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前庭脊髓束终末与脊髓小脑束起源细胞间的突触联系
摘要: 目的探讨前庭脊髓束终末与脊髓小脑束起源细胞间的突触联系.方法采用HRP逆行追踪和顺行溃变结合电镜技术,对大鼠的前庭脊髓束终末与脊髓小脑束起源细胞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溃变的前庭脊髓束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脊髓小脑束神经元胞体之间形成的突触数量较少,其中轴-树型突触数量多于轴-体型突触.突触前终末含有丰富的清亮型扁平突触小泡,其次为清亮型圆形小泡.前庭脊髓束轴突溃变终末与脊髓边缘细胞形成的突触数量多于Clarks柱细胞形成的突触,并形成一些以标记树突为中心的突触复合体.结论本研究从形态上证实前庭脊髓束终末直接与脊髓小脑束起源细胞发生突触联系,也表明前庭脊髓束对脊髓小脑束起源细胞向小脑的信息传递具有直接调控使用.
-
超声造影评估子宫肌层肿瘤的形态学特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估子宫肌层肿瘤形态学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子宫肌瘤、19例子宫腺肌瘤及5例子宫肉瘤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分析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增强早期,子宫肌瘤主要表现为周边血管首先灌注呈环状高增强,后呈分枝状进入瘤体内部,继而整个瘤体呈均匀或不均匀等增强,变性区域则无增强;增强晚期呈周边环状高增强,内部低增强,边界清晰.子宫腺肌瘤早期主要表现为与肌层同步的多血管放射状不均匀等增强晚期造影剂消退呈不均匀低增强,边界不清.子宫肉瘤主要表现为与肌层同步的不均匀高增强,内部可见大片无增强区域;后期病灶区域造影剂无明显消退.结论 超声造影可清楚显示子宫肌层肿瘤的形态学特征,为鉴别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
阴茎海绵体神经丛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目的 探讨常规手术入路修复尿道对阴茎海绵体神经丛损伤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通过解剖成人男尸标本15具,观察阴茎海绵体神经丛走行及其分支与周围血管神经组织的毗邻关系;通过解剖新鲜成人男尸3具,模拟不同手术入路修复尿道,探讨降低阴茎海绵体神经损伤的术式.结果 阴茎海绵体神经与尿道膜部和尿道前列腺部关系密切,神经呈网束状经过尿生殖膈,其宽度(12.11±2.32)mm.结论 经耻骨联合和经会阴途径来重建尿道,都有损伤阴茎海绵体神经丛的可能,需紧贴中线的操作才大限度降低损伤.
-
槲皮素改善糖尿病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及总胆固醇的作用
目的 研究槲皮素治疗糖尿病肥胖大鼠(Zucker diabetes fatty,ZDF)糖脂代谢紊乱及胆固醇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给予高糖高脂喂养,并辅以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建立糖尿病肥胖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给予槲皮素治疗.模型构建8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检测大鼠空腹胰岛索(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大鼠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HE染色观察测定大鼠胰腺组织学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大鼠TC、FFA、TG、LDL-C含量明显降低,HDL-C含量显著增高(P<0.05);实验组大鼠FBG、FINS、HbA1c、ISI和HOMA-IR含量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大鼠血清内尿素氮(BUN)、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含量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明显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槲皮素能够有降低糖尿病肥胖大鼠血糖和胆固醇、调节血脂紊乱,对糖尿病肥胖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生长激素释放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mTOR和Caspase-3表达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释放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mTOR、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发性高血压清洁级雄性大鼠12只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适应性喂养3周后,13周龄起,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生长激素释放肽,对照组每日给予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两组大鼠尾动脉舒张压,临床生化指标、血清PI3K、AKT、mTOR、Caspase-3表达水平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系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4周后,观察组大鼠尾动脉舒张压明显下降,对照组大鼠舒张压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治疗的延长,观察组大鼠血压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大鼠临床生化指标BUN、Cr、MDA明显下降,SOD水平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大鼠PI3K、AKT、mTOR、Caspase-3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大鼠AI(2.67±0.98)%明显低于对照组(4.01±1.03)%.结论 生长激素释放肽通过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降低大鼠机体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PI3K、AKT、mTOR、Caspase-3表达水平,改善大鼠血压.
-
内源性硫化氢水平与脑低分化神经胶质瘤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硫化氢H2S合成酶基因表达水平与人神经胶质瘤分化与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 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的脑低分化神经胶质瘤(BLGG)模块收集神经胶质瘤患者共530例,其中男患者291例,女患者238例,1例性别不详.患者年龄范围14 ~ 87岁,确诊为脑低分化神经胶质瘤Ⅱ级248例,Ⅲ级265例.结果 在神经胶质瘤Ⅱ级患者,脑H2S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Ⅲ级患者(P<0.05).CBS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或等于11.63的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CBS基因表达水平低于11.63的患者.CBS基因表达水平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年龄呈负相关.在神经胶质瘤患者中,另一个H2S合成酶3硫基丙酸硫基转移酶(MPST)的基因表达水平与CBS的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MPST基因表达水平大于10.27的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9.51)组的患者(P<0.05).结论 H2S合成酶的基因表达水平与人神经胶质瘤的分化及生存率密切相关.
-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肺组织中Sirt1的表达及其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致肺损伤的病理机制中Sirt1的作用及其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结肠黏膜组织致敏加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灌肠的方法建立大鼠UC模型,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每组各24只,每个观察时间点正常组与模型组各8只.于造模后第0、2、4周动态观察肺、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olt检测肺组织中Sirt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IL-6和IL-10浓度.结果 造模第2、4周时,模型组肺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增加了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Sirt1表达降低.结论 肺组织中Sirt1低表达与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损伤密切相关,其可能是UC肺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
大鼠脑出血后MicroRNA-21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产生炎症反应的机制
目的 研究大鼠脑出血后MicroRNA-21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产生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 60只成年SD大鼠构建脑出血ICH模型,并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和MicroRNA-21组.收集大鼠脑组织,采用HE染色检测脑组织损伤;TUNEL法检测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MicroRNA-21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组织小胶质细胞Iba-1活化.ELISA方法测定脑组织IL-1β、IL-6和TNF-α含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MicroRNA-21组中受损神经细胞数显著升高,细胞凋亡数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血肿周围MicroRNA-21 mRNA显著降低,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MicroRNA-21组血肿周围MicroRNA-21mRNA显著升高,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icroRNA-21组受损神经细胞数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5),血肿周围MicroRNA-21 mRNA显著升高,IL-1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croRNA-21可减轻大鼠脑出血后激活小胶质细胞所致的脑内炎症反应,对损伤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脑出血 MicroRNA-21 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
半枝莲对三阴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半枝莲对三阴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MDA-MB-231细胞株培养,分别用生理盐水、25μg/mL、50μg/mL、75μg/mL和100μg/mL半枝莲处理细胞,分别于12h、24h和48 h应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采用Boyden小室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半枝莲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呈剂量依赖促进细胞凋亡100 μg/mL时凋亡细胞比率大为50.0%;呈剂量依赖性阻滞MDA-MB-231细胞周期,G1期细胞比率,降低S期和G2期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100 mg/mL时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结论 半枝莲浓度为100μg/mL时,可有效阻滞细胞周期,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
-
RUNX2基因扩增与骨肉瘤组织上皮-间质转换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RUNX2基因扩增与骨肉瘤组织上皮-间质转换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旨在为分析RUNX2在介导骨肉瘤恶性生物学行为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骨肉瘤患者60例,同期选取癌旁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RUNX2基因的蛋白水平,同时检测上皮-间质转换标记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采用相关分析RUNX2与上皮-间质转换的关系,同时采用生存曲线分析RUNX2基因表达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RUNX2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8.3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1例RUNX2阳性组织中,上皮-间质转换发生率明显升高,表现为E-cadherin表达降低和Vimentin表达增加,明显高于RUNX2阴性组织(P<0.05).RUNX2阳性组中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33±7.12)月,3年生存率为19.51%(8/41),明显低于RUNX2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肉瘤组织中存在RUNX2基因异常扩增表达,并参与介导了上皮-间质转换的发生,后者与化疗耐药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
广东青年指(趾)长、指(趾)长比及运动能力与地域差异的关系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间青年大学生指(趾)长、指(趾)长比以及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来自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客家地区(梅州、河源)以及粤语地区(广州、佛山、肇庆等)19~22周岁在读青年大学生309名,其中男性142人,女性167人.用游标卡尺测量手指长度、脚趾长度并计算示指与环指指长比(2D∶4D)及第一脚趾与第二脚趾趾长比(1T∶2T),按照大学生体质健康评分标准(2014年修订版)测定体能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地区间指长及趾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地区间右手2D: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右手2D:4D大的是潮汕地区(0.9323),其次是粤语地区(0.9194),小的是客家地区(0.9061),而各地区间左手2D:4D、左脚1T∶2T、右脚1T∶2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地区间运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各地区间大学生运动能力不存在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