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Ophthalmology 중국중의안과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4379
- 国内刊号: 11-284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强龙治疗视神经挫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视神经挫伤患者35例(35眼)分为2组,治疗组18例(18眼),对照组17例(17眼).治疗组主要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肉注射,1 次/d,疗程2~3周,同时给予改善微循环及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照组除不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外,其他用药同治疗组.主要疗效观察指标为视力、P-VEP、视野.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VEP P100治疗后潜伏期为(114.51±7.42)ms,振幅(6.62±1.32)uV,对照组治疗后潜伏期为(126.08±9.25)ms,振幅(5.01±1.28) u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视神经挫伤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
清热祛湿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清热健睥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就诊的CSC患者26例(26只眼),病程3 d~2年,包括复发性CSC 8例(8只眼).主要予口服清热健脾中药治疗,平均疗程5周,结合OCT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6例(26只眼)中,口服中药治疗4周时治愈22例(22只眼),好转4例(4只眼),治愈率84.6%(22/26).口服中药长时间为7周,所有患眼视力均提高,OCT显示病灶区神经上皮脱离完全恢复.停药后6例患者随访2~3个月,其中1例患者停药2周时对侧眼出现新发的CSC.结论 清热健脾中药对CSC治疗有效.
关键词: 中心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清热健脾法 -
中医分期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经过中医分期治疗后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中央静脉(CRV)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60例(60眼)RVO患者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RVO临床验证方案,分为三期,即出血期,瘀血期及干血期,运用中药进行分期治疗,治疗后按疗效分为治愈组、好转组和无效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成像(CDI)技术检测CRA、CRV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所测得参数按中医分期、疗效、治疗前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按中医分期进行分组,随着病程延长及病变发展到后期视网膜中央血管收缩期峰值速度(PSV)下降,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减低,阻力指数(RI)增高,搏动指数(PI)减低,时间大流速(TAMV)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疗效分组,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视网膜中央血管收缩期峰值速度回升,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升高,阻力指数降低,搏动指数比治疗前减低,时间大流速增高.结论 中医分期治疗RVO能改善异常的血流动力学.
-
激光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激光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前期的患者120例24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激光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激光治疗,观察1个月及2个月后2组视力及眼底出血、渗出及微血管瘤消失情况.结果 (1)1个月后治疗组视网膜出血与渗出吸收的有效率是79.5%,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2.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个月后治疗组无灌注区与微动脉瘤消失的有效率是90.6%,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8.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个月后视力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体疗效的有效率是94.17%,对照组总体疗效的有效率是81.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优于单纯激光治疗.
-
睑缘前层后退术矫正复发性上睑倒睫
目的 探讨睑缘前层后退治疗复发性上险倒睫的疗效.方法 在倒睫区域自睑缘灰线处劈开,使其分为前层的眼睑皮肤与眼轮匝肌和后层的睑板与睑结膜层.切开的长度需超过倒睫区域外3~4毫米,深度达4~5毫米,使得前层睑缘在原睑缘的上方错位并将倒睫区域充分向后退至距离原睑缘3~5毫米处固定于局部睑板浅层.根据是否合并睫毛乱生及上睑皮肤松垂可同时做睫毛毛囊剔出或上睑皮肤松垂矫正.结果 随访6~12个月,本组18例32眼,除2例术后2个月因2~3根睫毛乱生经显微镜下睫毛毛囊剔出术后治愈,其余倒睫患者均获得完全矫正,随访期内未见复发及眼睑外形和位置的改变.结论 睑缘前层后退术操作简便,可以重复,对睑板组织损伤小,是治疗复发性上睑倒睫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
-
利水明目方联合532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利水明目方联合532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34只眼和激光治疗组34例36只眼、中药组20例21只眼,观察组采用利水明目方联合532 nm激光光凝治疗,激光组采用单纯激光光凝,中药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并从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中心视野(central perimetry)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区水肿消退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自觉症状、BCVA改善情况、10°中心视野视敏度改善情况及眼底黄斑区水肿的吸收明显好于单纯激光治疗组及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 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应用利水明目方联532激光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激光光凝及单纯中药组.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青少年近视的患者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及针刺治疗组两组,中药组治以口服自制中成药近视复明丸,增光袋泡剂,并以冰珍清目滴眼液滴眼;针刺组在中药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针刺,以睛明、印堂、四白、攒竹、太阳为主穴,同时配以神庭、百会、合谷、三阴交等穴,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连续治疗10天,比较两组疗效,同时比较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的疗效及不同年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均有效,中药组疗效与近视程度相关(P<0.05),针刺组疗效与近视程度无关(P>0.05);两组疗效均与年龄相关(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有效,加用针刺疗法疗效优于中药疗法,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
睑板腺开口排列的观察
目的 了解睑板腺口排列情况.方法 连续观察记录眼科门诊就诊患者238人(476眼)的睑板腺开口情况,裂隙灯数码照相观察睑板腺口的行数(放大倍数为16倍).结果 上睑板腺口:睑板腺口呈1行者204眼,占42.86%;睑板腺口呈2行者165眼,占34.66%;睑板腺口1.5行57眼,占11.97%;睑板腺口1.2行者47眼,占9.83%;睑板腺口呈3行者2眼,占0.42%.下睑板腺口呈2行者只发现1眼,其余均为1行.结论 上睑板腺开口呈多样性,下睑板腺开口为1行.
-
两种方法诊断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直接检眼镜和50度数码眼底照相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差异性.方法 按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直接检眼镜组和眼底照相组.对患者先行直接检眼镜检查并记录病变分期,然后进行50度眼底照相检查,获得数码眼底照片1张(包括视盘和黄斑),以上由同一医师完成;由同一水平的不同医师独立判读眼底图片,记录病变分期.结果 两组间Ⅰ期DR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0期、Ⅱ期、早期、中、晚期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底照相在诊断Ⅰ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不能代替直接检眼镜检查.但眼底照相可为不具备专科医师的基层医院提供一种适用有效的检查诊断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段,为基层医院防盲工作提供较好的筛查工具.
-
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多灶性缺血性脉络膜病变(AMIC)发病机制、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将8例AMIC患者的15只眼眼底彩照、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予抗炎、抗病毒或抗结核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抗炎选用非甾体类药物,未用糖皮质激素.结果 ICGA:1只眼急性期病变呈斑片状充盈缺损;3只眼陈旧病灶色素遮蔽荧光.FFA:8例15眼中1眼急性病变病灶早期为弱荧光,之后着染荧光;3眼陈旧病灶为色素上皮脱色素的窗样缺损及色素沉着的遮蔽荧光.恢复期11眼兼有急性和陈旧性病变特征.急性期病例经3个月、恢复期病例经3~6周治疗后,视力、FFA及ICGA恢复.结论 AMIC属脉络膜缺血性疾病,应查找病因积极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性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36例经FFA确诊的CRAO患者和30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2组血脂水平.结果 (1)病例组36例,斑块检出率为100%,对照组为13.33%(4/30) (P<0.01); (2)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CRAO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CRAO发生有密切关系,不稳定颈动脉硬化斑块是CRAO发生的重要因素.TC,LDL水平增高是视网膜动脉阻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的危险因素.
-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干预DR高风险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高风险条件证属中医气阴两虚、血瘀络阻的患者,共100例(200眼),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对照组无中药干预(两组观察期间均以综合疗法控制血糖),观察1年后分析DR发生情况.结果 除失访者12例和因视网膜脱离激光治疗1例外,实际纳入病例87例(174眼),其中治疗组42例(84眼),对照组45例(90眼),终发生DR者治疗组16只眼(占19.0%);对照组38只眼(占42.2%),两组DR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02,P=0.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干预治疗DR高风险患者证属气阴两虚、血瘀络阻证者,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或延缓DM向DR的进展.
-
清肝利水明目法对肝郁气滞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清肝利水明目法对肝郁气滞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功能保护的疗效.方法 将纳入的POAG患者共60例(107只眼),应用Excel产生随机数字,并将随机数排序,分为治疗组30例(55只眼),对照组30例(52只眼).对照组根据病情单纯滴眼液控制眼压,治疗组在滴眼液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视野平均敏感度(MS)、平均缺损度(MD)变化及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1%,对照组总有效率94.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及症状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眼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清肝利水明目中药能够提高患者视力、视敏度、改善POAG患者全身症状.
-
中医药干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中医药干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并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并发黄斑水肿的RVO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治疗组(20例20眼)、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IVR)组(20例20眼)与IVR联合中医药治疗组(20例20眼).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纳入的60例60只眼中,应用中医药治疗的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0%,应用IVR治疗的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而在应用中医药加IVR联合治疗组的2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高,可达到80%,表明联合治疗效果佳.治疗3个疗程后,各组视野平均缺损(MD)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中医药治疗组(t=3.016,P<0.01)在改善RVO患者平均视野缺损方面,疗效优于IVR组(t=2.627,P<0.05);而IVR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佳(t=3.098,P<0.01).治疗3个疗程后,各组ERG的b波振幅均上升(P<0.01).与中医药治疗组(t=2.89,P<0.01)及IVR组(t=3.44,P<0.01)相比,IVR联合治疗组对RVO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效果佳(t=4.084,P<0.01).结论 中医药干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IVR联合中医药治疗可标本兼治,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葛根素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眼的作用
目的 观察葛根素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治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既往戴框架眼镜半年以上的近视患儿60例(120只眼),5~12岁,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及曾接受其他减缓近视发展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消旋山莨菪碱组和对照组,各组双眼分别用1%葛根素滴眼液、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和人工泪液滴眼,早晚各1次,用药1年.每3个月复查1次,包括视力、静态屈光度、眼轴长度和眼压.结果 用药后,葛根素组眼压较消旋山莨菪碱组和对照组降低(P<0.001,P=0.001),葛根素组和消旋山莨菪碱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均较对照组减小(P<0.05),屈光度增幅和眼轴增幅均较对照组增幅减小(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组患者用药前后屈光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739,P<0.001),葛根素组屈光度增幅随眼压降低而减小(r=0.529,P=0.002).结论 葛根素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进展有较好抑制作用,与消旋山莨菪碱作用相当,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眼压的作用有关.
-
首诊眼科肺癌1例分析
1 病例患者,女性,36岁,2012年1月起无明显诱因感左眼视物不清、视力下降,左眼内侧有异物遮挡感,3月就诊于眼科.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8.散瞳检查:右眼底正常,左眼颞下约4PD大小视网膜下黄白色隆起灶.眼部超声示:双眼玻璃体暗区见点状回声,右眼球环完整,左眼颞侧球环见一丘状隆起光团,边界欠清,双球后间隙未见异常改变(图1).
-
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患者男,52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27小时"来我院就诊.入院时查体:视力右1.0,左0.02.右眼外观正常,屈光间质清晰,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眼底:视盘边界清晰,色正,C/D约0.3,动静脉细,A/V约1∶2,视网膜未见明显出血、渗出,黄斑中心反光可见.左眼睑无红肿,眼球无充血,角膜透明,KP(-),前房深浅正常,房闪(-),瞳孔圆,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稍迟钝,眼底:视盘边界模糊,后极部视网膜水肿,动脉极细,静脉粗细不均,黄斑区呈樱桃红色,周边部视网膜未见明显水肿、出血、渗出.电视野:右眼未见异常,左眼呈管状视野.既往病史:高血压病5年,平素未规律监测血压及服药.
-
浅析针刺治疗Wernicke脑病后遗复视1例
Wernicke脑病后遗复视的病例在临床上甚是少见,其引起的复视从病因学角度,可归为神经源性的复视.对于神经功能缺失的疾病,中医针刺取穴治疗,可使气血复生,目视光明而不歧.希望通过本医案,能够给更多的临床医生提供借鉴.冯某,女,40岁.主因"头晕、四肢抽搐、视物成双1周",于2012年03月20日就诊某西医院.查体:BP:90/60 mmHg,神清,语言正常,高级神经系统活动正常,瞳孔直径:右3.0 mm,左3.5 mm,光反应(+),眼球活动尚可,无眼震,视野无缺损,四肢肌力及感觉正常,腱反射(+),病理征(-).
-
先天性珊瑚状白内障一家系报告
珊瑚状白内障(coralliform cataract)临床较少见,在晶状体的中央区有圆形或长方形的灰色或白色混浊,向外放射到囊膜,形如一簇向前生长的珊瑚,中央的核亦混浊,对视力有一定的影响,一般静止不发展,多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我院近在白内障光明扶贫工程中发现一珊瑚状白内障家系,现报告如下.病例:先证者,女,25岁,自幼双眼视力不佳.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12,双眼矫正视力不能提高;眼压:右眼12mmHg,左眼13 mmHg;双眼球游移性震颤,角膜透明,前房深浅适中,虹膜纹理清,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核性混浊,呈白色珊瑚状结晶改变(图1).
-
防风对六味地黄丸干预实验性视网膜变性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防风对六味地黄丸干预实验性视网膜变性作用的影响,从药效学角度初步探讨防风的引经作用.方法 将碘酸钠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蒸馏水组,六味地黄丸组,六味地黄丸+防风组,自造模后第1天分别用蒸馏水、六味地黄丸药液、六味地黄丸+防风药液灌胃治疗,正常大鼠不予造模,常规喂养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治疗7天、14天时采用病理学及TUNEL方法观察各组视网膜病变程度.结果 治疗第7天,六味地黄丸组和六味地黄丸+防风组的病变程度较蒸馏水组减轻,3组病变范围得分分别为0.54±0.5,0.29±0.6和0.92±0.5,六味地黄丸+防风组病变范围与蒸馏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检测六味地黄丸组、六味地黄丸+防风组和蒸馏水组RPE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9.2%、40%和69.6%,其中六味地黄丸+防风组与蒸馏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时,六味地黄丸组、六味地黄丸+防风组和蒸馏水组病变范围得分分别为1.25±0.4,1.21±0.3和1.46±0.3,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UNEL检测显示六味地黄丸组、六味地黄丸+防风组RPE凋亡细胞数较蒸馏水组减少,而且没有出现外核层凋亡,六味地黄丸+防风组RPE细胞的凋亡率与蒸馏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防风可以增强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视网膜变性的干预作用,提示防风在方中可能起到了引经药的作用.
-
明目“五子”对光损伤大鼠视网膜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中药明目“五子”对光损伤大鼠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绿色荧光灯持续照射24小时造成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同时给予明目“五子”高、低剂量灌胃,连续给药14天,检测视网膜mfERG一阶反应的变化,并进行视网膜光镜形态学观察、外核层厚度测量及用TUNEL法标记细胞凋亡.结果 光照后出现大量视网膜细胞凋亡,外核层变薄,与光照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目“五子”高剂量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显著厚于模型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照后视网膜mfERG显示,大鼠视网膜各环N1、P1波反应密度明显降低,与光照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天后视网膜功能仍未恢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五子”高剂量组N1、P1波反应密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目“五子”可以减轻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对视网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Stat3在眼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
stat3是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本文对JAK-STAT通路以及其通路的激活进行了阐述,对近年来JAK-STAT通路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以及成果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
-
视网膜血管直径和冠心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资料表明,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管径的改变可能反映了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与一系列全身因素、环境因素及基因危险因素相关.视网膜动脉狭窄及动静脉管径比值较小与年龄偏大、血压水平偏高(既往、现在、将来)以及肥胖明显相关,预示糖尿病和冠心病高发.而视网膜静脉管径较宽与年龄偏低、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吸烟史、炎症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相关,预示脑卒中和冠心病高发.因此,提高对视网膜血管直径改变的流行病学认识,有助于及早控制系统性危险因素,降低冠心病的危害.
-
眼部剂型研究进展
根据文献简述了眼部制剂研究的进展和我国研究发展概况.新型眼部剂型有凝胶系统、胶粒系统、微球和眼部植入剂等.新型给药系统虽还有一些不足,但仍然有着广阅的发展前景.
-
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探讨青少年近视眼预防
“治未病”是中医学防治理论中一条重要原则,近视眼是一种损害青少年视力的主要眼病,其并发症对视觉的损害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中医“治未病”注重预防,借助眼科现代科学仪器的微观检测手段,针对引起青少年近视眼的危险因素,对青少年近视眼的预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韦企平教授治疗角膜溃疡临床经验
角膜溃疡系眼科常见危急重症,治疗较为困难.韦企平教授采用分期辨证,中药序贯治疗的方法医治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
如何改善眼科患者的遵医行为
患者的遵医行为对临床结局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遵医行为及其临床后果的论述,结合眼科学科及患者的特殊性,提出了如何改善眼科患者的遵医行为问题.眼科医生对专业知识的精益求精、在医疗工作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治疗前后为眼科患者进行充分的健康宣教、掌握眼科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不良反应的特殊性、多给予患者人文关怀、重视随访工作等是改善眼科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措施,值得年轻眼科医生学习与借鉴.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