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村卫生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 为了全面掌握海南省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明确新世纪农村卫生工作的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海南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我厅于近期组织了18个市县(全省除海口市外)和海南省农垦总局卫生处等卫生部门,开展了以乡镇、村委会和国营农(林、茶)场为重点的农村卫生现况调查,并专人实地深入三亚、琼山、琼海、屯昌、乐东、保亭、陵水、白沙等12个市县的63个乡、村以及9个国营农场等地就海南省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专题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
末梢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末梢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航天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IM患儿51例作为IM组,并随机选取非IM患儿7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呼吸道感染20例,支气管肺炎31例,健康体检13例,过敏性疾病6例,感染性腹泻4例,心肌炎2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末梢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绝对值.通过ROC曲线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IM组患儿的外周血CD3+和CD8+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CD16+CD56+细胞绝对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细胞比值、CD4/CD8比值、CD19+细胞比值及绝对值、CD16+CD56+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D4+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对诊断I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当CD4/CD8比值≤0.57时,诊断敏感度为96.08%,特异性为98.67%.结论 IM患儿末梢血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CD4/CD8比值对IM具有诊断学意义,临床可用末梢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作为IM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细胞亚群 末梢血 ROC曲线 诊断 -
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
目的 探究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6例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情况及预后,并对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死亡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血压低、尿量少以及心率低,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患者在体温上无明显差异;手术治疗的抢救成功率(88.39%)明显高于保守治疗(50.00%),其死亡率(11.61%)明显低于保守治疗(50.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是否死亡为观测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器官衰竭个数、慢性病史是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器官衰竭个数≤1是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的保护因素,有慢性病史是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临床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治中需要关注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高危因素,及早进行有效治疗,密切关注老年患者、多个器官衰竭患者以及有慢性病史患者,降低死亡率.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小儿血液消化内科治疗的89例AA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补液、思密达保护胃肠黏膜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疗程7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腹泻持续时间、病程时间等临床指标,并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病程时间分别为(2.98±0.92)d、(8.48±2.6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67±1.15)d、(10.02±3.6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IgA、IgG、IgM水平分别为(2.05±0.38)g/L、(11.52±3.13)g/L、(1.63±0.29)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0.29)g/L、(9.57±2.26)g/L、(1.47±0.3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更有效地平衡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从而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
妊娠早期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与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妊娠糖尿病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及血红蛋白(HGB)联合检测对妊娠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首次产检的759例孕妇作为观察队列,收集一般临床信息及检验指标,随访至妊娠24~28周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随访过程中,排除失访者62例,据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筛选出妊娠糖尿病孕妇107例为GDM组,同时筛选出年龄与之匹配的糖耐量正常孕妇590例为NC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ROC曲线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GDM组孕妇的FPG、BMI和HGB分别与NC组比较明显增高[(4.83±0.40)mmol/L vs(4.45±0.32)mmol/L,(23.42±2.86)kg/m2 vs(21.2±2.69)kg/m2,(128.23±7.08)g/L vs(120.73±6.9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ROC曲线得到FPG用于预测GD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95%CI 0.743~0.806,P=0.000;BMI的AUC为0.719,95%CI 0.684~0.752,P=0.000;HGB的AUC为0.779,95%CI 0.746~0.809,P=0.000,取各自的大约登指数所对应的诊断截断值分别为BMI>22.46,FPG>4.59 mmol/L,HGB>123.19 g/L.以三者联合作为筛查方法,预测GDM的AUC为0.871,95%CI 0.844~0.895,P=0.000,其诊断灵敏度为80.37%,特异度为79.66%.结论 早期使用FPG、BMI和HGB联合检测能够提高筛查GDM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对GDM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VSD联合伤科黄水治疗四肢开放性创面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伤科黄水治疗四肢开放性创面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龙川县人民医院外科60例住院的四肢开放性创面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SD联合伤科黄水组(实验组)与VSD负压引流组(对照组).于治疗后第1、7、14天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PR),并对外周血白细胞(WBC)进行计数;取两组患者治疗第7、14天的创面渗出液,采用ELISA法测定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封闭的天数、接受住院治疗的天数、患者发热天数以及换药的次数等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及创面外观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天后,两组患者WBC、CRP、ES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天后,实验组患者的IL-6、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创面外观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创面封闭、肉芽组织生长及住院时间、发热天数及换药次数分别为(8.7±0.9)d、(10.5±0.8)d、(26.3±1.9)d、(5.6±0.4)d、(6.7±0.4)次,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8±1.2)d、(15.6±13.5)d、(39.5±2.7)d、(14.2±1.1)d、(19.8±1.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VSD及伤科黄水治疗四肢开放性创面感染效果显著,其促进创面修复的机制可能与抑制IL-6、TNF-α的表达,改善创面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
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结合离心肌力训练对膝部骨性关节炎患者肌肉力量及膝关节性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结合离心肌力训练对膝部骨性关节炎患者肌肉力量及膝关节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千阳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膝部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主动等速向心结合离心肌力训练法治疗,对照组采取等长结合等张肌力训练法治疗,共治疗8周,记录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大单次动作量、力矩加速能量、平均功率、患膝峰力矩、训练开始前后疗效、临床症状总积分、膝关节疼痛程度积分、膝关节日常活动能力积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积分及患者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略高于对照组的8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愈率为6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积分、膝关节日常活动能力积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积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三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分别为(23.97±2.26)分、(10.14±1.65)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3.88±2.22)分、(14.04±1.94)分,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临床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膝关节主动等速向心结合离心肌力训练能够降低膝部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增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膝关节活动程度,疗效显著.
-
新生儿黄疸光疗后反弹因素分析及管理初探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光疗后反弹的影响因素,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42例黄疸患儿,按光疗结果分为反弹组和无反弹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 36例光疗后反弹,反弹率为14.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黄疸光疗后反弹与胎龄短、产式为剖宫产、胎儿窘迫、羊水少及新生儿ABO溶血病有关(P<0.05);经多元Logistic分析发现,新生儿ABO溶血病及产式为剖宫产是新生儿黄疸光疗后反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光疗后反弹率较高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和产式为剖宫产有关,应加强管理,根据上述因素进行干预,改善新生儿结局.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光疗 logistic分析 反弹因素 管理 -
PAV联合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比例辅助通气(PAV)联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为降低患儿罹患肺损伤寻求佳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诊治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给予SIMV模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PAV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安静状态下(0.5 h、12 h、24 h、48 h)4个时间点发生人机对抗的次数、出现吸气峰压(PIP)次数、平均气道压(MAP)及出现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4个时间点发生人机对抗次数、出现吸气峰压(PIP)次数、平均气道压(MAP)及发生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V联合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能更有效的达到人机同步的性能,有效降低出现吸气峰压次数及平均气道压,同时减少低碳酸血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比例辅助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2012—2017年某院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2012—2017年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采用VITEK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床送检的2674份微生物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并结合相关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205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67.32%);2012—2017年分离的ESBLs(+)%呈每3年逐步下降的趋势;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变化不大,但对个别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氨曲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等药物的耐药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患者分离菌株与HIV(-)患者分离菌株的耐药性相比没有规律性,但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厄他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有不同的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预防和减少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株的发生和传播,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
老年T2DM患者血清CRP、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及其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MAU)的水平及其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60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干式免疫标记散射定量法检测其血清CRP和尿MAU的水平.评价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RP和尿MAU预测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价值.结果 随着血清CRP水平升高,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尿MAU的水平升高,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预测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血管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1、0.699、0.738、0.628、0.666、0.783,尿MAU分别为0.768、0.721、0.627、0.705、0.638、0.700.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或尿MAU均是预测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总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因素(P<0.05).结论 血清CRP和尿MAU可能成为老年T2DM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