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중화물리의학여강복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1424
- 国内刊号: 42-166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阈下电刺激对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阈下电刺激对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32只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电刺激缺血心肌组、电刺激非缺血心肌组,每组8只.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在心外膜安置刺激电极,2个电刺激组均在心肌梗死第2天开始给予25 Hz、0.3V电刺激,每天连续6h,刺激5d.运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及2个电刺激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增加(P<0.05);与心肌梗死组比较,2个电刺激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减少(P<0.05);2个电刺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及2个电刺激组心肌细胞caspase-3表达增高(P<0.05);与心肌梗死组比较,2个电刺激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2个电刺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 Hz阈下电刺激能降低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spase-3的表达有关;在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进行阈下电刺激均可减少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
-
50Hz正弦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50 Hz、1.0 mT正弦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骨肉瘤MG-63细胞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放在无电磁场的培养箱中,实验组放入含有50 Hz、1.0 mT正弦电磁场的培养箱中,分别在第2天、第4天和第6天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cyclin B1和cyclin D1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2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数目增多、cyclin B1和cyclin D1的mRNA表达水平F降.结论 50 Hz、1.0 mT正弦电磁场能够显著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
-
高压氧联合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结肠腺癌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联合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氟尿嘧啶对结肠腺癌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0.20 MPa HBO暴露后联合应用不同浓度氟尿嘧啶处理结肠腺癌Lovo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其对结肠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①HBO暴露后Lovo细胞S期细胞积聚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HBO暴露后24 h组Lovo细胞S期积聚明显高于HBO暴露后12 h组和48 h组(P<0.01);②0.20 MPa HBO暴露后24 h联合应用低浓度氟尿嘧啶(≤8 μM)作用Lovo细胞12 h后,HBO联合氟尿嘧啶组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与氟尿嘧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作用48 h后,HBO联合氟尿嘧啶组与氟尿嘧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中浓度和高浓度(16、32和64 μM)的氟尿嘧啶作用于Lovo细胞12 h,HBO联合氟尿嘧啶组与氟尿嘧啶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药物作用48 h后,HBO联合氟尿嘧啶组与氟尿嘧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0 MPa HBO暴露可提高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氟尿嘧啶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尤其增强低浓度氟尿嘧啶对结肠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
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脑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脑皮质突触密度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及康复训练组.根据Zea-longa等介绍的方法加以改进将脑缺血组及康复训练组大鼠制成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制模方法同前,但术中不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脑缺血组及假手术组大鼠于制模后均置于普通笼内饲养,期间自由活动、进食;康复训练组大鼠于制模后给予运动训练,包括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等.各组大鼠于制模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突触密度和突触超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皮质神经毡内突触数量较多,突触前后成分境界清楚、轮廓完整,突触前终末内突触小泡数量较多,分布密集而均匀、大小均等.脑缺血组大鼠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其神经毡内突触数量逐渐减少,突触结构也发生异常改变,如突触前、后膜模糊不清,突触前终末内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破裂甚至融合;到制模后第21天时,可见突触小泡显著减少甚至消失,突触前、后膜被破坏,突触典型结构已不存在.康复训练组从制模后第7天开始,其突触损伤程度均明显轻于脑缺血组,可见该组大鼠神经毡内突触及突触小泡数量均显著多于脑缺血组.结论 脑缺血大鼠可见脑皮质内突触数量明显减少,突触结构也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康复训练有助于脑缺血大鼠神经突触恢复正常,从而加速其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
-
改良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研究
目前经腰椎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其手术操作治疗方面已有较多的报道,但涉及此类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指导及功能训练尚缺少系统、完整的研究.笔者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79例在本院采用改良MED手术方式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对照研究其术后康复训练对这一术式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采用改良MED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病程3个月~21年,平均2.9年.患者术前均常规作X线片及MRI检查:X线片显示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32例,椎间隙狭窄39例.人组患者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及治疗组(3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椎间盘突出部位、症状、体征等详见表1,经统计学比较,发现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 -
非手术治疗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43例临床观察
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非先天性、非遗传性脊柱畸形.引起脊柱侧凸的原因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发现其主要致病原因,其发病率占少年儿童的2%~3%[1],女性多于男性.目前国内外采用非手术治疗AIS的文献与治疗成功的方法报道很少.我院1992年3月至2008年4月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43例AIS患者,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自1992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Cobb角在15.~30.的AIS患者43例,其中男14例,年龄10 ~ 16岁,平均(13.5±0.4)岁,女29例,年龄10 ~ 15岁,平均(13.0±0.5)岁;其中T12~L3胸腰凸患者17例,L3~S1腰骶凸患者26例.按发病病程分组:<2年组12例,2~3年组17例,≥3年组14例(表1);按患者侧凸程度Cobb角分组:Cobb角15.~20.组29例,Cobb角20.~30°组14例(表2).
关键词: -
失语症恢复的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脑损伤是世界各国导致长期功能障碍的首要原因,其中常见的为脑卒中,为人类三大杀手疾病之一.而失语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1-2],大约21% ~ 38%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失语症[2].关于失语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多,但对于其恢复的机制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失语症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其优势半球和非优势半球是如何相互作用,仍是当今讨论的一个热点.目前功能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血氧水平依赖性脑功能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ce-functional magnetio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技术,为研究脑损伤失语症的恢复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得到失语症患者语言任务刺激下的脑功能激活区,结合该任务进行相关分析,动态观察不同任务下相关脑功能区的恢复程度,以动态监测脑功能恢复过程,从而研究失语症患者在不同损伤时期和不同损伤程度的恢复过程中优势半球和非优势半球是如何作用及其相互作用的程度,为脑功能区的重组和皮质重塑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对失语症患者进行个体化康复设计以及判断预后.
关键词: -
软组织损伤超声成像的康复临床应用意义
超声诊断学始于20世纪,早是由美国海军医学研究所的Ludwig在临床开展应用的[1-2].虽然超声榆查应用于软组织成像只有20多年,但目前其已在软组织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难以取代的作用.随着便携式超声仪的问世,为软组织损伤的超声榆查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目前除了专门的超声检查师,越来越多的临床康复医师和物理治疗师开始掌握软组织损伤的超声检查和诊断技术.康复超声成像的概念超声成像(ultrasound imaging,USI)作为非侵入方式的诊断手段,能对软组织的形态、结构及病理状态作准确评估.超声成像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且于80年代末应用于股四头肌损伤治疗的研究.超声成像与康复医学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近10年来,超声成像为神经、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治疗过程物理治疗所起的生物反馈作用提供可视证据,并在此基础上为临床实施正确、规范的物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
马尾神经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后引发反应性关节炎1例报道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外伤致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伴大小便障碍43 d.患者于43 d前从4 m高处跌落致L1、L2爆裂性骨折,当地医院行T12~L3椎体内固定术,术后患者仍有双下肢乏力、不能独立行走,双下肢浅感觉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逐渐能在扶持下缓慢行走,但仍有双下肢部分区域浅感觉减退及尿潴留(患者自我间歇清洁导尿).当地医院反复检查小便常规均提示不同程度的尿路感染,予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但尿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入院后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腹部均未见明显异常,背部见一长约16 em手术疤痕,已愈合.双下肢无浮肿,四肢关节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5级,右下肢屈髋肌力5级,伸膝肌力4级,踝背伸及跖屈肌力3+级,无肌肉萎缩.左侧L2水平以下浅感觉减退,右侧L5水平以下浅感觉减退,深感觉正常.双下肢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减弱,病理征阴性,踝阵挛未引出.肛门指检肛周感觉存在、肛门括约肌无收缩,无球海绵体反射.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提示,WBC 1169/μ1(正常范围0~12/μ1),血常规及生化检测均正常.超声检查提示膀胱残余尿量增多(> 300 ml).入院诊断:①L1、L2爆裂骨折术后并马尾神经损伤;②神经源性膀胱伴泌尿系感染.
关键词: -
我国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状,提出专业发展对策建议.方法 调查、收集、分析专业相关资料和文件、报告,包括设置专业院校、招生、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教学改革等情况.结果 至2009年,全国有88所院校开设并招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各校之间专业建设水平差距明显.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4.8%,对口率为96.8%.具有康复治疗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比例仪为14%.结论 专业人才需求大,专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整体专业建设水平不高,办学模式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建议制定国家专业基本标准和教学规范;加快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扶持重点和精品项目,加强课程、教材、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专业设置评估机制和康复治疗师资格准入与执业注册制度.
-
皮肤电极刺激糖尿病兔膀胱的电信号传导及对膀胱机械收缩偶联的影响
目的 探讨皮肤电极刺激膀胱的电信号传导及对膀胱机械收缩偶联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大白兔分为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制成糖尿病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则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待模型制作成功后,2组实验兔膀胱内均注入生理盐水40 ml,然后采用皮肤电极电刺激膀胱腹部投影区,分别观察电刺激强度为5.84 V、8.00 V及11.00 V时2组实验兔膀胱电信号和膀胱压力变化情况.结果 2组实验兔的电信号衰减程度并不随刺激信号强度变化而变化,其中正常对照组衰减(99.88±0.00)%,糖尿病组衰减(99.93±0.00)%;糖尿病组的衰减幅度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低、中、高3种刺激强度下,正常对照组膀胱电压分别为(7.09±0.29)mV、(8.99±0.35)mV及(13.13±0.45)mY,糖尿病组则分别为(4.48±0.46)mV、(5.99±0.46)mV及(8.75±0.44)mV;可见2组实验兔膀胱电压均随刺激信号增强而增大(P<0.01);在电刺激强度相同情况下,糖尿病组膀胱电压均不及正常对照组(P<0.01).在电刺激前及低、中、高强度刺激时,正常对照组膀胱内压分别为(43.78±3.12)mmHg、(44.33±3.13)mmHg、(50.59±3.27)mmHg及(57.40±3.41)mmHg,糖尿病组则分别为(31.04±2.26)mmHg、(31.61±2.36)mmHg、(33.67±1.80)mmHg及(37.02±2.44)mmHg;可见2组实验兔膀胱内压均随膀胱电信号增强而增大(P<0.05),其中糖尿病组膀胱内压在刺激前及不同强度刺激时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皮肤电刺激信号经大幅衰减后可传导至膀胱组织,并引起膀胱内压增高,此作用随电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糖尿病兔的电信号衰减幅度显著大于正常兔,而膀胱内压则明显低于正常兔.
-
语言障碍研究迎接日新月异变化的年代
语言功能是人类复杂的神经功能,语言交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语言障碍研究也进入了日新月异变化的年代,在此仅罗列几个热点,望国内同行快马加鞭,共同投身于这一变化的年代.一、语言检测从静态走向动态功能检测传统的影像技术检测语言障碍患者主要针对病变部位及病因,主要技术有头部CT、MRI、脑电图、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等.近几年影像技术飞速发展,逐渐对毫秒时间段的语言思维过程给予显影,涉及语言功能刺激下的心理反应,其中语言定位技术的代表是基于脑血氧水平依赖性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语言反应时间检测的代表是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中的N400和P600检测.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
1998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