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 催产素在小鼠分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
-
中间型滋养细胞的定位、形态、功能及影响因素
中间型滋养细胞(IT)是滋养细胞的一处独特类型,具有部分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的形态学和功能学特征.是滋养细胞中具有侵袭能力的一种亚型,IT侵袭螺旋动脉建立母-胎循环的机制与肿瘤的浸润相同,而与恶性肿瘤不同,种植部位Ⅱ的侵袭是受严格调控的.IT的有限侵入在正常妊娠中非常重要.其功能调节失控会导致病变.
-
腹腔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腹腔液是具有生物活性的体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腹腔液容积,细胞成分,细胞因子以及激素水平的变化均参与EMs的发生,发展。对腹腔液在EMs发病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
CD4+T细胞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正常妊娠有赖于母体对胚胎半同种抗原的免疫耐受,一旦免疫耐受失衡,将导致免疫排斥、免疫攻击从而导致自然流产,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被认为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有关.CD4+T在同种异体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CD4+T 细胞分为Th1、Th2、调节性T细胞(Treg)及新近发现的Th17细胞.早期研究发现母体外周血、母胎界面CD4+T细胞增高与复发性流产密切相关.随免疫耐受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母胎免疫耐受的研究历经Th1/Th2平衡到Treg的免疫负调控作用,再到Th17/Treg平衡.综述CD4+T细胞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
人类激肽释放酶基因家族及其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人类激肽释放酶基因家族是新近发现的一组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物质,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9q133-13.4上,受类固醇激素的调节,目前其生物学作用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其在卵巢癌中可能具有成为肿瘤标志物的潜能,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滋养细胞凋亡与妊娠
滋养细胞凋亡可见于正常妊娠的各个时期和各种病理妊娠的胎盘组织.正常妊娠时滋养细胞凋亡发生率随孕龄增加,可能与胎盘老化和分娩发动过程中的生物学变化关联.病理妊娠中因炎症细胞因子释放、血液灌注不足、营养缺乏、激素水平低下等使滋养细胞凋亡大量发生,反映了疾病程度并可改变妊娠结局.滋养细胞可能通过自身凋亡和诱导母体免疫活性细胞凋亡而维护妊娠.
-
自噬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自噬是细胞利用溶酶体消化受损细胞器及大分子物质并为细胞提供能量的过程,被称为“Ⅱ型程序性死亡”,其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由于多数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且术后常易复发,其5年生存率仅为20%~25%.有研究发现,自噬与卵巢癌的发生、预后及治疗相关,Beclin1等多种自噬相关基因在卵巢癌中表达下调,高表达自噬相关蛋白PEA-15的卵巢癌患者生存期更长,有望成为卵巢癌新的预后指标,而在卵巢癌的治疗过程中自噬究竟起抑制还是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尚无定论.现就自噬与卵巢癌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细胞周期专职调控基因INK4a-ARF与妇科肿瘤
INK4a-ARF基因是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包含两个重叠基因:INK4a和ARF,编码产物p16INK4a和p14ARF蛋白,分别对cyclinD-CDK4-pRb-E2F和MDM2-p53通路具有关键性调控功能,且在大部分恶性肿瘤中缺失表达,其功能失活的机制主要包括该基因的缺失、突变和甲基化.但在妇科肿瘤如宫颈癌及外阴癌中p16INK4a和p14ARF蛋白过表达,提示INK4a-ARF基因在妇科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与其在其他肿瘤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将成为妇科肿瘤检测与预后判断的标志性基因之一.就INK4a-ARF基因与妇科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
-
异位内膜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生理中的作用
利用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异位内膜细胞的粘附、种植、侵袭和分泌特性及增殖、凋亡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解释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雄激素过多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仍不十分明确,尚未发现其确切致病基因,不少研究表明雄激素过多与PCOS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促进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现普遍认为高雄激素血症是PCOS发病的根本原因之一,表现为特异性症状和并发症.然而,卵巢多小卵泡、不排卵和胰岛素抵抗的生育期妇女雄激素水平较高,使症状与并发症恶化,这就导致高雄激素血症的恶性循环.就高雄激素血症导致PCOS进行综述.
-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对母婴的影响
年龄、肥胖、种族、不良孕育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主要因素.胰岛索抵抗是其主要发病机制.GDM对母儿影响的严重程度与病情及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巨大儿、早产、难产及软产道损伤、剖宫产等发生率明显增高,还可增加围生儿发病率、死亡率,甚至增加儿童期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母亲患糖尿病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