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患关系认知与医学实习生伦理道德教育
摘要: 医学伦理学(以下简称医伦)教学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医学生社会化、专业化的保障,是健全医学生职业人格的催化剂.在临床实习中,医患关系是医学生学习和应用医伦知识的焦点,是医学生实现其学习主体性的载体.充分认识医患关系,了解医患关系矛盾产生的原因是我们加强医学生医伦教育、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只有在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增强医学生学习医伦的自觉性,不断增强认同、接受、悦纳医德理论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医德修养的自觉性,医伦教学才会有效益.
-
妊娠合并HIV感染继续妊娠的治疗障碍与伦理思考
妊娠合并HIV感染一旦被发现,临床诊疗与护理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这也会使患者考虑是否继续妊娠?医务人员在诊疗中也会面临伦理困境.一般来说,感染HIV后,是否继续妊娠由孕妇本人决定.而孕妇一旦决定继续妊娠,医护人员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协助患者作好治疗决策,并积极配合疗护,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医护人员还应注意实践医学伦理学精神:尊重患者自主权、平等对待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注意其家庭关系的处理、鼓励其树立战胜病患顺利生产的信心.
-
合理应用患者满意度评价促进医师自觉践行专业精神
患者满意度评价不仅反映了患者的主观认识,也反映了客观的医疗服务质量.从医师专业精神基本原则与患者满意理念相契合、患者满意度评价的他律性可以促进医师践行专业精神的自律性等方面,对患者满意度评价有助于加强医师践行专业精神进行了阐析,并从调查方法、内容指标设计、结果应用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患者满意度评价仍存在的实践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患者满意度评价.
-
遗传病患者生育限制案例的伦理探讨
遗传病是一种因遗传因素而罹患的疾病,其相关并发症对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为此,我国曾颁布《异常情况的分类指导标准》对遗传病患者进行了生育限制.但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遗传病患者的生育禁忌也在不断被打破.通过引入一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成功生育案例,探讨其中遗传病患者生育方式、胎儿权、自然受孕胚胎和体外受精胚胎地位等伦理两难抉择点,整合医学、伦理、法律三者之间的联系性,讨论我国政策对于遗传病患者及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生育伦理的合理性,拟建议完善辅助生殖技术下的生育限制内容.
-
医疗服务大查房对住院患者满意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目的 探讨医疗服务大查房在提升医疗服务行为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南京市卫计委第三方公司以电话回访的形式对实施医疗服务大查房前后的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所调查的13项患者满意度指标中,8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服务大查房工作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医疗服务类指标、窗口服务类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但在硬件条件、医患沟通、等候时间上存在缺陷,医疗服务大查房有利于形成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更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
军事行动中医疗行为伦理困境的思考
军事医学伦理学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交叉学科,研究内容是军事行动中军队医务人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但中国学界目前对该学科的研究还不广泛不深入.从军事行动中医疗行为伦理困境的具体表现入手,总结了三类困境的特点,对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军事行动中医疗行为伦理困境的原则.
-
CAR-T细胞免疫疗法对伦理审查的要求
目的 探讨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临床研究中引发的伦理问题,为临床研究中涉及该技术的伦理审查要求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国内关于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伦理问题,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细胞免疫疗法对伦理审查要求的建议.结果 始终坚持"尊重、公正、不伤害"的伦理原则,严格知情同意,强化跟踪审查,切实保障受试者权益,推动我国CAR-T细胞免疫疗法临床应用的快速发展,惠及更多的癌症患者.结论 伦理委员会要肩负起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和监管的职责,委员和工作人员要加强相关新知识的学习,从受理CAR-T技术临床研究项目到伦理审查都严格对接政策法规,促进医学伦理学原则与生物医学临床研究紧密结合,力求受试者风险小化和受益大化.
关键词: CAR-T细胞免疫疗法 临床研究 伦理审查 -
社会支持视域下脑瘫患儿救治的伦理思考
在介绍社会支持视角下的脑瘫儿童研究现状及针对脑瘫患儿的社会支持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脑瘫儿童的救助现状以及存在的家庭外救助较少、基层医疗水平有待提高、脑瘫儿童及家长的心理行为障碍被忽视等主要问题.在社会支持方面,从对儿童家长的支持、社区工作的介入、完善社会支持网络等角度进行了阐述.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对脑瘫儿童的现状、主要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阐述.
-
同理心在新入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护士运用同理心关怀对新入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新入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科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的新入血液透析患者534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观察组265人实施同理心关怀护理;对对照组269人实施常规护理.三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评分、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血生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护士运用同理心护理干预、开展人性化服务、站在患者的角度将心比心,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消除了患者精神及心理不良因素.
-
论孕妇分娩方式选择的伦理基础
具有绝对医学指征的孕妇或其近亲属拒绝剖宫产手术,在生命第一的原则下,医方仍有强行实施手术的法律余地.具有相对医学指征的孕妇若拒绝剖宫产手术,医方应尊重其决定,实施密切观察下的助产服务.对于无剖宫产医学指征的孕妇,相关政策与医疗机构应进行层层深入地引导,使其自愿选择自然分娩方式,若其仍反复执意要求剖宫产手术,医方应遵从其意愿.建议细化医学标准,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引导力度,尊重孕妇选择,进一步完善孕妇分娩方式选择机制.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隐私保护中的伦理干预研究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隐私保护需求及隐私泄露后的情感反应,分析隐私泄露的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 自制问卷对1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患者隐私保护需求及隐私泄露后的情感反应调查.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需要的隐私保护是私密部位的保护,评分为(4. 29 ± 1. 03)分,而后需求度递减分别为阳性检查检验结果、病史病情、个人空间和一般资料的隐私保护;隐私泄露后患者敏感度高的是隐私部位不能被保护,评分为(4. 14 ± 1. 05)分,而后敏感程度递减分别为病例资料被随便翻阅、了解讨论病情时被旁听、个人治疗空间狭小或遭到侵犯、未经本人同意将病情告知家属和异性医务人员诊疗护理.结论 隐私保护与患者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私密部位的保护是血液透析临床工作中患者隐私保护的重点,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种类、治疗方式的特殊性,治疗环境、医务人员的意识行为、电子病历系统的实施使用与血透患者的隐私保护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关注并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生理、心理、情感、社会存在感等全方位的需求,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