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救援杂志
China Emergency Rescue 중국응급구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媒体应对
媒体应对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政府处置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的应对效果不仅关系到政府形象,更会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应急响应的大环境.本文从信息发布的内容、形式和未来发展阐述了政府应当怎样做好媒体应对,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其中常见的失误.
-
第一响应人制度的必要与可能
第一响应人(The First Responder)早起源于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是以减少交通事故伤害、完善救护系统为目标的志愿者行为.在美英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推动下,EMS概念逐渐得到拓宽:即由医疗救助到应对突发事件;由医类志愿者到其他更多人员.我国于2010年3月由中德政府联合推广联合国“第一响应人教官培训”项目时,采用这一概念,结合国情将其定义为:“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能够指挥在场民众徒手或利用简单工具开展抢险救灾的人员”.可见警员、消防员、医生、教师、士兵、民兵、地方官员、企业员工、社区(居委会)负责人,都可能被突发灾情推向事故现场,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第一响应人.既然如此,建立起备于灾前、训于平时、重于技防、济于灾中的第一响应人制度应是防灾减灾的长久之计.
-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探讨
做好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重要内容,为推动单位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水平,实现重点单位“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以创新消防管理模式为目标,进一步总结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经验和做法,从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现状、实施“户籍化”管理取得的成效及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进行深人探讨.
-
农村火灾中如何强化扑救时的火场供水
农村火灾不断呈现其复杂性、多发性,扑救农村火灾中的火场供水问题越发突出.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消防安全形势和农村火灾特点以及扑救农村火灾中供水所面临的困难和扑救农村火灾中火场的供水方法,分析了扑救农村火灾中移动供水方法的选择,并提出了农村火灾火场供水的注意事项,以强化扑救农村火灾中的火场供水.
-
环境保护与消防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探讨
消防与环境保护的目的都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与环境保护相互影响,火灾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为火灾预防工作提供有利条件.特别是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门参与应急救援事故过程中,由生产和交通运输安全事故次生的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果公安消防和环境保护部门做到互联互通,及时通报接警信息,一旦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合力快速、科学、安全、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将大程度地避免和减轻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等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有力地保障环境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和公安消防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意义重大.
-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时抢险救援的有效开展
我国目前有6000多种危险化学品,其中常用的有2000多种.由于危险化学品自身具有易燃、易爆、腐蚀、剧毒等特性,危险化学品事故也常常具有发展迅猛、原因复杂、危害范围广、破坏性大等特点,本文从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原因人手,分析事故特点,提出了应急救援措施.
-
公路隧道火灾隐患及扑救对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1988年我国内地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到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伴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成倍增加,高速公路隧道数量也随之增多.由于此类隧道大多建造在偏僻地带,地理条件比较复杂,一旦发生火灾扑救较困难,如何有效扑救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已成为当前消防部队战术研究的一项新课题,因此,笔者浅显谈谈对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的认识及扑救意见.
-
军地合作助推宁夏地震救援队伍发展
宁夏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北段,是地震多发地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我国大陆共发生18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我区就占了2次(1739年平罗一银川8.0级地震、1920年海原8.5级地震);上世纪以来,宁夏以0.69%的全国土地面积、0.41%的人口比例,而死于地震的人数却占全国的41%.面对地震多发的区情,在地震预报难题尚未攻克的情况下,为了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积极推进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显的尤为重要,而救援队伍的建设是应急救援体系的一个核心内容,虽然现代交通方便快捷,但我国地域辽阔,仅靠国家地震救援队在救援时间和参加救援的人数上,远远满足不了地震现场救援的需求.
-
四川省南充市城区各类人群急救知识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南充市社区居民不同职业对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为不同职业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指导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南充市城区1778名居民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做相应的统计处理.结果:地震来临时能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者占94.77%,是知晓率高的急救基本技能.而心肺复苏术的知晓率仅7.20%.从统计分析来看,各个职业人群对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不同或不全同,P<0.05,其中在对食物中毒方面各职业人群没有差异(P>0.05).结论:各职业对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不相同,并具有各自的职业特点,有关部门可针对不同职业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进行市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市民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水平.
-
安徽省新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本项目对“十五”期间建设的原安徽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全面升级,建设内容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加强了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终形成了由上到下的地震行业应急平台体系.
-
贴近实战创新演练方式军地联合凸显救援实效——厦门市举行史上大规模地震救援演练
5月12日上午,厦门市政府在海沧消防训练中心举行一次历年来规模大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此次演练参演单位多,共有17支地震应急救援队伍680余人参演;救援装备齐全,共有100余辆车辆装备3000余件器材参加演练;演练场景逼真,以模拟突发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为背景,采用定向爆破建筑物,模拟建筑物倒塌、人员被困、火灾现场、危化品泄漏、市政设施瘫痪等灾害现场,较好再现了地震灾害所带来的破坏性;演练内容涵盖了发生6.5级地震时需要提供的各种应急救援,驻地31集团军工兵团、防化营、厦门市消防支队、武警支队、武警水电八支队以及市政地震应急联动单位和厦门蓝天救援队等均围绕演练内容展开协同救援.中国地震局修济刚副局长、福建省地震局黄向荣副局长、福建省武警总队、消防总队和厦门市四套班子领导、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以及全市各区、街(镇)领导共180余人观摩了演练.
-
我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与思考
2003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示范点在北京市朝阳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建成,自此开始了在全国推进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可喜进展.避难场所建设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工作从无到有、再到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的覆盖面,大大地推进了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截至2012年12月底不完全统计,全国除西藏外,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均开展了不同等级的避难场所建设,目前已建设或正在建设的不同级别、不同建设要求的避难场所达到了13000余处.
-
四川芦山7.0级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综述
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境内发生7.0级地震,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地震应急一级响应,迅速派出中国地震局现场指挥机构和地震现场工作队赴灾区协助开展抗震救灾工作.4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地震局芦山7.0级地震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指挥部和现场工作队,依法、科学、高效地完成了地震现场应急处置第一阶段各项任务.现场救援、震情监视、烈度调查、灾害评估、安全鉴定、新闻宣传、科学考察和服务地方政府应急处置、重建规划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党中央、国务院和灾区各级政府有力有序有效地处置芦山7.0级地震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回顾、深入思考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得与失,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以后抗震救灾工作的成效.
-
美国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应急救援是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由于政府能力和作用的局限性,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其中,志愿者成为当今应急救援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应急救援是一项涉及面广、紧迫性高、危险性大、专业性强的工作,不但要求志愿者具有奉献精神,而且要有专业化的救援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应急救援的有效性.
-
空地协同搜索排查新模式——空中机器人辅助救援队芦山救援模式分析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并且在地震灾害中所形成的次生灾害几乎涵盖了各种灾害类型,如水灾、火灾、危险化学品泄漏、交通事故、地质灾害等等.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救援人员及时地进行科学有效的救援,需要有现代化的搜救技术及救援设备的协助.空中搜索探测机器人与地面人员协同配合进行搜救已成为一种地震现场高效的搜索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