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男科学杂志
Na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 중화남과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0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3591
- 国内刊号: 32-1578/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是严重威胁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十年来,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被认为可能是前列腺癌的细胞起源,并在肿瘤发生、复发、转移、去势抵抗及耐药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对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对彻底治疗前列腺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肿瘤干细胞的角度就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的位置、细胞起源、表面标志物及其与肿瘤转移、去势抵抗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
硫酸半乳糖甘油酯在精子生成及受精中的作用
硫酸半乳糖甘油酯(SGG)是雄性哺乳动物生殖细胞中主要的糖脂,它选择性地高表达于雄性哺乳动物的睾丸中并参与组成精子胞膜脂质双分子层.在精子生成过程中,SGG参与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其不足或蓄积均会影响精子生成并导致不育.睾丸中SGG稳态是确保正常精子生成的前提.在受精过程中SGG参与脂筏的形成并为精卵的结合提供信号平台.另外它也通过其结合蛋白发挥精卵识别以及膜融合的作用.SGG在男性生殖领域有着较大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80 ml以上BPH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2 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80 ml以上BPH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治疗80 ml以上BPH 46例的临床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86 ~176(112.0±20.0) min.术中出血50 ~200(77.9 ±25.9) ml.术后7d拔除尿管,出现暂时性尿失禁6例,继发性出血2例.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无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6个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6.3±1.8)分降至(11.6±1.7)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为由术前(5.3±0.7)分降至术后(1.3±1.1)分(P<0.05),大尿流率由术前(4.1±2.6)ml/s升至术后(16.2±1.7) ml/s(P<0.05),残余尿量由术前(115.5±55.6) ml降至术后(19.9±11.6) ml(P <0.05). 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2 μm激光汽化切除术是治疗80 ml以上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
先天性双侧射精管缺如伴精囊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报告1例单纯先天性双侧射精管缺如(EDA)伴精囊囊肿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通过对1例先天性双侧EDA伴精囊囊肿诊断、治疗的回顾,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综合分析先天性EDA的发生、诊断及治疗. 结果:本例经精道造影等检查证实为双侧单纯先天性EDA,合并精囊囊肿,睾丸生精功能正常. 结论:先天性EDA源于胚胎期中肾管发育缺陷,精道造影可确诊.双侧EDA患者可行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或附睾或睾丸取精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治疗.
-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例附睾乳头状囊腺瘤手术切除标本,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及其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2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阴囊(附睾处)无痛性肿块,或偶有隐痛及下坠感.肿瘤组织学包括3个主要特征:扩张的导管和小囊肿及被覆高柱状上皮、以纤维血管间质为轴心的乳头状增生的腺样结构,囊腔内可见嗜酸性物质.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K8/18、CK7、EMA;而CK20、CEA、MC、Calretinin、P53、P63、SMA、VHL和CD10均阴性,Ki67< 1%阳性.随访:2例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附睾乳头状囊腺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可伴有VHL综合征.手术是治疗该肿瘤的首选方法.
-
精子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优化条件的建立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精子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优化条件,以利于标准化. 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2O2处理精子,碱性SCGE检测精子DNA碎片(SDF),探讨凝胶层数、DNA解旋及电泳时的pH、DNA解旋及电泳时间、计数精子数对结果的影响,分析优化后方法的重复性,并用于检测40例精液标本. 结果:3层琼脂糖凝胶可降低本底,DNA解旋及电泳缓冲液佳pH值为10,佳DNA解旋及电泳时间分别为40 min和30 min,计数50个精子即可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优化后的碱性SCGE,用尾部DNA含量百分比表示,其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3.12%、7.13%,用DNA损伤得分表示,其批内、批间CV分别为2.38%和6.09%.与健康生育男性相比,少弱畸形精子症不育男性精液SDF显著升高(P<0.05). 结论:优化后的精子碱性SCGE,重复性好,易于标准化,可用于不育男性SDF检测,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尿道下裂术后3种不同尿液引流方式的临床护理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3种不同尿液引流方式的临床护理与效果. 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95例接受一期尿道下裂成形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患者(133例)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法”引流;B组患者(202例)采用“尿道内留置支架管法”引流,C组患者(260例)采用“尿道支架管早期自主排尿法”.3组患者均按尿道下裂术后常规护理. 结果:3组5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通过接受不同的尿液引流方式及其相关护理,A、B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尿瘘与尿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尿瘘与尿道狭窄发生率显著少于(低于)A、B两组,C组与A、B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尿道下裂术后采用尿道支架管早期自主排尿法,不仅可显著减少术后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而且缩短住院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护理难度,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南京市孕前健康体检男性精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调查分析
目的:初步了解本地区孕前健康体检男性精液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87例本地孕前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精液质量分析. 结果:精子浓度中位数为63.30×106/ml,95% CI范围为(19.88 ~ 119.0)×106/ml;a级精子百分率中位数为33.03%,95% CI范围为(19.38 ~55.05)%;(a +b)级精子百分率中位数为52.08%,95%CI范围为(39.53~69.37)%;畸形精子百分率中位数为91.75%,95%CI范围为(69 ~ 100)%;精浆弹性蛋白酶中位数为195.55 ng/ml,95%CI范围为(76.16~3 330.38) ng/ml;精浆锌中位数为7.62 μmol/L,95%CI范围为(1.50 ~ 23.45) μmol/L;UU阳性率42.4%,CT阳性率0.3%,加德纳菌(GV)阳性率2.4%;配偶有不良妊娠史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中位数为20.25%,95%CI范围为(2.15 ~68.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久坐习惯及精神压力大是精子活力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72、1.567,95%CI分别1.211~2.592、1.081 ~2.27. 结论:南京地区孕前男性精子质量不容乐观,改变不良习惯、减轻精神压力可能有助于改善精子质量.
-
钬激光剜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新方法——6点隧道法
目的:探讨应用6点隧道法进行钬激光剜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2012年9月~12月行常规三叶法剜除治疗BPH 55例,2013年1~3月行经6点标志隧道法剜除治疗BPH 57例,共112例BPH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钬激光剜除手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输血情况、术中冲洗液量、剜除前列腺组织重量、术后尿失禁情况等. 结果:隧道组与三叶组:手术时间为(56.01 ±8.62) min与(68.65 ±9.08) min、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减少为(10.70±2.50) g/L与(12.60±3.30) g/L、术中冲洗液量为(27.51 ±3.67)L与(36.89 ±6.47)L;输血分别有0例和2例;术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和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个月后门诊随访,两组患者均排尿通畅、无真性尿失禁及继发性出血现象. 结论:6点隧道法钬激光剜除术治疗BPH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节省术中冲洗液用量,减少术中出血.
-
前列腺腺癌患者年龄和Gleason评分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腺癌患者年龄与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的相关性. 方法:研究674例患者年龄和GS均值以及不同组别均值;不同GS和年龄组别所占比例;年龄与GS、主要分级以及次要分级的相关性. 结果:患者年龄25~96 (70.22±8.26)岁,Gleason 6分、7分、8分、9分及10分组年龄分别为(69.06±8.35)、(70.55 ±8.16)、(70.99 ±6.54)、(71.56 ±9.18)岁及(72.79±11.36)岁.GS(7.08±1.09)分,主要分级(3.54±0.72)级,次要分级(3.53±0.66)级;< 60、60~69、70~ 79及≥80岁组GS分别为(6.86±1.10)、(6.99±1.10)、(7.08 ±1.04)分及(7.38±1.23)分.Gleason 6分、7分以及≥8分分别占37.7%、34.3%以及28.0%.患者年龄< 60岁组占10.5% (71/674),60 ~ 69岁组占30.6% (206/674),70 ~ 79岁组占47.6% (321/674),≥80岁组占11.3% (76/674).患者年龄与GS具有显著相关性(r2 =0.013,P=0.003),与主要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r2=0.014,P=0.002),与次要分级无显著有相关性(r2=0.005,P=0.055). 结论:在前列腺腺癌患者中≥70岁者所占比例较高;GS≥7分所占比例较高;但年龄与GS具有相关性,年龄对GS的预测价值不大.
-
采用阴茎系带延长治疗早泄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阴茎系带延长在早泄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34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早泄症状2~5年.其中8例曾行包皮环切术,4例包皮过长.所有患者勃起功能正常.查体:均有阴茎系带过短.手术方式:未行包皮环切术者,行阴茎系带延长术;曾行包皮环切术者,行阴茎系带整形及延长手术. 结果:34例患者术后1个月性生活满意度为94%.术前患者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为(1.35 ±0.49) min;术后IELT为(5.71±2.69) min.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t=-9.42,P<0.01).未行包皮环切患者IELT术前[(1.42±0.5)min]与术后[(5.31 ±2.74) min]具有统计学差异(t=-7.41,P<0.01).包皮环切患者IELT术前[(1.12±0.35) min]与术后[(7.00±2.20) min]具有统计学差异(t=-7.24,P<0.01).包皮过长患者IELT术前[1.50±0.58)min]与术后[(4.75±1.71) min]具有统计学差异(t=-3.81,P=0.03). 结论:阴茎系带在勃起时相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阴茎系带延长或者整形,可以延长患者勃起时间,治疗早泄.
-
雷公藤多苷诱导生精障碍大鼠模型的建立
雷公藤多苷(又称雷公藤多甙、雷公藤总苷),是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根木质部经提取和分离所得到的混合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肾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近年来,我国学者发现长期口服雷公藤多苷会导致男性患者精子数量减少、活动力下降,严重者甚至造成不育.雷公藤多苷这一毒副作用为研究人类生精障碍型不育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提供了一种方法.
-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应用简易方法预防腹股沟斜疝的体会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有效方法[1-3].尽管近年来开放性RP受到腹腔镜和机器人的挑战,但开放性RP在肿瘤控制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方面仍然是治疗PCa的“金标准”[1].RP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尿失禁、ED、吻合口狭窄、腹股沟斜疝(inguinal hernia,IH)等[1].其中RP后IH发生率为8.6% ~ 39% [4-6].本文介绍我们在开展根治性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retropubic prostatectomy,RRP)中采用简易方法预防RRP后IH发生的体会.
-
癃闭舒联合多沙唑嗪治疗肾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癃闭舒胶囊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疗肾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方法,将60例肾虚血瘀型BPH患者分为治疗组(甲磺酸多沙唑嗪片联合癃闭舒胶囊)和对照组(甲磺酸多沙唑嗪片联合癃闭舒胶囊安慰剂)各30例,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大尿流率(Qmax)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例,脱落2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7例,剔除3例,总有效率74.1%.治疗后两组患者IPSS、中医证候评分及Qmax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IPSS评分分别为(15.22 ±2.98)、(18.15±5.88)分,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Qmax分别为(13.56±2.26)、(11.78±2.97) ml/s,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6.18±2.13)、(9.52±3.15)分,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QOL评分有差异(P =0.038),无法再进行两组治疗后QOL评分比较. 结论:癃闭舒胶囊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治疗BPH临床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一种良好选择.
-
P物质与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1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神经痛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疼痛的可能机制. 方法:自身免疫法建立CNP大鼠模型;Von Frey丝检测机械刺激缩足阈(PWT);进行前列腺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与脊髓L5~S2节段P物质(SP)、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1(TRPV1)表达变化和相关性. 结果:造模后大鼠PWT[(48.83±11.55)g]下降,与对照组[(67.98±5.44)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呈现显著炎症反应,病变范围、间质淋巴细胞浸润都较对照组反应程度有所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前列腺与脊髓背角L5~S2中SP、TRPV1阳性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与脊髓中SP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r =0.099,P=0.338);TRPV1蛋白表达亦无相关关系(r=0.000,P=0.5). 结论:SP、TRPV1可能通过脊髓L5 ~S2节段的表达上调参与了CNP大鼠疼痛的形成和维持.
-
辛伐他汀对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设定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0、10、20、40 μmol/L)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WPE-1细胞,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荧光定量RT-PCR检测RWPE-1细胞的Bcl-2、Bax、Cx43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Bcl-2、Bax、Cx43蛋白的表达. 结果:MTT法检测辛伐他汀(10、20、40 μmol/L)作用于RWPE-1细胞72 h后,对RWPE-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1.07 ±6.41)%、(34.87 ±9.65)%和(47.18±10.88)%,与对照组[(1.21±0.5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处理72 h后各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0 μmol/L组(0.066±0.016)%,20 μmol/L组(0.126 ±0.023)%,40 μmol/L组(0.192 ±0.025)%,与对照组[(0.015±0.005)%]相比差异显著(P<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随着辛伐他汀浓度升高Bcl-2基因表达逐渐下调(P<0.05),Bax和Cx43基因表达逐渐上调(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RWPE-1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随辛伐他汀浓度的增高逐渐下调(P<0.05),Bax蛋白逐渐上调(P<0.05),Cx43蛋白逐渐上调(P<0.01),并且皆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Cx43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负相关,与Bax的表达呈正相关. 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影响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来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
双酚A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双酚A(BPA)对原代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C)糖代谢及乳酸脱氢酶(LDH)表达的影响,探讨BPA致男性不育的机制. 方法: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分离雄性Wistar大鼠睾丸SC,建立SC原代培养模型,免疫组化鉴定FasL.传代后SC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00 nmol/L、10 μmol/L和1 mmol/L BPA).培养48 h后,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细胞内代谢物浓度,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LDH的表达. 结果:体外分离培养SC的纯度为(96.05±1.28)%(n=10),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暴露于100 nmol/L BPA组[(98±8)%]、10 μmol/L BPA组[(96±3)%]和1 mmoL/L BPA组[(95±3)%]的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变化(P>0.05);核磁共振波谱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 μmol/L和1 mmol/L BPA作用下SC内葡萄糖及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0.05);RT-PCR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LDH mRNA的表达随BPA浓度升高呈现降低趋势(100 nmol/L、10 μmol/L及1 mmol/L组P均<0.05),而LDH蛋白的表达只在1 mmol/L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较高浓度BPA降低LDH,影响SC糖代谢过程.推测BPA通过影响SC糖代谢,减少向生殖细胞乳酸的供给,影响精子发生过程.
-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是常见的男性疾病,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的问世改善了大部分ED患者的性生活质量,然而其对难治性ED的治疗效果不佳.随着ED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人们不断地发现新的阴茎勃起相关信号通路,深入阐明各类ED的分子发病机制,并尝试用基因治疗等先进方法,更好地解决甚至从根本上治愈ED.本文将全面综述目前有关ED的分子信号转导通路、常见类型ED的分子发病机制以及ED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
近亲结婚子代圆头精子症1例并文献复习
圆头精子症是一种罕见的畸形精子症,是由于生精障碍导致的男性不育疾病,发病率小于0.1%.临床上以大部分或全部精子头部呈圆形为主要特征并伴有顶体缺失或仅有少许顶体囊泡残留[1],常表现为顶体酶活性异常低下或缺失,自然状态下没有受精能力进而导致男性不育.圆头精子症由于临床病例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分析整理圆头精子症详细的临床及遗传学资料,可为探索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收集了1例近亲结婚子代出现圆头精子症的病例,对其进行分析如下.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
1997 | 01 02 03 04 |
1996 | 01 02 03 04 |
1995 | 01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