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对接受TACE的慢性乙型肝炎相关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接受T ACE且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同时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12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分成单纯T ACE和T ACE联合抗病毒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肝癌病灶进展和生存期.结果 单纯 TACE组(66例)TACE后1~2个月ALT和AST的异常数分别为38和52例,联合抗病毒组(54例)TACE后1~2个月ALT和AST的异常数分别为14和22例.对两组术后ALT和AST的异常数值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单纯 TACE组有完整资料的39例肿瘤进展时间(T T P)为22.487 ± 3.899周;联合抗病毒组29例T T P为22.483 ± 3.965周.两组行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7>0.05);单纯T ACE组(41例)平均存活时间12.19 ± 1.09个月,术后6个月生存的34例,生存率82.9%;术后12个月生存的21例,51.2%;TACE联合抗病毒组(29例)平均存活时间15.06 ± 1.62个月,术后6个月生存的26例,生存率89.7%,术后12个月生存的23例,生存率79.3%.术后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T ACE后肝癌患者的肝衰竭进程,可提高术后1年生存率,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动态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的价值
目的 探讨在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评价中应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的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1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接受CT、超声、MRI等检查以及活检(至少两种),对比动态三维超声造影与CT/MRI检查结果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灵敏度.结果 动态三维超声造影的图像重建满意率为88.33%,与二维超声造影检查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三维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射频消融术的有效率为83.33%,残存/复发率为16.67%;CT/MRI检查结果显示,射频消融术的有效率为81.67%,残存/复发率为18.33%.动态三维超声造影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别为96.67%、100.00%、80.00%,CT/MRI检查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分别为95.00%、98.33%、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三维超声造影的评价结果与二维超声造影检查结果、CT/MRI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可以在准确评价的基础上给予更多与病情有关的信息,应用价值较高,可以进行推广.
-
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观察肝动脉解剖变异类型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观察肝动脉解剖变异类型,并探讨其影像学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400例患者行腹部CTA检查,进行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重建,结合横断面观察肝动脉及分支的解剖变异.结果 400例受检者中肝动脉及分支均清晰显示,属于正常解剖学类型356例,占89.00%;肝动脉起源变异44例,占11.00%.其中30例(7.50%)肝动脉解剖变异属于Michels分型:MichelsⅡ型5例,占1.25%;MichelsⅢ型10例,占2.50%;Michels Ⅴ型2例,占0.50%;MichelsⅥ型2例,占0.50%;MichelsⅧ型5例,占1.25%:MichelsⅨ型6例,占1.50%.另Miclels分型之外肝动脉起源变异14例,占3.50%;其中两种及多种血管起源变异共存7例,占1.75%.结论 64排螺旋CTA能准确判断肝动脉及分支解剖变异,能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影像学资料.
-
原发性肝癌激光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评估
目的 初步评估我国原发性肝癌激光消融的应用状况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PubMed、CBM和CNKI数据库的检索与文献筛选纳入符合要求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激光消融或其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激光消融及其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有其特点和较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激光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与手术切除相比无明显优势.结论 需要扩大激光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
肝脏脂肪变性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肝脏脂肪变性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诊断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对5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行肝脏穿刺活检术,根据病理脂肪变性分级分为非脂肪肝组(36例)和脂肪肝组(21例),对两组肝纤维化指数(LF)值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非脂肪肝组与脂肪肝组的LF均值分别为(2.90±0.15)、(3.3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脂肪变性对RTE中LF值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肝脏脂肪变性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 肝纤维化指数 -
微波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在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波消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8.1±11.5) min、(29.5±8.6) mL、(5.4±1.9)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171.4±13.4) min、(298.3±15.1)mL、(12.5±1.5)d,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指标水平为(44.1±7.4) 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3.3±5.9) g/L,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AST、ALT指标水平分别为(49.6±28.5) IU/L及(57.2±25.1) IU/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74.6±29.6) IU/L、(78.9±23.0)IU/L,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健康状况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消融对肝血管瘤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肝功能,从而促进患者的预后.
-
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对小儿肝功能的作用
目的 分析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对小儿肝功能是否存在影响.方法 99例患儿均为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到本院就医的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者,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幼儿作为对照组.患儿人院后,清晨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患儿各项指标,包括LYM、AL、WBC、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细胞亚群、血涂片及EB病毒DNA定量等高于对照组健康幼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的情况较复杂,临床上不仅要对病原进行检查,还需要进行器官功能检查,以提高诊断效率,尽早地实施治疗措施,保证患儿健康.
-
卡维地洛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静脉压力及其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在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静脉压力,同时对其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肝以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不同治疗对两组患者肝静脉压力、肝功能、血浆内毒素、DAO活性、D-乳酸水平变化、门静脉宽度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肝静脉自由压、肝静脉楔压、肝静脉压力梯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静脉楔压、肝静脉压力梯度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肝静脉自由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Alb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改善情况,且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内毒素水平、DAO活性、D-乳酸水平以及门静脉宽度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DAO活性、D-乳酸水平、门静脉宽度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维地洛能明显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静脉压力,减少门静脉宽度,降低血浆内毒素、DAO活性与D-乳酸水平,促进肠黏膜的修复,改善肠道屏障与肝功能.
-
GP73联合AFP-L3检测在低浓度甲胎蛋白肝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检测在低浓度甲胎蛋白(AFP)肝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25例低浓度AFP肝病患者,根据患者的肝病种类分为肝炎组(n=31例),肝硬化组(n=40例)以及肝癌组(n=54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GP73以及AFP-L3水平.结果 肝癌组患者的血清GP73、AFP-L3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炎组、肝硬化组以及对照组(P<0.05);GP73以及AFP-L3联合检测肝癌患者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GP73、AFP-L3(P<0.05).结论 GP73以及AFP-L3均可作为诊断低浓度AFP肝癌患者的血清标记物,二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
-
多期动态增强MR扫描参数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多期动态增强MR扫描参数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06例,对106例患者各病灶进行动态增强MR扫描,测量患者病灶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情况,比较不同病灶动态增强MR扫描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细胞癌、转移瘤、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脓肿、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SI、SER、PEI、MSD及PV各值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MSI、PEI、MSD、PV值明显高于肝细胞癌、转移瘤、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脓肿(P<0.05);局灶性结节增生在各类肝脏占位性病变中SER值明显高于转移瘤、肝脓肿、血管瘤(P<0.05);86.48%肝细胞癌其曲线类型主要分布于Ⅰ型与Ⅱ型,63.63%转移瘤及55.55%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其曲线类型主要分布于Ⅱ型,77.77%的肝脓肿、66.66%的血管瘤其曲线类型主要分布于Ⅲ型,80.00%的局灶性结节增生其曲线类型主要分布于Ⅱ型.结论 肝脏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曲线类型、量化参数存在差异性,结合两者可提高疾病鉴别诊断能力.
-
脂肪衰减参数联合生化指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脂肪衰减参数联合生化指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145例NAFLD患者,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以CT肝/脾比值为诊断标准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脂肪衰减参数对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 脂肪衰减参数诊断脂肪肝的佳cut-off值是262.5 dB/m(AUROC=0.854,灵敏度=0.840,特异度=0.771);脂肪衰减参数诊断脂肪肝轻度、中度、重度的佳cut-off值分别是225.5 dB/m、267.5 dB/m、289.5 dB/m,AUROC分别为0.401、0.644、0.807,均P<0.05;脂肪衰减参数联合ALT或TG可提高对NAFLD诊断价值,其中脂肪衰减参数联合ALT的诊断效能更高.结论 脂肪衰减参数联合ALT、TG对NAFLD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