同训练日的体能训练课的结构安排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战士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方法: 2003年新训战士 209名,年龄( 19± 1)岁,身高( 168± 5) cm,体质量( 65± 6) kg.按照战士实际训练的课次安排,连续进行 37个课次的生理负荷(生理负担量)检测,训练课中主项练习负荷结束即刻测定血乳酸和心率. 结果:通过计算运动量指数表明,大量课和大量课的负荷安排占了 37个体能训练日的 58.5%,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为 (143± 10)次 /min,平均高心率为 (177± 10)次 /min, 170次 /min以上的心率占 18.2%,对于新训战士来说,这样的负荷安排会对机体产生较大刺激,运动负荷较高.由于训练方式的不同血乳酸和心率值变化较大,血乳酸为 :(3.22± 0.46 )~ (11.89± 0.91)mmol/L,心率为: (130± 10)~ (189± 11)次 /min. 结论:武警战士新训期体能训练课的负荷强度较大,大量课和大量课安排较多,体现发展有氧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和手段相对较少.

212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