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活性对比研究
摘要: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是一种神经细胞特有的含有γ亚单位的糖酵解酶.脑损害时神经细胞崩解该酶溢入脑脊液( CSF),使其含量升高.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 CSF-NSE与血液 NSE的含量及其对比变化,作为判断脑内神经元损伤客观指标的有关报道甚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 CSF与血的 NSE含量测定及对比研究,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
Frasier综合征1例报告及基因分析
目的 分析Frasier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及致病基因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Frasi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基因检测结果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具有女性外生殖器,染色体核型46,XY,性腺发育不良(双侧卵巢未发育);肾病起病年龄为6岁,激素治疗无效.先后使用他克莫司、利妥昔单抗,虽血清白蛋白、胆固醇有所改善,肾功能无异常,但尿蛋白始终不能转阴.肾脏活检病理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非特殊型,伴部分肾小球硬化.未发现性腺肿瘤、Wilms瘤等.基因检测WT1基因外显子9的c.1432+5G>A剪接突变,为自发突变,已报道与Frasier综合征致病相关.结论 Frasier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进展性肾病、男性假两性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与WT1基因突变有关.
关键词: Frasier综合征 病理学 肾病综合征 WT1基因 -
17例儿童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TM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男性患儿和9例女性患儿,平均年龄(4.5±1.8)岁,均有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功能不全;17例患儿中经过血浆治疗、透析、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10例痊愈或好转出院,2例自行外院治疗,2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结论 TMA是一组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微循环中血小板血栓造成的器官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临床综合征,早期诊断,及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临床分析及基因诊断
目的 分析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的临床特点及Bruton酪氨酸激酶(BTK)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通过基因检测确诊的20例XLA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采用Sanger测序方法分析BTK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20例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6~54月龄,平均(26.3±14.61)月龄;基因诊断确诊年龄26~168月龄,平均(64.7±38.22)月龄;诊断周期中位数为27.5月龄(3~114月龄).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18例诊断为肺炎,另外2例为消化道感染.免疫功能检测示成熟B淋巴细胞缺如或比例显著降低,血清IgG、IgA及IgM水平明显降低.基因检测提示错义突变10例,无义突变4例,移码突变3例,内含子剪切位点突变2例,剪接突变1例.20例患儿明确诊断后均给予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替代治疗,感染频次均显著减少,均无后遗症.结论 对反复严重、特殊部位感染的男童,尤其是有相关家族史的患儿,尽早行免疫功能筛查,并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及遗传咨询.
关键词: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Bruton酪氨酸激酶 免疫缺陷 -
先天性结核病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先天性结核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0例患儿中19例(95.0%)母亲明确有孕期结核病史,产前诊断5例(25%);患儿发病日龄中位数26天(1~90天).20例患儿中,咳嗽15例,发热14例,呼吸困难12例,肝脏伴脾脏肿大9例,腹胀7例.抗酸杆菌涂片或结核培养阳性10例,12例行T-SPOT检查9例阳性.20例患儿的胸部影像学检查均异常,表现为广泛结节和斑片影12例,弥漫粟粒结节影6例,右肺散在斑片影2例.16例行腹部超声和/或CT检查,发现肝脏和脾脏内多发结节影7例,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腹腔积液6例.结核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20例均有,肝脏7例、脾脏7例、腹膜腔8例、颅内7例.3例患儿因病情危重家属要求放弃抗结核药物治疗,余17例使用抗结核药物,10例病情好转出院,7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结论 先天性结核病常呈全身播散性感染,综合母孕期结核病史、反复查找病原学证据、影像学、T-SPOT等辅助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正规抗结核治疗有望降低病死率.
-
无痛无汗症患儿骨骼损伤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无痛无汗症骨骼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无痛无汗症病例2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骨骼损伤的首发年龄、发生部位、反复发生次数、原因、治疗及预后.结果 骨骼损伤多为无明显诱因的反复多部位发生,首发年龄多在3~6岁,发生部位多在下肢.6岁以上患者骨骼损伤发生率为100%.结论 无痛无汗症患者反复发生骨骼损伤,其原因可能是NTRK1基因突变导致的骨骼发育不良.
-
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1岁1个月,以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及特殊面容为主要临床表现;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ASXL3基因12号外显子c.3106C>T(p.R1036*)杂合突变,确诊为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目前国内外文献共报道30余例,几乎所有患者存在运动、语言及智力发育迟缓,而且程度严重.结论 Bainbridge-Ropers综合征是一种与ASXL3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有关的疾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及特殊面容.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2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目的 探讨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LMNA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患儿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Sanger测序技术对可能致病突变位点进行筛查和验证;通过查阅文献、生物信息学分析、肌肉组织活检分析突变位点的致病性.结果 患儿男、女各1例,分别为3岁6个月和4岁;均表现为走路困难,易疲劳,四肢肌力下降;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均上升,肌电图未见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示肌纤维大小不等,肌纤维内细胞核数量明显增加,符合肌营养不良表现.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2例患儿均存在LMNA基因突变,分别为c.67C>T(p.P23S)以及c.1039G>T(p.E347X)杂合突变,其中c.67C>T未见报道;生物信息学提示该位点致病,且在不同的物种间保守.结论 基因检测有助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的诊断.
关键词: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 lmna基因 分子学检测 -
SCN2A基因突变导致大田原综合征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分析由SCN2A基因突变导致的大田原综合征(SCN2A-OS)表型特点及苯妥英钠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0月诊治的2例SCN2A-OS患儿的表型特点,临床诊疗经过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分别于生后1天及2个月余起病,均表现为痉挛、强直发作,发育迟缓.脑电图示暴发抑制.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苯妥英钠治疗有效,近期随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例1检测出SCN2A基因c.2995G>A(NM_021007)新发错义突变;例2检测出c.4015A>G新发错义突变.目前国内外共报道SCN2A-OS患儿25例,癫痫起病年龄波动在生后1天至60天(中位年龄1天),首次发作形式以强直发作为常见;脑电图为典型暴发抑制,52%后期转变为高度失律;治疗随访中共11例患儿抽搐控制,9例使用苯妥英钠有效.结论 SCN2A-OS起病年龄早,预后差,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典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可有效控制SCN2A-OS的癫痫发作.
-
苏州农村儿童肺功能正常值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获得农村及城市5~14岁健康儿童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探讨其与性别、年龄、身高及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1076名农村户籍5~14岁儿童,参照中国儿童正常身高、体质量范围等,选取605名健康儿童,男309名、女296名;同期以同样方法筛选城区户籍5~14岁儿童,选取540名健康儿童,男267名、女273名.采用肺功能仪测定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高呼气峰流速(PEF)指标,经多元线性回归,检测FEV1、PEF与儿童年龄、身高及体质量相关性.并比较同性别、同年龄组城区与农村儿童的肺功能正常值.结果 605名农村儿童与540名城区儿童肺功能检测均合格.随儿童年龄增加,FEV1、PEF均逐渐增加,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10岁、14~15岁组FEV1均为男童大于女童;7~8岁、13~14岁、14~15岁组PEF均为男童大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身高对所有儿童FEV1的影响为显著(β=0.532,P<0.001).男孩中FEV1、PEF均与身高、体质量呈正相关;女孩中FEV1、PEF均与年龄、身高、体质量呈正相关,以身高影响较为显著.将各年龄段儿童农村与城区之间肺功能正常值进行比较发现仅6~7岁、8~9岁组城区男童FEV1大于农村;6~7岁、9~10岁组城区女童FEV1大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V1、PEF分别与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年龄相关,其中身高影响为显著,年龄影响小.苏州城区与农村的肺功能正常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陷Leigh综合征2例临床及PDHA1基因分析
目的 探讨PDHA1基因突变所致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α亚单位缺陷Leig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例因发育落后就诊,磁共振扫描提示Leigh综合征,并经生化代谢及基因检测确诊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男性患儿分别于1岁1个月、4个月就诊,发育落后,肌张力障碍,肌力低下;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损害;血清丙酮酸、乳酸明显增高,血氨基酸及酯酰肉碱谱无异常.基因分析发现2例患儿X染色体PDHA1基因分别存在c.615C>G、c.605A>G错义突变,均为未报道的新突变,证实为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1α亚单位缺陷所致Leigh综合征.结论 PDHA1基因突变患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于不明原因的发育落后儿童,应注意线粒体病的可能,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