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중화필뇨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6702
- 国内刊号: 11-233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血管栓塞术治疗儿童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一例报告
患儿,9岁,因阴茎外伤8d、阴茎异常勃起3d于2017年11月20日入院.患儿8d前外伤后阴茎包皮缘疼痛肿大,排尿时稍有不适,5d前症状逐渐缓解,遂未予重视;3d前家属发现患儿阴茎持续勃起,无明显疼痛感;于当地医院行局部冷敷、镇静等保守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遂入我院进一步治疗.查体:阴茎儿童型,阴茎增大,但并不完全坚硬,可触及搏动感.包皮血管清晰可见,阴茎头软,局部无压痛,阴茎皮肤温度、颜色正常,无青紫、瘀斑,尿道口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阴囊皮肤正常,双侧睾丸可触及.
关键词: -
成人黑色素性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一例报告
患者,男,24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20 d于2017年3月5日入院.患者无腰痛、血尿、发热等症状,查体未见异常,心肺功能良好.入院后B超检查示右肾上极大小约2.4 cm ×2.2 cm不均质回声团块,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边缘回声增强,内可见血流信号,考虑实性占位.尿路造影检查示右肾上极见类圆形稍高密度结节影,大小约2.2 cm×1.9 cm,周围见点状钙化影,考虑右肾上极占位.初步诊断为右肾占位,恶性肿瘤可能.
关键词: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下腔静脉瘤栓一例报告
患者,男,39岁,因间断头痛、心悸、大汗淋漓1年,腹痛10 d于2017年4月21日入院.查体:脉搏110次/分,血压180/80 mmHg,体型偏瘦,慢性病容,右下腹轻度压痛,右肾区叩击痛明显.辅助检查:血肾上腺素112.50 nmol/L(参考值0.03~1.31 nmol/L),去甲肾上腺素340.67 nmol/L(参考值0.52~3.35nmol/L),尿儿茶酚胺650.4 nmol/24 h,(参考值75.4~ 238.1nmol/24 h),尿香草基扁桃酸(VMA) 592.3μmol/24 h,(参考值25.98~70.60 μmol/24 h),腹部+泌尿系B超示:右肾上腺区探及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包块,大小约8.9 cm ×4.7 cm,下腔静脉显示段内探及多个实体样物,大者约2.3 cm×1.8cm;腹部CT检查示右肾上腺区见密度不均质软组织肿块,大小约4.0 cm ×6.7 cm,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发片状低密度无强化区,肝右叶、右肾受压,下腔静脉内部可见少许充盈缺损.
关键词: -
肾盂及输尿管上段黏膜鳞状上皮化生并过度角化一例报告
患者,女,47岁.因反复右侧腰痛6年余于2012年8月21日入院.患者6年前因突发右侧腰痛2d来我院.CT检查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约11 mm×3 mm并右肾轻度积水.行右侧输尿管镜检查,术中见右输尿管上段条索状白色假膜,部分完全游离在管腔,以异物钳取出可窥及的假膜,附着于黏膜上的假膜容易被撕脱,其下方黏膜表面不光滑,呈白色橘皮样改变,并有点状充血.肾盂黏膜无明显异常.
关键词: -
原发性功能性肾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报告
患者,女,19岁.因右侧腰痛1周于2016年9月12入院.既往体健,近2个月患者出现月经稀少,脸变圆,面部痤疮及毛发增多.查体:全身皮肤变薄,满月脸,额头及鬓角毳毛增多.腹软,右上腹压痛,右肾区叩击痛.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乳酸脱氢酶582 U/L(正常值120~220 U/L),睾酮2.13 ng/ml(正常值0.15~0.51 ng/ml),硫酸脱氢表雄酮>1 000 μg/dl(正常值51~ 321 μg/dl).上午8时皮质醇82.26 μg/dl(正常值4.26~ 24.85 μg/d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 229.2 pg/ml(正常值7.2~ 63.3 pg/ml).内分泌科会诊考虑库欣综合征.
关键词: -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合并肾盂及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一例报告
患者,男,66岁.因间断左腰部不适1年于2017年3月28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脑梗死病史10年,药物控制,遗留双下肢活动障碍.CT检查示左肾结石(大径约2.7 cm),左输尿管上段及肾盂占位,左肾积水(图1).肾图显示GFR左侧43.0 ml/min,右侧 47.7 ml/min(参考值下限36.5 ml/min).为明确诊断,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输尿管镜探查+活检术,病理回报左侧输尿管黏膜组织呈息肉样增生.3周后行左侧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肾盂肿物等离子电切术+输尿管镜钬激光输尿管肿物切除术.
关键词: -
术前留置双J管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术前留置双J管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L)疗效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opus、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术前留置双J管对FURL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2月.将FURL术前留置双J管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术前未留置双J管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结石清除率、放置输尿管软镜通道鞘成功率、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使用统计软件RevMan 5.3完成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回顾性研究,共计1 17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88例,对照组3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的结石清除率低于试验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8,95%CI 1.30~2.71,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间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99,95% CI-10.63~8.65,P=0.84);对照组放置软镜通道鞘的成功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8.24,95% CI 3.17 ~ 21.45,P<0.001);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7,95% CI0.33~0.99,P=0.04).结论 术前留置双J管可提高FURL的结石清除率,增加软镜通道鞘的放置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对手术时间无明显影响.
-
CT平扫检查对急性梗阻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CT平扫检查对急性梗阻性肾衰竭患者解除梗阻后肾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0例,女26例.年龄25 ~ 93岁,平均58.5岁.肾积水病因:输尿管结石38例,肾结石4例,肿瘤压迫32例,腹膜后纤维化2例.53例放置双J管,23例行肾穿刺造瘘术.根据患者解除梗阻后3个月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为肾功能恢复组(CCr≥50ml/min)和肾功能失代偿组(CCr< 50ml/min).肾功能恢复组26例,年龄(48.3±9.7)岁,术前肌酐中位值633.0μmol/L(150~1 628 μmol/L),血钾(4.2±0.7)mmol/L,血钠(135.8±5.3)mmol/L,术后3个月肌酐中位值96.0μmol/L(43 ~ 139μmol/L),术后3个月CCr(65.3±12.8) m]/min.肾功能失代偿组50例,年龄(63.8±13.7)岁,术前肌酐中位值583μmol/L(152 ~1 712 μmol/L),血钾(4.3±0.7)mmol/L,血钠(132.7±20.1)mmol/L,术后3个月肌酐中位值160 μmol/L(87 ~1 379 μmol/L),术后3个月CCr(28.9±11.9) ml/min.比较两组梗阻性肾衰竭诊断时CT平扫检查测量的肾实质面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肾实质面积与肾功能恢复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平扫检查的预测效能.结果 肾功能恢复组总肾面积为(3 765.5±628.6) mm2(2 375.3 ~4 853.6 mm2);肾功能失代偿组总肾面积为(2 493.0±830.6) mm2 (476.9~4 225.1 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功能恢复组优势侧肾面积(2 283.5±430.2) mm2(1 654.6 ~3 383.3 mm2);肾功能失代偿组优势侧肾面积(1 655.5±496.2) mm2 (476.94~2 816.0 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肾面积和年龄是解除梗阻后肾功能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总肾面积预测解除梗阻后3个月肾功能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总肾面积佳预测值为3 238.3 mm2,其判断肾功能转归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84.0%.结论 采用CT平扫检查测量肾面积,对于急性梗阻性肾衰竭患者解除梗阻后肾功能转归具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
-
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复通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复通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行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的94例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0.7±4.8)岁,体重指数(25.1 ±3.0)kg/m2.93例已婚,1例未婚.94例查体及阴囊超声检查提示睾丸形态正常、附睾饱满、输精管正常;镜下精液检查≥2次提示无精子.所有患者均行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手术均由同一位熟练掌握该技术的高年资主任医师完成.患者术后1、3、5~6个月规律复查精液常规,此后每3~6个月复查1次.门诊和/或电话随访了解术后复通情况,精液常规≥2次发现精子为复通成功.采用x2检验对影响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复通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9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82例获得随访,12例失访,随访率87.2%(82/94).随访时间12 ~ 33个月,中位时间19个月.82例随访患者中59例复通,总复通率为72.0% (59/82),自然受孕率为32.8% (19/58).≤28岁和>28岁患者术后复通率分别为89.3%(25/28)和63.0%(34/54,P=0.012);体重指数<26.0 kg/m2和≥26.0 kg/m2患者的术后复通率分别为80.4%(41/51)和58.1%(18/31,P=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侧吻合和单侧吻合患者术后复通率分别为72.1% (44/61)和71.4%(15/21,P=0.951).根据手术情况,至少一侧终吻合于附睾头部患者和终吻合于附睾体、近尾部患者术后复通率分别为75.0%(15/20)和71.0%(44/62,P=0.727).术中调整吻合部位和未调整吻合部位患者术后复通率分别为77.8%(7/9)和71.2%(52/73,P=0.680).术中附睾液镜检仅见少量精子患者和可见较多精子患者术后复通率分别为50.0%(4/8)和74.3%(55/74,P=0.146).镜检偶见或未见活动精子患者和镜检可见较多活动精子患者术后复通率分别为73.8% (31/42)和70.0%(28/40,P=0.7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术后复通显著相关(OR =4.705,95%CI 1.181~18.742,P=0.028).结论年龄≤28岁、体重指数< 26.0 kg/m2的患者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复通率高.年龄是术后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手术侧别、吻合部位调整、终吻合部位以及术中镜检附睾液精子的数量和活力与术后复通无明显相关性.
-
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检出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4例TURP术后诊断为前列腺偶发癌(T1a~T1b)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术前均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年龄62 ~ 84岁,平均71.8岁.直肠指检示前列腺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未扪及结节;B超示前列腺内无低回声结节.前列腺体积19.2 ~93.4 ml,中位数40.1 ml;PSA 1.81 ~9.11 ng/ml,中位数4.12 ng/ml.PSA在6~ 10 ng/ml者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在不同病理分期的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PSA水平、Gleason评分的差异.TURP术后对患者行内分泌治疗或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24例TURP术后全部前列腺碎片取材制片,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T1a期21例,T1b期3例).依据新的WHO/ISUP分级分组:分级分组1组18例,分级分组2组3例,分级分组3组1例,分级分组4组2例.T1b期患者的年龄[(79.0±5.0)岁]和肿瘤Gleason评分[中位值8分(7~8分)]高于T1a期[(70.8±5.2)岁,6分(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a期和T1b期的前列腺体积[中位值39.90 cm3(19.20~93.40 cm3)与43.50 cm3(29.80 ~73.79 cm3)]和术前PSA[(4.60±2.20) ng/ml与(4.60 ±2.21) n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均接受内分泌治疗(戈舍瑞林+比卡鲁胺),治疗时间3 ~ 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5个月,其中7例(分级分组1组5例,分级分组2组2例)内分泌治疗3个月后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标本大切片病理:3例前列腺癌(T1a期),切缘阴性;4例未找到癌细胞.术后随访5 ~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3.5个月.未见生物学进展,无肿瘤进展,1例随访26个月后死于结肠癌.结论 前列腺偶发癌T1b期患者的年龄和肿瘤Gleason评分高于T1a期.TURP的肿瘤残留比例高,前列腺偶发癌可选择内分泌治疗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预后良好.
-
足背淋巴管造影在乳糜尿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足背淋巴管造影(PLG)在乳糜尿患者术前定位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5例行膀胱镜检查和单侧PLG检查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市浦南医院18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7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44~71岁,平均58.5岁.病程0.5 ~30.0年,平均8.3年.其中18例PLG时联合螺旋CT血管造影,根据PLG影像学结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治疗.结果 19例单侧乳糜尿患者中膀胱镜发现单侧输尿管喷乳糜16例,定位诊断的敏感性为84.2% (16/19);6例双侧乳糜尿患者中发现单侧输尿管喷乳糜4例(66.7%);5例仅见膀胱内乳白色尿,未见输尿管喷乳糜,膀胱镜对乳糜尿患者定位诊断的总敏感性为64.5%(20/31).PLG对19例单侧乳糜尿患者及6例双侧乳糜尿患者的病变部位均能正确显示,敏感性为100.0% (31/31),膀胱镜与PLG在19例单侧乳糜尿患者定位诊断的敏感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8),但在单、双侧乳糜尿患者总病变定位方面,PLG的敏感性高于膀胱镜检查(P <0.001).18例PLG联合螺旋CT血管造影除具有类似PLG发现淋巴瘘部位的功能之外,还能显示病变淋巴管沿多支肾动脉、肾静脉反流入肾.25例乳糜尿患者根据PLG或PLG联合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行单侧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23例术后乳糜尿立即消失,2例双侧乳糜尿患者无效,3个月后再次行PLG证实对侧淋巴肾盂瘘,经对侧手术后乳糜尿消失.术后随访6~58个月,平均28.5个月.复发6例,其中4例为双侧乳靡尿患者,再次行PLG证实为对侧淋巴肾盂瘘所致,通过行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各治愈1例,余2例PLG后乳糜尿逐渐消失,予观察.2例单侧乳靡尿患者术后复发,均为腹腔镜手术后,再次行PLG证实为手术同侧复发,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愈.讨论PLG发现乳糜尿患者淋巴肾盂瘘位置的敏感性高于膀胱镜检查,术前PLG结合螺旋CT血管造影既能确定泌尿系乳糜瘘的位置,还可在术前确立肾动、静脉数目及其与病变淋巴管之间的关系.根据PLG和螺旋CT血管造影资料行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既可有效保护肾血管,又为避免遗漏肾分支血管和病变淋巴管的结扎提供可靠依据.此外,PLG对淋巴肾盂瘘有一定的暂时封堵作用.
-
颊黏膜替代法在机器人辅助输尿管上段狭窄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颊黏膜替代法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上段长段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7月我院5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颊黏膜替代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年龄25~40岁,中位年龄35岁;体重指数19 ~ 29 kg/m2,中位值23.5kg/m2;左侧3例,右侧2例.术前血肌酐中位值91 μmol/L(77 ~ 104μμmol/L).其中1例既往行左侧输尿管网状金属扩张支架置入术,现网状金属支架处结石形成伴输尿管狭窄.1例11年前因右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在外院行腹腔镜右输尿管成形术.其余3例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出现输尿管上段狭窄.分析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近期随访情况.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输尿管上段狭窄段长度中位值3 cm(2~6 cm),手术时间中位值360 min(200~400min),失血量中位值100 ml(50 ~200 ml),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5 d(4 ~9 d),住院时间中位值11d(7~12d),术后血肌酐中位值85 μmol/L(76~98 μmol/L).术后无漏尿、感染、颊黏膜坏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周复查CT提示术侧肾积水均较术前明显好转.5例中2例术后3个月拔除双J管(其中1例无肾积水,1例仍有轻度肾积水),其余3例术后6个月拔除双J管,肾积水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颊黏膜替代法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上段长段狭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近期疗效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
阿昔替尼联合派姆单抗激活的细胞免疫疗法治疗晚期肾癌三例初步经验
目前用于治疗晚期肾癌的常用方案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1],然而,TKI治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总生存期并不令人满意[2].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用于晚期肾癌治疗,效果较好[3].TKI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客观缓解率有明显改善,在Ⅰ期临床研究中,阿昔替尼联合派姆单抗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50%[4].然而,静脉注射派姆单抗的不良反应较多[5].此外,这种联合用药每月花费约10万元,费用巨大.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我们在3例晚期肾癌患者中尝试使用阿西替尼(每次5 mg,每日2次)联合低剂量派姆单抗(20 mg)激活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免疫治疗(前4周每周1次,随后每2周1次;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B2017-027-01),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经济成本相对较低,报告如下.
关键词: -
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居第2位[1].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位列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的第1位[2].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首选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也称内分泌治疗,但是随着内分泌治疗时间的持续,绝大多数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会进展为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3-4].CRPC患者的前列腺癌细胞在低雄激素水平下仍然能够继续进展,导致CRPC的因素很多,包括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突变引起受体敏感性增加、受体异常扩增、肿瘤雄激素自分泌等导致AR不依赖雄激素而激活[3].有研究结果显示,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androgen receptor splice variant,AR-V)7与CRPC患者对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阿比特龙或恩杂鲁胺)的原发耐药密切相关,AR-V7表达阳性的患者应用这两种药物几乎无效[1].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前列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抵抗的原因.而AR变异对于受体功能以及CRPC的发生和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也在进一步研究中.
关键词: -
B7-H3+TEMs在肾透明细胞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B7-H3在Tie2表达单核巨噬细胞(Tie2 expressing monocytes,TEMs)介导肾透明细胞癌(ccRC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4-12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确诊的2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TEMs表面B7-H3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肾透明细胞癌B7-H3+ TEMs高表达和B7-H3+ TEMs低表达者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差异;将786-O肾癌细胞株与B7-H3+ TEMs和B7-H3-TEMs共培养,收集B7-H3+ TEMs和B7-H3-TEMs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分别为B7-H3+ TEMs组和B7-H3-TEMs组,另外以普通培养基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小管形成实验和小鼠主动脉环实验验证B7-H3+ TEMs对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TEMs表面B7-H3分子表达率为(45.10±17.78)%,癌旁正常肾组织的表达率为(10.28±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7-H3+ TEMs低表达者微血管密度为76.55±20.80,B7-H3+ TEMs高表达者微血管密度为103.81±2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7);小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B7-H3+ TEMs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数量(55.25±11.48)显著多于B7-H3-TEMs组(31.34±8.45)和空白对照组(25.00±6.74) (P <0.001).小鼠主动脉环实验结果显示B7-H3+TEMs组新生血管形成数量(77.35±18.47)显著多于B7-H3-TEMs组(39.42±8.29)和空白对照组(28.79±7.63) (P <0.001).结论 B7-H3+ TEMs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血管生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肾透明细胞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有效靶标.
-
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指征应该怎么把握
肾部分切除术(PN)能够在完整切除肾肿瘤的同时,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肾实质,为早期肾癌患者带来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双重获益.因此,该术式在肾癌外科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选择合适的肾癌病例进行PN,即如何把握PN的手术指征,以达到“去瘤保肾”效果的大化,是泌尿外科医生关注、热议的话题,也是临床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不同分期肾癌PN的实施情况,总结了T1期行PN的优势,≥T2期行PN的争议点,以及复杂肾癌行PN的手术难点和风险点,强调泌尿外科医生在分析肾脏肿瘤病变局部情况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全身情况及患者本人和家属对手术的预期、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接受程度,综合把握PN手术适应证,尤其要注意结合自身的经验、技能和可用的器械设备条件,选择“属于自己”的手术适应证,使更多的肾癌患者从PN手术中获益.
-
2018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年会肾癌研究热点
2018年3月16-20日,第33届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年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大会上肾癌相关的内容精彩纷呈,现总结如下.一、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一线治疗2018年EAU指南对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部分进行了更新,更新内容主要基于Bernard Escudier教授在2017年ESMO会议上公布的Checkmate-214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该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中高危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Ipilimumab联合Nivolumab(IN)的治疗方案与此前标准治疗方案相比,能更加使患者生存获益.因此,新版指南推荐:IN联合方案作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当IN联合方案不安全或不可行时,可考虑如舒尼替尼、培唑帕尼或卡博替尼的单药治疗.目前,由于低危患者的试验数据尚不成熟,舒尼替尼或培唑帕尼仍然是低危患者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 -
肾癌冷冻消融术64例经验总结
目的 总结冷冻消融术在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分析其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64例行腹腔镜肾癌冷冻消融术及影像学定位引导下冷冻消融术治疗的T1a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8例,上海长征医院2例,上海长海医院34例.男44例,女20例.年龄35~81岁,平均66岁,其中≥80岁者5例.体重指数(23.9±2.4) kg/m2.肿瘤位于左肾29例,右肾32例,双肾3例;孤立肾肾肿瘤4例.有其他部位肿瘤者5例,伴有肾功能不全3例,伴有重症肝炎或肝硬化失代偿期4例,伴有其他合并症39例.术前血肌酐中位值70 μmol/L(48 ~ 222 μmo]/L).对一般状况尚可,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切除性手术的肾癌患者,可行全麻(单孔或普通)腹腔镜下肾癌冷冻消融术;对于全身状况较差无法承受全麻手术,且肿瘤位于背侧的患者,则采用影像学引导冷冻消融术.评估手术并发症,术后采用CT或MRI定期随访评估肿瘤学效果.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增加切口.术后输血2例,其余病例出血量50 ml(10~110 ml).肿瘤大径(2.6±0.9)cm(1.2~4.0 cm),手术时间(96.0±24.5) min,术后住院时间(2.7±1.2)d.术后1例因并发出血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止血,其余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复查血肌酐中位值71 μmol/L(49~ 230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术后第1周复查肾脏CT或MRI平扫示所有病灶区域呈均匀低密度,CT或MRI增强显示低密度病灶完全无增强,提示消融完全,肿瘤已完全消退.64例随访时间4~72个月,中位时间29个月.1例CT引导下冷冻消融术后6个月复查增强CT示肿瘤复发,遂再次予腹腔镜下冷冻消融术,术后随访40个月未见再次复发;另1例未按规定随访,术后69个月复查增强CT显示肿瘤复发.其余62例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冷冻消融术治疗T1a期肾癌,肿瘤消退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对正常肾组织损伤小,且可以多次重复治疗,对高手术风险或多发性肿瘤的肾癌患者优势明显.影像学引导下冷冻消融术适用于无法耐受全麻手术且肿瘤位于背侧的病例,而腹腔镜下冷冻消融术适用于肿瘤位于腹侧,邻近肾门大血管、肾盂、输尿管或其他腹腔脏器,以及多发肿瘤的患者.
-
单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由同一术者实施RAPN治疗的38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3例;年龄(51.61±11.76)岁;肿瘤位于右肾24例,左肾14例;肿瘤大径(3.12 ±0.92) cm,R.E.N.A.L.评分(9.76±1.00)分;术前肌酐(74.82±20.32)μmol/L.分析手术时间、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病例.19例术中应用超声进行肿瘤定位.手术总时间(188.47±46.75) min,缺血时间(24.32±7.69) min,术中出血量(115.79±43.66) ml,住院时间(13.58±3.07)d.术后1周血肌酐(85.97±28.33) μ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3例术后出血,其中1例予血管栓塞治疗,2例予保守治疗后均治愈.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28例,嫌色细胞癌3例,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癌3例,后肾腺瘤1例,嗜酸性细胞腺瘤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其中1例含囊性成分肾癌,术中切破肿瘤,切缘阳性.3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期间均无瘤生存.结论 对于有经验的术者,RAPN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围手术期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提示手术安全、可行,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
经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2期肾肿瘤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国际多中心研究探讨临床T2期肾肿瘤行经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国际19家泌尿中心378例临床T2期肾肿瘤行经腹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和经腹机器人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部分切除组和根治组.部分切除组159例,男118例,女41例;年龄(59.3±13.2)岁,体重指数(28.7 ±5.4) kg/m2,术前GFR(77.3±22.1) ml/min;肿瘤位于左侧72例,右侧87例;肿瘤直径(83±16)mm;R.E.N.A.L.评分(8.6±2.2)分.根治组219例,男156例,女63例;年龄(62.0±12.9)岁,体重指数(28.7±6.1) kg/m2,术前GFR (71.4±20.3) ml/min;肿瘤位于左侧112例,右侧105例,双侧2例;肿瘤直径(92±25)mm;R.E.N.A.L.评分(9.7±1.5)分.两组患者性别、体重指数、肿瘤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切除组患者年龄、肿瘤直径、R.E.N.A.L.评分均低于根治组(P<0.05),术前GFR优于根治组(P =0.012).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肿瘤病理类型、随访时间、复发时间及术后GFR等.结果 37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中位值150 min(65~353 min),短于根治组[180 min(85~361 min),P<0.001],术中出血量中位值150 ml(40 ~3 000 ml),多于根治组[100ml (10~1 100ml),P<0.001].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部分切除组为5.7% (9/159),根治组为3.2% (7/2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0).部分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根治组[19.5% (31/159)与10.5% (23/219),P=0.014],但≥3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 (7/159)与2.3% (5/219),P=0.246].部分切除组无复发生存率高于根治组[91.4% (117/128)与81.9% (167/204),P=0.013].部分切除组术后GFR降低值16.9 ml/min(10.4 ~84.7 ml/min)明显少于根治组29.0 ml/min(14.0~ 54.0 ml/min),肾部分切除术更利于术后肾功能的保护(P <0.001).结论临床T2期肾肿瘤行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可获得有效的肿瘤控制率,同时可以更好地保护肾功能,可作为临床T2期肾肿瘤有效的手术方式.
-
基于肾窦间隙解剖的肾唇重建技术在肾门肿瘤机器人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单中心28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门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解剖基础、技巧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286例肾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2例,女84例;年龄(56.2±9.2)岁;体重指数(26.8±3.5)kg/m2;肿瘤大径中位值为2.6 cm(0.8~6.0 cm);R.E.N.A.L.评分为(8.2±1.8)分;术前eGFR为(84.5±19.6)ml/(min· 1.73 m2).根据肿瘤位置(肾脏腹侧/背侧)选择不同的入路(经腹腔/后腹腔),采用基于肾窦间隙解剖的肾唇重建技术(Garland技术)对肾门肿瘤进行切除和创面重建.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术后肾功能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等.结果 本组286例中284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2例(0.7%)术中转根治术.284例手术时间中位值为120 min(60 ~ 230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为(18.2±4.1)min,术中出血量中位值为100ml(10 ~ 600 ml).术中修补肾静脉主干或较大属支破损9例,术中、术后输血2例.284例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为4 d(2.0~9.0 d),无血尿、尿漏、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术后并发症.284例病理结果中切缘阳性3例(1.1%),余281例切缘阴性.病理类型:肾透明细胞癌260例(91.5%),嫌色细胞癌8例(2.8%),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2.5%),嗜酸性细胞瘤5例(1.8%),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1.1%),黏液小管梭形细胞癌1例(0.3%).28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12~ 54)个月,随访过程中22例失访.术后6个月eGFR为(83.2 ±21.1)ml/(min·1.73 m2).术后局部复发3例(1.1%),无肿瘤远处转移,总体生存率100%.结论 机器人保留肾单位手术(经腹腔/腹膜后入路)处理肾门肿瘤(前唇/后唇)安全可行,基于肾窦间隙解剖的肾唇重建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创面出血、尿漏、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远期肿瘤学控制和肾功能恢复良好.
-
肾嫌色细胞癌107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病理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0例,女57例.年龄16 ~81岁,中位年龄53岁.肿瘤直径1.6 ~30.0 cm,中位值为5.0 cm.肿瘤位于右侧55例,左侧51例,双侧1例.107例均行CT检查,其中24例CT检查可见钙化,19例可见星芒状瘢痕.13例行增强MRI检查,肿瘤多呈T1 WI中低信号,T2WI混杂或低信号,增强后强化较均匀,强化程度一般略低于肾实质.采用x2检验对不同类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参数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6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开放手术55例,其中经腹手术21例,经腰手术32例;腔镜手术51例.根治性手术89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7例.1例全身多发转移,应用索拉非尼治疗.107例术后病理分期:T1期74例(69.2%),T2期28例(26.2%),T3期3例(2.8%),T4期2例(1.9%).Ⅰ型肾嫌色细胞癌102例(95.3%),Ⅱ型肾嫌色细胞癌5例(4.7%).Ⅰ型和Ⅱ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侧别、首发症状及T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7例随访4~ 95个月,中位时间40个月,失访4例,死亡5例.5年总生存率(OS)为93.1%.Ⅰ型肾嫌色细胞癌OS(92.2%,94/102)与Ⅱ型肾嫌色细胞癌OS(80%,4/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77).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T分期及是否存在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少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该病恶性程度低,进展缓慢,预后良好.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