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早期腭裂修复同时运用植骨技术一期修复牙槽嵴裂

孙伟;赵宇;汪春兰;陈诚;张淼淼

摘要: 传统的唇腭裂发病理论认为早期牙槽嵴裂手术影响上颌骨的发育,而将牙槽嵴裂植骨修复确定在9~11岁.我们在免费救助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由于家庭贫困生长至成年仍没有做腭裂手术的大龄患者,在颅面发育的早期,虽然上颌骨发育没有受到手术等因素的影响,但成年后仍然有上颌骨发育不良、反颌畸形与严重的鼻畸形等,这使我们对早期牙槽嵴裂手术影响上颌骨发育的理论产生疑问.近年来随着唇腭裂发病基因调控的理论的发展,一些学者对唇腭裂的修复手术做了大胆的改进与创新,尤其Carstens [1]2002年提出的源于颅面胚胎学理论及Moss 和Salentijn[2]的功能基质假说的功能基质整复理论,为牙槽嵴裂早期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应用髂骨松质骨行牙槽嵴裂植骨技术对12例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患儿行腭裂修复同时修复牙槽嵴裂,通过1~2年随访,效果良好.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足踝部非负重区创面

    作者:孙广峰;邓呈亮;吴必华;吴祥奎;聂开瑜;祁建平;金文虎;魏在荣;王达利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足踝部非负重区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28例内外踝、足背、踝后侧等足踝部非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其中车祸伤16例,机器绞伤8例,摔伤4例;伴跟腱外露10例,伴足背肌腱外露16例,伴骨外露12例,创面大小10 cm×8 cm~16 cm×13 cm.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于对侧大腿前外侧探查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穿出点,选择2个超声动脉搏动声响较强的穿出点予以标记,将相应穿支作为皮瓣的血管蒂.设计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修复,每叶皮瓣的宽度均须小于8 cm,以确保供瓣区可直接拉拢缝合.先整体切取皮瓣,夹蒂试验判断穿支血管供血良好后裁剪分叶,将分叶重新组合对创面进行修复,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常规抗炎、抗凝、抗痉挛治疗,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随访观察6 ~28个月.结果 本组28例中,切取分叶皮瓣每叶大小9.0 cm ×4.5 cm~17.0 cm ×7.0 cm,1例皮瓣的1个分叶因术后皮瓣远端受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2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无臃肿,外观满意.供瓣区创面均一期愈合,对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分叶皮瓣,可以提高分叶皮瓣的成功率,减少供瓣区并发症,是修复足踝部非负重区的理想皮瓣之一.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头颈部软组织血管畸形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黄志权;李劲松;陈伟良;潘朝斌;黄洪章;曾伟科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头颈部软组织血管畸形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价值. 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对20例头颈部软组织血管畸形,采用64排螺旋CT及三维重建进行扫描分析,根据螺旋CT影像结果选择治疗方法,并进行术后效果评估. 结果 16例患者的螺旋CT影像可完整或部分显示瘤体的边界,清晰显示病灶的立体解剖和空间位置;4例患者的螺旋CT影像均可见异常扩张的供血动脉.根据螺旋CT影像结果,2例唇部静脉畸形患者行手术切除,病损均完全消退;11例颊部和1例口底静脉畸形行区室化硬化治疗,病损完全消退或大部分消退;2例口底静脉畸形行手术切除联合硬化治疗,病损大部分消退;4例动静脉畸形患者行超选择性的动脉栓塞治疗,术后病损部分消退,病损区搏动明显减弱或者消失. 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头颈部软组织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类固醇激素减轻隆鼻术后水肿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乔星;董祥林;秦涛;高伟成;马少林

    目的 探讨类固醇激素减少隆鼻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以类固醇、隆鼻术、水肿为关键词,检索各数据库自开库至2013年10月所有关于类固醇激素应用于隆鼻术中疗效评估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研究,172例接受隆鼻术患者,试验组注射类固醇激素87例,对照组注射安慰剂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隆鼻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 行隆鼻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类固醇激素,能明显减轻术后第1天眶周水肿,持续使用3d即可提前彻底消肿,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之上明显缩短术后肿胀期.

    关键词: 类固醇 隆鼻术 水肿
  • 保留部分前鞘的TRAM瓣在乳腺癌同期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刘小蕉;叶秀娣;王萃;虞渝生

    目的 对乳腺癌患者采用保留部分前鞘的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瓣)进行一期乳房再造,并探讨降低术后腹壁疝、腹壁膨出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对2002至2004年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16例患者(一、二期9例,三期7例),于根治术同期采用保留部分前鞘的TRAM瓣术式再造乳房.结果 本组16例再造乳房与对侧基本对称12例,不对称的4例中,3例为对侧乳房中度以上下垂,1例为再造乳房偏小.术后随访平均2年5个月,所有病例的TRAM瓣均存活,仅1例发生腹壁膨隆.结论 部分筋膜法TRAM瓣一期再造乳房,可保持传统TRAM瓣手术的效果并能降低术后腹壁并发症发生率.

  • 个体化设计的股前外侧复合肌皮瓣修复舌癌根治术后舌及口底缺损

    作者:胡永杰;苏彤;曲行舟;刘浏;傅锦业;张陈平

    目的 探讨应用个体化设计的游离股前外侧复合肌皮瓣,修复舌癌根治术后舌及口底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6年至2008年应用个体化设计的游离股前外侧复合肌皮瓣,修复31例舌癌根治术后舌及口底缺损,22例皮瓣的穿支血管类型为肌皮穿支,9例为肌间隙穿支;皮瓣大小为(4~8)cm×(5~10)cm,所携带股外侧肌大小为(2~5)cm×(3~6)cm,血管蒂的长度为(6.81±3.23)cm.结果 31例游离股前外侧复合肌皮瓣手术均获成功,舌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口底及下颌下区饱满;受区及供区伤口一期愈合,未发现口底瘘、下肢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经1~3年的随访,28例无瘤生存,外观及功能满意,2例因术后出现对侧颈淋巴结转移再次手术;1例术后因远处转移死亡.结论 个体化设计的游离股前外侧复合肌皮瓣具有可重建良好的舌及口底形态,恢复舌功能,供区部位隐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修复舌癌根治术后舌及口底缺损的理想的首选皮瓣.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舌肿瘤
  • 口腔黏膜微粒在尿道和阴道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李森恺;李强;李鹏程;赵穆欣;周传德;李峰永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微粒在尿道和阴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自2004年始,我们采用明胶海绵承托黏膜游离移植加硅胶模具支撑的方法,将口腔黏膜微粒应用于尿道重建12例和阴道重建14例,共治疗26例患者.同期选取相同例数同种类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用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尿道下裂采用口腔黏膜耦合包皮瓣的方法重建尿道,阴道缺失采用多孔全厚皮片游离移植的方法进行阴道重建).结果 实验组26例患者中24例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例用于进行尿道重建的患者出现了并发症,1例出现了尿瘘,1例出现了尿道外口狭窄,均经二次手术治愈.对照组14例阴道再造患者中13例患者顺利治愈,1例因剥离阴道腔穴时出现直肠瘘,未能完成再造手术;对照组12例尿道下裂患者中11例治愈,1例出现轻微尿瘘,6个月后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口腔黏膜微粒是补充黏膜缺损的良好材料,成活容易、生长迅速,术后收缩较小,可以应用于部分尿道重建和阴道重建等被覆黏膜结构器官的再造.

  • 额部、头皮扩张皮瓣联合激光脱毛修复儿童先天性面部巨痣

    作者:李斌斌;陈长永;李文志;孙智

    目的 探讨应用额部、头皮扩张皮瓣联合半导体激光脱毛修复儿童先天性面部巨痣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儿童先天性面部巨痣患儿6例,均采用额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联合半导体激光脱毛.治疗分3期:一期手术,根据病变大小,确定扩张器容量,于额部、头皮帽状腱膜下埋置扩张器,定期注水.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除面部巨痣,根据黑痣的大小、形状设计皮瓣,完全修复面部缺损.三期激光脱毛,扩张皮瓣完全愈合后,应用半导体激光对皮瓣进行脱毛4~6次,脱毛间隔时间约6周.结果 一期术中额部、头皮置入300~ 350 ml扩张器,扩张频率2次/周,扩张时间16 ~ 20周,平均18.7周,在扩张过程中均未发生扩张器渗漏、成角以及皮瓣血运障碍等并发症.二期手术中切取的额部、头皮扩张皮瓣面积12 cm×11 cm~20 cm×17 cm,术后1例皮瓣远端出现了静脉回流障碍,给予拆除部分缝线、针刺放血等处理,皮瓣血运恢复,未发生皮瓣坏死,其余皮瓣均存活良好;额部、头皮供区直接缝合,瘢痕隐蔽.三期半导体激光脱毛效果较好,随访1年均无复发,所有扩张皮瓣均无明显挛缩,颜色、质地与面部正常皮肤近似.结论 应用额部、头皮扩张皮瓣联合激光脱毛修复面部巨痣,为较大面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新供区.本方法效果可靠,一次手术即可完全修复面部巨痣,不仅缩短了手术次数及治疗时间,同时避免了面中部瘢痕形成及继发畸形的产生.

  • 改良前额旁正中皮瓣在鼻缺损修复和再造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章宏伟;姚刚;闻国华;黄艳霞;史京萍;过云

    目的 探讨携带少量额肌的前额旁正中皮瓣行鼻缺损修复和鼻再造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仅蒂部携带额肌的改良旁正中皮瓣法,完成2例鼻再造和7例鼻缺损修复术.除眶上区的蒂部携带少量额肌外,皮瓣获取均在皮下层次.皮瓣的轴线角度从垂直90°到倾斜50°不等,其中3例低发际线患者,采用倒L形设计.结果 一期皮瓣形成和二期皮瓣断蒂术中,观察到长距离行走皮下脂肪层的滑车上血管皮支的存在,以及良好的动脉灌注压.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和色泽良好.采用皮下蒂法1例术后皮瓣周边血运障碍,经换药自愈.结论 滑车上血管皮支的存在是改良旁正中皮瓣应用的解剖学基础.仅蒂部携带少量额肌的旁正中皮瓣具有设计较灵活,成活良好,质地合适,皮肤颜色匹配,以及供区损伤更小等优点.采用改良旁正中皮瓣行鼻再造或鼻缺损修复,能满足血运和形态的双重要求.

  • 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15例

    作者:刘宏君;张文忠;王天亮;戚仁竞;张乃臣;顾加祥

    目的 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15例手部热压伤患者进行早期清创,术中清除发黑、发白组织,直至创面出血活跃,再设计以肱深动脉为轴心血管的上臂外侧皮瓣进行一期覆盖创面.结果 15例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覆盖彻底清创的热压伤创面是恢复手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方法.

  • 分体式内镜辅助腋窝入路高位双平面隆乳术

    作者:栾杰;穆大力;刘春军;辛敏强;付苏;王凌宇;吉恺;孙晶晶;陈琳

    目的 评价分体式内镜腋窝入路高位双平面隆乳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探索提高腋窝入路内镜操作效率和手术效果的内镜操作技术,以及内镜下形成双平面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与传统内镜辅助腋窝入路双平面隆乳术不同的新技术方法:①高位双平面技术,离断胸大肌的位置在原乳房下皱襞上方1.5 cm,使双平面形成后乳房假体下极处于远侧胸大肌的深面,用拉钩将胸大肌近侧断端外侧端分离至乳头水平,形成高位双平面.②分体式内镜操作技术,设计制作了专用拉钩,采用拉钩与内镜分离的分体式操作方式,助手持拉钩,主刀医生一手持内镜,一手持电刀进行腔隙分离.③精准定位技术,通过定向针刺引导镜下剥离,使分离边界与体表设计线准确重合一致.结果 采用该术式共完成1 106例隆乳术,其中405例随访1年以上纳入本回顾性研究.随访时间12 ~ 60个月,平均24.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47 ±0.46)h,平均拔除引流管时间是术后(4.23±0.51)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99%,包括术中出血变更切口1例、术中气胸1例、术后早期出血2例.远期并发症包括:Ⅲ级包膜挛缩6例(1.48%)、乳头乳晕感觉障碍或减退21例(5.20%)、可触及假体14例(3.46%)、假体移位3例(0.74%)、假体旋转2例(0.49%),再次手术10例,总再次手术率为2.47%.未出现感染、血肿、血清肿、窗帘征、双泡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高位双平面技术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双平面方法下极组织覆盖不足的问题,大大减少下极易触及假体的现象,而且可以解除近侧胸大肌与原有下皱襞的关系,有效地解决腋窝入路无法进行Ⅱ、Ⅲ型双平面操作的问题,减少了术后窗帘征和双泡畸形等并发症的风险.分体式内镜器械与操作技术,操作灵活便捷,结合精准定位技术,可以实现腔隙的精准分离,新的乳房下皱襞定位准确,并发症率低,虽然学习曲线较长,却十分值得学习和推广,是安全可控、效果确切的隆乳方式.

中华整形外科

北大核心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