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杂志
Chinese Medical Culture 중의약문화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0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81
- 国内刊号: 31-197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针灸甲乙经》与《太素》互校内容考辨
成书于魏晋时期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早的传世针灸古籍,但在流传过程中,渐失其原貌.北宋时期林亿等人整理古医籍时,发现该书"简编脱落已多,是使文字错乱,义理颠倒",为此,林亿等人对该书进行了全面的校勘与整理.此后多年在对该书的校勘研究中,《太素》一书都是主要的校勘依据.
-
追忆名中医王慎轩先生(四)——王老与中医教育事业
王慎轩先生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毕业于丁公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应苏州的浙江同乡之邀,于1923年初赴苏州悬壶应诊.他早年毕业于浙江第五师范,并担任过一些学校教学工作,所以对学校教育情有独钟.尤其在苏州崭露头角之时,深受病家的爱戴,并时常有人欲拜师于先生,遂萌志办一所中医学校,以培养中医人才.
-
江南小镇五咏
江南小镇,各具地方特色,而又存有旧时风韵.其怡情悦性之功,每令置身其间者混一穷达,莫辨古今.道家谓乘物游心,医家云恬憺虚无,庶于此中求之.余常闲游焉,游则多遐思,亦生诗兴,归乃记而咏之.兹摭二三,遗笑于大方之家.
-
诗书双绝引领医林——读程门雪先生的诗和书法作品感悟
程门雪先生(1902-1972)"1956年被任命为上海中医学院首任院长,并先后担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顾问,上海市中医学会主任委员等职".[1]今年适逢门雪先生亲手创建的上海中医学院(1994年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五十年校庆,12月初举办庆典活动.为纪念程院长对学校的缔造之功,本期"医林翰墨"专栏发表程先生的一幅书法作品,内容是他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古人对优生优育的认识
孕育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和责任,探索与发现古人尤其是传统医学的胎教思想与措施,用于指导孕妇的修身养性与饮食起居,正是一条造福人类的新路子.文章通过我国周秦汉唐文献以及传统医学所阐述的关于人类优生优育思想与措施,揭示其社会学、法学、医学心理学的学术价值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
-
读《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
作为一个人类文明发源地的民族,在国家制度建设的层面相对于其他民族必然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毋庸置疑.我们民族在相当古老的年代已经享受到高程度制度建设的惠泽,其中包括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
-
润物无声颂国医——《文化中医》读后感言
当获悉常宇编辑等主编的《文化中医》(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面世的消息时,我是非常振奋的.待看到该书的封面上还署有我的名字时,我又感到惴惴不安,因为我只不过帮助编者做过点策划而已,对其编辑和出版并没有做过其他什么实质性的贡献,如此无功受禄是让人汗颜的.不过,读书之后的心得是颇不寻常的,兴奋的情绪激励我不得不提起笔来写上几句.
-
道家思想与中医学关联性研究综述
道家思想是以老庄为代表,以"道"为其学说宗旨的学派,道家思想与中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国以来学者主要研究了道家思想对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学科、思维方式及医家的影响,中医学继承并发展了道家精气学说和养生理论.从道家无神论思想、精气化生万物的巨大能量性以及"和"的观点研究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还很缺乏,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
-
北宋医家陈景初事迹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部·天仙藤》附方中引自《妇人良方》收载的一首治妊娠水肿方--天仙藤散,所引原文并说明"此乃淮南名医陈景初秘方也,得于李伯时家".陈景初《中医人物词典》等辞书未见著录,事迹不详.他是一位怎样的古代医家呢?收集到有关他的零星资料,从中可以获悉其点滴踪迹.
-
古代医生的从医之路
《礼记》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古谚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我国古代士人所读的书主要指儒家经典、孔孟之道.目的是"学而优则仕",中第显达而佐君行道,利泽生民,所谓"治国、平天下".而医学方技,属于技艺类的东西,即使取得再大的成就也属于次一等的,没什么大出息,被视为"儒之小道".可见在封建社会里,明儒学大道、有治国大略的士人,远比晓岐黄之理、通草石之性的医生地位高.
-
中国传统医学的二元构象思辨
《易·系辞》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名言的本质是将道、器归于二元.后世历代先贤以此为基,道、器并分,渐以演变成对"形神"、"理气"的不同层面的论述,终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二元构象.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派生出来的一朵奇葩,蕴涵了道、器二元的本质内容,构成了其独特的哲学内涵.
-
西汉的时代环境与医学的"结集"
以史学研究方法论述西汉时代医学发展和文献"结集"及其社会、文化环境.
-
文房四宝之四——砚
阐述砚的起源与历代演变,概论四大名砚的特点,择要介绍制砚藏砚高手名家及历代砚铭砚谱,包括清代名医吴尚先著述《理瀹骈文》,陈莲舫校勘《素问》、《灵枢》所用之砚及其砚铭.对砚的人文属性作一简述,其中有赵学敏堂号"双砚草堂"、王士雄医著《归砚录》等.
-
文学、人学与中医学——读金庸小说杂议
金庸武侠小说以大量篇幅反映中医药文化,包括中医理论、诊断学、药物学、针灸学、病症与治法、养生、医家、医著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大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和精神,但作为小说家言,其对中医药的描写也有许多不实和夸大之处,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江湖医学"体系.
-
朱斐君手书膏方
慢性病及体质虚者之调理,为中医之一大特色.既云调理,多需长服久服.如果仍是一大碗苦汤,病者自难以持久.因此,自古有膏滋一途,实介乎药疗与食治之间的妙法.
-
《针家正眼》提要
《针家正眼》不分卷,撰写年代不详.首页部分残缺,上有"火穴法备指"字样,下题"思补山人".其中"火"为残阙字,疑为"灸"字;其上字随纸页撕去,疑当为"针"字,故该抄本或名《针灸穴法备指》.著者为思补山人,此为字号,姓名不详.书后题有"戊寅四月上旬日录,蔡东蕃老先生抄出".可知是蔡东蕃抄录于戊寅年(1938年),现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
《伤寒论类编》提要
《伤寒论类编》十卷,清代虞镛编注,子虞长源参订约成书于清代乾隆元年(1736).现存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
《广济方》『慈孤草』考证
从药物读音、药物形态、药物功效等诸方面考证《广济方》中"慈孤草",认为"慈孤草"很可能是泽泻科的慈姑或长叶泽泻(水慈姑).
-
志于理学而成大医的朱丹溪——《丹溪翁传》注释辩难
在中国古代社会,知识分子受"重道轻艺"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下学上达"的志士情怀.从古代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论述朱丹溪之所以潜心医学的志士情怀,并就《医古文》教材注释提出商榷意见.
-
文稿的校改和补正
拙文《重修〈针灸学释难〉序》已经在本刊第4期"书山清响"栏登载."书经三版,时历廿年."序文是想介绍一下此书由初编、增订到重修的历程,并简述其内容要点,让读者能了解概况.通过杂志转载更可散布些"清响".排版后,本人看过一次校样,作了初步的校改,没能看终校.到出版时,才发觉与原稿、原书有一些出入.校改不周,特此加以补正.
-
重视文化的重要力量和作用——加快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建设的措施与构想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和国际化,必将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和动力,也必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本文提出了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指导思想,阐述了中医药文化品牌、文化学术活动、文化平台、文化产业等一系列建设构想,设计了实现建设目标的保障措施.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