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Basic & Clinical Medicine 기초의학여림상
- 主管单位: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北京生理科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358
- 国内刊号: 1001-6325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MAPK和Ca2+通路对介导弱氧修饰LDL增强HUVEC PAI-1活性
探讨弱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m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活性的影响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反应及第二信使Ca2+在其中作用.用mmLDL作用于传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活性的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几种不同浓度的mmLDL(12.5~200mg/L)作用HUVEC 12h,PAI-1活性显著增加.PD98059(60μmol/L)能阻断mmLDL对PAI-1活性的诱导反应.mmLDL(50mg/L)能显著诱导HUVEC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增高.表明mmLDL作用HUVEC能诱导PAI-1活性明显增加;MAPK级联反应和胞内Ca2+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
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变化的影响
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变化及胰岛素的治疗作用.给成年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每日给予长效胰岛素2~3U使血糖低于10mmol/L,于第3月及第6月末以NADPH-d组化法显示海马NOS阳性神经元.并做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海马NOS阳性神经元密度变化如下:糖尿病组齿状回3月时显著减少(P<0.01),6月时更明显(P<0.01);CA1区6月时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齿状回3月时恢复正常,而6月时低于正常(P<0.01)但高于糖尿病组3月时(P<0.05);CA1区3月、6月均恢复正常.行为学测试中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变化与齿状回NOS阳性神经元密度变化一致.以上变化可能与糖尿病学习记忆功能损伤有关.胰岛素治疗可延缓其发生.
-
β-淀粉样蛋白对衰老模型大鼠脑海马神经元的毒害作用
研究β-淀粉样蛋白(β-AP)对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采用D-半乳糖(D-gal)建立衰老动物模型,海马内微注射β-AP,检测各组大鼠Y-迷宫分辨学习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的变化,并测定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Na+-K+-ATP酶活性和海马线粒体膜流动性.可见β-AP加上D-gal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只用β-AP或D-gal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β-AP或D-gal组比较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海马线粒体膜流动性显著降低.结果表明,β-AP与D-gal联合使用可导致衰老大鼠脑海马自由基损伤加重,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减弱.
-
吩嗪甲酸硫酯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人红细胞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为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人红细胞在自由基作用下的变化情况,通过测定自由基作用前后G6PD缺乏人红细胞变形能力、高铁血红蛋白生成、过氧化氢酶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还原型三磷酸吡啶核苷(NADPH)的浓度,并与正常红细胞比较.结果显示G6PD缺乏红细胞在氧自由基作用下变形能力、过氧化氢酶活力、GSH及NADPH水平与正常红细胞相比显著下降(P<0.01),而高铁血红蛋白生成显著增加(P<0.01),从而得出G6PD缺乏红细胞氧化易感性增强导致细胞损伤、变形能力下降是其易发溶血的主要原因的结论.
-
谷胱甘肽对酵母多糖诱导的小鼠肝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谷胱甘肽对酵母多糖诱导的小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影响.腹腔注射(ip)谷胱甘肽(20mg/kg),然后ip酵母多糖(0.5g/kg).RT-PCR检测肝组织TNF-αmRNA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TNF-α蛋白水平及DTNB显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发现损伤组肝组织TNF-αmRNA,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组肝组织TNF-αmRNA,蛋白水平都低于损伤组.谷胱甘肽组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其他各组(P<0.05).谷胱甘肽抑制了由酵母多糖诱导的小鼠肝组织TNF-αmRNA蛋白的表达.
-
人宫颈癌组织染色体部分位点杂合性丢失
了解人宫颈癌组织中3、6、11和18号染色体部分位点杂合性丢失的分布状况,为宫颈癌相关基因的定位以及临床诊断分子标志的筛选提供依据.采用宫颈癌基因组中3、6、11和18号染色体上的8个微卫星标志,对源自宫颈癌高发区的宫颈癌活检标本,以PCR-变性电泳-银染的方法检测上述位点的杂合性丢失.其中在染色体3p14、18q21等位点存在较高频率的杂合性丢失.结果表明杂合性丢失是宫颈癌癌变过程中常见的遗传性改变,宫颈癌中存在杂合性丢失的高频区,提示相应位点存在潜在的抑癌基因.
-
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 mRNA 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在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的表达及HO-1/一氧化碳(HO-1/CO)体系对PASMC增殖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O-1 mRNA表达.用双波长法检测碳氧血红蛋白(HbCO)吸光值.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发现HO-1 mRNA在常氧大鼠PASMC有低水平的表达,低氧12h HO-1 mRNA水平是常氧时的1.5倍,且HbCO产量随之显著增高(P<0.01);低氧24h HO-1 mRNA表达呈回落趋势,HbCO产量亦有所减少,但两者仍高于常氧水平.低氧12h及24h PASMC PCNA核阳性反应颗粒表达较常氧时增强(P<0.01,P<0.001),使用HO抑制剂ZnPP-9,其PCNA核阳性反应颗粒表达较单纯低氧时增加更多(P<0.001,P<0.01).低氧组核NF-κB阳性染色较常氧组增强(P<0.001),使用ZnPP-9,其表达则比低氧时更多(P<0.01).低氧通过诱导大鼠PASMC的HO-1 mRNA基因表达,上调HO/CO体系活性,使内源性CO含量增高,抑制PASMC增殖;NF-κB参与了PASMC增殖的调控机制.
-
磁场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骨强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旋转恒定磁场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骨强度和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处理30分钟且加钙组的骨密度、能量吸收、弹性能量吸收、大载荷、大桡度和弹性桡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去卵巢组,分别增加3.5%,15.4%,12.4%,7.6%,5.8%,11.9%和5.2%.其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等指标也比去卵巢组分别高71%、108%、156%.实验还检测了暴磁1个月及停止暴磁后1到2个月,大鼠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磁场处理存在着窗口效应和滞后效应.
-
中国汉族人芳香二烷基磷酸酯酶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观察芳香二烷基磷酸酯酶(paraoxonase,PON1)基因启动子区-108(C/T)多态性与人类冠心病(CHD)及其血脂水平的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CHD患者PON1基因启动子区-108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POM启动子区-108位点存在多态性,出现三种基因型:TT、TC和CC.各等位基因的分布在正常对照组及CHD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CC基因型的分布在两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与CHD组间各基因型血浆ApoAⅠ水平无显著性差异;CHD组CC纯合子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TT纯合子和TC杂合子的H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该多态性可能与CHD有一定的相关性.
-
厄贝沙坦对肾硬化大鼠肾小管间质中MMP-9/TIMP-1表达的影响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单侧肾切除后,重复注射阿霉素复制肾小球硬化大鼠肾小管-间质的表达,以及厄贝沙坦对其的影响和可能的保护作用机制.将肾小球硬化大鼠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设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检测厄贝沙坦治疗4周后,肾功能和组织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或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MMP-9/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表明肾小球硬化组肾小管中MMP-9、TIMP-1、TGF-β1显著增加.厄贝沙坦组中肾小管中上述指标表达下降.提示厄贝沙坦在延缓肾小球硬化同时,在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方面有一定保护作用.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过度表达抑制GFAT的活性
为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在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对氨基己糖途径之关键酶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酰基转移酶(GFAT)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观察PTP1B在细胞内的过度表达对GFAT的活性及其终产物二磷酸尿嘧啶N-乙酰葡萄糖胺生成的影响及PTP抑制剂正钒酸盐的对抗作用,并测定对细胞内GFAT mRNA水平和PTP1B对GFAT的直接作用等,发现PTP1B在L6、HepG2、3T3-L1和HIRc等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可明显抑制GFAT的活性,且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
-
γ射线辐射对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肾上腺髓质素和内皮素生成的影响
为观察60Co γ射线辐射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内皮素(ET)生成的影响,以探讨辐射防治再狭窄的机制,采用逆转录-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观察经0,1,14,25Gy辐射的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Adm和ET mRNA水平;用放免方法测定相应的Adm和ET的生成.发现1Gy辐射对VSMC Adm和ET的生成及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影响.14Gy辐射后VSMC生成的Adm较对照组增加270%(P<0.05),ET的生成较对照组降低27.3%(P<0.01);25Gy辐射使VSMC生成的Adm和ET含量分别增加233%(P<0.05)和降低58.0%(P<0.01).14和25Gy辐射分别使细胞Adm mRNA水平较对照组增加82.4%(P<0.01)和101%(P<0.01),使ET mR-N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47.1%(P<0.01)及40.2%(P<0.01).表明60Coγ射线辐射可以促进Adm的蛋白及基因表达,而抑制ET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了Adm/ET比值.
-
不同有害因素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及NFκB的影响
探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一些有害因素作用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对单核细胞粘附率、VEC的白细胞粘附分子VCAM-1、ICAM-1及转录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为阐明不同有害因素在AS早期发病机制中作用与机理提供依据.本文采用细胞计数法测粘附率,细胞免疫组化及ELISA法检测粘附分子表达及NFκB活化,原位杂交法测VCAM-1m-RNA;结果显示,mmLDL、rTNFα均能明显增加U937细胞的粘附,粘附百分率分别为对照组的7倍和9.2倍,rTNFα可使内皮细胞的VCAM-1、ICAM-1和P-selectin表达显著上调,但mmLDL没有相似的作用;VEC在流体低剪切振荡流的作用下,明显上调VCAM-1mRNA及VCAM-1的表达,mmLDL、rTNFα和低剪切振荡流作用后,均可增加内皮细胞NFκB亚单位P65的核转位.
-
热休克蛋白的产生提高大鼠离体皮瓣的成活
观察热休克蛋白对离体皮瓣成活的影响.雄性大鼠分对照组,全身加热组,局部加热组.加热组分别全身或局部42℃作用30min,离体皮瓣取自大腿内收缩肌条一块(2cm×6cm),植入同侧腹股沟.手术3d后处死动物,用硝基蓝四氮唑染色判定皮肤损失面积(cm2)及肌肉运动性,皮瓣上皮肤和肌肉用定量Norther和Wester分析HSP72的变化及离体皮瓣存活率.局部和全身预热的大鼠皮肤成活率明显提高23%,HSP72的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实验结果表明热诱导热休克蛋白的产生有利于皮肤移植后皮瓣的成活.
-
缺血预适应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近期影响
预先短暂缺血可以提高心肌组织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的耐受性,称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有研究证实,梗死前心绞痛可以通过IP机制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梗死面积,保护其心脏功能.
-
波形蛋白阳性细胞在人胚脑中的分布
波形蛋白(Vimentin)是中间丝蛋白的一种,其表达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有一定的时间性,主要表达于尚未发生终末分化的细胞,即神经祖细胞/前体细胞.
-
感光受体外周蛋白结合蛋白对虫荧光素酶体外折叠的促进作用
探讨感光受体外周蛋白结合蛋白(PBP)在体外是否有促进变性蛋白质复性的作用.虫荧光素酶用盐酸胍变性,然后在PBP、HSP70、HSP60存在下进行体外复性,用虫荧光素酶分析系统检测该酶的复性程度.结果显示PBP对虫荧光素酶的复性能力很低,当与HSP70同时作用时,酶活力明显高于PBP或HSP70组,而PBP与HSP60组合对酶的复性能力较HSP60组未见有明显差异;当PBP,HSP70,HSP60三者同时存在时,酶活力恢复率高.去除复性缓冲液中的ATP及其再生系统,酶活力的复性率明显下降.结果表明PBP具有协助HSP70,在ATP依赖的情况下促进变性虫荧光素酶体外复性的分子伴侣功能.
-
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进展
载体是基因治疗的一个限速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近两年来基因运载体系,基因转移方式,新的基因治疗策略的进展以及它们在心血管中的应用.
-
冠心病的基因治疗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疾病.虽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得到充分发展,但仍有一部分严重冠心病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近年来,冠心病的基因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冠心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目的基因的选择、基因载体的选择和心脏基因导入途径的选择.对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促血管生成素-1基因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现状作了重点介绍.
-
脂蛋白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基因治疗的现状
在人类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今天,基因治疗将会成为与各种遗传和非遗传性疾病做斗争的一种有力武器.有效的基因治疗取决于对疾病发生分子机制的正确认识.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认识的深入,一些分子靶点被逐步确认.其中系统靶点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影响高密度脂蛋白(HDL)代谢为主,局部靶点则主要为抑制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局部抗血栓、抗氧化和促进血管内皮修复.针对这一系列靶点,有的基因需要高表达,有的基因则需要抑制,才能起到治疗作用.但是目前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治疗还主要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向临床应用的过渡还有赖于基因载体系统的研发和适动物模型的制备.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
原发性高血压的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为高血压的长效(数周、数月或数年)治疗提供了可能.高血压病基因治疗的临床前研究运用了两种策略:1.将功能基因导人体内增加扩血管蛋白物质.2.将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S-ODN)或反义DNA导人体内,抑制缩血管基因的功能.为达到此目的,已建立了两种基因导入方法:1.将AS-ODN直接注射人人体或附着于阳离子脂质体注入.2.利用含完整DNA的病毒载体.目前,临床前研究资料提示高血压病的基因治疗是可行的,但在临床用于人的基因治疗前还需进行深入研究,一些理论问题还尚待解决.
-
基因治疗的新型载体研究进展
建立和发展一个安全及有效的载体系统对基因治疗是极其重要的.尽管病毒载体已经在临床上用于基因治疗,但其安全性仍然不确切.近年来,许多非病毒性基因载体系统已被广泛开展及应用.本综述将讨论一些新的基因载体系统,特别是本实验室开展研究的载体系统,包括细胞转导肽、电脉冲导入系统、壳聚糖载体等.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3 04 05 06 Z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