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易筋经锻炼对病残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效果评价

    作者:陆森召

    体育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的生命力的培育与呵护,使每一个病残大学生都能感受到关怀.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应开设以保健、康复为主的体育课程[1].易筋经源自中国古代导引术,是在传统易筋经十二式精要基础上,按照现代健身理论、方法创编而成,整套动作自然流畅,刚柔相济,美观大方,其功法的特点是动作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均匀,协调美观;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2].有研究表明,易筋经锻炼能改善心肺功能并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促进生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对心理健康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从中医理论上探讨健身气功对老年人群体的养生锻炼价值,认为易筋经能有效提高肌肉萎缩患者的柔韧素质,发展下肢力量,提高骨骼肌的伸展功能[4-5];调节心理,改善抑郁和焦虑状况[6].部分研究结合实践探讨健身气功对普通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指出易筋经对普通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7].本研究对象是参加康复体育班的病残大学生,通过18周易筋经锻炼前后病残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指标的对比,探寻易筋经锻炼对病残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与机制,为病残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运动康复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 团体心理辅导及体育锻炼对维吾尔族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马丽;刘晓磊;阿不来提·买买提

    目的 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及体育锻炼对维吾尔族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有力的实践支持.方法 选取和田市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2所中学(1所为实验组,1所为对照组),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筛查,每所学校确定70名心理问题留守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进行2个月的实验干预,并对教师及家长进行干预指导,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结束后2个月进行调查.结果 和田市维吾尔族留守初中生实验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2个月干预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干预后团体辅导满意度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对自己越来越了解、通过辅导增加自信心、喜欢与他人分享经验、觉得辅导很有意义、认为聚会时相互信任和真诚方面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09,-3.172,-3.588,-3.045,-5.879,-4.472,P值均<0.01).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联合体育锻炼对维吾尔族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改善及保持效果显著.

  • 听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儿童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徐娜;张令霞;李春玉

    目的 系统评价听觉统合训练(AIT)在孤独症儿童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 host、EM base、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万方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KNI数据库中,关于听觉统合训练在儿童孤独症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一2015年10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RCT.其中有6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降低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的分值(WMD=-7.08,95%CI=-12.04~-2.13,P=0.002);有3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降低孤独症儿童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的分值(WMD=-6.75,95%CI =-8.96~-4.55,P=0.96);有3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智商(IQ)(MD=7.72,95%CI=3.90~ 11.55,P=0.62);经敏感性分析,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ABC分值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 听觉统合训练能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智商,在对儿童孤独症干预上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 静态肌肉强化训练对听障学生动态平衡能力影响效果分析

    作者:阮力

    目的 探索静态肌肉强化训练(Pilates)核心训练对听障学生动态平衡能力价值的影响,为提高听障学生平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60名听力55 dB以上的听障生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按照奇偶数分编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以Pilates训练,对照组以常规练习.测试方法采用动态星形平衡能力测试(BEBT).结果 实验组8个方向动态平衡能力训练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后左右脚动态平衡能力分别提高15.7%,1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4%,0.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5.28,P值均<0.05),其中外、外后、内后方向提高幅度较大,分别为16.1%,23.7%,16.4%.与训练前相比,实验组左右脚动态平衡能力分别为(90.26±12.8)和(89.24±13.03),左右脚平衡差异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3,P=0.117);而对照组左右脚平衡能力虽有减小趋势,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1.56,P<0.05).结论 Pilates核心训练能使听障学生动态平衡能力发生显著变化,左右脚平衡能力差异缩小,对发展听障学生平衡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加滑扰动训练对大学男生平衡能力影响效果评价

    作者:华冰

    目的 探讨加滑扰动训练对大学生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平衡能力寻求更优训练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30名台州学院大一男生,随机均分为传统力量组(TST组)和加滑扰动组(SIT组).实验共进行10周,每周3次,每次40 min.实验前后,运用Korebalance平衡测试系统测试2组受试者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结果 静态睁眼双用脚、睁眼左脚、睁眼右脚,闭眼双脚站立及动态测试中,实验前SIT组总体平衡指数(BIS)分别为(260±110),(527±384),(357±117),(963±434),(1 662±780),TST组分别为(282±121),(480±233),(403±208),(856±452);实验后TST组BIS分别为(212±67),(320±193),(361±187),(793±508),(1 515±887),SIT组BIS分别为(143±65),(180±108),(211±102),(376±300),(524±329).与训练前相比,SIT组受试者静态和动态下双脚平衡能力指标降低(P值均<0.05);2组训练后平衡能力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加滑扰动训练相比传统力量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身体平衡能力.

  •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对自卑心理的干预研究

    作者:陈开梅;盛岗;董磊;赵亚洪

    目的 探讨不同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和项目对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影响,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大学生自卑感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自主学习、指导学习和无学习3种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和集体与个人2种锻炼项目,对某高校球类选修课和体育必修课的21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干预实验.结果 实验前各组的自卑心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P=0.97);实验后,自主学习、指导学习、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组学生自卑心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4.08,2.16,4.05,P值均<0.01),无学习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P=0.090).不同课外锻炼方式及锻炼项目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732,28.541,P=0.000)(P值均<0.01),锻炼方式和项目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37.945,P=0.000);指导学习方式组的效果优于自主学习方式组(t=2.12,P=0.035)和无学习方式组(t=4.12,P=0.000),自主学习方式组的效果优于无学习方式组(t=3.72,P=0.000).结论 不同课外锻炼方式和项目对大学生自卑心理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体育活动对高校女大学生情绪调节的作用

    作者:颜向东

    大学生作为思想进步、文化程度高、思想觉悟高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女大学生感情较细腻、情绪变化快,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多.笔者就体育活动下女大学生的情绪调节作用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讨体育活动对女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 中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心理资本的干预效果

    作者:王亚君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心理资本的促进作用,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和心理资本量表,对郑州地区3所大学195名大学生进行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实验干预研究.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自尊得分分别为(71.21±5.61)和(70.30±5.34)分,心理资本得分分别为(93.87±7.37)和(92.19±5.6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05,1.759,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自尊得分分别为(79.97±5.61)和(71.70±5.34)分,心理资本得分分别为(99.87±5.38)和(93.65±9.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02,5.704,P值均<0.01).对照组身体自尊和心理资本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66,1.383,P值均>0.05),实验组身体自尊和心理资本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99,8.696,P值均<0.01).结论 持续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能显著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和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

  • 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中的中介作用

    作者:孟祥乐

    目的 考察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抽取陕西省延安大学、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2所高校的721名在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其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和主观锻炼体验进行调查.结果 身体自尊各维度、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维度得分在不同体育锻炼水平大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各维度、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维度均呈正相关,体育锻炼、除身体吸引力的身体自尊其他4个维度均与心理烦恼呈负相关(P值均<0.01).递归路径模型拟合较好,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直接作用为0.27,体育锻炼对主观锻炼体验的直接作用为0.42,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直接作用为0.53,身体锻炼通过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间接作用为0.22,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总效应为0.54(P值均<0.01),体育锻炼和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联合解释量约为42%.结论 体育锻炼和主观锻炼体验均能改善身体自尊水平,而且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资本的关系

    作者:孙崇勇;杨忠君

    目的 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资本现状及二者间关系,以便进一步探讨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方法 采用具有较高信、效度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与“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量表”(PCQAS),随机整群抽取的对吉林省3所中学1 140名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平均得分为(26.8±24.0)分,不同性别(t=8.85)、年级(F=9.78)学生运动量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中等、大运动量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70%,20.38%,20.92%.中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平均为(86.5±7.7)分,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4,P<0.01),高二年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87.9±7.4)高,其次是高三年级学生(86.0±7.9)、高一年级学生(85.6±7.6);不同运动量的中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希望、乐观、自信、韧性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88,7.56,11.30,21.34,47.67,P值均<0.01),均表现为运动量越大,心理资本水平越高;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与心理资本总分及希望、自信、韧性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0.35,P值均<0.01).运动量对心理资本的希望、自信、韧性维度及总分均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分别为0.08,0.12,0.22,0.19,t值分别为2.80,4.11,7.50,6.52,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偏低,心理资本水平中上;体育锻炼对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之一.

  • 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幸福感的影响

    作者:晏妮;孙珂;黄聚云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对幸福感的影响,为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上海市3 356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和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上海市中小学生课余时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下者占54.7%,3~4次者占27.5%,5~6次者占10.3%;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极少者占19.9%,≤3h者占43.5%,3~7h者占24.9%.中小学生认为自己幸福者占75.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父母亲学历以及课余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项目均会影响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P值均<0.05).结论 学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中小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家长、教师应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 甘肃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

    作者:王麒麟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甘肃省部分高校的1 958名男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利用12周的时间,采用中低强度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干预.结果 8.28%的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2.45%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体育干预后心理健康症状睡眠改善、记忆力增强、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身体状况好转、人际关系融洽报告率均较干预前提高(P值均<0.01).结论 体育锻炼对改善和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效显著.

  • 不同锻炼方法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段意梅

    目的 探讨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大学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干预效果,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体育舞蹈、篮球和羽毛球3种锻炼方式对大理学院有抑郁和焦虑倾向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于运动前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结果 体育舞蹈组抑郁水平、篮球组抑郁和焦虑水平,羽毛球组焦虑水平实验后与实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34,2.803,2.826,3.361,P值均<0.01).运动干预后,篮球组和体育舞蹈组焦虑水平、体育舞蹈组与羽毛球组的抑郁水平、羽毛球组与体育舞蹈组的焦虑水平篮球组与羽毛球组的抑郁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10,-2.917,2.901,P值均<0.05).结论 体育锻炼可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抑郁与焦虑水平.在3种锻炼方式中,体育舞蹈锻炼对抑郁症状治疗效果显著,羽毛球锻炼对焦虑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 高体质量指数大学生低有氧适能训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作者:刘卫;张文涛;王秀霞

    目的 探讨高体质量指数(BMI),低有氧适能大学生参与承诺约束训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指导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对山东理工大学54名身体质量指数>24 kg/m2的大学生进行有计划并在承诺约束下的有氧运动和抗阻力量训练.在训练前和训练4,8,12周后,分别测试力量、BMI及有氧适能指标,采用大学生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主观幸福感测量.结果 训练8周或12周后,男、女生BMI、Vo2max及台阶试验指数与训练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训练12周后,男、女生主观幸福感的精力、对生活的兴趣与满足、愉快(或忧郁)的心境、松弛与焦虑(紧张)等因子得分及主观幸福感总分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MI与主观幸福感的对健康的忧虑与担心因子呈正相关,与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愉快(或忧郁)的心境、松弛与焦虑(紧张)等因子呈负相关;Vo2max及台阶试验指数分别与对健康的忧虑与担心之外的其他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高BMI的降低和低有氧适能的提高能增强主观幸福感.

  • 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朱丽;陈国俅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为身体自尊的进一步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对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相关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有促进作用,效果量为中等,且不同时间的干预有显著差异,但不同项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必要对锻炼的不同时间、不同项目等进行更多的实验干预研究.

  • 军事训练对农业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影响效果评价

    作者:刘后根;刘楠;苏力华;瞿运秋

    农业院校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居多,还有些为高考不理想的同学,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其他性质高校的学生要多.本文旨在分析军事训练对农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途径.

  • 心理危机医学生心理技能训练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周媛婷;黄祚军;秦功礼;张新环;何红玲;李广阔;王娟;魏蕾

    目的 对有心理危机倾向医学生进行系统心理技能训练效果的观察与评价,探索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的有效途径与佳教育方式.方法 以某高校筛查有明显心理和行为问题的76名医学生为对象,应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CP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间卷调查,观察训练组与对照组于训练前后各量表变化程度.结果 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可明显提高有心理危机倾向学生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心理韧性的强度,能及时消除引起心理危机的倾向,减弱或消除强化因素.结论 心理技能训练能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对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教育效果显著.

  • 武警部队新入伍大学生集训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作者:刘淑红;徐海环;赵明亮

    目的 了解武警部队新入伍地方大学生集训前后的生活质量状况,为科学开展部他学员集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分别于集训前后对武警集训新入伍大学生423人在进行团体评定.结果 地方入伍大学生集训前后生存质量测定简表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结论 集训后新入伍大学生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但其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偏低.应对他们采取与新入伍战士不同的管理方式.

  • 某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特征与体力活动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申;王白山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服务.

  •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作者:章巨焕

    有关研究显示,10%~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据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2004年的调查,大学中有心理问题或需要引起关注的人数占46.7%.社会和家长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竞争的无序化、同学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僵化、强制性学习、对专业缺乏兴趣等,均可使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影响心理健康[1-2].体育运动是人们进行心理渲泄、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各类高校已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体系,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来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3].开展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科学地指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12 条记录 6/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