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Journal of Dental Prevention & Treatment 광동아병방치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245
- 国内刊号: 44-140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060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重度慢性牙周炎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Ⅱ类基因区基因多态性与重度慢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为寻找汉族人群重度慢性牙周炎易感基因或抗病基因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34例,健康对照81人,取颊黏膜拭子,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检测HLA DQB1*0602多态性,比较两组DQB1*0602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 重度慢性牙周炎组与健康对照组HLA DQB1*060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95、 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4,P=0.002),相对危险度RR=1.84.结论 HLA DQB1*060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重度慢性牙周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
-
颅骨锁骨发育不良患者乳牙结构及能谱分析
目的 研究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患者乳牙牙齿结构及组分.方法 收集一CCD家系先证患者的滞留乳牙,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比较CCD患者乳牙与正常乳牙的结构及组成成分差异.结果 该CCD患者具有较典型的颅骨锁骨发育不良临床症状.CCD乳牙牙釉质的钙、磷含量分别为(13.81±0.275)%、 (5.34±0.197)%;正常乳牙牙釉质钙、磷含量分别为(38.50±0.997)%、 (19.19±0.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 0.019).光镜下可见CCD乳前牙釉质厚度无明显变薄,釉板(或裂隙样)及釉丛结构较多,观察牙骨质时未见明确牙骨质细胞,电镜下可见牙本质小管分布及大小不均,部分闭塞,并可见裂隙.结论 CCD患者乳牙超微结构与正常牙齿有别,其牙釉质矿化较差,牙本质各元素含量无明显降低.
-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基因mRNA在口腔鳞癌及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基因(parathyroid hormone-like hormone,PTHLH)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黏膜及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OSCC患者,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和自身对照正常口腔黏膜中PTHLH mRNA的表达,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PTHLH mRNA在OSCC黏膜和自身对照正常黏膜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0%和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P<0.001).PTHLH mRNA在OSCC黏膜和自身对照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38±0.15和0.74±0.10,上调3.0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3,P<0.01).PTHLH mRNA在OSCC中表达上调与肿瘤临床分期(t=1.60)、病理分化程度(t=1.95)、是否发生颈淋巴结转移(t=1.73)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癌变过程中PTHLH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PTHLH基因可能是OSCC的1个靶基因,在OSCC分类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间歇期和溃疡期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的变化
目的 检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间歇期和溃疡期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15例患者,女6例,男9例,抽取间歇期和溃疡期的静脉血,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2、IFNγ、IL4、IL10的含量,比较患者间歇期和溃疡期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患者溃疡期血清中的IL2、IFNγ、IL4含量明显高于间歇期,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的含量在间歇期和溃疡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RAU患者溃疡期的细胞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发生变化,Th1和Th2细胞失衡.
-
牙周炎大鼠正畸牙移动张力侧牙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炎性牙周条件下牙移动及牙周改建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的表达.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为正常牙移动组、牙周炎牙移动组,通过对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在预定的0、 0.5、 1、 2、 3、 5、 7、 14、 21 d时间点处死动物,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牙移动张力侧TGF-β1蛋白表达强度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 正常牙移动组中,TGF-β1在牙周膜的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骨髓组织呈弱阳性表达,牙移动1 d后,张力侧牙周膜区免疫染色的阳性反应明显增强, 2 d后达到高峰;牙周炎牙移动组,TGF-β1在破骨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呈阳性表达,牙移动0.5 d后,张力侧牙周膜区免疫染色的阳性反应明显增强,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牙周炎症影响正畸力效应下的牙周组织改建.
-
根管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根管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8颗根管治疗失败的患牙用丁克除和逐步后退法行根管再治疗, 1年后复查治疗效果.结果 回访105颗,总有效率81.9%,其中成功71颗,好转15颗,失败19颗.结论 根管治疗失败后的患牙行根管再治疗仍可使患牙得以保存.
-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临床发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有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周炎、牙髓炎患者共20例,通过X线片及临床经验寻找并确诊近中颊侧第二根管.采用常规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侧方加压充填根管.结果 20颗患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6、 12个月复诊,患者无主观症状,咀嚼功能良好,X线检查原有根尖阴影明显缩小,或未见新的根尖病变发生,临床疗效均为成功.结论 术前、术中、术后的X线片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诊断及治疗有较大帮助.
-
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牙髓牙周联合病变120例182颗患牙,采用牙髓牙周综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经2年随访, 182颗患牙综合治疗的有效率为84.62%.结论 对牙髓牙周联合病变采用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后复发特点与再矫治
目的 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后复发的特点及二次矫治疗效.方法 分析1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后复发的特点,采用直丝弓或方丝弓矫治器进行二次矫治,二次矫治前后行头影测量分析矫治效果.结果 牙列不齐、覆(牙合)覆盖增大及支抗磨牙旋转、前移为主要复发特点.经过15~23个月的二次矫治, 12例患者牙齿排列整齐,覆(牙合)覆盖正常,咬合关系达到个别正常(牙合),患者满意.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复发后口内状况较复杂,选择合适的二次矫治方法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
纤维桩冠再修复上颌切牙烤瓷冠基牙牙折探讨
目的 探讨上颌切牙烤瓷冠基牙牙折后用纤维桩、流体树脂核及烤瓷冠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上颌切牙烤瓷冠基牙牙折病例33例共34颗患牙,完善根管治疗,纤维桩加流体树脂恢复桩核外形,颈部形成箍结构,贵金属烤瓷冠修复,随访12~27个月.结果 33例患者中有32例33颗患牙再修复体固位良好,牙周未见异常; 1例患者1颗右上侧切牙单冠再次牙折,牙根和纤维桩在同一界面折断,断面未超过龈下1 mm,螺旋器械去除纤维桩,再次按上述方法修复.此患牙随访无不适或异常,复查时修复体无松动、叩痛,根尖周、牙周未见异常.结论 上颌切牙烤瓷冠基牙牙折,用石英纤维桩、流体树脂核及颈部箍结构可有效增强残根的抗折性能,获得满意的再修复效果.
-
手术联合正畸导萌埋伏尖牙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外科联合正畸导萌埋伏尖牙的疗效.方法 方丝弓矫治技术先排齐牙列,扩展尖牙缺失处间隙,采用外科翻瓣导萌术,暴露埋伏尖牙的牙冠,粘接舌侧扣,对埋伏尖牙进行正畸牵引导萌.结果 12颗埋伏尖牙均被牵引至牙列并排齐,牙髓和牙周情况正常.结论 正确的外科手术暴露和正畸牵引导萌,能有效牵引埋伏尖牙至牙列.
-
磁性附着体代替预成磁性种植基台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在种植体上利用Magfit磁性附着体活动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为10例患者种植18颗ITI种植体,在其上铸造Magfit磁性附着体后活动修复,对义齿的固位、咀嚼和使用情况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种植体上使用磁性附着体的设计,降低了一期种植体植入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上部修复费用. 18颗种植体及磁性附着体均正常使用,义齿的固位力、稳定性、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种植体上使用铸造Magfit磁性附着体可为牙槽骨严重吸收或常规义齿修复困难的患者提供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
模型树脂在金属烤瓷基底焊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提高金属烤瓷基底焊接质量的方法.方法 200多件需要焊接的金属烤瓷基底,在口内使用模型树脂对金属基底位置进行固定,再用模型树脂制作1副复位用树脂模型,然后进行焊接,把焊件复位到树脂模型上,检查其准确性.如出现假焊、移位,可以把基底冠重新切开复位到树脂模型上重新进行定位、二次焊接.结果 200多件金属烤瓷基底,焊接的准确度高,操作简单、快速,减少了患者的复诊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应用模型树脂固定基底并制作复位模型保证了金属烤瓷基底焊接的精度,提高了金属烤瓷修复体的焊接质量.
-
牙体预备前后比色对烤瓷修复选色结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牙体预备前后比色对烤瓷修复选色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需要制作前牙烤瓷桥的患者20例,在备牙前和备牙后分别比色,同时选择同颌对侧尖牙的比色作为参照,分别记录比色牙颈、中、切3部分Vitapan 3D-Master值.结果 牙体预备前、后比色对选色结果的明度、饱和度有影响,对色调选择无影响;牙体预备后,选择对侧尖牙的颜色作为烤瓷桥修复比色的参照时,会导致烤瓷桥颜色总体明度降低和饱和度增加.结论 备牙前比色和备牙后比色存在差异,备牙前比色参考基牙颜色更利于制作出完美的烤瓷桥.
-
种植体颈部形态与非负荷期边缘骨吸收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种植体颈部形态与非负荷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关系.方法 80例磨牙种植修复患者共120个种植体分为2组,光滑圆柱形组37例,上、下颌植入颈部为圆柱形的Replace种植体各30个;光滑圆锥形组43例,上、下颌植入颈部为圆锥形的Straumann种植体各30个.在X线全景片上测量2组种植体植入后非负荷期边缘骨吸收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同一颈部形态种植体上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较下颌程度低,光滑圆柱形组(t=2.964 1)和光滑圆锥形组(t=2.213 9)上颌种植体的边缘骨吸收均小于下颌种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上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6 7,P>0.05),光滑圆柱形组较光滑圆锥形组下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7 9,P<0.05).结论 非负荷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程度与种植体颈部形态及种植体的部位有关.
-
龋高危人群的检测方法——龋活跃性试验
流行病学证据证明在人群中的确存在患龋风险很高的个体.若能将龋高危人群从普通人群中筛选出来,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就能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龋病的预防.近年来,很多学者都致力于龋高危人群筛检方法的研究,即龋活跃性试验.笔者对龋活跃性试验的各种方法作一综述.
-
牙周病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牙周病是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近年来随着牙周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牙周病的治疗方法有了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
颞下颌关节侧向脱位的复位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侧向脱位的诊治方法.方法 根据颞下颌关节侧向脱位临床特点,对诊断为颞下颌关节侧向脱位的3例患者在局部麻醉下采取一手压、一手推的手法复位.结果 3例患者均1次复位成功.复位后面部形态、面肌紧张度、咬合关系即刻恢复.结论 根据颞下颌关节侧向脱位临床特点明确诊断,采用正确的手法可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
-
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竖直前的螺旋CT三维重建定位研究
目的 探讨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竖直前螺旋CT三维重建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需竖直排齐的患者作螺旋CT扫描,采用容积重建,表面遮盖显示、多平面重建、大密度投影,获得牙体表面立体图像及任意平面、曲面的断层影像,采用电子关节分离技术结合仿真内镜和染色技术,从不同角度旋转下颌骨进行观察.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清晰显示了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的立体形态,以及在下颌骨内三维方向的位置及与邻牙的立体接触关系.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可作为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竖直前准确有效的检查定位手段,对手术切口的设计、进路的选择、正畸牵引附件的安放及牵引方向的制定有显著指导作用.
-
腮腺区损伤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有效避免腮腺区损伤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6例腮腺区损伤的治疗方法,并讨论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治疗方案.结果 26例腮腺区损伤患者,24例一期愈合, 1例二期愈合, 1例面瘫未愈.结论 腮腺区损伤处理得当,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保留下颌骨完整性的舌癌联合根治术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保留下颌骨完整性的手术方法及其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下颌骨舌侧骨膜未受侵犯的舌癌患者行保留下颌骨完整性的联合根治术,在舌癌原发灶1.0~1.5 cm外,扩大切除原发灶及口底组织,与颈淋巴清扫组织整块切除,视口底黏膜有无受侵犯,保留或切除下颌骨舌侧骨膜,缺损采用直接拉拢缝合,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结果 15例患者术后面部外形无明显畸形,咬合关系无改变,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随访3~10年,局部复发4例,其中原发部位复发3例,均与下颌骨及其舌侧黏骨膜无关,同侧颈部复发1例.患者3年生存率73.3%(11/15), 5年生存率55.5%(5/9).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保留下颌骨完整性的舌癌联合根治术既能根治肿瘤,又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存质量.
-
2004~2008年汕头市3岁儿童龋病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汕头市3岁儿童龋病情况,为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2008年来汕头市妇幼保健院例行幼儿园入园体检的汕头市3岁儿童进行龋齿检查, 2008年增加对儿童口腔清洁卫生及家长对婴幼儿口腔卫生知识认知程度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平均患龋率为16.53%,5年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龋均1.28, 5年来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经常清洁口腔的儿童患龋率低于偶尔清洁及未清洁口腔的儿童(P<0.05);家长对婴幼儿口腔卫生知识认知程度较低.结论 5年来汕头市3岁儿童患龋率没有明显下降趋势,提示对婴幼儿口腔保健重视不足,应加强对家长的宣教工作,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帮助婴幼儿做好口腔卫生工作,培养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