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初级创伤救治工作坊在护士急救培训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初级创伤救治工作坊在护士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推动的初级创伤救治项目为培训框架,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对全省九个地市216名护士开展初级创伤救治训练,评价训练前后护士的急救知识、自我效能、案例情景演练考核结果。结果初级创伤救治工作坊训练后护士的急救理论、自我效能、案例情景演练考核结果比训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初级创伤救治工作坊的培训模式,开拓了急救培训的新途径,能有效提高初级创伤救治综合能力,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急救在职培训方式,值得应用和推广。
-
乌司他丁联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多种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维生素E、维生素C)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研究方法,选择福建省急救中心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方案的差异后将其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及自由基清除剂)。评估治疗过程中患者肝肾功能、肺部HRCT变化等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肝肾功等指标对比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肺部HRCT显示观察组肺部渗出及间质纤维化程度对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多种自由基清除剂可减轻百草枯对肝肾及肺部的损害。
-
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急诊冠脉介入的临床分析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穿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特点比较。方法比较经桡动脉介入(48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320例)两组行急诊PCI治疗的穿刺时间、并发症、穿刺口出血的比率,及住院时间和手术成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2%v.s.10.2%)(P<0.01),住院时间经桡动脉组(1±0.3)天明显短于经股动脉组(3±0.7)天(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急诊PCI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危重病性周围神经病肌电图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9例危重病性周围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ies,CIP)患者的肌电图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IP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结合文献复习、总结 CIP特点。结果运动纤维神经传导检测波幅降低9例,传导速度减慢2例,末端潜伏期延长3例,感觉纤维神经传导检测波幅降低8例,传导速度减慢1例;9例均显示神经损害下肢重于上肢,神经源性与肌源性混合损害1例。结论 CIP肌电图表现具有多样性,肌电图检查对于该疾病的诊断、评估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危重病性周围神经病(CIP) 肌电图 -
人性化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人性化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人性化管理前后的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和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急诊就诊的各20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析并比较改善前后急诊护理管理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改善后患者对就诊环境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急救水平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均明显高于改善前(P<0.05)。结论急诊科实行人性化管理,有效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的影响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体重48~79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C组)、依达拉奉30mg组(D1组)和依达拉奉60mg组(D2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将依达拉奉单次剂量30mg、60mg分别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输注时间为20分钟,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technique,NIRS)监测术前、手术结束后6小时(T1)、12小时(T2)、1天(T3)、3天(T4)、7天(T5)的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并于术前1天和术后7天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rSO2、MMSE、MoCA评分升高(P<0.05),D1组和D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脑组织氧饱和度,改善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有助于减少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
-
FOLFIRI 双周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不良反应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伊立替康(CPT-11)180mg/m2剂量下主要不良反应,尤其关注其消化道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住院的60例晚期结直肠癌(mCRC)患者,均接受FOLFIRI双周方案化疗6个疗程(其中CPT-11180mg/m2)后按照CTC-AE 4.0版评价标准进行不良反应的评估与比较。结果60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损害,且在消化道不良反应情况方面,不同年龄段患者腹泻、便秘发生率不同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排除UGT1A1基因7/7纯和突变的亚型情况下,经FOLFIRI双周方案6个周期(其中CPT-11为180 mg/m2)晚期姑息化疗,<60岁与60~69岁患者发生腹泻的概率无统计学意义,而≥70岁的高龄患者更易发生便秘情况。
-
床边超声评估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出血和CT的对照研究
目的:评估床边超声能否准确评估去骨瓣减压术后病人的颅内出血。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三科收治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后病人256例,行去骨瓣窗超声检查,与颅脑CT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超声发现脑实质再出血35例,漏诊3例,其中基底节区血肿11例,颞叶血肿8例,额叶血肿6例,小脑血肿4例,顶叶血肿3例,枕叶血肿3例。超声与CT血肿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及体积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左右径Y=-0.016+0.988X;前后径Y=-0.105+1.033X;上下径Y=0.136+0.961X;血肿体积Y=-0.037+0.986X)。血肿体积差值的均值为0.24,95%一致性界限为-1.13~1.61。结论经去骨瓣减压窗,床边超声可以准确评估早期颅内出血及进展,所测量脑实质血肿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体积,与CT测量值相关性显著。
-
视频喉镜与帝视内窥镜在初学者气管插管中的学习比较
目的:通过对麻醉初学者应用视频喉镜与帝视内窥镜进行气管插管学习情况的比较,探讨两种可视技术的教学效果。方法麻醉初学者30名经培训后,采用视频喉镜和帝视内窥镜,分别为6名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行气管插管,每种技术为3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观察初学者气管插管操作成功的用时、三次气管插管的首次插管成功率;咽喉部损伤及术后咽痛的发生率;记录初学者对两种技术难易程度的评价。结果180名患者参与本研究,视频喉镜组气管插管成功时间显著短于帝视内窥镜组;三次气管插管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帝视内窥镜组(P<0.05),术后咽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视频喉镜组初学者评价明显较帝视内窥镜组容易。结论与帝视内窥镜比较,初学者采用视频喉镜气管插管成功率更高、插管时间更短,更易学习并掌握。
-
PCR技术快速检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大肠埃希菌方法的建立
目的:初步建立PCR技术直接快速检测血培养阳性瓶中大肠埃希菌的方法。方法采用美国BiOstic? Bacteremia DNA Isolation Kit(血培养液DNA提取试剂盒),提取102份经革兰染色确定为革兰阴性杆菌的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DNA,用自行设计的大肠埃希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细菌鉴定,结果与VITEK-Ⅱ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2株革兰阴性杆菌经VITEK-Ⅱ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鉴定出33株大肠埃希菌,PCR方法鉴定出31株,两者进行配对χ2检验,P>0.01,两种检测方法无差别。结论该PCR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血培养标本中大肠埃希菌,耗时3~4小时;该技术也可为其他病原菌的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
关节内注射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称退行性膝关节病、增生性膝关节病、老年性膝关节炎等,常见于中老年人。目前其病因病机尚未明确,其治疗方法以药物疗法、关节腔注射、理疗及手术疗法为主。近年来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KOA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新型关节腔注射制剂的研制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中药制剂在治疗 KOA上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现就近年来西药、中药制剂关节腔注射在治疗KOA方面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
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损伤控制治疗
目的: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对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急救中心外科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38例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3分钟、住院时间17.3天、术中出血量282.6ml、并发症发生率10.5%(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伤口感染1例)、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有助于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救治,对临床救治严重创伤伤员具很大指导意义。
-
120统一调度指挥在危重伤员救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120统一调度指挥在危重伤员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惠州市120网络医院救治的1115例危重伤员资料,根据入院方式分为120调度指定医院(研究组,患者经伤情准确评估、现场及时抢救、伤员转运快速安全,并排除基础疾病因素)和患者/家属直接呼叫或自送意愿医院(对照组),统计学分析两组调度应急、伤后就诊和现场处置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平均调度时间、平均出车时间和残障率均明显降低,且调度生命支持率、病家自救配合率、现场处置率、现场有效救治时间、现场到达医院时间、治愈良好率和现场处置满意率均明显增高,现场有效救治时间提前(26.1±4.4)秒,现场到达医院时间提前(18.3±2.1)秒,治愈良好率上升24.6%,现场处置满意率上升11.6%,上述指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0统一调度指挥模式使急救资源得到有效统筹和合理利用,使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无缝衔接,将抢救措施前移,为院内治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提升病人生存质量。
-
菲律宾St.Luke’s 医疗中心学习见闻
介绍菲律宾St.Luke’s医疗中心医院概况、人文理念、急危重症医学、护理工作运作等情况,阐述国外优质医疗的长处,为优质护理发展提供借鉴,以满足患者更好的就医体验,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声明
关键词: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创刊于2008年9月,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集光盘、纸版导读、网络、手机报、微信、微博等多位一体的国家级电子期刊,现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929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372,全国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36,光盘定价:20元/期,2013年9月加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关键词: -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稿约
关键词: -
美皮康应用于患儿创面换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美皮康在患儿创面换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进行创面换药的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使用超薄型美皮康敷料换药,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纱布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时间及患儿疼痛度。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换药时疼痛面部表情量表对疼痛进行评分(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Wong-Bake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薄型美皮康应用于患儿创面换药效果良好。
-
浅谈抽血晕针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留学、定居、工作的人也逐年增多。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疾病预防和救治同样高度重视,抽血筛查也是常规体检项目,而大多数晕针发生在抽血过程中。现选取本院2013年赴美体检人员中6937例(其中男性2956例,女性3981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晕针患者进行急救分析,总结抽血时针对晕针患者急救护理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
体检过程中突发摔伤事件的急救与预防
体检过程中时刻伴随着突发摔伤的情况,一旦发生将对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危及生命。摔伤发生时的急救与杜绝意外摔伤,是避免医疗事故纠纷的有效手段。分析本院出国体检部工作中体检人员摔伤情况,针对相关因素提出防范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避免突发意外摔伤。
关键词: -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认识。方法对1例确诊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29岁,以“咳嗽、咳痰1月,气促22天”为主诉于2014年7月12日收住福建省立医院呼吸内科。于外院查胸部CT示双肺胸膜下多发结节、团片影伴空洞形成,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检查提示肺隐球菌病,经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入院后再行经皮肺穿刺病理及组织培养均证实肺隐球菌病,评估病情考虑重症PC,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5-氟胞嘧啶诱导治疗1月后改用氟康唑巩固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复查肺部病灶明显吸收。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容易误诊、误治。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病原学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是值得推荐的获取组织标本的手段。重症肺隐球菌病患者少见,获得组织病理诊断的同时应积极争取行组织培养及药敏试验,治疗方案应参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