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对比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重症哮喘的治疗价值

    作者:唐先俊

    目的:对重症哮喘患者分别应用SIMV+PSV模式及ASV模式,对比两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重症哮喘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应用SIMV+PSV模式;观察组34例,应用ASV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IL-6、TNF-α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报警次数及参数调节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应用ASV模式能够降低患者炎症水平,缩短通气时间,智能化程度更高.

  • 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医学科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凌涛;黄聃;孙大勇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重症医学科(ICU)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南省岳阳市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257例,随机分为ASV组和SIMV组,分别采用ASV模式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30 min和4 h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机械通气4h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困难撤机比例、呼吸机报警次数、调节参数次数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3例患者完成此研究,包括ASV组112例和SIMV组111例.呼吸力学检测显示,与SIMV组比较,机械通气30 min后ASV组患者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升高[18.96±4.28)次/min比(23.71±4.14)次/min,(386.12±79.63)ml比(356.37±85.37)ml,均P<0.05].与SIMV组比较,机械通气4 h后ASV组患者气道峰压下降[(20.79±2.87)cmH2O比(24.18±3.22)cmH2O,P<0.05;1 cmH2O=0.098 kPa]、平均气道压下降[(8.41±2.63)cmH2O比(10.59±2.54)cmH2O,P<0.05]、动态顺应性增加[(46.26±19.35)ml/cmH2O比(40.51±21.05)ml/cmH2O,P<0.05]、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减低[(0.51±0.92)cmH2O比(2.21±1.17)cmH2O,P<0.05];而两组患者的分钟通气量及吸气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械通气4 h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S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报警次数、调节参数次数、困难撤机比例均显著低于SIMV组[(87.2±58.2)h比(100.5±54.9)h,(6.02±2.03)d比(8.83±2.69)d,(7.0±2.8)次比(18.0±6.3)次,(3.2±2.1)次比(8.6±6.7)次,11.6%(13/112)比24.3%(27/111),均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SIMV组显著减低[3.57%(4/112)比9.01%(10/111),P<0.05].结论 ASV模式相对于SIMV+PSV模式可以缩短ICU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改善呼吸力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输尿管软镜术中应用喉罩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通气效果观察

    作者:赵子良;岑燕遗;龚婷;梁荣丰

    目的 评价输尿管软镜术中应用喉罩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的通气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拟在输尿管软镜下行钬激光碎石术的肾结石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使用丙泊芬、舒芬太尼麻醉诱导,手控辅助呼吸至患者自主呼吸消失,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行SIMV.手术结束继续应用SIMV至患者呼吸恢复良好.记录麻醉前(T1)、喉罩置入后通气5 min(T2)、手术结束(T3)和拔除喉罩患者自主呼吸5min(T4)4个时点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值,记录T2和T3时点气道峰压(Ppeak)、分钟通气量(MV)、动态顺应性(Cdy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mTCO2)和压力-容量环(P-V环)、PETCO2波形.结果 4个时点的PaO2、PaCO2、pH值和SpO2均在正常范围.T2和T3时点的PaO2明显高于T1和T4时点(均P< 0.05).术中行喉罩SIMV时,T2和T3时点的Ppeak、MV、Cdyn、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P-V环和PETCO2波形无改变.结论 全身麻醉下输尿管软镜术中应用喉罩SIMV能保持良好的通气效果.

  • 适应性支持通气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卞叶萍;顾永辉;邓晓静;程惠;徐剑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入组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入住江苏省老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年龄≥65岁的急性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6例,将AS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进行前后自身比较,探讨ASV模式对于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及舒适度的影响.结果 AS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相比,患者的呼吸频率减慢[(20.84±4.04)vs.(24.50 ±4.60)次/min,t=4.04,P<0.05]、潮气量升高[(378.41±85.61)vs.(341.52±86.84) mL,t=2.05,P<0.05],吸气阻力降低[(13.24±4.76)vs.(16.54±5.25) cmH2O/L·s,t=3.16,P<0.05],平均气道压[(13.58±2.58) vs.(16.63±1.57) mmHg,t=6.84,P<0.05]、气道峰压[(25.96±3.69)vs.(27.87±2.45) mmHg,t=2.92,P<0.05]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觉模拟评分法[(2.83±0.68)vs.(4.01±1.08)分,t=3.24,P<O.05]评价患者舒适度明显增加,同时两种模式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模式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模式相对于常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可改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以压力支持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与护理

    作者:林丽君;叶建敏;管敏昌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联合压力支持( PS )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NMAS)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40例NMAS患儿按通气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SIMV,观察组患儿接受SIMV+PS;观察两组患儿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BP)、平均气道压(MAP)及氧合指数(O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9±1.1)d,(65.7±7.0)h,(7.9±1.4)d,均低于对照组的(5.6±0.7)d,(75.1±9.2)h,(10.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401,3.636,4.030;P<0.05);两组治疗前后 MABP 均较平稳;观察组治疗后36 h MAP、OI 分别为(7.4±0.9) cmH2O,(4.7±1.8),均低于对照组的(8.1±1.1)cmH2O,(10.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03,6.698;P<0.05)。结论应用SIMV+PS,能改善患儿氧合,降低平均动脉压和气道压,利于早日脱机及减少通气总时间。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做好气道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 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机械辅助呼吸模式比较

    作者:周皓;赵海平

    目的比较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的差异.方法观察34例患者在PSV与SIMV时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患者主观舒适度的变化.结果在两种通气模式下,患者血压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pH值、PaO2、呼吸频率、心率、主观舒适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aCO2有显著性差异(P<0.05).PSV模式优于SIMV模式.结论 PSV模式较SIMV模式更适合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不全时的治疗.

  • 比例辅助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武荣;刘石;郑国方;韩良荣;季东林;髙子波;赵玉祥;丁素芳;潘兆军

    目的 比较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应用时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方法 30例符合MAS诊断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PAV组和SIMV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PAV模式和SIMV模式支持;观察通气前、通气后1 h、12 h、24 h、48 h和撤机前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MABP)、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气道峰压(PIP)、动脉血气值及氧合指数(OI).结果 两组新生儿均治愈出院;在机械通气时间(F=1.425,P=0.243)、吸氧时间(F=3.057,P=0.091)、住院时间(F=0.148,P=0.703)和胸部X线清晰时间(F=0.315,P=0.579)方面,两组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取得相同疗效情况下,机械通气后PAV组各个时间点:RR数值均显著高于SIMV组(P均<0.05);MAP、PIP和VT数值均显著低于SIMV组(P均<0.05);HR、MABP、MV、PH和OI数值与SIM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AV和SIMV模式治疗MAS时,在取得相同疗效情况下,PAV模式采取浅快的呼吸、较小的潮气量和较低的MAP和PIP.

  • 闭环通气模式在机械通气脱机阶段的应用

    作者:姜辉;俞森洋

    目前常用的脱机技术包括T型管自主呼吸试验(SBT)、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在脱机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没有呼吸困难,需要多次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然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的参数,这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为克服这些不足,新的闭环通气模式(closed-loop mechanical ventilation)逐渐开始应用于脱机阶段.

  • 比较两种机械通气模式对呼吸衰竭早产儿通气及换气功能的影响

    作者:沙莉;邱玉芳

    在过去的20年中,尽管死于原发性呼吸衰竭的早产儿明显减少,但是与机械通气相关的疾病仍时有发生,目前关于早产儿呼吸支持的佳策略仍未达成一致.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容量保证(SIMV+VG)是一种新型的、同步的时间转换和压力限制的通气模式,这种通气模式对早产儿通气改善的优点在于它能保证潮气量接近生理需要量水平,这对锻炼患儿自己呼吸、防止潜在的肺损伤,同时防止过低潮气量引发肺不张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了[1].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并发症

    作者:肖昕;帅春;罗先琼;张金萍;周晓光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65例RDS患儿实施SIMV,观察上机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实施SIMV后,50例(76.9%)青紫即刻减轻或消失,49例(75.4%)吸气性呼吸困难减轻;6 h内动脉血氧分压(PaO2)由(5.65±1.12)kPa升高至(8.75±2.13)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由(7.43±1.66)kPa降低至(5.65±1.54)kPa,血氧饱和度(SaO2)由(65.23±12.00)%升高至(87.43±7.85)%,pH由(7.22±0.09)升高至(7.37±0.06).SIMV过程中,45例(69.2%)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为G-杆菌感染;其他并发症包括动脉导管重新开放、颅内出血、肺出血和慢性肺疾病,但少见.55例RDS患儿治愈(84.6%),死亡4例(6.2%).结论SIMV通气模式对RDS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但应注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防治.

  •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改善早产儿呼吸功能的比较研究

    作者:柯华;李占魁;郭金珍;曾君安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 assist,NAVA)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患有严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且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54例早产儿,每例早产儿先后给予SIMV和NAVA模式通气各4 h,共4个循环,不同模式下每通气30 min监测1次吸气峰压(PIP)、潮气量(TV)、顺应性(Compliance)、自主呼吸频率(RR)、Edi峰值(Edi peak),Edi谷值(Edi min)、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每2小时监测1次血气,记录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不同通气模式时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 NAVA模式下 PIP[(19.5 ± 3.1) cmH2O,1 cmH2O=0.098 kPa]、RR[(51.4 ± 7.9)次/min]、Edi peak[(5.1 ± 3.2)μV]、FiO2[(38.2 ± 12.9)%]、MAP[(12.0 ± 0.8)cmH2O]、PaCO2[(41.2 ± 9.3)mmHg,1 mmHg =0.133 kPa],Edi min [(1.2 ± 1.4)μV]均值分别低于SIMV模式[(22.9 ± 3.4)cmH2O、(56.9 ± 8.3)次/min、(7.9 ± 4.9) μV、(39.9 ± 14.1)%、(13.2 ± 0.7)cmH2O、(47.1 ± 10.4)mmHg、(2.0 ± 1.7)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V、Compliance均值则是SIMV模式[(6.2 ± 1.0)ml/kg、(0.25 ± 0.33)ml/cmH2O]低于NAVA模式[(7.2 ± 0.9)ml/kg、(0.37 ± 0.21)ml/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通气模式第一次转换循环中,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PIP、RR、Edi peak、FiO2、Edi min、MAP均呈下降趋势, TV、Compliance呈上升趋势,NAVA模式下降幅度和上升幅度均大于SIMV模式.结论 NAVA通气模式能明显降低呼吸肌负荷,提升通气量,改善肺顺应性,因此其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功能优于SIMV模式,具有肺保护作用.

  • 适合于儿科患儿的常用呼吸机

    作者:许峰;匡凤悟

    正确对小儿进行机械通气是当代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和重症监护室的主要任务之一。机械通气是一项复杂而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措施,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正确使用呼吸机,能起到挽救患儿生命的作用,反之则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常用呼吸机品牌众多,性能各不相同,通气理论、技术、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充分了解各类呼吸机的性能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适合于儿科患儿的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呼吸机。1 小儿专用呼吸机的性能和要求  应用人工呼吸机的目的是维持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纠正高碳酸血症;提供适合的氧浓度,纠正难治性低氧血症;改善氧输送,减少呼吸功,降低氧耗量,缓解呼吸肌疲劳。由于小儿呼吸器官十分柔嫩,常使用不带气囊的插管。插管周围存在泄气,使用定容通气不易保证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不易建立,故使用具有时间转换、限压、恒流(Time Cycled,Pressure Limited,Constant Flow)、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呼气末正压/持续气道正压送气(PEEP/CPAP)功能的人工呼吸机较好。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作者:史源;李华强

    在部分可能需要气管插管的新生儿中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eonatal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近年来在国外得到高度重视.NIPPV是可被广泛应用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增强,NIPPV也可涵盖相似或类同的称谓,包括"经鼻咽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P-SIMV)和经鼻双通道正压通气(N-BiPAP)[1].

  •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比较

    作者:陈建军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本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观察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流速(PEFR)肺功能指标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等指标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PEF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aCO2、RR、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BiPAP模式,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SIMV联合PSV模式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 呼吸机撤机困难策略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笋;艾宇航;覃双全

    目的 研究呼吸机难撤机患者不同撤机策略的效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后呼吸机撤机困难患者75例,随机分为5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撤机方法,压力支持(PSV)撤机组(A组)15例,压力支持联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SV+SIMV)组(B组)15例,T管通气撤机组15例(C组),持续气通正压通气(CPAP)撤机组15例(D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撤机组(E组)15例,观察比较不同撤机策略的效能.结果 各组撒机前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SV撤机设置初始压力水平(Baseline PS),使患者RR < 25 bpm,Vt为5~8 mL/kg临床效果较好.压力支持撤机、压力支持联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撤机效能明显高于T管撤机、CPAP撤机、SIMV撤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本文显示全面评估患者情况、把握撤机时机,是策略性撤机的重要内容;且PSV程序撤机较其他方法有一定优越性.

  • 喉罩辅助下SIMV模式全麻在老年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研究

    作者:严恺舒;廖锡强;赵崇汉;陈珍爱

    目的 探讨喉罩辅助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全麻应用在老年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龄≥65岁、ASA Ⅰ~Ⅲ级且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行喉罩辅助下SIMV模式全麻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观察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恢复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T1~T3时的SBP、DBP和HR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1~T2时的SBP、DBP和H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麻醉用药量少于对照组,首次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辅助下SIMV模式全麻更利于维持老年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苏醒时间,且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治疗呼吸衰竭

    作者:茅尧生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NBIPAP-SIMV-PSV)组合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BIPAP-SIMV-PSV,监测并比较通气治疗前、治疗后2 h、4 h、HR、RR、Bp、PaO2、PaCO2和SaO2变化.结果通气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比较:通气治疗后HR、RR明显减慢;PaO2与SaO2显著提高;PaCO2显著下降;Bp无明显变化.全部病例经2~4 d通气治疗后病情稳定,脱离呼吸机.结论 NBIPAP-SIMV-PSV可明显改善呼吸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迅速提高PaO2与SaO2值,有效降低PaCO2值.能明显改善人机同步性能,更节省呼吸功,患者更舒适.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P<0.01),显著减少医疗费用,可作为治疗COPD合并早、中期呼吸衰竭的一种简便、迅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作者:曾玮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荆州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77例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VC组(40例)和SIMV组(3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治疗后呼吸力学指标及并发症。结果PRVC组治疗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SIMV组(73.0%)(P<0.05);PRVC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及SIMV组治疗后(P<0.05或P<0.01),PRVC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130±12) mmHg (1 mmHg=0.133 kPa)]显著低于治疗前[(117±11) mmHg,P<0.05]及SIMV组治疗后[(122±12) mmHg, P <0.01];PRVC 组患者治疗4 h、2 d 后气道峰压[(27±8) cmH2O,(23±7) cmH2O]均显著低于SIMV组[(36±9) cmH2O,(33±10) cmH2O,P<0.01], PRVC组和SIMV组患者治疗2 d后每分钟通气量[(6.07±1.54) L/min,(6.37±1.74) L/min]和平均动脉压[(9.3±3.3) cmH2O,(9.7±3.6) cmH2O]均明显低于治疗4 h后[(7.95±2.23) L/min,(8.01±2.20) L/min;(12.9±3.3) cmH2O,(13.1±3.2) cmH2O,P<0.01],但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VC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低于 SIMV 组(24.3%)(P<0.05)。结论 PRVC治疗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气道峰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高频振荡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作者:武荣;韩良荣;李娜;郑国方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实施HFOV+SIMV的叠加模式治疗1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采用小压力策略,通过逐渐增加平均气道压以实现吸入氧体积分数<0.6时,经皮氧饱和度>0.9,根据PCO2调整震荡幅度(△P)和频率(f),终维持正常血气.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动脉血气、氧合指数及呼吸机参数.结果:12例患儿在施行HFOV治疗48 h后,氧合指数逐渐下降,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96,P=0.000);所需的平均呼吸道压力明显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12,P=0.000);所需的FiO2逐渐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95,P=0.000);所需振荡压力幅度逐渐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P=0.001);心率、血压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95,P=0.386;F=0.764,P=0.553).结论:HFOV+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对机体影响的比较

    作者:刘美描;余雪涛;邱文冰;黄贤锡;方伟强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对机体的影响是否不同.方法 对ICU内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超过48 h的危重患者,使用SIMV或PSV模式进行SBT.对入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记录SBT前、SBT后2 h和SBT后24 h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以及测末梢血糖等指标.结果 使用SIMV模式进行SBT的有14例(男9例,女5例),使用PSV模式进行SBT的有18例(男15例,女3例),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无差异,且SBT前、SBT后2 h及SBT后24 h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末梢血糖等指标也均无差异(均P > 0.05).结论 使用SIMV模式或PSV模式进行SBT对呼吸循环及血糖的影响无差异.

10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