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NOD样受体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和核因子κB 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1)和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重症UC患者116例作为重症UC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受试者血清NLRP3、CASP1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重症UC组患者血清NLRP3、CASP1、NF-κB mRNA与IL-1β、IL-1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重症UC组患者血清NLRP3[(6.3±1.1)vs.(1.2±0.3)]、CASP1[(5.4±1.1)vs.(1.1±0.3)]和NF-κB[(6.73±1.13)vs.(0.51±0.15)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2.016、27.873、38.710,P均<0.001).重症UC组Ⅰ、Ⅱ、Ⅲ级患者NLRP3[(2.4±0.6)、(4.5±1.1)、(6.8±1.2)]、CASP1[(2.2±0.4)、(3.9±1.0)、(5.9±1.1)]及NF-κB[(2.5±0.6)、(5.4±1.2)、(7.2±1.4)]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852、43.224、33.293,P均<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Ⅱ级、Ⅲ级重症UC患者NLRP3、CASP1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Ⅰ级患者(P均<0.05),Ⅲ级重症UC患者NLRP3、CASP1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级患者(P均<0.05).重症UC组患者血清IL-1β[(90±7)ng/L vs.(69±7)ng/L]、IL-18[(121±4)ng/L vs.(102±6)ng/L]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t=16.555、24.249,P均<0.001).重症UC患者血清NLRP3 mRNA与CASP1、及NF-κB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767、0.676,P均<0.001),而CASP1 mRNA与NF-κB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263,P=0.175).重症UC患者血清NLRP3、CASP1、NF-κB mRNA与IL-1β表达均呈正相关(r=3.372、3.724、3.424,P=0.035、0.011、0.026),与IL-18表达亦均呈正相关(r=2.963、3.513、3.312,P=0.043、0.018、0.023).结论重症UC患者血清NLRP3、CASP1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NLRP3 mRNA与CASP1、NF-κB mRNA表达呈正相关.NLRP3、CASP1和NF-κB mRNA参与重症UC病理过程,临床上可通过检测NLRP3、CASP1和NF-κB表达水平判断UC病程进展.
-
心率变异性在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心率变异性(HRV)在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分为靶控组(Ⅰ组,32例)和恒速组(Ⅱ组,33例).记录两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锯胸骨后2 min (T3)、暴露和固定前降支后(T4)、暴露和固定右冠及(或)回旋支后(T5)、手术结束时(T6)、气管拔管时(T7)、术后24 h时(T8)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浆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乳酸浓度;同时采用频域分析法测定HRV各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T7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浆肾上腺素、皮质醇较T0时均明显增高(P均<0.05),血糖、乳酸水平均从T3开始增高,且T5、T6、T7时点Ⅱ组均高于Ⅰ组(P均<0.05).HRV各指标总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从麻醉诱导起均开始降低,但在T5及T7时除高频功率外均升高(P均<0.05);且在T5时,Ⅱ组总功率、低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水平均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HRV监测,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能更好地抑制OP-CABG中应激反应,维持心脏自主神经平衡.
-
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应用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指邻近胆囊、膈肌、心脏、肝门部、大血管等(即肿瘤距上述器官短距离≤0.5 cm)]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外科住院的特殊部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作为治疗组,并通过分层随机选取同期普通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微波消融术治疗.术前术后均行B超,增强CT或MRI检查,同时检测甲胎蛋白(AFP),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经微波消融术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坏死率分别为90.5%(19/21)、90.0%(18/20);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复查AFP,转阴率均为78.6%(11/14);治疗组与对照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21,21)、95.0%(20,21)、81.0%(17/21)、71.4%(15/21)和100.0%(20/20)、95.0%(19/20)、90.0%(18,20)、80.0%(16,20).结论 采用微波消融对特殊部位中晚期肝癌进行治疗确切有效,其疗效与普通部位原发性肝癌疗效接近.
-
失血性休克大鼠中髓系抑制性细胞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外周血、脾脏及骨髓中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s)的初步变化规律.方法 将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失血性休克组,每组7只.失血性休克组大鼠建立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模拟急救流程,即分为失血期、早期复苏期、急救期和观察期,采用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对照组和失血性休克组大鼠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的MDSCs含量,并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SD大鼠在失血性休克一复苏早期,外周血中的MDSCs含量明显升高,骨髓中的MDSCs含量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脾脏中的MDSCs含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急救后的早期阶段,MDscs即从骨髓向外周血(效应部位)迁徙,从而发挥其免疫效应.
-
内质网应激在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脂多糖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40只,分为4组:30只大鼠用脂多糖内毒素制作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于制模后1、6、12h三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命名为ALI1组、ALI2组、ALI3组,各10只;同时设对照组10只.对所有大鼠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泫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肺组织细胞easpase-12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LI各组大鼠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样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ALI2组、ALI3组大鼠各指标较ALI1组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ALI各组大鼠GRP78的mRNA水平及caspase-12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5),且ALI2组、ALI3组大鼠较ALI1组增加更为明显(P均<0.05).而GRP78蛋白水平、CHOP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仅在ALI2组、ALI3组与对照组比较时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内质网应激是内毒素源性的急性肺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
富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乳剂对危重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 研究富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EN)乳剂对危重病患者血糖、胰岛素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连续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的94例危重患者随机分成缓释淀粉EN乳剂组(研究组)和标准EN乳剂组(对照组),各47例,分别给予等热量的EN支持,观察EN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GHb)、胰岛素(Ins)、餐后2 h血糖(2hBG)和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以及EN治疗7 d内的累积胰岛素应用剂量.结果 EN治疗前,两组患者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N治疗7 d后,研究组患者的FBG及2h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GHb及In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N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研究组AUCg及AUCi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EN治疗期间,研究组累积应用胰岛素的剂量少于对照组(P<0.01).EN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TP及AL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1),但两组间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EN耐受情况及胃肠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标准EN乳剂相比,在改善危重病患者营养状况及保证EN耐受的基础上,富含缓释淀粉的EN乳剂明显减少了患者因EN所导致的血糖升高及胰岛素用量,可能有利于减少高血糖并发症带来的病死率.
-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胰腺癌细胞获得肿瘤干细胞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胰腺癌细胞系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三种胰腺癌细胞系(AsPc-1、Panc-1和SW1990)分别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三种细胞系中对照组予以10μl CD133抗体及9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标记液,实验组予以10μg/L TGF-β1及90μl PBS标记液。运用流式细胞计数(FACS)评估TGF-β1对Panc-1、AsPc-1和SW1990中CD133表达的影响;同时,采用磁性活化细胞分选技术(MACS)筛选出三种细胞系CD133阴性细胞,分成Blank组、T组及T+I组,T+I组同时加入10μg/L浓度的TGF-β1以及10μmol/L TGF-β1抑制剂,Blank组仅添加等量的PBS溶液,T组中加入10μg/LTGF-β1及与抑制剂等量的PBS溶液。采用FACS评估TGF-β1及其特异性抑制剂对胰腺癌CD133阴性细胞的影响。结果 AsPc-1[(1.63±0.21)% vs.(0.63±0.12)%,t=7.276,P=0.002]、Panc-1[(3.48±1.26)% vs.(0.66±0.22)%,t=4.924,P=0.001]和SW1990[(3.83±0.71)% vs.(0.90±0.44)%,t=6.102,P=0.004]细胞系中实验组CD13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由MACS分选后的CD133阴性细胞中,AsPc-1[(1.70±0.66)%、(0.50±0.00)%、(0.64±0.21)%]、Panc-1[(1.45±0.53)%、(0.50±0.00)%、(0.42±0.17)%]和SW1990[(1.68±1.26)%、(0.50±0.00)%、(0.62±0.11)%]中T组CD13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lank组及T+I组(P均<0.05)。结论 TGF-β1可以使胰腺癌细胞获得肿瘤干细胞能力,并且该现象可以被TGF-β1抑制剂所阻断。
-
下腔静脉变异度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PAC)的机械通气患者,在入ICU病房加强监护的第1小时分别进行被动抬腿试验(PLR),将PLR后心输出量上升≥15%的患者纳入容量反应阳性组,心输出量上升<15%的患者纳入容量反应阴性组.记录两组患者PLR前后的心率、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心输出量、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每搏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脏超声指标包括下腔静脉内径大值(IVCmax)、下腔静脉内径小值(IVCmin)和IVCV水平.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心脏超声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IVCV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64±8)岁vs.(69±6)岁]、性别比(10/6vs.3/3)、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11.6±2.7)分vs.(12.7±2.4)分]、体外循环时间[(52±32)min vs.(68±34)min]、机械通气时间[(11±5)hvs.(12±6)h]及住ICU时间[(1.8±1.0)dvs.(1.7±0.5)d]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容量反应阳性组患者PLR前心输出量[(4.5±0.8)mL/m2vs.(5.0±0.8)mL/m2]、每搏输出量[(56±9)mLvs.(62±11)mL]及IVCmin[(1.61±0.28)cm vs.(9±3)cm]水平较容量反应阴性组均显著降低(t=2.586、2.236、4.217,P=0.012、0.021、<0.001);而IVCV[(21±7)% vs.(68±34)%]水平比较发现,容量反应阳性组高于容量反应阴性组(t=9.24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IVCV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95%CI:0.879~1.000,P<0.001),其对CABG后患者容量反应性具有预测价值.结论 IVCV可以作为CABG后患者容量反应性预测的有效指标.
-
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机制及姜黄素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机制及姜黄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不同造模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百草枯中毒组、姜黄素干预组,每组大鼠40只.百草枯中毒组腹腔注射百草枯15 mg/kg,姜黄素干预组腹腔注射姜黄素200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百草枯15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百草枯中毒组及姜黄素干预组于染毒后(对照组于腹腔注射后)3h、6h、24h、3d、7d分别随机抽取8只大鼠取材.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的表达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分光光度计比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染毒后6h、24h、3d、7d,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中毒组和姜黄素干预组肺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F=136.928、32.282、52.008、30.940,P均<0.05),丙二醛(F=132.896、64.988、30.622、30.192)、MPO(F=34.738、202.578、122.019、119.626)含量升高(P均<0.05),而SOD活力降低(F=34.738、202.578、122.019、119.626,P均<0.05);与百草枯中毒组相比,姜黄素干预组各时间点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量、丙二醛及MPO含量均降低(P均<0.05),肺组织SOD活力均升高(P均<0.05).结论 氧化应激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过程的启动可能是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之一,姜黄素可能通过阻止该过程减轻肺损伤的程度.
-
FTY720改善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FTY720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方法60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治疗组大鼠按1 mg/kg 剂量予FTY720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术后24 h,每组各取10只大鼠断头处死,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前肢放置试验评分、平衡实验评分及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三组大鼠海马组织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水平(F=95.962,P<0.001)及小胶质细胞(F=108.853,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模型组核因子κB蛋白及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及治疗组明显增加(P均<0.05)。同时,模型组大鼠术后7、14、21、28 d前肢放置试验评分[(7.0±0.7)分vs.(6.3±0.5)分,(5.9±0.7)分vs.(5.0±0.8)分,(4.9±1.0)分vs.(3.8±0.8)分,(3.7±1.1)分vs.(2.3±0.7)分;t=2.689、2.586、2.741、3.525,P=0.015、0.019、0.013、0.002]、平衡实验评分[(4.3±0.7)分vs.(3.6±0.7)分,(3.5±1.1)分vs.(2.6±0.7)分,(2.9±0.9)分vs.(1.9±0.7)分,(2.5±0.7)分vs.(1.8±0.6)分;t=2.278、2.212、2.762、2.333,P=0.035、0.040、0.013、0.031]及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0.1±1.0)分vs.(8.7±1.6)分,(8.8±0.8)分vs.(7.5±1.5)分,(7.3±1.0)分vs.(5.6±1.3)分,(5.7±1.3)分vs.(4.1±1.4)分;t=2.385、2.414、3.400、2.726,P=0.028、0.027、0.003、0.014]均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 FTY720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FTY720的中枢炎症抑制作用有关。
-
脑外伤患者伪装智力缺损的心理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脑外伤患者伪装智能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脑外伤患者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在智力鉴定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给予鉴定.于心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BFDMT)及韦氏智力测验(WAISRC)的分值. 结果 干预组其伪装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8.33% vs.28.3%,P=0.005),干预组WAIS-RC及BFDMT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2.90,P=0.009;t=2.36,P=0.017). 结论 在脑外伤后智力鉴定中,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被鉴定患者合作程度,减少伪装,智力测验结果更具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