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实验性硬脑膜重建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实验性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大鼠自体筋膜硬脑膜重建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自体筋膜硬脑膜移植的愈合过程及细胞因子bFGF在其中的表达;并通过脑脊液漏研究、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外源性bFGF对自体筋膜重建硬脑膜愈合过程的影响及用RT-PCR方法研究内源性bF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自体筋膜移植硬脑膜部位bFGF表达明显;外源性bFGF应用1周后,其重建硬脑膜抵抗脑脊液漏压力、移植筋膜表面纤维层厚度及Ⅰ型胶原纤维表达均好于对照组;bFGF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自体筋膜移植硬脑膜的愈合过程中,bFGF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外源性bFGF处理的大鼠其移植筋膜愈合优于对照组.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系统治疗上主要是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处理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及神经介质代谢、中药、康复及并发症治疗.本文结合文献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济南市天桥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抽样调查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系统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更好地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价廉、优质、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对本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本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依据.
-
老年性痴呆--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
1 老年性痴呆的定义正常情况下,30岁以上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的重量会有所减轻,到70岁左右可减轻约5%.进入老年以后,正常的躯体和心理功能都可出现一系列相应的改变:如须发变白,皮肤皱缩和色素沉着,老视,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以及某些性格改变等,这些均属生理过程.
-
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的体会
随着社会的飞速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尤其是在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社区内的老年人因行动不便而就医困难.随之,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服务体系应运而生,它大大方便了患者,减轻了病人及家属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
社区卫生服务与居民慢性疾病监控效果分析
自2000年我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来,我们坚持对社区内居民的慢性疾病进行监控.2000年8月~2002年8月,我们对市区5个居委会的居住人员进行健康调查,把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重点人群,对10种慢性病:
-
上海市跨省救护现状和前景
目的探讨跨省救护的病种、救护病例地区分布、医疗救护的重点,确定配置跨省救护车的条件和相关急救设备.方法专人收集、汇总、统计和分析市急救中心跨省救护病史资料,区县救护站点及相关医院跨省救护资料. 结果江浙二省病人多,车祸和创伤占一定比例,全程医疗达429次,95%以上病例途中病情稳定或无变化,10例恶化和死亡.结论性能良好的救护车、新颖的急救设备和优质的服务质量是跨省救护的可靠保证,上海应当开展航空救护.上海跨省救护业务前途十分广阔.
-
院前急救289例死亡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本文通过对1998年7月~2003年10月我院成立急诊部以来,共出车急救5138人次,其中死亡289人(5.62%),对289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
五加双参片对辐射损伤动物机体造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五加双参片对辐射损伤动物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芪枣冲剂组、五加双参片(4.5g/kg、1.15g/kg)2个剂量组,灌胃给药,7天后以60Co全身照射.通过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观察辐射对动物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给五加双参片2个剂量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五加双参片对60Co损伤动物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
达肺冲剂抗结核作用机制方面的实验研究
肺结核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其病原体被发现后的百余年内,疫情明显改善,但令人不安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多种耐药结核菌的增加及糖尿病、艾滋病的蔓延,结构病的发病率再次呈现上升趋势[1].在世界范围内,结核病成为由传染病而亡故的首位死因.据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报道,全球约9亿人已感染结核杆菌(MTB),每秒钟有一人受染[2].目前,结核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但耐药性广泛存在及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均是困惑医疗界的难题,而中医药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有其独到之处,故挖掘祖国医学宝库,寻找疗效理想的中药治疗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对达肺冲剂治疗结核病的机制进行探讨.
-
信息守恒的证明
打开电脑登陆Internet国际互联网,搜索"information conservation(信息守恒)"得到的不是期望的信息论的网站信息,而都是"生物学"的巨量网站!也就是说"information conservation(信息保会)"还有更多的广义的内涵信息,它不只停留局限在"信息论"的窄途,也为生物信息论,生物多样性,探寻新的理论基础,提供机遇.如我们提出的新信息本质定义:"信息是事物现象属性标识的集合"等.在我们发现信息守恒关系式后,信息守恒成立与否又出争议.信息守恒的确立似以不在技术层面,更多的是要消除传统理论界对信息认识的局限和误区--心理层面、传统观念的惯性,即认为"存在、保留、正在用的"信息!而"消失、损毁、不用的"就不是信息.就象有序与无序;正与负,等的成对、成双,对称的世界大家庭一样,过去对信息守恒的认识是不对称的缺失.传统理论界的信息概念,是在所谓"正"的一方,而另一边消失、丢失的属"负"的信息被急视、排除出信息论,或顶多只作为相当"噪音"不管了--失去了对称性的另一方.只有"正"的一方,显然就会有,"信息不守恒--缺了另一半"的暂误,消失的信息也是他的属性--"负"信息之一耦.只有"正、负"合一,才回到了信息论的本原:"信息守恒、不灭关系"的大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